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府回应对农户参与环境整治意愿的影响——政策价值认同和政府信任的链式中介效应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付文凤 孙婧 张月涛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4期155-160,共6页
基于安徽省肥西县742份农户调研数据,通过有序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分析政府回应、政策价值认同及政府信任对农户参与环境整治意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政府回应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参与环境整治意愿,政府回应质量每提高1个单位... 基于安徽省肥西县742份农户调研数据,通过有序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分析政府回应、政策价值认同及政府信任对农户参与环境整治意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政府回应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参与环境整治意愿,政府回应质量每提高1个单位,农户比较愿意和非常愿意参与环境整治的概率分别提升2.9%和7.6%。政府回应显著正向影响政策价值认同和政府信任,并且政策价值认同和政府信任均显著正向驱动农户参与环境整治;政策价值认同和政府信任不仅分别在政府回应与农户参与意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且政策价值认同通过提升政府信任产生链式中介作用,总间接效应强度(占比59.73%)高于直接效应(占比40.27%)。因此,为促进农户积极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应从拓宽回应渠道、端正回应态度及规范回应流程等方面提升政府回应质量;通过“传统+新媒体”融合方式强化政策宣传教育,增进农户对农村环境整治的政策价值认同;通过推进基层政务信息公开和干部作风建设等措施提升农户对政府的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环境整治 参与意愿 政府回应 政策价值认同 政府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AI成为“公仆”:政务服务数字人类型对政府信任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李姝婷 邱茜 《公共行政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196,共22页
在政务服务数字赋能背景下,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数字人作为一种新型智能代理在政务办事服务多元场景中得到应用,推动了政务服务提质增效。然而,究竟何种类型的政务服务数字人能够带来更高的政府信任,不同类型的政务服... 在政务服务数字赋能背景下,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数字人作为一种新型智能代理在政务办事服务多元场景中得到应用,推动了政务服务提质增效。然而,究竟何种类型的政务服务数字人能够带来更高的政府信任,不同类型的政务服务数字人又是通过何种机制影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相关研究多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论文基于心智知觉理论与信任转移理论构建理论模型,通过三项实验研究,探讨了政务服务数字人类型(情感导向型与任务导向型)对公众政府信任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与任务导向型政务服务数字人相比,情感导向型政务服务数字人能让公众拥有更高的政府信任。(2)公众对两类政务服务数字人的能力感知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相较于情感导向型政务服务数字人,公众对任务导向型政务服务数字人的温暖感知较低;温暖感知在不同类型政务服务数字人影响公众政府信任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3)公众的政民互动经历(正面与负面)在政务服务数字人类型影响温暖感知、能力感知的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论文丰富了政务服务场景中数字人类型与政府信任的相关研究,强调应在政务服务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注重“情法兼顾”的原则,在部署政务服务数字人的过程中平衡专业性与情感互动,以确保政务服务的持续优化和效能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 政府信任 温暖感知 能力感知 调查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治理情境下政府回应对政府信任的影响效应研究
3
作者 李燕 李琦 马亮 《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0-770,共11页
基于政务热线回应情境,运用联合实验方法收集全国976份公众调研数据,分析政府回应构成要素对政府信任的微观影响机理,探讨不同公民群体对政府信任的异质性偏好。研究发现:回应态度、回应质量、回访主体、答复速度、回应语言、回应话语... 基于政务热线回应情境,运用联合实验方法收集全国976份公众调研数据,分析政府回应构成要素对政府信任的微观影响机理,探讨不同公民群体对政府信任的异质性偏好。研究发现:回应态度、回应质量、回访主体、答复速度、回应语言、回应话语、接听速度对政府信任均具有显著影响,影响效应依次减弱;接线员性别与回应话语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话语特征与性别角色印象一致更有利于提升政府信任;个体特征即性别、年龄、收入会塑造公民对政府回应的异质性偏好,针对不同人群特征采取差异化的回应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公民对政府的信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务热线 联合实验法 政府回应 政府信任 政府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征迁改造居民的“知情意”——风险感知、政府信任及焦虑情绪对政策支持意愿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宋金波 钱琛 +1 位作者 冯卓 马亮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76,共15页
