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纯粹理性的虚无主义——论雅可比的康德批判及其信仰主义哲学 被引量:5
1
作者 罗久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4-31,共8页
雅可比是启蒙时代和理性时代的一个异数,却又是我们理解后康德哲学的问题域及其思想特征的不可或缺的人物。雅可比的康德批判揭示了理性主义和主体主义哲学的虚无主义后果。当理性主义哲学通过理性的演证,将知识和道德的根据最终归于思... 雅可比是启蒙时代和理性时代的一个异数,却又是我们理解后康德哲学的问题域及其思想特征的不可或缺的人物。雅可比的康德批判揭示了理性主义和主体主义哲学的虚无主义后果。当理性主义哲学通过理性的演证,将知识和道德的根据最终归于思维或先验自我的内在性时,认识的内容、形式和认识对象本身都成了主体的一种主观构造,这势必会导致唯我论的后果,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虚无主义。而雅可比的信仰主义哲学放弃了反思性的理性推论,试图通过个体的信仰、直觉和情感的直接性来克服康德哲学的二元论所导致的怀疑主义,把握源初的思有同一,以确立合理性的终极标准。雅可比的康德批判和信仰主义哲学深刻地塑造了德国观念论哲学的问题意识和思想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可比 纯粹理性 怀疑主义 二元论 虚无主义 信仰主义 观念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德尔图良的信仰主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凤林 《浙江学刊》 CSSCI 2003年第2期27-34,共8页
德尔图良关于“雅典与耶路撒冷”的对立,其宗旨在于反对希腊哲学与基督教的简单混合,以便维护基督教传统。这是圣经思想的具体阐发,在基督教教会史、思想史和神学史上具有积极意义。但德尔图良的信仰主义并不完全否定理性。在拒绝利用... 德尔图良关于“雅典与耶路撒冷”的对立,其宗旨在于反对希腊哲学与基督教的简单混合,以便维护基督教传统。这是圣经思想的具体阐发,在基督教教会史、思想史和神学史上具有积极意义。但德尔图良的信仰主义并不完全否定理性。在拒绝利用希腊哲学来理解基督教之后,他试图用人的自然理性和灵魂来证明上帝和信仰。本文结合基督教思想史对德尔图良在理性问题上的矛盾作了自己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尔图良 信仰主义 希腊哲学 基督教信仰 教会传统 自然理性 西方宗教思想史 哲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审美信仰
3
作者 颜翔林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36-142,共7页
传统美学在运思“美”的问题时 ,遗忘了“信仰”的要素 ,造成一个极其重要的精神结构的缺席和被遮蔽。如果说神话思维寄寓了对神灵、上帝、英雄、永生等等信仰 ,那么 ,同样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审美活动 ,它无疑也包含了一定的信仰因素。... 传统美学在运思“美”的问题时 ,遗忘了“信仰”的要素 ,造成一个极其重要的精神结构的缺席和被遮蔽。如果说神话思维寄寓了对神灵、上帝、英雄、永生等等信仰 ,那么 ,同样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审美活动 ,它无疑也包含了一定的信仰因素。怀疑论美学正是在这个理论意义上建立了美与信仰的逻辑联系 ,并且试图从神话信仰和审美信仰的有机联结上提出美学的新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疑论美学 信仰主义 神话信仰 审美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仰在人生中的地位和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冯天策 《齐鲁学刊》 CSSCI 1989年第4期127-129,共3页
一、什么是信仰信仰,自启蒙时代以来被知识界视为迷信的代名词,信仰行为素有信仰主义的恶谥。这是人们对宗教信仰的厌恶造成的。宗教信仰与科学、理性、知识的求实精神恰相对立,它的迷信、偏狭、狂热阻碍了社会的发展,科学、理性每进一... 一、什么是信仰信仰,自启蒙时代以来被知识界视为迷信的代名词,信仰行为素有信仰主义的恶谥。这是人们对宗教信仰的厌恶造成的。宗教信仰与科学、理性、知识的求实精神恰相对立,它的迷信、偏狭、狂热阻碍了社会的发展,科学、理性每进一步都要先同它作艰巨的较量。但是由此认为“一切信仰都是有害的”(罗素)却失于偏颇。其实,信仰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普遍精神现象,宗教信仰仅是它的一种内容和形式,在人们揭露批判宗教的社会本质时,也应揭示出宗教信仰的人性原因,不然无法解释这一愚昧现象何以遍及全人类,并在科学发达、文明昌盛的今日仍不绝如缕地延续着、发展着。人天性中有一种信仰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信仰 性宗教 宇宙 宗教学 崇拜对象 信徒 佛教 祭仪 求实精神 信仰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判陆王学派的豪昧主义
