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良性肿瘤1例
1
作者 周振旭 蒋飞照 +2 位作者 朱恒梁 林卫红 陈惠男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11期1035-1037,共3页
关键词 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 良性肿瘤 治疗 并发症发生率 后生活质量 胆管空肠吻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助腹腔镜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报告 被引量:8
2
作者 彭承宏 沈柏用 +5 位作者 刘一云 邓侠兴 程东峰 韩宝三 郑民华 李宏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4期369-371,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恶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我科2006年12月28日完成1例手助腹腔镜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应用超声刀游离胰腺及其周围组织,钛夹夹闭重要血管,橡皮带牵引胰腺颈部,超声刀切断胰腺,分别在体...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恶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我科2006年12月28日完成1例手助腹腔镜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应用超声刀游离胰腺及其周围组织,钛夹夹闭重要血管,橡皮带牵引胰腺颈部,超声刀切断胰腺,分别在体内完成胰肠、胆肠吻合,体外完成胃肠吻合。结果本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600min,术中出血量300ml。病理为胰头恶性胰岛细胞瘤。术后3d恢复肠道功能,但出现胃排空延迟,对症支持14d后症状缓解,进食无不适。术后23d出院。随访19个月肿瘤无复发或转移。结论拥有熟练腹腔镜手术技能及胰腺手术专业知识的医生实施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经过选择的胰头恶性病例可行、安全,但必须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以及遵循肿瘤根治原则,手助腹腔镜技术以及悬吊断胰法能保证胰腺钩突部位的完全切除和足够的手术切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手助式 保留幽门 十二指肠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头癌治疗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海平 蔡建强 赵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1198-1200,共3页
关键词 十二指肠切除 保留幽门 治疗进展 头癌 PD 临床实践 壶腹周围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两种胃肠道重建方式对比研究
4
作者 李仁杰 林恒 +10 位作者 李建伟 张雷达 王小军 田峰 李雪松 欧晏娇 曹利 孙天歌 廖科曦 旷钥文 郑树国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334-2342,共9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进行腔外和腔内胃-空肠重建的临床获益情况,为胃-空肠吻合方式的选择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应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 目的分析腹腔镜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进行腔外和腔内胃-空肠重建的临床获益情况,为胃-空肠吻合方式的选择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应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连续收治177例接受腹腔镜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经过纳入和排除标准后,纳入161例患者,其中进行腔内胃-空肠重建99例,腔外胃-空肠重建62例。利用累计和(cumulative sum,CUSUM)方法绘制学习曲线,将两种重建方式临床资料进一步行学习曲线前后对比,并应用倾向评分匹配分析围手术期结果。结果总体资料中腔外胃-空肠重建组手术时间和胃-空肠重建时间较腔内组显著缩短(385.8±74.6 vs 436.6±85.2 min,P<0.001;23.6±13.5 vs 37.2±19.5 min,P<0.001)。经过学习曲线制定后发现,腹腔镜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需完成77例病例才能度过学习曲线阶段。进一步行学习曲线前后两种重建方式的对比,利用倾向评分匹配排除组间差异发现,学习曲线阶段内腔外胃-空肠重建组在手术时间(451.29±51.16 vs 501.47±47.89 min,P=0.006)、胃空肠重建时间(15.5±11.6 vs 45.2±18.5 min,P<0.001)和术后胃管留置时间(4.0±3.0 vs 5.6±3.2 d,P=0.028)明显缩短。完成77例手术度过学习曲线后,两种重建方式在手术时间(P=0.059)、胃空肠重建时间(P=0.053)、术后胃管留置时间(P=0.521)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并发症在总体及学习曲线阶段前后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学习曲线阶段内,对于选择性患者,相对于腔内胃-空肠重建,行腔外胃-空肠重建具有简便、快捷优势,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是该阶段值得推荐的胃肠重建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 胃肠道重建 学习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出院准备度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5
作者 李洁 胡露红 +8 位作者 王玮荻 肖黎 韩娟 王倩云 朱利思 杨阳 盛艳蕾 李清怡 何丽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0-44,共5页
目的构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出院准备度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以Meleis过渡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回顾、质性访谈,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形成初始量表,于2023年7月至2024年8月,采用便利抽样选取胆胰外科430例患者进行调查,检验量表的... 目的构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出院准备度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以Meleis过渡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回顾、质性访谈,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形成初始量表,于2023年7月至2024年8月,采用便利抽样选取胆胰外科430例患者进行调查,检验量表的信效度。结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出院准备度量表包含4个维度,共30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4个公因子(知识准备、个人状态、应对能力、预期支持),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2.734%。量表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943,折半信度系数为0.855,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80~0.928,折半信度为0.853~0.905。量表水平内容效度指数为0.981,各条目水平内容效度指数为0.866~1.000。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χ^(2)/df=1.357,TFI=0.965,CFI=0.965,SRMR=0.046,RMSEA=0.042。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出院准备度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出院准备度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切除 出院准备度 知识准备 应对能力 预期支持 量表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衰弱对胰腺癌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
