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5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胰腺癌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朱司国 王瑞海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9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胰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意义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胰腺癌手术患者,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25例为对照组,行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5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输血量、最... 目的探讨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胰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意义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胰腺癌手术患者,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25例为对照组,行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5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输血量、最早恢复正常饮食功能时间、总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年后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输血量、最早恢复正常饮食功能时间比较(t=4.33、4.55、4.42,P<0.05);两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χ2=4.45,P<0.05);两组患者1年后生存率(χ2=2.45,P>0.05)。结论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较标准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时间短、输血量少、最早恢复正常饮食功能时间快、总并发症发生率少,临床效果可靠,两组患者一年后生存率具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良性肿瘤1例
2
作者 周振旭 蒋飞照 +2 位作者 朱恒梁 林卫红 陈惠男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11期1035-1037,共3页
关键词 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 良性肿瘤 治疗 并发症发生率 后生活质量 胆管空肠吻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助腹腔镜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报告 被引量:8
3
作者 彭承宏 沈柏用 +5 位作者 刘一云 邓侠兴 程东峰 韩宝三 郑民华 李宏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4期369-371,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恶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我科2006年12月28日完成1例手助腹腔镜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应用超声刀游离胰腺及其周围组织,钛夹夹闭重要血管,橡皮带牵引胰腺颈部,超声刀切断胰腺,分别在体...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恶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我科2006年12月28日完成1例手助腹腔镜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应用超声刀游离胰腺及其周围组织,钛夹夹闭重要血管,橡皮带牵引胰腺颈部,超声刀切断胰腺,分别在体内完成胰肠、胆肠吻合,体外完成胃肠吻合。结果本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600min,术中出血量300ml。病理为胰头恶性胰岛细胞瘤。术后3d恢复肠道功能,但出现胃排空延迟,对症支持14d后症状缓解,进食无不适。术后23d出院。随访19个月肿瘤无复发或转移。结论拥有熟练腹腔镜手术技能及胰腺手术专业知识的医生实施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经过选择的胰头恶性病例可行、安全,但必须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以及遵循肿瘤根治原则,手助腹腔镜技术以及悬吊断胰法能保证胰腺钩突部位的完全切除和足够的手术切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手助式 保留幽门 十二指肠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胆总管下端及壶腹部癌
4
作者 戴建南 《安徽医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44-45,共2页
1988年9月~1989年8月,我们为3例胆总管下端及壶腹癌患者施行了改良式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性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65岁、51岁及49岁;术前有典型症状;病程1个月至1年,入... 1988年9月~1989年8月,我们为3例胆总管下端及壶腹癌患者施行了改良式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性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65岁、51岁及49岁;术前有典型症状;病程1个月至1年,入院后因诊断阻塞性黄疸行手术探查,术中见1例为胆总管一段与十二指肠交界处肿瘤。2例为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行改良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5至8天自肛门排气排便,进食无不适。平均住院29天痊愈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肿瘤 -十二指肠 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保留十二指肠全胰头切除术治疗胰头良性及低度恶性病变的近期效果分析
5
作者 李汶钢 李杰 +3 位作者 徐宗珍 王付海 尉洪龙 李涛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5年第4期318-322,共5页
分析腹腔镜下保留十二指肠全胰头切除术(LDPPHR)治疗胰头良性及低度恶性病变的近期临床效果。收集2019年5月至2024年11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下保留十二指肠全胰头切除术的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平均住院... 分析腹腔镜下保留十二指肠全胰头切除术(LDPPHR)治疗胰头良性及低度恶性病变的近期临床效果。收集2019年5月至2024年11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下保留十二指肠全胰头切除术的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23.94±9.69)d,平均手术时长为(366.18±77.89)min,术中预估出血量中位数为150 mL。术后3例(17.65%)出现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Ⅲ级)。无/生化漏12例(70.59%),B级胰漏4例(23.53%),C级胰漏1例(5.88%);术后腹水2例(11.76%);手术24 h后出血2例(11.76%);术后胆漏3例(17.65%)。腹腔镜下保留十二指肠全胰头切除术治疗良性及低度恶性胰头肿瘤安全、有效,且能够保留器官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肿瘤 腹腔镜下保留十二指肠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手术技巧探讨
6
作者 王金歌 薛恒辉 +1 位作者 耿文茂 秦成坤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5年第2期151-154,共4页