以人为核心、关注民情、尊重民意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征迁改造的核心理念。已有研究主要关注居民的多元理性认知对征迁改造意愿的影响,对于情绪在认知与意愿的关系中发挥何种作用仍缺乏解释。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开发涵盖生计风险、适应风险... 以人为核心、关注民情、尊重民意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征迁改造的核心理念。已有研究主要关注居民的多元理性认知对征迁改造意愿的影响,对于情绪在认知与意愿的关系中发挥何种作用仍缺乏解释。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开发涵盖生计风险、适应风险和利益风险3个维度的征迁改造风险感知多维构念,以焦虑情绪为中介,建立征迁改造风险感知和政府信任对政策支持意愿影响的“知-情-意”模型。通过对18个新型城镇化改造试点地区居民的大规模实证调查发现:焦虑情绪在征迁改造风险感知对支持意愿的负向影响路径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政府信任通过直接方式以及减弱焦虑情绪的间接方式正向影响支持意愿,且直接效应显著大于间接效应。将焦虑情绪这一重要中介因素纳入居民意愿形成的分析框架,从及时评估并缓解居民焦虑情绪、面向不同群体实施差异化征迁改造政策、打通民意的“最先和最后一公里”以及提升基层政府公信力等方面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避免群体性事件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迁改造 风险感知 政府信任 焦虑情绪 支持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信任”的概念框架再建构——基于733位农民访谈资料的扎根理论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肖唐镖 鲁津妤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5-148,共14页
通过对733位农村居民抽样田野访谈资料的扎根理论研究,可以提炼出中国农民政府信任的基本要素,即政府的权威、动机、能力、品德、绩效、可及性和回应性。它们构成政府信任概念的基本框架与维度。按照“输入—转换—输出—反馈”的政府... 通过对733位农村居民抽样田野访谈资料的扎根理论研究,可以提炼出中国农民政府信任的基本要素,即政府的权威、动机、能力、品德、绩效、可及性和回应性。它们构成政府信任概念的基本框架与维度。按照“输入—转换—输出—反馈”的政府过程逻辑,政府的动机属于输入环节的特质,能力和品德属于转换环节的特质,绩效属于输出性特质,可及性和回应性可看作反馈环节的互动性特质,而政府的权威则是其核心特质。在那些信任政府的农民中提及次数最多的是政府的绩效,而不信任政府的农民提及最多的却是政府的可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信任 概念建构 政府信任要素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法透明何以提升公众的政府信任? 被引量:7
6
作者 樊博 李晶晶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M0003,共22页
随着算法辅助决策逐渐嵌入公共部门,算法黑箱极易冲击公众对于政府公权力的信任。算法透明成为政府治理的应有之义。然而,算法透明何以实现,以及政府信任与算法透明的关联仍存在争议。论文基于“金税工程”税务算法现实案例,设计了一个... 随着算法辅助决策逐渐嵌入公共部门,算法黑箱极易冲击公众对于政府公权力的信任。算法透明成为政府治理的应有之义。然而,算法透明何以实现,以及政府信任与算法透明的关联仍存在争议。论文基于“金税工程”税务算法现实案例,设计了一个情景调查实验,实证检验了算法透明的实现机制及其对政府信任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1)算法过程透明、算法结果透明均对公众感知算法透明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感知算法透明能够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3)算法信任在感知算法透明、政府信任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研究明晰了算法透明的概念,回应了算法透明与信任的迷思,并阐明了其中的强化机制,为推进算法善治提供了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透明 政府信任 算法信任 调查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清廉感知如何影响其制度性政治参与行为:政府信任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志 陈汭 刘敏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0-289,共20页
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决策科学化、社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有序政治参与即制度化政治参与。在此背景下,探究影响人民制度化政... 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决策科学化、社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有序政治参与即制度化政治参与。在此背景下,探究影响人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因素及其作用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民制度化政治参与会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多重影响,清廉感知水平作为人民对政府作风形象的直接评价、政府信任程度作为政府公信力的体现与人民政治生活的心理基础,均可能对人民有序政治参与行为产生影响。为此,本研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SS)数据,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分析框架,试图探究清廉感知对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内在影响机制,具体包括:清廉感知与政治参与作用路径;政府信任是否是路径中的一环;人民对于各级政府的信任是否存在差异、是否在路径中发挥有差异性的作用。通过运用SPSS及Process插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检验,本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清廉感知水平正向影响人民政治参与行为;(2)清廉感知水平正向影响政府信任水平;(3)政府信任水平正向影响人民政治参与行为;(4)政府信任水平在清廉感知与政治参与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5)我国存在差序政府信任,自地方到中央,人民的信任水平依次升高;(6)在政府信任的完全中介作用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中央政府信任。据此,本研究进一步从拓宽制度化政治参与渠道、增进公众了解、宣扬反腐成效、加强政府形象塑造几个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完善参与的各个链条,进而提升公民对于反腐倡廉的实感,拉近政民距离,促进人民有序政治参与,进而推进我国新时代政治民主化建设进程。本研究从反腐与民主的两大宏观议题着手,从微观个体层面探究清廉感知、政府信任与政治参与的关系,在学理上,是一种新尝试,丰富了制度化政治参与的研究视角,完善了其路径建构;在实践上,是一个新的落脚点,为切合实际的科学决策与民主化政治建设提供了一定启示性建议;在现实意义上,对反腐与民主的宏观议题的内在逻辑构建有一定程度的借鉴意义,两者共同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廉感知 政府信任 以人民为中心 制度性政治参与 差序政府信任 计划行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公平感对景区-社区冲突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政府信任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4
8