6
作者 陈慧 范桂芬 +1 位作者 许冬妮 卢桠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2-518,共7页
【目的】探讨术前衰弱指数对胰腺癌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43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术前衰弱情况,衰弱评估方法为衰弱(FRAIL)问卷。采用二... 【目的】探讨术前衰弱指数对胰腺癌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43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术前衰弱情况,衰弱评估方法为衰弱(FRAIL)问卷。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衰弱的影响因素,采用Cox回归进行生存分析,按照人口学特征进行亚组分析并探讨衰弱对于胰腺癌患者胰十二指肠术后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435例,119例发生衰弱(占27.4%),316例无衰弱(占72.7%)。两组患者在年龄、BMI、ASA评分、术后输注红细胞、术后腹腔脓肿、CA199、CA125、AFP、白细胞、中性粒细胞、HDL和疼痛程度等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龄、ASA评分3级是衰弱的危险因素,HDL是衰弱的保护因素。非衰弱组的生存时间优于衰弱组。HDL是影响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LDL是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表明术前衰弱状态是胰腺癌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后不良的重要预测因素。对于胰腺癌患者,术前应进行衰弱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改善患者的营养和代谢状况,以期提高术后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衰弱(FRAIL)问卷 腺癌 十二指肠切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7
作者 杨鹏 许伊蒙 韩玮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705-1710,共6页
目的 探讨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以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D的220例患者,排除术前肺部感染、资料不全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收集术... 目的 探讨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以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D的220例患者,排除术前肺部感染、资料不全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收集术前、术中及术后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潜在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84例(38.2%)患者发生术后肺部感染。多因素分析显示,高BMI(OR=1.12,95%CI:1.02~1.23,P <0.05)、术后3 d低白蛋白(OR=0.91,95%CI:0.83~0.99,P <0.05)、术后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长(OR=1.05,95%CI:1.01~1.09,P <0.05)、术后卧床时间长(OR=1.56,95%CI:1.22~1.99,P <0.05)以及术后发生肺部以外的并发症(OR=2.23,95%CI:1.05~4.75,P <0.05)是PD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AUC为0.82(95%CI:0.76~0.88),校准曲线显示拟合良好,内部验证后AUC为0.80(95%CI:0.71~0.88),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结论 高BMI、术后白蛋白水平低、术后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长、术后卧床时间长及术后发生肺部以外的并发症是PD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PD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切除 后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负担
8
作者 张静 张海先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531,共6页
目的调查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率,评估此类患者因医院感染导致的经济负担,为感染防控提供卫生经济学支持。方法回顾性收集山东省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普通外科某病区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进行根治性胰十二指... 目的调查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率,评估此类患者因医院感染导致的经济负担,为感染防控提供卫生经济学支持。方法回顾性收集山东省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普通外科某病区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进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调查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根据患者手术后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构建协变量均衡数据库,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和住院日数,计算医院感染造成的经济负担。结果共纳入287例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其中35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2.20%。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共匹配成功33对。匹配后,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的住院总费用中位数分别为120722.0、100367.0元,感染组多支出住院总费用20355.0元(P<0.05);中位住院时间分别为28、19 d,感染组延长住院时间9 d(P<0.05)。对两组患者的各单项费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除手术费和卫生材料费外,感染组各项医疗支出均高于非感染组(均P<0.05),其中西药费导致的经济负担最大,达11427.0元,其次分别是治疗费(3228.0元)、检查费(2304.0元)。除手术费与卫生材料费外,感染组各项费用构成比均增加,其中西药费增幅最大,达2.66%。结论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医院感染会增加住院费用,延长住院时间,预防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有利于减轻患者及医院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经济负担 十二指肠切除 倾向性评分匹配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达到教科书式结局影响因素的初步探讨
9
