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信任衰减向量的P2P网络信誉模型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季 李刚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6-88,共3页
为了解决P2P网络的信誉问题,以电子商务为研究背景,设计了一种基于信任衰减向量的P2P网络信誉模型(P2P-Rep)。本模型采用混合结构式P2P网络的架构,对电子商务中各交易指标的评价向量进行衰减计算,基于交易评价因子推理计算直接信任度、... 为了解决P2P网络的信誉问题,以电子商务为研究背景,设计了一种基于信任衰减向量的P2P网络信誉模型(P2P-Rep)。本模型采用混合结构式P2P网络的架构,对电子商务中各交易指标的评价向量进行衰减计算,基于交易评价因子推理计算直接信任度、间接信誉度和综合信誉度。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模型较低的资源开销和较高的交易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P网络 信誉模型 混合结构式 信任衰减向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信任的手机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宝林 桂超 +2 位作者 刘畅 陈轩宇 孙超豪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9-41,共3页
信任风险是当前手机银行金融交易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因此加强信任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有效评估研究至关重要。本文构建了一个信任的综合模型,分析了影响手机银行信任机制(通信质量、自我效能、感知风险、无处不在、感知满意度、结构保... 信任风险是当前手机银行金融交易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因此加强信任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有效评估研究至关重要。本文构建了一个信任的综合模型,分析了影响手机银行信任机制(通信质量、自我效能、感知风险、无处不在、感知满意度、结构保证、初始信任、体验感和信任倾向)的几个主要因素,提出了基于手机银行客户直接信任度、手机银行客户信任衰减、手机银行金融业务信任度和手机银行客户最终的信任评价等的多维信任手机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实地和网络两种方式收集调研数据,并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维信任的手机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更加注重客户初始信任和客户体验感,能够促进手机用户接受和信任手机银行金融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银行 直接信任 信任衰减 初始信任 体验感 信任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在线社交网络的用户信任传递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阳雨 胡亚洲 +1 位作者 郭勇 邓波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65-270,共6页
用户之间的信任程度是影响用户社交网络行为的重要因素,但目前针对在线社交网络中用户之间信任值及其传递规律的研究较少。为此,对在线社交网络中的用户信任传递进行建模。通过分析用户信任值影响因素量化用户信任值,根据链接网络关系... 用户之间的信任程度是影响用户社交网络行为的重要因素,但目前针对在线社交网络中用户之间信任值及其传递规律的研究较少。为此,对在线社交网络中的用户信任传递进行建模。通过分析用户信任值影响因素量化用户信任值,根据链接网络关系建立信任传递模型,从而给出评价指标。基于微博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描述好友之间的信任传递,为好友互动和好友建立提供有效预测和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社交网络 用户亲密度 用户互动 信任衰减 信任 信任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记忆原理的信任值更新模型 被引量:2
4
作者 左赛哲 郭玉翠 +2 位作者 宫尚宝 吴旭 张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2期307-312,共6页
针对开放网络中节点信任值随时间和节点交易行为动态变化的特性,通过对记忆原理与社会网络记忆特性的分析,认为节点服务的重要性与事件的影响力等属性都是一种具有记忆特性的信息,网络中具备这些属性的节点的信任值的变化过程与记忆原... 针对开放网络中节点信任值随时间和节点交易行为动态变化的特性,通过对记忆原理与社会网络记忆特性的分析,认为节点服务的重要性与事件的影响力等属性都是一种具有记忆特性的信息,网络中具备这些属性的节点的信任值的变化过程与记忆原理相似.因此以记忆原理为基础,建立了与时间及节点交易相关的变速率的信任值更新模型.该模型可以通过调整衰减因子的大小对节点交易行为起到一定激励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地反应节点信任值随时间和节点交易行为变化的规律,同时还可以通过对交易频率的监控,实现对恶意节点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原理 信任信息 信任衰减 交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交互反馈的电力终端信任度评估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魏兴慎 高鹏 +3 位作者 吕卓 曹永健 周剑 屈志昊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78-1883,共6页
在电力系统中,终端设备的信任度评估是实现访问权限分级、数据安全采集的关键技术,对于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信任度评估模型通常基于终端设备身份识别、运行状态和交互记录等直接计算信任度评分,在面临间接攻击和... 在电力系统中,终端设备的信任度评估是实现访问权限分级、数据安全采集的关键技术,对于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信任度评估模型通常基于终端设备身份识别、运行状态和交互记录等直接计算信任度评分,在面临间接攻击和节点共谋时,性能较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交互反馈的信任度评估(Adaptive Interaction Feedback based Trust evaluation,AIFTrust)机制。所提机制通过直接信任评估模块、信任推荐模块和信任聚合模块全面地度量设备的信任等级,针对电力信息系统中海量协作终端精准地评估信任度。首先,直接信任评估模块引入交互成本,并基于信任衰减策略计算恶意目标终端的直接信任评分;其次,信任推荐模块引入经验相似性,并通过二次聚类推荐相似终端以提高推荐信任度评分的可靠性;然后,信任聚合模块基于信任评分准确性自适应地聚合直接信任度评分和推荐信任度评分。在真实数据集和生成数据集上的仿真实验结果均表明,在攻击概率为30%、信任衰减率为0.05时,AIFTrust相较于基于相似度的信任评估方法SFM(Similarity FraMework)和基于客观信息熵的信任评估方法CRT(Reputation Trusted based on Cooperation)在推荐准确度上分别提高13.30%和14.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度评估 交互成本 经验相似性 信任聚合 信任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