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朱自清和俞平伯:京派散文的两极 被引量:2
1
作者 周仁政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6-80,共5页
从个人因缘上看,朱自清实可隶属于京派,但作为诗人和散文家,却长期游离于京派的艺术情趣之外。就作为学者和作家的气质和禀赋看,朱自清无疑是一位地道的京派文人;但就对文学的认识和实践看,则与京派文学的文化特质殊有差距。朱自清的散... 从个人因缘上看,朱自清实可隶属于京派,但作为诗人和散文家,却长期游离于京派的艺术情趣之外。就作为学者和作家的气质和禀赋看,朱自清无疑是一位地道的京派文人;但就对文学的认识和实践看,则与京派文学的文化特质殊有差距。朱自清的散文是一杯清亮的水,用一句俗话讲:"水至清则无鱼";俞平伯的散文是一杯混浊的老酒,使人感到辣味、苦涩味,过后却有甘冽味。前者是执着于道德理想的"刹那主义"者,后者是周作人式的趣味主义者。二者的创作构成京派散文的两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派散文 朱自清 俞平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俞平伯《遥夜闺思引》表微 被引量:3
2
作者 袁一丹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2年第3期47-55,共9页
卢沟桥事变后,俞平伯留居北平,始终面临着士林社会内部的道义压力。酝酿于沦陷末期、完成于抗战胜利后的长篇五古《遥夜闺思引》,向南渡又北归者婉转地表达自己沦陷时期的处境与心境。从写作、发表、出版的整个过程及其版本格式来看,俞... 卢沟桥事变后,俞平伯留居北平,始终面临着士林社会内部的道义压力。酝酿于沦陷末期、完成于抗战胜利后的长篇五古《遥夜闺思引》,向南渡又北归者婉转地表达自己沦陷时期的处境与心境。从写作、发表、出版的整个过程及其版本格式来看,俞平伯是将《遥夜闺思引》作为一个事件来经营。本文不拟作逐字逐句的分析,重点落在本事的考索、典故系统的梳理及文类传统的建构上。新文学出身的俞平伯选择旧体诗来表达自己的身世怀抱,与其说是他个人的文学立场有所动摇,毋宁说在沦陷这一特殊的历史语境下,新文学的理想遭遇挫折,显示出白话作为文学语言的表达限度,甚至暴露出新文化的伦理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平伯 《遥夜闺思引》 新文学 沦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俞平伯先生与词的鉴赏之学 被引量:5
3
作者 曾大兴 《长江学术》 2007年第2期49-54,共6页
俞平伯先生是二十世纪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红学家,也是一位有成就的词学家。他的《读词偶得》(1934)和《清真词释》(1948)这两本书,以及另外几篇关于词的鉴赏文章,是20世纪词学史上较早的“词的鉴赏”方面的代表作。在俞平伯出版《读... 俞平伯先生是二十世纪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红学家,也是一位有成就的词学家。他的《读词偶得》(1934)和《清真词释》(1948)这两本书,以及另外几篇关于词的鉴赏文章,是20世纪词学史上较早的“词的鉴赏”方面的代表作。在俞平伯出版《读词偶得》之前,词学史上只有词话一类的三言两语式的评赏文字,没有完整的鉴赏文章,更没有专著。俞平伯通过这些文章和专著,初步建立了一门“词的鉴赏之学”。本文主要总结俞平伯的“词的鉴赏之学”,论述其从事词的鉴赏的过程与目的、鉴赏词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和主要特点,以及他的鉴赏工作在二十世纪词学史上的意义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平伯 鉴赏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题美文各千秋——朱自清、俞平伯同题散文语言风格浅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葛玮华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7年第4期104-105,共2页
“五四”以后,中国现代散文出现了很多佳作。本文从比较文学的视角,就俞平伯、朱自清两位现代文学大师的佳作、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从语言风格方面进行比较论析,以期感悟现代散文之美。
关键词 朱自清 俞平伯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语言风格 美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自清、俞平伯诗论之比较
5
作者 沈穷竹 陈涵 李华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57-60,共4页