作者 李龙 李源 +7 位作者 齐伟峻 邴运韬 张利 王行雁 李磊 马朝来 原春辉 修典荣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05-410,共6页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腺癌患者微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minimal invasive pancreaticoduodenectomy,MIPD)后达到教科书式结局(textbook outcome,TO)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MIPD治疗101例胰腺导管腺癌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腺癌患者微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minimal invasive pancreaticoduodenectomy,MIPD)后达到教科书式结局(textbook outcome,TO)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MIPD治疗101例胰腺导管腺癌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89例进入本研究,其中61例达到TO(TO组),28例未达到TO(未达到TO组)。将单因素分析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O的预后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胰管扩张>3 mm、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延长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3 d引流液淀粉酶(drain fluld amylase,DFA)>1100 U/L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O独立预后因素:胰管扩张>3 mm(OR=7.290,95%CI:1.485~35.786,P=0.014)、术后住院时间(OR=0.862,95%CI:0.751~0.989,P=0.034)、术后第1天DFA>1100 U/L(OR=0.052,95%CI:0.005~0.545,P=0.014)。结论MIPD术后患者达到TO与手术方式(机器人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无关。胰管扩张>3 mm、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1天DFA>1100 U/L是胰腺导管腺癌患者MIPD术后达到TO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科书式结局 腺导管腺癌 微创十二指肠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介入治疗再出血的影响因素
10
作者 蒋政宇 印于 +4 位作者 杨俊 李明明 朱晓黎 周帮健 倪才方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39-644,共6页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post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hemorrhage,PPH)的介入治疗后再发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院PP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DSA检查,阳性患者...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post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hemorrhage,PPH)的介入治疗后再发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院PP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DSA检查,阳性患者首选介入治疗。分析PPH患者DSA造影表现、出血部位、介入治疗及止血成功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PH患者行介入术后再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纳入PPH患者139例,首次DSA检查阳性114例(82.01%)。主要造影表现:对比剂外溢、假性动脉瘤、血管团杂乱等;出血部位:胃十二指肠动脉45例(39.47%),肝动脉22例(19.30%),肠系膜上动脉32例(28.07%)。107例行介入治疗(81例栓塞,26例支架),止血成功98例(91.59%)。PPH患者行介入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介入术前出血量(P<0.001)及胰瘘(P=0.041)。结论PPH患者行介入治疗成功率高、止血效果显著,但部分患者仍有再发出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切除后出血 介入治疗 再出血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IM标准对胰腺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11
作者 谢达强 魏雪 +3 位作者 张嘉娜 麦嘉恒 曾晓华 刘韬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89,共9页
目的:评估全球领导人发起的营养不良(GLIM)评定标准共识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腺癌病人营养不良的准确性以及其对胰腺癌病人术后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4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胆... 目的:评估全球领导人发起的营养不良(GLIM)评定标准共识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腺癌病人营养不良的准确性以及其对胰腺癌病人术后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4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胆外科确诊为胰腺癌并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230例病人。根据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和GLIM标准将病人划分为营养不良组与非营养不良组,比较两组病人的预后结果。通过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胰腺癌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根据GLIM标准诊断,有96例(41.7%)病人被诊断为营养不良。与非营养不良组相比,营养不良组病人的术前营养支持人数(t=20.038,P <0.001)、术前肠内营养支持人数(t=8.377,P=0.004)、术前肠外营养支持人数(t=22.302,P <0.001)、贫血人数(t=8.037,P=0.005)和术前肠外营养使用天数(t=-2.898,P=0.009)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在术前C-反应蛋白(t=10.944,P=0.008)、NLR(t=-2.523,P=0.012)和PNI (t=-2.397,P=0.01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营养不良组病人术前BMI(t=-4.410,P <0.001)明显更低。营养不良组病人的术后肠外营养使用天数(Z=-2.283,P=0.022)和术后住院期间氨基酸补充量(Z=-2.309,P=0.021)明显更多。在术后总并发症方面,营养不良组病人的发生率偏高,其中Clavien-Dindo分级≥Ⅲ级(P=0.030),腹腔内感染(P=0.049)高于非营养不良组。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体质量丢失(OR=2.154,95%CI=1.158~4.005,P=0.015)和BMI降低(OR=0.175,95%CI=0.040~0.775,P=0.022)是胰腺癌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于GLIM标准不仅可以反映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癌病人的营养状况,便于术前加强营养支持,还可用于预测胰腺癌术后预后情况,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和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十二指肠切除 GLIM标准 营养不良 预后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与传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疾病及壶腹周围癌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杨雨 吴宝强 +1 位作者 蔡辉华 孙冬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35-1438,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pylorus-preserving pancreaticoduodenectomy,PPPD)与传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即Whiple手术在治疗壶腹周围癌、胰头癌及其他胰腺相关疾病时的术前、术中情况、... 