5
作者 张锡勤 《求是学刊》 1980年第3期83-87,共5页
关键词 陆王心学 陆王学派 王守仁 圣人 尊德性 陆九渊 无知无欲 道问学 “致良知” 信仰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斯·舍勒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春时 王欢欢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7-82,共6页
相比于其他现象学家,马克斯·舍勒对主体间性的探讨具有两个特点。首先,他不是从主体性哲学的角度来探究我—你关系,而是从主体间性的角度来研究我—你关系。其次,这种主体间性的探究又具备两种倾向,一种是自然主义的倾向,一种是信... 相比于其他现象学家,马克斯·舍勒对主体间性的探讨具有两个特点。首先,他不是从主体性哲学的角度来探究我—你关系,而是从主体间性的角度来研究我—你关系。其次,这种主体间性的探究又具备两种倾向,一种是自然主义的倾向,一种是信仰主义的倾向。不过,他对主体间性思想探究存在下述两个问题。第一,他没有追问自然主义的主体间性和信仰主义的主体间性何以可能的问题,在我们看来,存在的同一性为二者的存在奠定了根基;第二,他没有追问,自然主义的主体间性和信仰主义的主体间性是否是真正的主体间性,是一种本真性的我—你关系,在我们看来,二者都不是,只有审美主体间性才是真正的主体间性,才是真正的我—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舍勒 自然主义主体间性 信仰主义主体间性 存在 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教与科学 被引量:1
7
作者 吕大吉 李文厚 金泽 《云南社会科学》 1988年第4期44-55,31,共13页
宗教与科学在本质上的对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说明:宗教是对超自然对象的信仰与崇拜,科学不承认任何超自然的对象;科学的认识方法是经验与理性的结合,宗教的认识方法则是反经验、反理性的信仰主义;科学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宗教则妨碍... 宗教与科学在本质上的对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说明:宗教是对超自然对象的信仰与崇拜,科学不承认任何超自然的对象;科学的认识方法是经验与理性的结合,宗教的认识方法则是反经验、反理性的信仰主义;科学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宗教则妨碍生产力发展;科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革命力量,宗教则阻碍社会变革。自然科学的发展史清楚地证明,科学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不断与宗教神学作斗争,并不断清除上帝作用的过程。近现代资产阶级要利用自然规律来发展生产,又要利用上帝的超自然神力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既需要科学,又需要宗教,想尽一切办法来调和宗教与科学的矛盾。作者认为,要克服资本主义社会在应用科学上造成的弊端,正确的道路决不是科学与宗教的调和,而是科学的发展加上社会的变革,使人类成为自然和社会的主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认识方法 超自然 宗教神学 自然科学 社会变革 信仰主义 社会发展 自然规律 资本主义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休谟关于信念的学说 被引量:1
8
作者 阎吉达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4期73-78,共6页
