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司与农户契约的互惠与信任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春勋 鲁强 周军 《西部论坛》 2012年第3期55-61,共7页
由于新古典契约受制于第三方规制,关系型契约的双方规制成为公司与农户交易关系的有效治理方式之一,而关系型契约的治理需要信任、互惠等治理手段。假设公司能够观测农户行为的结果,并通过农户行为结果来推测农户选择某种行为的动机或意... 由于新古典契约受制于第三方规制,关系型契约的双方规制成为公司与农户交易关系的有效治理方式之一,而关系型契约的治理需要信任、互惠等治理手段。假设公司能够观测农户行为的结果,并通过农户行为结果来推测农户选择某种行为的动机或意图;在构建选择集比较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公司与农户互惠信任契约基本模型,分析公司和农户的最优策略,结果表明:当农户努力水平的提高能够使公司选择集中最优收益水平增加(或降低农户选择集中的最劣收益水平)时,公司的最优反应是提高总收益中农户分享的比例(比如通过提高农产品等级的方式);如果能够预期到这一点,农户的最优策略是尽可能提高努力水平。因此,通过农户和公司之间的互惠行为,能够增强双方之间的信任程度,从而能够提高交易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型契约 双方规制 选择集比较关系 互惠信任模型 互惠 互惠 行为选择 农户努力水平 利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影响家庭金融行为的机制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宇 王士权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7-52,共6页
社会资本作为非正式约束影响个体的行为决策,影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本文基于已有文献,对社会资本与家庭金融参与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机制分析,总结归纳其内在逻辑,主要有三个机制:信任互惠、社会网络互动以及社会规范约束机制,它们分别... 社会资本作为非正式约束影响个体的行为决策,影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本文基于已有文献,对社会资本与家庭金融参与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机制分析,总结归纳其内在逻辑,主要有三个机制:信任互惠、社会网络互动以及社会规范约束机制,它们分别作用于金融参与决策的不同环节。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研究进行总结评述,提供未来更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信任互惠 网络互动 社会规范 家庭金融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中员工知识分享行为激励机制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柯江林 石金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566-1571,共6页
如何促进员工进行知识分享是提升组织竞争优势的关键问题.但由于知识拥有者担心专家地位受到威胁以及需要承担机会成本与风险等,知识分享难以自发进行.探讨几种可能解决知识分享问题的机制后,发现在完全信息静态环境下知识双向转移会陷... 如何促进员工进行知识分享是提升组织竞争优势的关键问题.但由于知识拥有者担心专家地位受到威胁以及需要承担机会成本与风险等,知识分享难以自发进行.探讨几种可能解决知识分享问题的机制后,发现在完全信息静态环境下知识双向转移会陷入囚徒困境,对知识分享行为采用直接的、显性激励机制会产生激励扭曲问题,而实行关联报酬则可以产生较好效果,但在互惠信任机制下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享 囚徒困境 激励扭曲 互惠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式创新网络内产业集群升级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7
4
作者 刘红燕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5-86,共2页
升级作为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一种方式被引进产业集群的研究中,影响产业集群升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通过问卷调研、量表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正式创新网络内影响产业集群升级的因素,主要表现在组织间合作有效性、互惠与信... 升级作为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一种方式被引进产业集群的研究中,影响产业集群升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通过问卷调研、量表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正式创新网络内影响产业集群升级的因素,主要表现在组织间合作有效性、互惠与信任和制度建设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式创新网络 产业集群 升级 组织间合作 互惠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向干预何以推动地方协作治理?——以长三角区域环境协作治理为例 被引量:77
5
作者 周凌一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0-107,207,208,共20页
【问题】环境问题的跨区域性及负外部性使得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已无法满足现实的治理需求。近年来,地方政府间环境协作治理的实践层出不穷却鲜有研究深入探讨中国地方政府间环境协作治理的形成机制:自上而下的层级压力,即纵向干预,具体包... 【问题】环境问题的跨区域性及负外部性使得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已无法满足现实的治理需求。近年来,地方政府间环境协作治理的实践层出不穷却鲜有研究深入探讨中国地方政府间环境协作治理的形成机制:自上而下的层级压力,即纵向干预,具体包括哪些形式?纵向干预如何影响地方政府环境协作?【方法】本研究选取长三角区域Z省A区与J省B区、Z省C市与D区间的跨域水治理协作案例,Z省E、F、G、H地区边界联动执法案例及长三角区域船舶与港口减排案例,基于关键人物访谈、内部文件查阅、新闻报道搜集等资料,运用多案例比较分析法来剖析纵向干预在地方协作治理中的作用及影响机制。【发现】纵向干预本质上通过重塑地方主体的协作意愿以促进协作深化发展,但不同类型干预方式的作用有所差异。过程导向型干预基于制度建立起主体间更为稳定的信任和互惠关系,利用层级结构发挥监督和协调的作用,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协作能力支持。结果导向型干预,虽能建立协作机制并完成目标,却很容易挤出横向网络中的互动,使协作机制难以维系。【结论】区别于西方实践,本文发现纵向干预在中国是促进协作机制深化发展的必要因素,它能够强化参与者间的横向互动,而非只是自发协作动机不足时的补充。这一研究深入剖析了纵向干预对地方协作的影响机制,并拓展了协作治理理论在中国情境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治理 纵向干预 信任互惠 协作管理机制 协作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