朱自清和俞平伯作为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他们都既是著名散文家、诗人,又是杰出的诗论家。但是后人对他们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了他们的散文创作上,而忽略了他们对新诗所作的贡献。本文力图通过比较他们的诗学观,试图从中找到他们和新诗... 朱自清和俞平伯作为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他们都既是著名散文家、诗人,又是杰出的诗论家。但是后人对他们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了他们的散文创作上,而忽略了他们对新诗所作的贡献。本文力图通过比较他们的诗学观,试图从中找到他们和新诗运动初期的共同特质,还原他们在诗学史上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自清 俞平伯 诗论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信诗人竟平淡——从俞平伯的几篇集外文谈起
6
作者 汪成法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9-91,共3页
关键词 俞平伯 外文 平淡 诗人 鲁迅作品 写作者 全集 出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俞平伯《槐屋梦寻》拾零记
7
作者 陈建军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8-119,共2页
1935年3月5日,俞平伯致叶圣陶信中云:"弟本有编成‘三槐'之意,即《古槐梦遇》,《槐屋梦寻》,《槐痕》是也。但彼‘二槐'差得尚多,不知何时始可成书,是以拟先以《古槐》问世,俟‘二槐'成后,合出一书,日《三槐》,而分为三辑。"^1193... 1935年3月5日,俞平伯致叶圣陶信中云:"弟本有编成‘三槐'之意,即《古槐梦遇》,《槐屋梦寻》,《槐痕》是也。但彼‘二槐'差得尚多,不知何时始可成书,是以拟先以《古槐》问世,俟‘二槐'成后,合出一书,日《三槐》,而分为三辑。"^11936年1月,《古槐梦遇》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平伯 古槐 二槐 废名 谈风 大公报·文艺 凌叔华 《人间世》 悔其少作 花山文艺出版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自清、俞平伯诗学之比较——兼议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8
作者 沈穷竹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8期40-44,共5页
朱自清和俞平伯是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他们既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又是杰出的诗论家。朱自清和俞平伯过从甚密,曾以同题散文流芳后世。我们今天对他们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他们散文创作的贡献上了,往往忽略了他们在新诗上所做的贡献。... 朱自清和俞平伯是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他们既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又是杰出的诗论家。朱自清和俞平伯过从甚密,曾以同题散文流芳后世。我们今天对他们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他们散文创作的贡献上了,往往忽略了他们在新诗上所做的贡献。通过对他们的诗学观作一个细致而全面的比较,从而找到他们和新诗运动初期的共同特质,由此肯定他们在诗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自清 俞平伯 诗论 形式 内容 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抒情的“忆”和“忆”的抒情性——重读俞平伯儿童诗集《忆》
9
作者 曾庆江 《写作》 2016年第11期83-86,共4页
俞平伯的儿童诗集《忆》是"五四"时期儿童文学创作的重要收获。《忆》中的生活所展示的不仅仅是童心世界的单纯与美好,也有成人世界的某种折射,是儿童经验和成人经验混杂的集合体。因此,作为抒情的《忆》最终只能彰显作者的&q... 俞平伯的儿童诗集《忆》是"五四"时期儿童文学创作的重要收获。《忆》中的生活所展示的不仅仅是童心世界的单纯与美好,也有成人世界的某种折射,是儿童经验和成人经验混杂的集合体。因此,作为抒情的《忆》最终只能彰显作者的"抒情性",而相对忽视儿童性的存在,正是这种情况导致了《忆》的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平伯 《忆》 抒情 抒情性 儿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俞平伯的散文创作 被引量:1
10
作者 段勇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81-83,71,共4页
俞平伯,对我们这一代年青人来说,也许更多的人只知道他是一个“红学”权威人士和在古典文学研究方面有相当造诣的学者,但是,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他先是作为一名新诗人,稍后又以创作散文小品而闻名文坛。
关键词 俞平伯 新诗人 五四新文学运动 燕知草 湖楼小撷 徐志摩 杂拌儿之二 古典文学研究 六朝金粉 这一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解读心得 被引量:4
11