目的:比较分析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pylorus-preserving pancreaticoduodenectomy,PPPD)与传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即Whiple手术在治疗壶腹周围癌、胰头癌及其他胰腺相关疾病时的术前、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恢复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6年12月施行的57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比较PPPD术式与PD术式术前、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情况。结果:PPPD术式较PD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少,患者住院天数减少等优势,在术后并发症方面,PPPD与Whipple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PPPD术后胃排空延迟(delayed gastric emptying,DGE)发生率较高(3.59%),与PD术式(0.5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PD是近年来胰腺外科重要进展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应严格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和规范的手术步骤,使其具有更好的远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腹周围癌 腺癌 保留幽门十二指肠切除 十二指肠切除 胃排空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在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蔺建宇 王苑 +4 位作者 崔臣 高艳平 袁梦 许文犁 吕少诚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0-304,共5页
目的:评价实施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对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效果,以期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肝胆外科2019年8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依据是否采用基于加... 目的:评价实施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对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效果,以期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肝胆外科2019年8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依据是否采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依据患者的基线资料采用1∶1倾向性配比分析将两组患者进行匹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术后胃瘫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集束化护理措施有助于促进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了部分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集束化护理 十二指肠切除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脾和幽门的腹腔镜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报告 被引量:3
14
作者 许军 李正天 +2 位作者 刘春富 关英辉 赵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7期669-672,共4页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保留脾和幽门的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2013年1月,对1例胰腺多发囊腺瘤合并右肾细胞癌患者行腹腔镜下保留脾和幽门的全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右肾切除术。腹腔镜器械四孔入路,打开胃结肠韧带、...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保留脾和幽门的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2013年1月,对1例胰腺多发囊腺瘤合并右肾细胞癌患者行腹腔镜下保留脾和幽门的全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右肾切除术。腹腔镜器械四孔入路,打开胃结肠韧带、游离胰腺下缘并显露肠系膜上静脉,应用超声刀、组织剪及吸引器锐性和钝性解剖相结合分离胰腺钩突与肠系膜上静脉,沿脾动静脉向左侧胰尾部游离并结扎其分支,解剖肝十二指肠韧带,切断胆总管,应用腔镜切割吻合器距幽门约5 cm处及胰头下缘2 cm处切割闭合十二指肠,将整个胰腺及部分十二指肠切除,消化道胆道重建采用Roux-en-Y吻合。游离右肾,闭合右肾动静脉及输尿管,切除后右肾与胰腺标本从脐下扩大切口取出。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7.5 h,术中出血约1100 ml,术后无胆肠吻合口漏等并发症,术后15天出院,随访6个月,血糖控制在4~14 mmol/L,无肾肿瘤复发转移。结论腹腔镜下保留脾和幽门的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行、安全,手术方法有待更多经验积累及随机临床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切除 十二指肠切除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胰切除术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癌的手术疗效和生活质量对比分析: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天宇 赵邦博 +6 位作者 李泽儒 赵宇彤 韩显林 张太平 戴梦华 郭俊超 王维斌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7-818,共12页
目的探究全胰切除术(total pancreatectomy,TP)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治疗胰腺癌患者的术后短期并发症与长期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TP(TP组)和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 目的探究全胰切除术(total pancreatectomy,TP)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治疗胰腺癌患者的术后短期并发症与长期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TP(TP组)和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PD(PD组)的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危险因素的不同,将PD组患者分为胰瘘高风险PD组和复发高风险PD组。采用倾向性评分法匹配后,比较TP组与胰瘘高风险PD组、复发高风险PD组术后短期手术疗效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0 d死亡率、住院时间等)、长期手术疗效指标(总生存期)及生活质量差异。结果共入选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TP组患者32例,PD组174例(胰瘘高风险PD组99例,复发高风险PD组15例)。(1)TP组与胰瘘高风险PD组: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最终纳入TP组患者29例、胰瘘高风险PD组患者56例。