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仰重建与构建和谐人生——从宗教信仰的作用谈起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文舟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3-186,共4页
社会和谐依赖于社会成员的内心和谐及人生和谐。反思近代以来人们对宗教信仰作用的不同认识,可以看到,理性与科学可以极大地壮大人类力量,却难以满足人类的心灵、情感、人生价值及意义追寻等需求。现实中的大量"物化现象"都... 社会和谐依赖于社会成员的内心和谐及人生和谐。反思近代以来人们对宗教信仰作用的不同认识,可以看到,理性与科学可以极大地壮大人类力量,却难以满足人类的心灵、情感、人生价值及意义追寻等需求。现实中的大量"物化现象"都源于人的灵性、良心的迷茫与丢失。只有使包括宗教在内的信仰与理性实现互动互补,才能使人们懂得敬畏、感恩、律己、积德、行善等,从而有助于重建人的崇高信仰及追求和谐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 物化 信仰重建 和谐人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析信仰:社会转型期重大社会问题研究的成果——读荆学民博士新著《社会转型与信仰重建》 被引量:1
2
作者 邱珂 《学海》 2001年第5期198-200,共3页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博士 教育出版社 丛书 重大 主编 同学 信仰重建 社会问题 新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与重建 被引量:20
3
作者 陈丽杰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9-81,共3页
本文简要论述了信仰及其作用,具体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的表现及其原因,指出了大学生信仰重建的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 信仰 信仰危机 信仰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哲学视野:信仰的两大类型及其关系 被引量:28
4
作者 荆学民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2-56,共5页
信仰问题已成为社会转型期的大问题、真问题。文章主要论述信仰的两大类型即个人人生信仰与社会理想信仰及其关系。指出社会转型期的危机是这两种信仰的综合性危机,只有承认并正确认识这种危机,才能重建信仰。
关键词 个人人生信仰 社会理想信仰 信仰危机 信仰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的信仰问题与精神世界诉求 被引量:16
5
作者 邵龙宝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9-25,共7页
信仰的失落与生成导源于社会结构的变迁。当下中国人的信仰危机主要表现为一些人失落了中国人之为中国人的做人信仰,使得信仰的精神追求蜕变为一种对生存需要的"期待",对造就全面自由发展的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一马克思主义... 信仰的失落与生成导源于社会结构的变迁。当下中国人的信仰危机主要表现为一些人失落了中国人之为中国人的做人信仰,使得信仰的精神追求蜕变为一种对生存需要的"期待",对造就全面自由发展的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一马克思主义终极关怀的怀疑。其缘由是"新"、"老"文化传统负面效应的勾连、现代性日益强烈的"无安全感"和"不确定性"的威胁、当代虚无主义的影响,诱因是苏东演变,形式主义、教条化所导致的人道主义灾难等,但其深层原因则在于当代资本社会经济运行的规律内部。信仰重建是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诉求。我们应注意信仰重建的方法、着力点、构架,注重共同信仰的提炼和做人信仰的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危机 信仰重建 精神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仰危机·信仰对象·信仰方式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宏维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4期29-36,共8页
信仰危机是一种精神现象 ,是社会变革在观念层面茫然状况的反映 ,也是个人生命价值追寻中的迷失。信仰危机发生相关的有两个主要方面 :一是信仰对象的统摄性 (权威性 )削弱或丧失 ,二是信仰方式扭曲或倒错。在与信仰对象超越性有关的“... 信仰危机是一种精神现象 ,是社会变革在观念层面茫然状况的反映 ,也是个人生命价值追寻中的迷失。信仰危机发生相关的有两个主要方面 :一是信仰对象的统摄性 (权威性 )削弱或丧失 ,二是信仰方式扭曲或倒错。在与信仰对象超越性有关的“总的假设”论证中 ,明确研究定位是首要的 ,即必须明确信仰不是认识 ,所以不应当、也不可能在认识论中解决信仰和信仰危机问题。引起信仰方式扭曲或倒错的主要原因是 :信仰方式与信仰对象、信仰观念、社会基本制度的不契合。反省已有信仰方式的缺陷 ,及时进行调整修补 ,减少盲目性和绝对化 ,是舒缓和解决信仰危机的一个有效路径 ,同时亦有助于信仰主体及信仰观念的提升 ,对社会信仰重建具有推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危机 信仰对象 信仰方式 信仰主体 社会信仰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仰:精神的意蕴与表征 被引量:6
7
作者 申来津 《学术论坛》 2003年第2期36-39,共4页
从信仰的现实形态出发 ,初步探讨了信仰本体、价值、意义和信仰心态 ,并从历史向度诠释了“信仰危机”和“信仰重建” ,预设了新时期信仰发展维度及其多元表现形式 。
关键词 信仰 超越 信仰危机 信仰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信仰存续力提升的价值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4
8
作者 夏德峰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2-87,共6页
政治信仰反映了一种政治理性与政治安慰,具有社会团结和价值凝聚功能,能够促进社会关系的合理化调整和指导社会实践,提升人类自身的发展。当前经济利益与社会结构深刻调整,出现了一元化的政治指导思想与人们多元化的诉求之间的多重张力... 政治信仰反映了一种政治理性与政治安慰,具有社会团结和价值凝聚功能,能够促进社会关系的合理化调整和指导社会实践,提升人类自身的发展。当前经济利益与社会结构深刻调整,出现了一元化的政治指导思想与人们多元化的诉求之间的多重张力,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存在政治信仰危机。信仰危机意味着人类更加迫切地渴望终极关怀,信仰的重建必须在调整性与连续性之间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新时期提升政治信仰的存续力,需要传统政治资源创造性转换,现有政治资源适应性创新,采取固本与纳新策略,创造维持一定连续谱系的政治共识,为政治发展与国家治理提供理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信仰 信仰危机 信仰重建 固本纳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变与重生:当代人信仰危机的文化哲学探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立洲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37,共4页