比较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LDPPHR)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治疗胰头部良性和交界性肿瘤的安全性,并探讨LDPPHR的手术技巧。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0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LDPPHR的33例患者与行... 比较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LDPPHR)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治疗胰头部良性和交界性肿瘤的安全性,并探讨LDPPHR的手术技巧。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0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LDPPHR的33例患者与行LPD的43例患者的临床数据。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与LPD组相比,LDPPHR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胆瘘、腹腔出血、感染、胆管炎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DPPHR组的疲倦、食欲丧失、便秘和腹泻等症状量表评分优于LPD组(P<0.05)。LDPPHR作为一种微创手术,能够有效保留十二指肠和胆管功能,减少手术创伤及部分术后并发症,适用于治疗胰头部良性和交界性肿瘤,尽管手术复杂,但其安全性和疗效优于L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肿瘤 良性 保留十二指肠切除 腹腔镜 十二指肠切除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韦尼克脑病一例并文献分析
7
作者 董文敏 李普阳 +2 位作者 巩子星 兴伟 赵亚鹏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8期6-12,共7页
目的通过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韦尼克脑病(WE)的原因,提高临床医生对WE的认识,为WE的诊断、治疗、预防及腹部手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WE患者的诊治经过及预后。结果患者行胰十二指肠... 目的通过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韦尼克脑病(WE)的原因,提高临床医生对WE的认识,为WE的诊断、治疗、预防及腹部手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WE患者的诊治经过及预后。结果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第3天出现谵妄、胰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术后2个月上消化道造影示胃排空障碍,经治疗后病情好转但仍伴有食欲下降、进食后恶心呕吐、饮食减少等症状,同时伴近期记忆力下降、眼肌麻痹。治疗过程中患者突发昏迷,查头颅磁共振检查后诊断为WE,经补充维生素B_(1)及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随访11个月患者意识清楚,记忆力正常,可正常交流,但仍卧床无法站立。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易出现胃肠功能障碍,影响营养物质消化吸收,有效补充维生素B_(1)对预防WE的发生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尼克脑病 维生素B_(1) 十二指肠切除 胃排空障碍 误诊 后并发症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的最佳证据总结
8
作者 谭云 陈玲 +4 位作者 张宏 任婷婷 石磊 舒漪 刘梦娇 《护士进修杂志》 2025年第1期62-67,共6页
目的检索、评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的相关证据,并汇总最佳证据,为临床医护人员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BMJ最佳临床实践、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Up To Date、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Pub... 目的检索、评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的相关证据,并汇总最佳证据,为临床医护人员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BMJ最佳临床实践、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Up To Date、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国际指南协作网、美国国家指南库、医脉通等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相关的证据,包括临床决策、证据总结、指南、专家共识及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3年6月10日。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和汇总证据。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包括指南3篇,专家共识3篇,系统评价6篇。从多学科管理、活动前评估、活动开始时间、活动内容、活动时间和频次、活动的依从性、效果评价7个方面汇了23条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有关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活动最佳证据,可为临床医护人员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管理提供循证依据。在证据应用时,应结合临床情景,充分评估,选择对应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切除 后早期活动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良的连续单层胰肠吻合方法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9
作者 周晓东 朱金鑫 +3 位作者 步雪峰 禹峰 张拥军 夏磊洲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5年第1期62-65,共4页
回顾性分析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胰腺外科在2021年8月—2023年11月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改良组(12例)采用连续单层胰肠吻合方法,对照组(10例)采取两层吻合法。比较两组在胰肠吻合时间、术后胰瘘、出血、腹腔感染... 回顾性分析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胰腺外科在2021年8月—2023年11月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改良组(12例)采用连续单层胰肠吻合方法,对照组(10例)采取两层吻合法。比较两组在胰肠吻合时间、术后胰瘘、出血、腹腔感染、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术后均无C级胰瘘。两组B级胰瘘(改良组2/12、对照组1/10,P=0.650)、生化瘘(改良组0/12、对照组1/10,P=0.262)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改良组胰肠吻合时间少于对照组(19.08 min比23.10 min,P<0.001);术后腹腔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改良组0/12、对照组3/10,P=0.041)。术中出血、术后出血、术后最后一根引流管拔除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种腹腔镜下改良的连续单层胰肠吻合是一种安全、简便的吻合方法,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但需要大规模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 十二指肠切除 肠吻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淋巴结阳性比率对远端胆管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10
作者 朱磊 李姗姗 +1 位作者 赵海淳 郭子成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5年第4期314-317,共4页
探讨术后淋巴结阳性比率(LNR)评估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远端胆管癌(DCC)患者预后的价值。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接受PD的78例D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ROC曲线确定LNR评估DCC患者PD术后预后的最佳... 探讨术后淋巴结阳性比率(LNR)评估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远端胆管癌(DCC)患者预后的价值。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接受PD的78例D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ROC曲线确定LNR评估DCC患者PD术后预后的最佳临界值,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DCC患者预后的因素。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OS)率为26.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A19-9水平、淋巴结转移状态、LNR、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根治程度及术后辅助化疗与DCC患者术后OS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LNR≥0.2、TNMⅢ期、肿瘤低分化及R1切除是影响DCC患者术后5年OS率的独立危险因素。LNR作为评估DCC患者PD术后预后的指标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十二指肠切除 淋巴结阳性比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胸椎旁神经节阻滞联合全麻用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效果观察
