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信任变迁的政治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
4
1
作者
汪家焰
钱再见
《湖湘论坛》
CSSCI
2017年第1期119-124,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转型使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迁,进而推动了政府信任的结构变化,成为我国政府信任变迁的内在动力。30多年的改革实践带来了惊人的经济发展成果,但也使政府"失信于民"的风险越来越大。政府公信力的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转型使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迁,进而推动了政府信任的结构变化,成为我国政府信任变迁的内在动力。30多年的改革实践带来了惊人的经济发展成果,但也使政府"失信于民"的风险越来越大。政府公信力的下降,从本质上来说,是在深刻变革的复杂社会背景下,国家治理与公民日益多元化的利益诉求之间的失衡造成的。因此,政府信任的修复与提升,需要政府以高超的治国智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来达成公民满意的国家治理,从而赢得公民的普遍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政府
信任
信任变迁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转型期人口流动与信任变迁(2005—2015)
被引量:
11
2
作者
韩彦超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3期108-116,148,共10页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2015以及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运用多层线性回归、混合线性回归等方法探讨2005至2015年间人口流动对于中国人信任结构的重塑,以及户籍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可以发现:社会转型期的人口流动改变了人们的...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2015以及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运用多层线性回归、混合线性回归等方法探讨2005至2015年间人口流动对于中国人信任结构的重塑,以及户籍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可以发现:社会转型期的人口流动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模式,促进了信任结构的变迁,但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这一变迁在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中有不同的表现。相对于2005年,2015年常住人口的一般信任在上升,特殊信任则不断下降,而流动人口的一般信任与特殊信任在此期间都呈不断下降趋势。前人关于现代化促进信任结构变迁的理论忽略了户籍制度的独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信任变迁
人口流动
特殊
信任
一般
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社会转型:国民信任感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被引量:
6
3
作者
俞国良
赵凤青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8-154,共7页
人际信任是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社会诚信和政府公信的基础。本文结合既有研究成果与课题组网络大规模调查数据,揭示了中国社会转型期国民信任感危机的现状,分析了不同教育水平、年龄、职业、收入和阶层人们的信任感差异,并从负性信...
人际信任是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社会诚信和政府公信的基础。本文结合既有研究成果与课题组网络大规模调查数据,揭示了中国社会转型期国民信任感危机的现状,分析了不同教育水平、年龄、职业、收入和阶层人们的信任感差异,并从负性信息的强势效应、本位主义的膨胀效应、沟通过程的错位效应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国民信任感的社会心理成因。笔者认为,社会转型有很多面向与特征,人际信任的特征也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因而对社会转型期信任感变迁的研究,不应只局限于社会问题与信任感两者关系的探讨,还应在社会转型这一更为广阔的时代背景下进行思考,探究国民信任感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并从国家政府和公众层面上给出了提高国民信任感的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信任
感
人际
信任
信任
感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流动人口市民化的场域适应与行为变迁
被引量:
5
4
作者
王通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5-125,共11页
农村人口大规模地向城镇社会流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在此进程中,政府的容量平衡逻辑形成融城准入门槛,而流动人口以能动精神形塑渐次融城的市民化图景。但这种解释逻辑忽视了流动人口的内部差异以及社会流动与社会结构之...