当代社会,由于技术理性与经济理性的极度膨胀,伴随着物质富足的是人们精神的贫乏与衰落,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也出现了严重的信仰危机。从文化哲学的视角看,其实质是文化裂变和转型中的一种文化价值冲突。提升中国人的人文自觉,通过回... 当代社会,由于技术理性与经济理性的极度膨胀,伴随着物质富足的是人们精神的贫乏与衰落,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也出现了严重的信仰危机。从文化哲学的视角看,其实质是文化裂变和转型中的一种文化价值冲突。提升中国人的人文自觉,通过回归生活世界的文化实践,实现中国人的文化转型,就会把信仰危机变为中国现代化转型的良好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危机 文化哲学 信仰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道德信仰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金香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6-31,共6页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道德信仰逐渐成为道德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学界从最初在信仰的领域、道德的领域,到提出"完整范畴论"、"特殊情感论",逐步深化对道德信仰内涵的认识;对宗教道德信仰依据、中国传统道德信仰...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道德信仰逐渐成为道德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学界从最初在信仰的领域、道德的领域,到提出"完整范畴论"、"特殊情感论",逐步深化对道德信仰内涵的认识;对宗教道德信仰依据、中国传统道德信仰依据进行了解析,并对现代道德信仰依据进行了学理探讨;分析了道德信仰研究兴起的原因以及道德信仰的当代价值与意义;在规范伦理范围内,多角度探讨了现代道德信仰的重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信仰 道德信仰依据 道德信仰危机 道德信仰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老事物的改弦更张——论1940年代沈从文的人神之思
11
作者 罗维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7-205,共9页
1940年代战时语境下,沈从文的人神之思既有在中国历史文化语境中的自身特点,又与同时期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家的思考有暗合之处。面对古老巫楚文化中的人神对话思维和现代人的精神困境,沈从文的思想路径是剥离先民宗教信仰的神巫外衣,留下... 1940年代战时语境下,沈从文的人神之思既有在中国历史文化语境中的自身特点,又与同时期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家的思考有暗合之处。面对古老巫楚文化中的人神对话思维和现代人的精神困境,沈从文的思想路径是剥离先民宗教信仰的神巫外衣,留下从人神关系中认识人的认知视点以及那点"宗教情绪"(神性),将本土的古老文化精神通过现代转型来构建新神话,以实现其独特的文化启蒙——"民族重造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神之思 新神话 信仰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想象建构的生命诗学——论残雪小说作品的文化价值观
12
作者 俞世芬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07-112,共6页
作为致力于考察人类灵魂的作家,残雪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把握是否具有深刻的当下意义? 通过分析认为:她以小说时空构建的新方式勾勒了人的精神轮廓,并从反面描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此基础上,她提出了现代人信仰缺失与重建的问题。其中,... 作为致力于考察人类灵魂的作家,残雪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把握是否具有深刻的当下意义? 通过分析认为:她以小说时空构建的新方式勾勒了人的精神轮廓,并从反面描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此基础上,她提出了现代人信仰缺失与重建的问题。其中,残雪对于西方文化精神的借重表达了其对当代文化语境的一种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轮廓 反面描述 信仰缺失与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理念和行动为一体——《革命英烈文存》编选手记
13
作者 梅林 《出版广角》 1997年第2期42-43,共2页
90年代以来,道德重建、理想主义的探讨日益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公众话题。这一情形恰与80年代初的信仰危机形成反差。如果说50年代到7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虔信”的时代,80代年的中国是一个“不信”的时代,那么,90年代的中国则是一个寻... 90年代以来,道德重建、理想主义的探讨日益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公众话题。这一情形恰与80年代初的信仰危机形成反差。如果说50年代到7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虔信”的时代,80代年的中国是一个“不信”的时代,那么,90年代的中国则是一个寻找和重建的时代。寻找理想,重建信仰似乎已经成为90年代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建信仰 理想主义 英烈 革命 道德重建 理念 信仰危机 社会理想 编选 瞿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爱国主义教育注入丰富生动的内容——评接力版《八桂俊杰丛书》
14
作者 黄伟林 《出版广角》 1995年第1期40-41,共2页
在一个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人们会像通常的年终总结一样进行世纪总结。对于中国人来说,20世纪究竟留下了什么遗产?这或许是一个庞大而又艰深的问题。但在我看来,如果我们要用最明了通俗的语言表达本世纪的精神收获,它似乎可以概括为我... 在一个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人们会像通常的年终总结一样进行世纪总结。对于中国人来说,20世纪究竟留下了什么遗产?这或许是一个庞大而又艰深的问题。但在我看来,如果我们要用最明了通俗的语言表达本世纪的精神收获,它似乎可以概括为我们已经放弃了封建主义为主体的旧文化体系和并不适合中国国情的全盘西化思想。当然,如果收获仅仅表现为放弃,这是很难令人满意的。在20世纪最后的年代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传统 丛书 重建信仰 全盘西化 语言表达 中国国情 文化体系 封建主义 李宗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