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俞茂宏统一强度理论求解圆筒和球壳的极限值 被引量:4
1
作者 田红亮 彭文昱 +5 位作者 何孔德 董元发 杜义贤 钟先友 王骁鹏 郤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1,共11页
使用俞茂宏统一强度理论,获得了薄壁圆筒的弹性极限压强和最小壁厚,并根据钢管与核心混凝土的横截面面积,求解了厚壁圆筒的纵向极限承载能力;按照俞茂宏统一强度理论,得到了球壳的弹性极限压强和最小壁厚。计算表明:对于薄壁圆筒,其弹... 使用俞茂宏统一强度理论,获得了薄壁圆筒的弹性极限压强和最小壁厚,并根据钢管与核心混凝土的横截面面积,求解了厚壁圆筒的纵向极限承载能力;按照俞茂宏统一强度理论,得到了球壳的弹性极限压强和最小壁厚。计算表明:对于薄壁圆筒,其弹性极限压强随中间主应力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当中间主应力系数很小时,弹性极限压强随拉压强度比的增大而略微减小,而当中间主应力系数较大时,弹性极限压强随拉压强度比的增大而增大;最小壁厚随中间主应力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当中间主应力系数很小时,最小壁厚随拉压强度比的增大仅有微小的增大,而当中间主应力系数较大时,最小壁厚随拉压强度比的增大而减小。对于厚壁圆筒,增加中间主应力系数或套箍指标都将提高其纵向极限承载能力;当中间主应力系数较小时,纵向极限承载能力随拉压强度比的增大而减小,而当中间主应力系数较大时,纵向极限承载能力随拉压强度比的增大而增大;塑性极限内压强随径厚比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对于球壳,其弹性极限压强随拉压强度比的增大而减小,最小壁厚随拉压强度比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茂宏统一强度理论 圆筒 球壳 极限载荷 钢管 混凝土 套箍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俞茂宏统一强度理论求解套管的极限外压强 被引量:4
2
作者 田红亮 何孔德 +2 位作者 陈从平 钟先友 郤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1,87,共12页
充分考虑拉压强度比和中间主应力系数,根据俞茂宏统一强度理论推导出在外压强下闭端、开端和平面应变套管弹塑性极限外压强的统一算法。数值仿真显示:随拉压强度比的减小和中间主应力系数的增大,弹性极限外压强增大;开端套管的弹性极限... 充分考虑拉压强度比和中间主应力系数,根据俞茂宏统一强度理论推导出在外压强下闭端、开端和平面应变套管弹塑性极限外压强的统一算法。数值仿真显示:随拉压强度比的减小和中间主应力系数的增大,弹性极限外压强增大;开端套管的弹性极限外压强最大,平面应变套管的次之,闭端套管的最小;塑性区的半径随外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当外压强增大时,套管由弹性状态进入弹塑性状态,塑性区的半径逐渐从内半径扩展到外半径;塑性极限外压强随拉压强度比的减小而增大;随外内半径比的增大,在同样的统一强度理论参数下,闭端、开端和平面应变的塑性极限外压强之间的差异增大,且塑性极限外压强大于弹性极限外压强;塑性极限外压强的计算值与试验测试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为-4%^-9%,而国际标准化组织样板数据与试验测试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为-12%^-25%,美国石油协会推荐数据与试验测试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为-17%^-30%,表明文中的套管塑性极限外压强公式更接近试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茂宏统一强度理论 套管 弹性极限 塑性极限 压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