信念学说是休谟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信念的本性,信念产生的必然性和方式、信念与虚构的差异以及所谓物质和心灵的信念等方面,较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休谟的信念学说。作者认为,休谟的信念学说包含着有价值的思想,即他承认... 信念学说是休谟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信念的本性,信念产生的必然性和方式、信念与虚构的差异以及所谓物质和心灵的信念等方面,较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休谟的信念学说。作者认为,休谟的信念学说包含着有价值的思想,即他承认人的认识是由感性向理性的发展过程;但休谟关于物质和心灵信念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其论证也是不成功的。作者还提出,并非像人们通常所说的度“完全拒斥形而上学”,而是在破除旧的形而上学的同时,主张建立新的“形而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学” 信念学 未来形而上学 休谟 拒斥形而上学 理性认识 认识活动 理性思维 信仰主义 物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斯兰教艾什耳里派哲学思想初论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克礼 《宁夏社会科学》 1985年第4期50-55,共6页
艾什耳里派(Ash‘arlrah)是伊斯兰教正统派经院哲学(kaLam,即新“凯拉姆”)的主要流派。该派由阿布·哈桑·阿里·本·伊斯梅尔(AbuHasanaL—Asnari,公元873—935)于十世纪初创立于巴格达,其绰号人称艾什耳里(中译又名... 艾什耳里派(Ash‘arlrah)是伊斯兰教正统派经院哲学(kaLam,即新“凯拉姆”)的主要流派。该派由阿布·哈桑·阿里·本·伊斯梅尔(AbuHasanaL—Asnari,公元873—935)于十世纪初创立于巴格达,其绰号人称艾什耳里(中译又名阿沙里),故得名。艾什耳里生于伊拉克巴士拉城,系该地仲裁人艾布·穆萨的苗裔。他从小追随穆尔太齐赖派,受教于该派巴土拉的著名教长阿布·阿里·祝巴仪,学习教义和教律,直到四十岁左右。尔后,他同老师祝巴仪在教义学的许多重大问题上发生意见分歧,从而脱离穆尔太齐赖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教 穆尔太 正统派 安拉 信仰主义 世纪初 神学家 宗教伦理 古兰经 阿拉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的天主教儒学化
10
作者 陈卫平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3-10,共8页
明清之际天主教传入我国。为了在中国传播天主教而又避免与儒学的冲突,西方传教士进行了天主教儒学化的尝试。“合儒”和“补儒”是这种尝试的主要内容。“合儒”即从先秦儒家经典中摘出与天主教相似的词句、段落,以证明两者的相互契合... 明清之际天主教传入我国。为了在中国传播天主教而又避免与儒学的冲突,西方传教士进行了天主教儒学化的尝试。“合儒”和“补儒”是这种尝试的主要内容。“合儒”即从先秦儒家经典中摘出与天主教相似的词句、段落,以证明两者的相互契合。“补儒”即在伸张先儒真谛的旗号下,用天主教神学来驳斥宋明理学,认为宋明理学以理和心为世界的本体,抹杀了造物主上帝的存在。天主教的儒学化是以坚持天主教的出世理想和信仰主义为基础的,这与理性主义的儒学在学理上有着根本的冲突。西方传教士并没有从学理上沟通、调和两者的差异,因此天主教儒学化的尝试是浅层面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尝试并不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主教 西方传教士 儒学化 明清之际 利玛窦 上帝 信仰主义 佛教 儒家经典 造物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非子与马基雅维里政治哲学的局限
11
作者 陈炎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6-246,共1页
《韩非子与马基雅维里的政治哲学》指出,韩非子与马基雅维里在政治理论的建构上都摆脱了以往的宗教信仰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走上了一条政治功利主义的道路。
关键词 马基雅维里 政治哲学 韩非子 道德理想主义 政治功利主义 信仰主义 政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史辨派科学方法简论
12
作者 丛小平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2期21-26,共6页
本文认为:怀疑方法和假设方法是古史辨派认识的起点和主要方法,其理论基础是近代实证主义。古史辨派的科学方法批判了经学方法的权威主义和信仰主义,以科学方法代替经学方法。他们批判地继承了朴学的优秀传统,又使之与西方科学方法相结... 本文认为:怀疑方法和假设方法是古史辨派认识的起点和主要方法,其理论基础是近代实证主义。古史辨派的科学方法批判了经学方法的权威主义和信仰主义,以科学方法代替经学方法。他们批判地继承了朴学的优秀传统,又使之与西方科学方法相结合,并注重了方法论程序的建设,使传统思维走向科学化。这对近代思想解放运动和近代哲学思想革命是有积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方法论 经学方法 怀疑方法 批判地继承 权威主义 近代以来 思想解放运动 信仰主义 假说 怀疑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斯贝尔斯哲学基本概念的剖析