农村人口大规模地向城镇社会流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在此进程中,政府的容量平衡逻辑形成融城准入门槛,而流动人口以能动精神形塑渐次融城的市民化图景。但这种解释逻辑忽视了流动人口的内部差异以及社会流动与社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聚焦流动人口的主体视角,发现其内部的个体差异使其匹配不同的市民化阶段并表现出相应的市民化行为。因而,中国流动人口呈现渐阶融入的市民化图景。以信任为关键变量观察社会的转型特征,可以发现,伴随流动人口市民化的进阶,其普遍主义信任特征愈发显著;流动人口不仅成为“标准的城里人”,也进阶性地成为“典型的现代人”;流动人口市民化不仅超越了差序格局的信任半径局限,而且构成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潜在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市民化
社会流动
社会转型
信任变迁
社会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信任变迁的政治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
4
1
作者
汪家焰
钱再见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
出处
《湖湘论坛》
CSSCI
2017年第1期119-124,共6页
基金
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公共权力运行公开化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3BZZ032)的部分研究成果
文摘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转型使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迁,进而推动了政府信任的结构变化,成为我国政府信任变迁的内在动力。30多年的改革实践带来了惊人的经济发展成果,但也使政府"失信于民"的风险越来越大。政府公信力的下降,从本质上来说,是在深刻变革的复杂社会背景下,国家治理与公民日益多元化的利益诉求之间的失衡造成的。因此,政府信任的修复与提升,需要政府以高超的治国智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来达成公民满意的国家治理,从而赢得公民的普遍信任。
关键词
社会转型
政府
信任
信任变迁
国家治理
分类号
D3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转型期人口流动与信任变迁(2005—2015)
被引量:
11
2
作者
韩彦超
机构
东华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3期108-116,148,共10页
基金
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代际社会学视野下中国新生代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研究”(19ZDA146)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2015以及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运用多层线性回归、混合线性回归等方法探讨2005至2015年间人口流动对于中国人信任结构的重塑,以及户籍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可以发现:社会转型期的人口流动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模式,促进了信任结构的变迁,但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这一变迁在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中有不同的表现。相对于2005年,2015年常住人口的一般信任在上升,特殊信任则不断下降,而流动人口的一般信任与特殊信任在此期间都呈不断下降趋势。前人关于现代化促进信任结构变迁的理论忽略了户籍制度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
社会转型
信任变迁
人口流动
特殊
信任
一般
信任
分类号
D6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转型:国民信任感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被引量:
6
3
作者
俞国良
赵凤青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8-154,共7页
基金
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刻板印象威胁:学习困难青少年的诱发
影响机制和教育干预>(81571337)
文摘
人际信任是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社会诚信和政府公信的基础。本文结合既有研究成果与课题组网络大规模调查数据,揭示了中国社会转型期国民信任感危机的现状,分析了不同教育水平、年龄、职业、收入和阶层人们的信任感差异,并从负性信息的强势效应、本位主义的膨胀效应、沟通过程的错位效应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国民信任感的社会心理成因。笔者认为,社会转型有很多面向与特征,人际信任的特征也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因而对社会转型期信任感变迁的研究,不应只局限于社会问题与信任感两者关系的探讨,还应在社会转型这一更为广阔的时代背景下进行思考,探究国民信任感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并从国家政府和公众层面上给出了提高国民信任感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社会转型
信任
感
人际
信任
信任
感
变迁
Keywords
social transformation
trust
interpersonal trust
transformation of trust
分类号
C915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流动人口市民化的场域适应与行为变迁
被引量:
5
4
作者
王通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5-125,共11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21YJC81000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暨优秀博士论文项目(21FYB027)。
文摘
农村人口大规模地向城镇社会流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在此进程中,政府的容量平衡逻辑形成融城准入门槛,而流动人口以能动精神形塑渐次融城的市民化图景。但这种解释逻辑忽视了流动人口的内部差异以及社会流动与社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聚焦流动人口的主体视角,发现其内部的个体差异使其匹配不同的市民化阶段并表现出相应的市民化行为。因而,中国流动人口呈现渐阶融入的市民化图景。以信任为关键变量观察社会的转型特征,可以发现,伴随流动人口市民化的进阶,其普遍主义信任特征愈发显著;流动人口不仅成为“标准的城里人”,也进阶性地成为“典型的现代人”;流动人口市民化不仅超越了差序格局的信任半径局限,而且构成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潜在动能。
关键词
流动人口市民化
社会流动
社会转型
信任变迁
社会融入
Keywords
citizenidentity of floating population
social mobility
social transformation
transition in trust
urban social integration
分类号
F323.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信任变迁的政治社会学分析
汪家焰
钱再见
《湖湘论坛》
CSSCI
201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转型期人口流动与信任变迁(2005—2015)
韩彦超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社会转型:国民信任感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俞国良
赵凤青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国流动人口市民化的场域适应与行为变迁
王通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