TP组无胰瘘发生,胰瘘高风险PD组胰瘘发生率为19.64%(P=0.027),两组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Clavien-Dindo分级、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30 d死亡率等短期手术疗效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时,两组生命质量核心量表(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 30,QLQ-C30)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2)TP组与复发高风险PD组:由于两组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故TP组32例患者、复发高风险PD组15例患者均纳入分析。TP组无胰瘘发生,复发高风险PD组胰瘘发生率为20.00%(P=0.028),两组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Clavien-Dindo分级、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30 d死亡率等短期手术疗效指标亦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截至末次随访,与复发高风险PD组比较,TP组中位总生存期更长(37.68个月比15.24个月,HR=2.551,95%CI:1.144~5.689,P=0.01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复发高风险PD、术前合并梗阻性黄疸是胰腺癌患者长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胰瘘高风险胰腺癌患者,TP可取得与PD相当的短期手术疗效和长期生活质量,且术后无胰瘘负担。对于复发高风险胰腺癌患者,TP可在保证手术安全性的基础上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切除 十二指肠切除 倾向性评分 后并发症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基于2016新版胰瘘定义及分级系统 被引量:2
16
作者 余俊 任超逸 +1 位作者 崔巍 时静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3-781,共9页
目的比较分析2005版、2016版胰瘘定义及分级标准导致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胰瘘危险因素的差异,根据2016版胰瘘标准建立胰瘘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303例行PD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比较分析2005版、2016版胰瘘定义及分级标准导致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胰瘘危险因素的差异,根据2016版胰瘘标准建立胰瘘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303例行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新、旧版胰瘘标准统计术后胰瘘患者,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两版标准对PD患者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的区别,基于2016新版标准建立术后胰瘘的风险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该模型预测术后胰瘘发生的准确性并验证该模型。结果2005版胰瘘标准:单因素分析显示主胰管直径(χ^(2)=31.641,P<0.001)、主胰管指数(χ^(2)=52.777,P<0.001)、门静脉侵犯(χ^(2)=6.259,P=0.012)、腹腔内脂肪厚度(χ^(2)=7.665,P=0.006)、术前胆道引流(χ^(2)=5.999,P=0.014)、胰腺癌(χ^(2)=5.544,P=0.019)、切缘胰腺厚度(t=2.055,P=0.032)、胰腺CT值(t=−3.224,P=0.002)、术前血淀粉酶水平(Z=−2.099,P=0.036)与术后胰瘘的发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胰管指数[OR(95%CI)=0.000(0.000~0.011)]、胰腺癌[OR(95%CI)=4.843(1.285~18.254)]、胰腺CT值[OR(95%CI)=0.869(0.806~0.937)]为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而基于2016版胰瘘标准:单因素分析显示主胰管直径(χ^(2)=5.391,P=0.020)、主胰管指数(χ^(2)=11.394,P=0.001)、腹腔内脂肪厚度(χ^(2)=8.899,P=0.003)、胰腺切缘厚度(t=2.665,P=0.009)、胰腺CT值(t=−2.835,P=0.004)与术后胰瘘的发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胰管指数[OR(95%CI)=0.001(0.000~0.050)]、胰腺CT值[OR(95%CI)=0.943(0.894~0.994)]为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据此建立PD术后胰瘘风险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表明该模型预测PD术后胰瘘的曲线下面积在建模组与验证组分别为0.788(95%CI:0.707~0.870)和0.804(95%CI:0.675~0.932)。结论主胰管指数、胰腺CT值与PD术后胰瘘的发生密切相关,基于2016新版胰瘘标准建立的胰瘘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切除 腺瘘 腺管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导管腺癌行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列线图模型及其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舜 谢诚 刘亚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6,共9页
目的探究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后肿瘤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22年7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行LPD的240例PDAC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肿瘤早期复发(复发时间≤12个月... 目的探究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后肿瘤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22年7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行LPD的240例PDAC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肿瘤早期复发(复发时间≤12个月)为研究结局。按照7∶3比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训练组(n=168)与验证组(n=72)。训练组术后早期复发70例(41.67%),非早期复发98例(58.33%)。验证组术后早期复发32例(44.44%),非早期复发40例(55.56%)。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区分度,AUC>0.75为该模型有足够的区分度。用Bootstrap重采样法随机抽样1000次验证,并用验证组再次验证。使用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校准度,决策曲线评估临床实用性。结果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A19-9水平≥37 U/mL、肿瘤最大直径>3 cm、肿瘤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术后未行辅助化疗是影响PDAC行LPD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6.265(1.938~20.249)、10.878(4.090~28.932)、3.679(1.435~9.433)、0.209(0.080~0.551)、0.167(0.058~0.480),P值均<0.05]。以此为基础构建列线图模型,AUC=0.895(95%CI:0.846~0.943,P<0.001),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P=0.173)。