作者 柴寿升 张雪唱 龙春凤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120,共8页
景区—社区冲突作为旅游地的负面事件,既制约景区高质量发展,又影响和谐社会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实现,增强社会公平感是化解此类冲突的有效途径。为厘清其作用机制,以L风景名胜区为案例,从社区居民感知视角出发,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以政府信... 景区—社区冲突作为旅游地的负面事件,既制约景区高质量发展,又影响和谐社会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实现,增强社会公平感是化解此类冲突的有效途径。为厘清其作用机制,以L风景名胜区为案例,从社区居民感知视角出发,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以政府信任为中介变量,探究社会公平感对景区—社区冲突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社会公平感能够有效降低景区—社区冲突倾向,其中以互动公平感缓解冲突倾向的效果最佳;政府信任也能够显著降低景区—社区冲突倾向,且影响程度高于社会公平感;政府信任在社会公平感和冲突倾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对此,景区管理方需通过明确旅游吸引物权、设计合规的旅游参与程序、增强与社区居民的人文沟通与情感关怀、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等措施提升社区居民的分配公平感、程序公平感、互动公平感与政府信任,以有效化解景区—社区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平感 旅游冲突 政府信任 目的地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权益保障、政府信任与高龄农民工的城市融合 被引量:1
9
作者 孟颖颖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5,共9页
基于调研数据,本文考察了劳动权益保障对高龄农民工城市融合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显示,工资拖欠、工伤纠纷、劳动合同纠纷等劳动权益受损事件均会显著影响高龄农民工城市融合程度。对劳动权益纠纷解决过程的进一步考察发现:第一,劳动权... 基于调研数据,本文考察了劳动权益保障对高龄农民工城市融合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显示,工资拖欠、工伤纠纷、劳动合同纠纷等劳动权益受损事件均会显著影响高龄农民工城市融合程度。对劳动权益纠纷解决过程的进一步考察发现:第一,劳动权益受损事件发生后,当高龄农民工对维权过程解决较为满意时,其城市融合程度显著高于没有发生过劳动权益纠纷者;第二,政府部门主导解决劳动权益纠纷对高龄农民工城市融合具有一定的“放大效应”。当高龄农民工对维权解决过程满意时,解决过程中的政府干预会显著提高其城市融合程度;当其对维权解决过程不满意时,解决过程中的政府干预反而使其城市融合程度下降的幅度更大。因此,本文认为应健全源头预防,杜绝劳动权益纠纷事件发生;建立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协调机制;强化政府责任意识,属地监管、多部门协同,发挥政府在高龄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农民工 劳动权益保障 政府信任 放大效应 城市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公共管理视角下邻避冲突的政府信任失灵逻辑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依琳 李磊 马韶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6,共10页
重塑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已成为当前邻避冲突治理的关键课题。既有邻避问题研究关注到信任与冲突的关系,但仍缺乏对政民互动中信任失灵内在机制的探讨。基于行为公共管理学理论,构建公众感知与预期分析框架,以动态视角追问邻避冲突中政府... 重塑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已成为当前邻避冲突治理的关键课题。既有邻避问题研究关注到信任与冲突的关系,但仍缺乏对政民互动中信任失灵内在机制的探讨。基于行为公共管理学理论,构建公众感知与预期分析框架,以动态视角追问邻避冲突中政府信任失灵的传导逻辑。研究显示,邻避冲突中政府信任失灵的触发既源于公众短期感知与预期的不匹配,也受制于有限理性、质疑主义、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等长期感知的影响。进一步地,政府信任陷入“失信认知固化—跨域扩散溢出”的恶性循环,并受新媒体传播的冲击呈现螺旋型强化趋势。这一发现对化解现阶段邻避冲突信任危机具有启发性作用,据此提出畅通公众沟通参与渠道、营造价值共创信任环境、转变政府与公众互动关系等对策建议,以期帮助公众与政府的关系向“良性互动”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避冲突 政府信任 行为公共管理 公众感知 公众预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服务、政府透明度与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影响机理与经验证据 被引量:17
11
作者 何玉 唐清亮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2年第4期120-126,共7页
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关系到政府合法性、社会稳定性和法制有效性。近年来,很多国家面临公众信任政府程度日益下降的窘境。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一些国家意图通过建设电子政务来改善公共服务、提高政府透明度,进而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然而,... 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关系到政府合法性、社会稳定性和法制有效性。近年来,很多国家面临公众信任政府程度日益下降的窘境。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一些国家意图通过建设电子政务来改善公共服务、提高政府透明度,进而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然而,这种举措可以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吗?本文首先剖析公共服务、政府透明度影响公众信任政府程度的机理,然后根据中国2010年300个地级市电子政务评估数据,采取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与公共服务正相关,公共服务越好,公众越信任政府;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与政府透明度正相关,政府透明度越高,公众越信任政府。研究还发现,公共服务还通过影响政府透明度而间接影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本研究对公共管理改革具有一定的应用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 政府透明度 信任政府 影响机理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信任的概念测量、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 被引量:42