作者 吕美生 《中国韵文学刊》 2008年第1期102-107,共6页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选材精美,"能体现词家风格和词的发展途径",注释更具艺术匠心。此外,该书几乎对各种不同风格的名家作品的意蕴都一一作了扫描式深层审美观照。最后,"金针度人",强调"空里传神"的&qu...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选材精美,"能体现词家风格和词的发展途径",注释更具艺术匠心。此外,该书几乎对各种不同风格的名家作品的意蕴都一一作了扫描式深层审美观照。最后,"金针度人",强调"空里传神"的"吟诵",可深刻体悟词美的"味道"。该书雅俗共赏,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平伯 唐宋词选释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再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邹进先 《北方论丛》 1981年第3期40-48,共9页
俞平伯先生是一位研究《红楼梦》的著名的老专家。从一九二二年作《红楼梦辨》到一九六四年所写的《记‘夕葵书屋〈石头记〉卷一’批语》,俞平伯先生从事《红楼梦》研究前后就有四十多年,所写关于《红楼梦》的研究著作有三、四十万言... 俞平伯先生是一位研究《红楼梦》的著名的老专家。从一九二二年作《红楼梦辨》到一九六四年所写的《记‘夕葵书屋〈石头记〉卷一’批语》,俞平伯先生从事《红楼梦》研究前后就有四十多年,所写关于《红楼梦》的研究著作有三、四十万言,此外,还做了大量的《红楼梦》版本校勘与资料辑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平伯 《红楼梦》 评价 文学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俞平伯与鲁迅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玉蓉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4年第4期62-65,共4页
俞平伯与鲁迅孙玉蓉1915年至1919年,俞平伯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周作人正在北京大学任教授,自然,俞平伯成了周作人的受业弟子。他们不仅相稔,而且有了日后数十年的交往。然而,俞平伯和鲁迅先生却没有直接接触过。因为,19... 俞平伯与鲁迅孙玉蓉1915年至1919年,俞平伯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周作人正在北京大学任教授,自然,俞平伯成了周作人的受业弟子。他们不仅相稔,而且有了日后数十年的交往。然而,俞平伯和鲁迅先生却没有直接接触过。因为,1920年鲁迅到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小说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平伯 鲁迅先生 周作人 《红楼梦》 《中国小说史略》 《红楼梦辨》 孙伏园 新文学大系 “自叙传”说 人情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俞平伯新诗艺术风格探微
14
作者 张彤 《安康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60-62,共3页
俞平伯是"五四"以来著名的新诗人,是新诗运动的先驱和闯将。朦胧的意境、富有哲理的思想和音律美的语言,共同构成了其新诗独特的艺术风格,体现了他淳朴、恬适、自甘的文学追求。
关键词 俞平伯 新诗 艺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俞平伯《芝田留梦记》与李商隐梦雨诗的互文阐释
15
作者 李艳敏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2年第9期105-108,共4页
俞平伯的文学创作大多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学,他的艺术散文与古代诗词曲有着很强的互文性。《芝田留梦记》化用了李商隐《春雨》和《重过圣女祠》等诗诗境。“梦雨”是故事发生的客观情境,“神女”是寄托离殇主题的主要人物形象。俞平伯以... 俞平伯的文学创作大多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学,他的艺术散文与古代诗词曲有着很强的互文性。《芝田留梦记》化用了李商隐《春雨》和《重过圣女祠》等诗诗境。“梦雨”是故事发生的客观情境,“神女”是寄托离殇主题的主要人物形象。俞平伯以现代汉语的语言形式复现了中国历代文人的“神女赋”,细腻传达了自己的人生体验,完成了现代散文对古代同题材作品的再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平伯 芝田留梦记 李商隐 梦雨诗 互文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游《钗头凤》疑义试析——与俞平伯先生商榷 被引量:3
16