13
作者 袁义江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60-67,共8页
雅斯贝尔斯的生存哲学在国外有一定的影响,属于存在主义流派。存在主义有无神论、有神论、人道主义等分枝,各有不同的主张和特点。雅斯贝尔斯的哲学属于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有它自己的特色和术语,而其实质乃是一种宣扬信仰主义的神学。本... 雅斯贝尔斯的生存哲学在国外有一定的影响,属于存在主义流派。存在主义有无神论、有神论、人道主义等分枝,各有不同的主张和特点。雅斯贝尔斯的哲学属于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有它自己的特色和术语,而其实质乃是一种宣扬信仰主义的神学。本文从剖析他对生存哲学的基本概念“包容者”、“超越”、“人”的论述以及他对哲学、科学、宗教之间的关系的论点来揭示这一哲学的神学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斯贝尔斯 存在主义 哲学史 生存哲学 超越 宗教 包容 信仰主义 哲学思维 克尔凯郭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辩证地考察一种反动哲学的典范
14
作者 鲁延红 《求是学刊》 1983年第6期18-23,共6页
关键词 马赫主义 列宁 哲学流派 主观唯心主义 认识论 哲学路线 阿芬那留斯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信仰主义 哲学派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评述 被引量:1
15
作者 瞿菊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64年第1期73-92,共20页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到现在这二十年来,在资本主义国家教育思想范围内,出现了一些为帝国主义服务的新的流派。
关键词 改造主义 存在主义 教育理 新保守主义 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实用主义 自由教育 信仰主义 新保守派 新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科学掩盖不了资产阶级政治和精神的破产——评“宇宙热寂说”及其在今天的新变种
16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5年第S2期11-14,共4页
列宁指出:“反动的意向是科学的进步本身所产生的。……非常值得注意的是:有教养的资产阶级的代表们象快淹死的人想抓住一根稻草来救命一样,企图用十分巧妙的手段来人为地为那种由于无知、闭塞和资本主义矛盾所造成的荒诞不经的现象而... 列宁指出:“反动的意向是科学的进步本身所产生的。……非常值得注意的是:有教养的资产阶级的代表们象快淹死的人想抓住一根稻草来救命一样,企图用十分巧妙的手段来人为地为那种由于无知、闭塞和资本主义矛盾所造成的荒诞不经的现象而在下层人民群众中产生的信仰主义保持或寻找地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热寂说 资产阶级 新变种 伪科学 资本主义矛盾 信仰主义 下层人民 值得注意 列宁 稻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大学讨论历史观和方法论问题
17
《学术研究》 1964年第1期19-19,共1页
去年12月19--20日,中山大学第六次科学讨论会举行文科全会,讨论历史观与方法论问题。提交这次讨论会的论文有十多篇。在讨论会上,围绕着刘节先生在历史和思想史研究中提出的一些观点和方法论问题展开了讨论。发言的同志指出,刘节先生的... 去年12月19--20日,中山大学第六次科学讨论会举行文科全会,讨论历史观与方法论问题。提交这次讨论会的论文有十多篇。在讨论会上,围绕着刘节先生在历史和思想史研究中提出的一些观点和方法论问题展开了讨论。发言的同志指出,刘节先生的“天人合一”说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代表绝对精神的“天道”,是“人理”和“人为制度”汲取启示的源泉,这种认识论的基础是赤裸裸的信仰主义或僧侣主义。然而,作为绝对精神的“天道”,其实是哲学家自己的思想的异化,最后,这种异化观念又重新在哲学家认识天道时,在其思想中实现。所以,“天人合一”只不过是一种观念的自我运动。它把历史看作是“观念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历史观 中山大学 客观唯心主义 方法论问题 信仰主义 思想史研究 哲学家 绝对精神 天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