12
作者 朱春奎 毛万磊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9-98,共10页
如何构建和维持政府信任是公共管理学者和实践者关心的重要议题。政府信任即政治信任,是公众与政府互动过程中对政治制度与政府行为的一种心理预期。综合来看,政府信任的测量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通过公众对政府持肯定或否定态度测... 如何构建和维持政府信任是公共管理学者和实践者关心的重要议题。政府信任即政治信任,是公众与政府互动过程中对政治制度与政府行为的一种心理预期。综合来看,政府信任的测量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通过公众对政府持肯定或否定态度测量,二是间接通过其他态度(如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测量。政府信任的影响因素有社会人口属性、政治、政府、经济、社会、文化等六个方面。改善政府信任需要深化政府改革、提高公众满意度;改进政府绩效、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政府形象、打击官员腐败;积累社会资本、提高社会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信任 政府信任的影响因素 政府信任的提升策略 电子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信任的概念、影响因素、变化机制与作用 被引量:28
13
作者 刘建平 周云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3-89,共7页
政府信任是指民众在与政府组织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对政府组织能否承担公共责任、实现公共利益与目标的主观感知和判断,这种主观感知和判断影响民众对政府的情绪和民众对政府的行为反应。在心理学的视角下,这种个体对政府的主观感知... 政府信任是指民众在与政府组织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对政府组织能否承担公共责任、实现公共利益与目标的主观感知和判断,这种主观感知和判断影响民众对政府的情绪和民众对政府的行为反应。在心理学的视角下,这种个体对政府的主观感知和判断可以称为政府信任感。政府的绩效、民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程度、社会文化、媒体以及人口统计学变量都会影响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从个体的的层面出发,民众的政府信任感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具有风险性的政府信任行为的结果使得民众不断更新对政府的信任感。政府信任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各级政府部门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不断提高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信任 影响因素 变化机制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接触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基于中国网民群体的检验 被引量:27
14
作者 薛可 余来辉 余明阳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1-136,共6页
基于2014网民社会意识调查数据库(N=3019),以综合信息接触论和人格动机论的研究视角,比较考察官方与非官方媒介接触对中国网民群体政府信任的影响,并分别检验阶层认同和威权人格在媒介接触和网民政府信任之间的中介、调节效应。研... 基于2014网民社会意识调查数据库(N=3019),以综合信息接触论和人格动机论的研究视角,比较考察官方与非官方媒介接触对中国网民群体政府信任的影响,并分别检验阶层认同和威权人格在媒介接触和网民政府信任之间的中介、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官方媒介接触对网民政府信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非官方媒介接触对网民政府信任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阶层认同在官方媒介和非官方媒介接触与网民政府信任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威权人格在官方媒介和非官方媒介接触与网民政府信任之间均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接触 政府信任 阶层认同 威权人格 网民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使用对中国城乡居民政府信任的影响 被引量:54
15
作者 胡荣 庄思薇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4-111,共18页
大众传媒作为影响政治信任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以往的研究中还未得到研究者的足够重视。本研究运用中国综合调查数据(CGSS2010),研究媒介使用对中国城乡居民政府信任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居民的媒介使用行为会对政府信任产生一定的影响,... 大众传媒作为影响政治信任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以往的研究中还未得到研究者的足够重视。本研究运用中国综合调查数据(CGSS2010),研究媒介使用对中国城乡居民政府信任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居民的媒介使用行为会对政府信任产生一定的影响,使用新兴媒体显著地降低了居民对政府的信任,而使用传统媒体在很大程度上能增加对政府的信任。城乡居民的不同类型媒介使用行为对不同层级政府信任的影响效应具有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传媒 媒介使用 政府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际信任、社会公平与政府信任的关系研究——基于数据CGSS2010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6
16
作者 张海良 许伟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8-111,共4页
