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俞募配穴针刺法对代谢综合征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马晓蕾 郑利芳 陈海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6期1361-1363,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早期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选择早期MS患者(中心性肥胖伴高血脂及糖调节受损的MS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针刺干预结合药物;对照组30例,仅给予药物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血脂、血糖及体重指数的变... 目的:观察针刺对早期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选择早期MS患者(中心性肥胖伴高血脂及糖调节受损的MS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针刺干预结合药物;对照组30例,仅给予药物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血脂、血糖及体重指数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及血脂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L)除外;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体重、腰围、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TC、TG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干预早期代谢综合征患者,可有效减轻体重,减少腰围,降低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对延缓或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募配穴 代谢综合征早期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俞募配穴联合穴位埋针治疗风痰闭阻型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血清IgE、IFN-γ及SP-A水平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符琼方 杨文秀 +2 位作者 张少明 王景科 林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6-209,共4页
探讨俞募配穴针法联合穴位埋针法治疗风痰闭阻型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血清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in E,IgE)、可溶性二聚体细胞因子(Interferon-γ,IFN-γ)、肺表面活性蛋白(Pulmonary surfactant protein,SP-A)水平影响。方法选取医院... 探讨俞募配穴针法联合穴位埋针法治疗风痰闭阻型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血清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in E,IgE)、可溶性二聚体细胞因子(Interferon-γ,IFN-γ)、肺表面活性蛋白(Pulmonary surfactant protein,SP-A)水平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风痰闭阻型支气管哮喘患者108例,采用区组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穴位埋针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俞募配穴针法,两组患者数据观察:对比治疗后临床疗效、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量表评分、第一秒最大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呼气峰值流速(Peak expiratory,PEF)、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临床症状评分及IgE、IFN-γ、SP-A水平、临床治疗安全性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较高(P<0.05);两组治疗前AC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CT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较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FEV1、PEF、FVC值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较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咳嗽、呼吸困难、喘息等症状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较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IgE、IFN-γ、SP-A水平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gE显著降低,血清IFN-γ、SP-A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较明显(P<0.05);治疗组未见治疗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不良反应,症状为恶心,P>0.05;治疗组治疗满意率高达98.15%(53/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45/54),P<0.05。结论采用俞募配穴针法联合穴位埋针法治疗风痰闭阻型支气管哮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血清IgE、IFN-γ及SP-A水平,且本次治疗安全可靠,患者十分认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募配穴针法 穴位埋 风痰闭阻型支气管哮喘 临床疗效 血清IgE、IFN-γ及SP-A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