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1
作者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3,共2页
就业、医疗、住房、教育、养老……每年全国两会,民生话题热度最高。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扩大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一系列举措回应多群体、多领域的民生需求。新时代以... 就业、医疗、住房、教育、养老……每年全国两会,民生话题热度最高。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扩大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一系列举措回应多群体、多领域的民生需求。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始终秉持“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发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健康是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民生福祉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建成健康中国作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之一,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续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工作报告 持续改善 财政补助 民生需求 住有所居 居民医保 保障和改善民生 远景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内涵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思坤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8-131,共4页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重民爱民思想资源,关注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永恒主题,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命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民生问题要从人民最关心、...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重民爱民思想资源,关注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永恒主题,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命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民生问题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使全体公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执政理念 保障和改善民生 思想渊源 理论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旨向转变政府职能 被引量:1
3
作者 樊继达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37,共4页
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后,必须处理好经济转型升级、政府职能转变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系。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转变政府职能也应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旨向,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后,必须处理好经济转型升级、政府职能转变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系。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转变政府职能也应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旨向,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保障和改善民生应注重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优先做好欠发达地区和弱势群体的保障服务工作,同时应注意把握好尽力而行与量力而为两者之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转型升级 政府职能转变 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重要论述中的哲学思维探析
4
作者 张业蕾 夏从亚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25,共5页
善于运用哲学思维方法分析治国理政各领域、各方面的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论述生动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战略思维之高远、创新思维之开放、辩证思维之灵活、法治思维之规范、... 善于运用哲学思维方法分析治国理政各领域、各方面的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论述生动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战略思维之高远、创新思维之开放、辩证思维之灵活、法治思维之规范、底线思维之清醒。学习好运用好这些哲学思维方法,是更好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进一步做好民生工作的重要思想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保障和改善民生 哲学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念创新探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张远新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46,共6页
理念是思想的灵魂、价值的凝练、理论的核心和实践的指南。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建设,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理念,主要包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恪守党的为人民谋... 理念是思想的灵魂、价值的凝练、理论的核心和实践的指南。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建设,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理念,主要包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恪守党的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坚守公平正义等。这些新理念不仅科学有效地指导了新时代中国的民生建设,而且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保障和改善民生 理念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比较优势 被引量:3
6
作者 贺方彬 任倩雯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41,共13页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属性的内在要求,相比于资本主义制度和传统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比较优势,具体体现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保障各种民生权利,统筹协调好各...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属性的内在要求,相比于资本主义制度和传统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比较优势,具体体现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保障各种民生权利,统筹协调好各种民生利益关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促进民生产品生产与公平分配;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与社会团体密切配合,形成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合力;坚持发挥市场在民生资源和产品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充分发挥政府对民生的宏观调控作用;坚持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有效集合关于民生的意见建议,迅速集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资源和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保障和改善民生 比较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民生取向及民生保障改善的制约突破
7
作者 蒋昭侠 蒋随 《当代经济管理》 2012年第9期1-6,共6页
保障和改善民生关系到人民对执政党及其政策、领导体制的认同,带有鲜明的时代性。目前,中国现代化的推进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实现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深层次矛盾会不断显现,民生问题已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 保障和改善民生关系到人民对执政党及其政策、领导体制的认同,带有鲜明的时代性。目前,中国现代化的推进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实现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深层次矛盾会不断显现,民生问题已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明确提出民生经济是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呈现的命题,也是时代深刻变化给中国实现现代化提出的新要求;作者多维度探讨和剖析中国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民生取向,围绕民生建设中的市场化影响,以及现代化进程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约突破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基于那些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有可能被放大的民生问题预警的状况下,寻求保障和改善民生制约的突破口,探寻民生保障和改善的路径与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经济 保障和改善民生 现代化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写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民生答卷”
8
作者 本刊评论员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共1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共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等多方面内容。其中第十一部分“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第43条“完善就业优先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共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等多方面内容。其中第十一部分“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第43条“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强调“同步推进户籍、用人、档案等服务改革”,这是对档案工作直接提出的任务。档案系统必须抓好这项任务的贯彻落实,并且需要贯彻其精神,扩而大之,推动民生档案更好服务人民,书写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民生答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优先 档案事业 中国式现代化 档案系统 改革举措 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生档案 全面深化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社会分层结构与民生政策选择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全生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3-65,共3页
改革以来,我国农村社会经过分化和整合,基本形成了七大社会阶层,即管理干部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类白领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农民工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贫弱阶层。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既要解决好普遍性... 改革以来,我国农村社会经过分化和整合,基本形成了七大社会阶层,即管理干部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类白领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农民工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贫弱阶层。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既要解决好普遍性的民生需求和政策要求,还应结合农村社会分层结构,考虑不同社会阶层的民生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以此来推进农村现代化和农村社会结构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会分层 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生需求 民生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员工的供电网格管理探索与实践
10