人际信任与政府信任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广大学者关注,但关于社会公平对其两者影响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试图利用CGSS2010的调查数据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析,研究发现不仅普遍信任与政府信任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特殊信任对居民的... 人际信任与政府信任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广大学者关注,但关于社会公平对其两者影响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试图利用CGSS2010的调查数据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析,研究发现不仅普遍信任与政府信任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特殊信任对居民的政府信任也存在显著影响;社会公平的三个维度(整体社会公平感知、自身收入公平感知、是否受到政府工作人员不公正对待)对普遍信任均存在显著影响;在普遍信任一定的情况下,社会公平与政府信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普遍信任与政府信任的关系受到居民社会公平感知的制约。这表明,社会公平对于提升居民的社会信任水平及政府信任水平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增强社会平等对于改善"信任危机"现状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信任 普遍信任 社会公平 政府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管理视角下政府信任及其理论探究 被引量:45
17
作者 姜晓秋 陈德权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44,共4页
信任是人际之间的一种心理预期。政府信任是公众对政府能够代表他们利益的一种心理期待和信念。在现代社会,提升政府信任成为一个诚信政府不可或缺的能力和责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各种类型的政府信任危机连续发生,有的甚至导... 信任是人际之间的一种心理预期。政府信任是公众对政府能够代表他们利益的一种心理期待和信念。在现代社会,提升政府信任成为一个诚信政府不可或缺的能力和责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各种类型的政府信任危机连续发生,有的甚至导致了政权的更迭。这些严峻的现实使人们加深了对政府信任问题的认识。从政府信任问题的机理和规律来看,政府信任问题都是因为国家公共权力的运作不符合公众的意愿而导致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因此,探析政府信任包含的深刻涵义,以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府信任理论为指导,对西方公共管理理论中涉及政府信任的理论观点进行扬弃,对提高我国政府公信力,巩固政府政治合法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 政府信任 政治合法性 公共管理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方政府信任面临的挑战与重建--国内学术界关于地方政府信任问题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9
18
作者 邹育根 江淑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46,共6页
进入新的世纪以来,我国许多地方经常面临政府信任危机,学术界对这一问题逐渐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在当前现实情况下,对中国地方政府信任问题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兴起的背景、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梳理和检视,具有重要... 进入新的世纪以来,我国许多地方经常面临政府信任危机,学术界对这一问题逐渐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在当前现实情况下,对中国地方政府信任问题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兴起的背景、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梳理和检视,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中,应加强本土性、战略性、针对性和应用性,提高理论研究成果对现实政府信任问题的分析力、解释力和预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信任 政府信用 政府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服务质量影响政府信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7
19
作者 芮国强 宋典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92-201,289,共10页
政府信任是评价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核心指标,通过服务质量管理提升政府信任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在对289名社会公众服务质量与政府信任等变量数据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研究表明:服务质量的有形性、可靠性、反应性、保证... 政府信任是评价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核心指标,通过服务质量管理提升政府信任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在对289名社会公众服务质量与政府信任等变量数据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研究表明:服务质量的有形性、可靠性、反应性、保证性和关怀性各维度均对政府信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个结论表明政府应当从行政人员素质、服务平台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对政府部门服务质量进行积极管理,以提升社会公众对政府机构的信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质量 政府信任 服务型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参与、公民表达与政府信任关系研究——基于“批判性公民”的视角 被引量:22
20
作者 芮国强 宋典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9-226,239,共8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涌现了越来越多的"批判性公民",他们对于政府和其他权威的服从性越来越低,对政府持一种批评和怀疑的眼光,且会通过媒介宣传影响其他公民的观点和行为,进而降低公民的政府信任水平。基于对公民参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涌现了越来越多的"批判性公民",他们对于政府和其他权威的服从性越来越低,对政府持一种批评和怀疑的眼光,且会通过媒介宣传影响其他公民的观点和行为,进而降低公民的政府信任水平。基于对公民参与、政府信任等的调查数据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公民表达是公民参与和政府信任的部分中介变量,这揭示了公民参与对政府信任的中间作用机制。因此,政府应当积极促进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积极与公民互动沟通,保障公民的表达权,让公民有机会表达和监督政府,从而弱化"批判性公民"的负面影响,提升社会公众的政府信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参与 公民表达 政府信任 批判性公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