决策曲线显示列线图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术前CA19-9水平≥37 U/mL、肿瘤最大直径>3 cm、肿瘤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术后未行辅助化疗是影响PDAC LPD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为依据构建列线图模型可有效预测术后早期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导管腺癌 十二指肠切除 肿瘤复发 局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及胰瘘合并出血的预防及治疗策略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裕斌 张传钊 侯宝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084-2091,共8页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及胰瘘合并出血的预防及治疗策略。方法选取广东省人民医院自2019年8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0例拟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胰瘘将患者分为术后胰瘘组(n=35)与术后无胰瘘组(n...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及胰瘘合并出血的预防及治疗策略。方法选取广东省人民医院自2019年8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0例拟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胰瘘将患者分为术后胰瘘组(n=35)与术后无胰瘘组(n=55);根据是否合并出血将35例术后胰瘘患者分为胰瘘合并出血组(n=10)与胰瘘无出血组(n=25)。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进一步行逐步回归变量筛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发生胰瘘和术后胰瘘合并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9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胰瘘发生率为38.9%(35/90)。两组患者胰管直径(P=0.013)、术中失血量(P=0.045)、吻合方式(P=0.045)、残余胰腺质地(P=0.01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胰腺质地软、胰腺导管直径<3 mm、术中出血量≥300 mL以及胰肠吻合方式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发生术后胰瘘的患者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胰瘘量>100 mL/d、术后胰瘘持续时间>7 d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合并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风险较高,重视关注术前胰管直径及规范化判断胰腺质地,有助于预防术后胰瘘。术中仔细止血,尽量避免术后早期出血,可以降低术后B、C级胰瘘的发生率。胰瘘患者当胰瘘量>100 mL/d、术后胰瘘持续时间>7 d时要警惕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切除 瘘合并出血 腺质地 管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蒲在春 贾平 +4 位作者 刘娟 粟宇霜 王丽 张勤 郭丹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66-2276,共11页
目的系统评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POPF)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筛选应用POPF相关风险模型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根据PRISMA指南完成,PROSPERO注册号:CRD42023437672。计算机检索PubMed、Scopus、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 目的系统评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POPF)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筛选应用POPF相关风险模型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根据PRISMA指南完成,PROSPERO注册号:CRD42023437672。计算机检索PubMed、Scopus、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公开发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POPF风险预测模型构建的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4月26日。采用PROBAST工具评价文献质量,RevMan 5.4、MedCalc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6篇文献、20119例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POPF发生率为7.4%~47.8%。36篇文献中,共构建55个风险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690~0.952,其中52个模型AUC>0.7。文献质量评价结果均为高偏倚风险和适用性好。采用MedCalc软件对模型预测性能AUC进行统计学分析,合并的AUC为0.833(95%CI:0.808~0.857)。Meta分析显示:BMI、术后第1天引流液淀粉酶、术前血清白蛋白、胰管直径、胰腺质地、脂肪评分、肿瘤位置、失血量、性别、手术时间、主胰管指数、胰腺CT值是POPF的预测因子(P值均<0.05)。结论目前胰十二指肠切除POPF风险预测模型仍处于探索阶段,大部分预测模型的校准方法缺失,缺少外部验证,仅仅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变量,偏倚风险较高,未来还需完善模型构建方法,以开发出预测准确度更高的风险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切除 腺瘘 比例危险度模型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运动康复的范围综述
20
作者 何叶 叶婷婷 +4 位作者 宋小燕 宋聘 伍晶 曹苏楠 李玲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54-1760,共7页
目的:对运动康复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以期为临床开展相关干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范围综述的研究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运动康复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 目的:对运动康复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以期为临床开展相关干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范围综述的研究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运动康复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8月18日。对纳入文献进行筛选、汇总和分析。结果:共纳入22篇文献,运动康复类型包括呼吸运动、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和术后渐进式下床活动;运动时间、频率及强度依据运动康复类型、患者身体功能状态而定;结局指标包括安全性、可行性、依从性及有效性4个方面。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运动康复具有多样化和个体化的特点,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未来研究应注重构建最佳运动康复策略、制订规范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以验证运动康复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切除 运动 康复护理 范围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