作者 李雪婷 高瑜 +2 位作者 王曦 孙红艳 苏万武 《农电管理》 2025年第2期61-62,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能源保障和安全这个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能源和电力部门尤其是央企要全力做好能源电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能源保障和安全这个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能源和电力部门尤其是央企要全力做好能源电力保供工作[1]。2023年6月深圳城中村停电事件上热搜,引发全国网民再次针对城中村电力服务的广泛讨论,社会各界关注供电企业服务质效,突显出及时响应客户诉求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服务 能源保障 央企 保障和改善民生 能源电力 探索与实践 网格管理 城中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中国经济着力点
11
《云南农业》 2025年第1期8-8,共1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24年12月11—12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明年要抓好以下重点任务:一是坚定信心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24年12月11—12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明年要抓好以下重点任务:一是坚定信心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二是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三是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四是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五是以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六是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动力 规律性认识 保障和改善民生 宏观政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创新引领 坚定信心 着力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全会精神,共谋发展新篇--北大经院学者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笔谈综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温舒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1-240,共10页
2024年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紧密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7月19日上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联合《经济科学》编辑部,在学院“党员之家”举... 2024年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紧密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7月19日上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联合《经济科学》编辑部,在学院“党员之家”举办“学习全会精神,共谋发展新篇--—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家座谈会”,第一时间学习领会全会精神。与会专家学者紧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结合自身研究专长,就全面深化改革、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创新、宏观经济治理、对外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生态文明等十个话题展开热烈讨论。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表示,作为新时代的科研工作者与教育工作者应坚持“四个面向”,为破解国家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推进改革走深走实而贡献智慧,为培养信念坚定、技能过硬、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躬耕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共谋发展 保障和改善民生 专家座谈会 全面深化改革 教育工作者 生态文明 三中全会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健康经济与公共政策前沿”国际论坛
13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指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为更好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探索新时代增进民生幸福的具体路径与方法,华中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指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为更好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探索新时代增进民生幸福的具体路径与方法,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于9月14-15日举办“第二届健康经济与政策前沿研讨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齐聚江城武汉、喻家山下,就社会保障、医疗和家庭规划等方向的重大民生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政策前沿 民生幸福 保障和改善民生 江城武汉 民生热点 华中科技大学 路径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力推进新时代社会保险业务档案体系建设
14
作者 刘睦平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39,共2页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贯穿经办业务全过程,与各项社保经办业务既紧密关联又相辅相成,对社保工作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加强和规范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对提升经办管理服务精细化水平、支持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贯穿经办业务全过程,与各项社保经办业务既紧密关联又相辅相成,对社保工作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加强和规范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对提升经办管理服务精细化水平、支持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社保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保障工作和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推进社保业务档案制度化、标准化、数字化建设,奋力谱写我国社保业务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事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强和规范 社保工作 社会保障工作 可持续发展 大力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工作的意见》解读
15
作者 于峰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19,共2页
2024年7月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档案局、国家电子文件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社保档案”),对提升社保档案工作效能、推进社保档案... 2024年7月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档案局、国家电子文件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社保档案”),对提升社保档案工作效能、推进社保档案信息化转型作出全面部署。本期本刊约请有关部门对《意见》进行解读,并介绍河北、吉林、海南三省开展社保档案工作的典型经验和落实好《意见》的思路举措,以期更好地发挥社保档案在提升经办管理服务精细化水平、推动社保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税务总局 典型经验 社保档案 国家档案局 电子文件管理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可持续发展 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社会政策的探索与发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关信平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70-78,共9页
改革开放40年,既是经济体制改革的40年,也是社会转型和社会政策改革的40年。在这40年中,我国政府根据各个阶段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政策的改革与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不同阶段中,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呈现出较为... 改革开放40年,既是经济体制改革的40年,也是社会转型和社会政策改革的40年。在这40年中,我国政府根据各个阶段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政策的改革与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不同阶段中,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呈现出较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特征既反映了各个不同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客观条件的改变,也反映出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目标的不断提升和手段的不断完善。当前我国社会政策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结合改革开放40年我国社会政策改革与发展的历程及其各个阶段的特点,总结改革开放40年我国社会政策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社会政策持续的发展的经验,对于指导今后社会政策的发展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政策 改革开放40年 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适当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沈立人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6-88,共3页
"十二五"规划纲要和2011年计划中的亮点之一是适当降低经济增长速度。这不是后退而是更好地前进,是为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扩大内需、遏制通货膨胀、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创新型... "十二五"规划纲要和2011年计划中的亮点之一是适当降低经济增长速度。这不是后退而是更好地前进,是为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扩大内需、遏制通货膨胀、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创新型经济和改善民生。实现这个目标有若干难点,其中包括"三农"问题等,这些问题都需统筹安排,政府和公众都要有克服各种困难的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速度 经济发展方式 “十二五”规划纲要 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贫做主业 党建为牵引——碧桂园集团履行扶贫责任的精神升华
18
作者 唐任伍 戴立兴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5期124-125,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实现全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广大人民现实生活中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目前,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发展,民营企业的参与方式更加多样、领域更加宽广,重要作用也愈加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工作 民营企业 住有所居 碧桂园集团 保障和改善民生 脱贫攻坚战 创新社会治理 老有所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有效路径——专访中共达州市委常委、达川区委书记许国斌
19
作者 李富强 韩冰曦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00-101,共2页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有效途径。有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需要结合各地发展实际,将顶层设计转化为能落实、...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有效途径。有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需要结合各地发展实际,将顶层设计转化为能落实、易操作、出实效的政策措施。近年来,达州市达川区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区委书记 保障和改善民生 社会治理格局 共建共治共享 顶层设计 有效路径 政策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油、努力,再长征!”--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纪实
20
作者 张晓松 朱基钗 杜尚泽 《绿色中国》 2021年第9期8-14,共7页
"五年看头年,起步很关键。""十四五"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进村庄、入企业、察生态、探民生,就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保障和改善民生、搞好民族团结进步等进行调研,并亲自指... "五年看头年,起步很关键。""十四五"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进村庄、入企业、察生态、探民生,就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保障和改善民生、搞好民族团结进步等进行调研,并亲自指导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族团结进步 加快推进 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 广西壮族自治区 指导开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