11
作者 郭宗文 彭晓静 吴李梅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11期71-75,共5页
目的 观察双侧胸椎旁神经节阻滞(TPVB)联合全麻用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02例行腹腔镜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予单纯全麻,观察组在手术全麻诱... 目的 观察双侧胸椎旁神经节阻滞(TPVB)联合全麻用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02例行腹腔镜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予单纯全麻,观察组在手术全麻诱导前行双侧TPVB。比较2组不同时间点[麻醉诱导前(T0)、全麻诱导后5 min(T1)、切皮时(T2)、手术30 min时(T3)、手术结束时(T4)]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以及手术指标、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使用情况、术后恢复指标、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T2、T3、T4时HR、MA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补液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PCIA按压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PCIA首次按压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双侧TPVB联合全麻用于腹腔镜PD有利于维持机体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减小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切除 腹腔镜 胸椎旁神经节阻滞 全身麻醉 舒芬太尼 心率 平均动脉压 药物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在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蔺建宇 王苑 +4 位作者 崔臣 高艳平 袁梦 许文犁 吕少诚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0-304,共5页
目的:评价实施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对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效果,以期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肝胆外科2019年8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依据是否采用基于加... 目的:评价实施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对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效果,以期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肝胆外科2019年8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依据是否采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依据患者的基线资料采用1∶1倾向性配比分析将两组患者进行匹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术后胃瘫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集束化护理措施有助于促进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了部分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集束化护理 十二指肠切除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脾和幽门的腹腔镜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报告 被引量:3
13
作者 许军 李正天 +2 位作者 刘春富 关英辉 赵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7期669-672,共4页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保留脾和幽门的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2013年1月,对1例胰腺多发囊腺瘤合并右肾细胞癌患者行腹腔镜下保留脾和幽门的全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右肾切除术。腹腔镜器械四孔入路,打开胃结肠韧带、...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保留脾和幽门的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2013年1月,对1例胰腺多发囊腺瘤合并右肾细胞癌患者行腹腔镜下保留脾和幽门的全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右肾切除术。腹腔镜器械四孔入路,打开胃结肠韧带、游离胰腺下缘并显露肠系膜上静脉,应用超声刀、组织剪及吸引器锐性和钝性解剖相结合分离胰腺钩突与肠系膜上静脉,沿脾动静脉向左侧胰尾部游离并结扎其分支,解剖肝十二指肠韧带,切断胆总管,应用腔镜切割吻合器距幽门约5 cm处及胰头下缘2 cm处切割闭合十二指肠,将整个胰腺及部分十二指肠切除,消化道胆道重建采用Roux-en-Y吻合。游离右肾,闭合右肾动静脉及输尿管,切除后右肾与胰腺标本从脐下扩大切口取出。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7.5 h,术中出血约1100 ml,术后无胆肠吻合口漏等并发症,术后15天出院,随访6个月,血糖控制在4~14 mmol/L,无肾肿瘤复发转移。结论腹腔镜下保留脾和幽门的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行、安全,手术方法有待更多经验积累及随机临床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切除 十二指肠切除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应用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克俭 王增章 +2 位作者 王福贻 苏军 陈豫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6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幽门保留 十二指肠切除 方法 头癌 胆总管中下段癌 壶腹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PPPD)术后胃瘫的护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静 张宇芬 +5 位作者 孙秋 孙亚萍 陆晓燕 蔡辉华 陈学敏 孙冬林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6年第4期50-51,共2页
总结了15例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PPPD)术后胃瘫患者的护理要点。主要措施包括加强术前护理及心理护理,及时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给予胃动力药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支持,做好出院指导。认为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于术后胃瘫患... 总结了15例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PPPD)术后胃瘫患者的护理要点。主要措施包括加强术前护理及心理护理,及时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给予胃动力药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支持,做好出院指导。认为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于术后胃瘫患者的疗效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幽门十二指肠切除 胃瘫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后胃排空功能障碍使用红霉素有效1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炘正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十二指肠联合切除 胃排空功能障碍 红霉素 头癌 外科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mura法与Warshaw法保留脾脏胰腺体尾部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