作者 戴鸿森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36-37,共2页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这便是传诵人口的陆游名作《钗头凤》。读者和解者都不免...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这便是传诵人口的陆游名作《钗头凤》。读者和解者都不免碰到一个疑难:“错,错,错”和“莫,莫,莫”的叠用,于义云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游 俞平伯 疑义 试析 “罢” 司空图 连绵词 语助词 联绵词 叠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孙韦柰笔下的俞平伯
17
作者 邵振国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2年第3期20-21,共2页
韦柰先生最近出版了一部很感人的书《旧时月色——俞平伯身边的人和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年1月)。书名取自1986年在"纪念俞平伯从事学术活动65周年"的会上,这位现代文学巨匠、功勋卓著的红学家自己的发言:"往事如尘,回头一看,
关键词 俞平伯 学术活动 现代文学 出版社 红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梦·惊梦·追梦——俞平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韵味
18
作者 董丽敏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3期27-28,共2页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确是俞平伯先生一以贯之的咏叹调,《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就是这位"逢人说梦"②诗人的一段亦幻亦真的梦。这是一个朦胧迷离的仲夏之夜。对于一个盈满了各种绮思的旅人来说,秦淮河的魅力在哪...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确是俞平伯先生一以贯之的咏叹调,《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就是这位"逢人说梦"②诗人的一段亦幻亦真的梦。这是一个朦胧迷离的仲夏之夜。对于一个盈满了各种绮思的旅人来说,秦淮河的魅力在哪里呢?在作品里,梦想的画卷一点点掀开,旅人的心绪也因此起伏不定。这时只有徜徉在梦中,"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平伯 寻梦 说梦 燕知草 幻灭感 盈满 船上 黯淡无光 人我 月光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庆贺俞平伯从事学术活动65周年
19
《文艺理论研究》 1986年第2期39-39,共1页
1986年1月20日,已届耄(?)之年的俞平伯在专门为他举行的纪念会上接受了人们为庆贺他从事学术活动六十五周年而献的鲜花。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肯定了俞平伯六十五年来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上的建树。他特别指出:“俞平伯二十年代初对... 1986年1月20日,已届耄(?)之年的俞平伯在专门为他举行的纪念会上接受了人们为庆贺他从事学术活动六十五周年而献的鲜花。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肯定了俞平伯六十五年来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上的建树。他特别指出:“俞平伯二十年代初对《红楼梦》研究是有开拓性意义的。对他的研究方法和观点提出不同意见是正常的;但一九五四年下半年,因《〈红楼梦〉研究》对他展开的政治性的围攻,是不正确的,不符合党对文艺百花齐族的政策。”他还说,对这一类学术问题可以自由讨论,这是受宪法保护的,党不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 俞平伯 学术活动 红楼梦 文学创作 研究方法 学术研究 宪法保护 二十年代 周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楼梦八十回校本》简论——纪念俞平伯先生逝世25周年
20
作者 张胜利 《曹雪芹研究》 2015年第4期117-130,共14页
《红楼梦八十回校本》为红学史上首部以脂本为底本集本汇校的新校本,是《红楼梦》出版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首开普及脂本系统《红楼梦》的先河。该本是俞平伯一生治红的重要成就,体现了他早期的主要红学观点之... 《红楼梦八十回校本》为红学史上首部以脂本为底本集本汇校的新校本,是《红楼梦》出版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首开普及脂本系统《红楼梦》的先河。该本是俞平伯一生治红的重要成就,体现了他早期的主要红学观点之一: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非一人所著,须分别对待。由此该书采取了前八十回为正文、后四十回为附录,同时印行单独成册的《校字记》的独特编排体例。俞平伯晚年对此编排体例有所反思,产生了新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平伯 红楼梦 集本汇校 晚年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