17
作者 刘风浩 周真真 +2 位作者 李学峰 张旭东 马忠广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5年第3期231-234,共4页
比较Kimura法与Warshaw法保留脾脏胰腺体尾部切除术(LSPDP)治疗胰体尾良性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接受LSPDP的胰体尾良性病变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A组44例(Kimura法)和... 比较Kimura法与Warshaw法保留脾脏胰腺体尾部切除术(LSPDP)治疗胰体尾良性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接受LSPDP的胰体尾良性病变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A组44例(Kimura法)和B组43例(Warshaw法)。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免疫功能、血小板水平、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禁食持续期、术后首次肠道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的CD3+、CD4+水平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B组,CD8+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3 d、1周,A组的血小板水平高于B组(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B组(P<0.05)。相比于Warshaw法,Kimura法保留LSPDP治疗胰体尾良性病变的疗效更佳,能够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及血小板水平,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mura法 Warshaw法 保留脾脏腺体尾部切除 体尾良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囊扩张幽门加捆绑式胰肠吻合预防保留幽门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
18
作者 栗洪升 房巨波 +2 位作者 张洪宇 朱爱华 朱建平 《肝胆外科杂志》 2002年第1期34-35,共2页
目的 探讨预防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及胰漏防治方法与机理。方法 应用自制所囊 ,扩张幽门环肌 ,使其暂时麻痹 ,处于开放状态。用单层胰肠套入捆绑吻合 ,胰腺断缘的浆膜化处理、吻合周围放置自制双套管被动冲洗引流。... 目的 探讨预防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及胰漏防治方法与机理。方法 应用自制所囊 ,扩张幽门环肌 ,使其暂时麻痹 ,处于开放状态。用单层胰肠套入捆绑吻合 ,胰腺断缘的浆膜化处理、吻合周围放置自制双套管被动冲洗引流。结果  5 1例患者术后 3 d开始测定引流量及引流液淀粉酶含量 ,无一例胰漏 ,术后 3 -7d胃肠功能恢复 ,正常拔除胃管 ,分别于术后 2周、4周、8周钡透检查胃排空正常。结论 球囊扩张幽门和良好的断端处理及冲洗引流 ,是预防 PPPD术后胃排空障碍的有效方法。良好的胰断端处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十二指肠切除 保留幽门 并发症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对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诊断价值
19
作者 汪栋 张轶西 +3 位作者 林华骏 管成剑 张小东 郭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6期17-20,共4页
目的分析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对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后胰瘘发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通外科接受LPD的患者306例。统计患者的基本资料、根据公式(血小板计数×中性粒... 目的分析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对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后胰瘘发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通外科接受LPD的患者306例。统计患者的基本资料、根据公式(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计算患者术前3 d的SII;按照2016年国际胰腺外科研究组胰瘘诊断标准和分级依据分为临床相关胰瘘(CRPF)组31例与非CRPF组275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患者发生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并通过甘油三酯(TG)、血清白蛋白(Alb)及SII的指标对术后胰瘘进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绘制并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本研究中31例(10.2%)发生CRPF,其中24例为B级胰瘘,7例为C级胰瘘。单因素分析发现,CRPF组中性粒细胞率(NEU-R)和TG水平高于非CRPF组,血清Alb水平低于非CRPF组(P<0.05)。CRPF组SII高于非CRPF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Alb、TG和SII是LPD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Alb是LPD术后胰瘘的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SII的AUC值为0.945。TG的AUC值为0.911,95%CI(0.918~0.971),约登指数为0.733,截断值为5.62 mmol/L,(Z=4.78,P<0.001)。Alb的AUC值为0.771,95%CI(0.674~0.867),约登指数为0.515,截断值为35.1 g/L,Z=4.34,P<0.001,相比较于TG与Alb,SII曲线下面积最大,且具有更高的预测效能。ROC曲线来确定SII最佳临界值为984.6×10^(9)/L,灵敏度为0.782,特异度为0.736。结论SII是LPD术后的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相比于TG及血清Alb,SII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ω-3鱼油脂肪乳辅助营养支持对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患者的胃肠功能影响
20
作者 邓寰宇 鲁迎霜 徐南霞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究ω-3鱼油脂肪乳辅助营养支持应用于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20年7月至2022年9月期间104例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患者,根据抽签法分组。对照组52例给予胃肠外营养支持与肠内混合营养支持,观察组52... 目的:探究ω-3鱼油脂肪乳辅助营养支持应用于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20年7月至2022年9月期间104例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患者,根据抽签法分组。对照组52例给予胃肠外营养支持与肠内混合营养支持,观察组52例在此基础上给予添加ω-3鱼油脂肪乳辅助营养支持,干预6 d后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指标:观察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双缩脲法检测白蛋白(Albumin,ALB)、总蛋白(Total Protein,TP),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等围手术期营养指标;检测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LY),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等了解围手术期炎症反应。结果:两组患者ALB、TP、Hb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干预后WBC、LY、PCT、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添加ω-3鱼油脂肪乳辅助营养支持对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患者干预,可有效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营养状态和胃肠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外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支持 Ω-3鱼油脂肪乳 保留十二指肠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