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保留黄斑中心凹的内界膜剥除术联合空气填充治疗中等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
被引量:
10
1
作者
王俊华
陈松
+5 位作者
何广辉
高翔
武斌
王健
马映雪
董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0-263,共4页
目的观察保留黄斑中心凹内界膜剥除术联合空气填充治疗直径为250~400μm的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确诊为Ⅳ期IMH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
目的观察保留黄斑中心凹内界膜剥除术联合空气填充治疗直径为250~400μm的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确诊为Ⅳ期IMH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裂孔最小直径为250~400μm的患者45例45眼,随机分为常规内界膜剥除组(常规组)22眼及保留中心凹内界膜剥除组(保留组)23眼。所有患者均行23G玻璃体切割术,常规组剥除后极部包括黄斑区内界膜至血管弓,保留组则保留以黄斑中心凹为圆心300~400μm直径的内界膜,全气-液交换后无菌空气填充。手术后随访时间为(21.52±5.68)个月,观察术后两组黄斑裂孔闭合及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情况。结果常规组与保留组患者术前黄斑裂孔直径分别为(337.77±34.54)μm和(324.87±31.95)μm;黄斑裂孔指数分别为0.53±0.09和0.51±0.08,BCVA LogMAR分别为0.95±0.20、1.30±0.26,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末次随访时,常规组与保留组黄斑裂孔闭合率分别为95.45%和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9)。常规组、保留组患眼BCVA LogMAR分别为0.72±0.15、0.49±0.11,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保留组患眼BCVA LogMAR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49,P<0.001)。结论常规内界膜剥除术与保留黄斑中心凹的内界膜剥除联合空气填充对于治疗直径为250~400μmⅣ期IMH成功率较高,行保留黄斑中心凹内界膜的剥除术患者术后视力改善情况要好于常规内界膜剥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中心
凹
内界
膜
内界
膜
剥除
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界膜剥除方式进展
被引量:
7
2
作者
方冬
沈丽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39-1042,共4页
内界膜剥除术因能够有效地解除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牵拉而在多种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得到应用,但其对巨大、难治性黄斑裂孔及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等棘手疾病的效果欠佳。同时,内界膜剥除本身及染色剂的使用均可导致黄斑发生结构和功能的...
内界膜剥除术因能够有效地解除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牵拉而在多种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得到应用,但其对巨大、难治性黄斑裂孔及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等棘手疾病的效果欠佳。同时,内界膜剥除本身及染色剂的使用均可导致黄斑发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为了更好地保持黄斑结构的完整性,多种改良的内界膜剥除术,如翻转内界膜瓣、自体内界膜移植、保留中心凹的内界膜剥除术应运而生。研究显示这些新术式在治疗巨大黄斑裂孔、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以及难治性黄斑裂孔上表现出较好的解剖和功能疗效,且无明显的并发症,但仍需要更多大样本的长期随访研究来证实。本文就内界膜剥除术的改良方式及其在玻璃体视网膜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界
膜
剥除
翻转
内界
膜
瓣
自体
内界
膜
移植
保留中心凹的内界膜剥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界膜剥除治疗顽固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以及对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
9
3
作者
苏锐锋
李晓红
+1 位作者
李新秀
谭小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811-1814,共4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PPV)联合或不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顽固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疗效及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确诊为顽固性DME并接受PPV联合或不联合内界膜剥除的患者40例,其中PPV联合内界膜剥除...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PPV)联合或不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顽固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疗效及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确诊为顽固性DME并接受PPV联合或不联合内界膜剥除的患者40例,其中PPV联合内界膜剥除的患者20例作为联合组,不联合内界膜剥除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3、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黄斑视网膜敏感度(RMS)、固视稳定性及并发症。结果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BCVA较术前提高(均P<0.05),联合组BCVA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CMT较同组治疗前均下降(均P<0.05);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联合组CMT较对照组薄(均P<0.05)。联合组患者患眼术后RMS增加(P<0.05);术后6个月,联合组的对侧眼RMS优于术眼(P<0.05)。治疗后联合组术眼固视稳定性提高,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顽固性DME时采用PPV联合内界膜剥除术,能更有效提高患者BCVA及降低CMT,一定程度上提高固视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界
膜
剥除
玻璃体切割术
顽固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微视野
黄斑
中心
视网
膜
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特发性黄斑前膜术后视功能及黄斑区形态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
5
4
作者
刘明
谢安明
陈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72-874,共3页
目的评估特发性黄斑前膜经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功能及黄斑区结构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8例(28眼)于我院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内界膜剥除术+玻璃体注射2mg曲安奈德的黄斑前膜患者临床资料,术前术后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底...
目的评估特发性黄斑前膜经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功能及黄斑区结构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8例(28眼)于我院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内界膜剥除术+玻璃体注射2mg曲安奈德的黄斑前膜患者临床资料,术前术后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底照相、眼底OCT检查,术后随访半年。结果 25例25眼患者视力提高,3例3眼视力未见提高;最佳矫正视力由术前的0.17±0.10提高至术后的0.37±0.22(P<0.05)。黄斑中心凹厚度也由术前的(498.07±116.95)μm降至术后的(329.46±111.1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30,P<0.05)。线性相关分析发现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的好坏与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呈明显的线性相关(r=0.413,P=0.029)。大部分患者在随访期内黄斑中心凹黄斑厚度未能降至正常。结论黄斑前膜剥除术可以很好地改善患者的视功能,明显改善黄斑中心凹结构,但是大部分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未能完全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
膜
微创玻璃体切割术
内界
膜
剥除
视力
黄斑
中心
凹
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斑疾病精准诊疗策略与病例荟萃》出版发行
5
作者
人民卫生出版社五官编辑部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56-956,共1页
由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沈丽君教授团队编写的《黄斑疾病精准诊疗策略与病例荟萃》一书于2020年6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内容包括黄斑疾病诊疗概述、黄斑疾病微创玻璃体手术病例展示、黄斑疾病剥膜技术及病例展示...
由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沈丽君教授团队编写的《黄斑疾病精准诊疗策略与病例荟萃》一书于2020年6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内容包括黄斑疾病诊疗概述、黄斑疾病微创玻璃体手术病例展示、黄斑疾病剥膜技术及病例展示和黄斑疾病非玻璃体手术治疗病例展示共四章,通过88个黄斑疾病临床病例,近2000幅多模影像图片,向读者展示了各类黄斑疾病诊疗前后的微视野和多模影像检查结果,提示黄斑部的形态与功能变化,并梳理黄斑疾病的诊疗要点,分享诊疗思路,总结诊疗策略,以重点考量黄斑部结构和视功能重建为特色。并通过手术录像截图对常见黄斑疾病剥膜技术的步骤和技巧进行展示和解读,对如何合理规避并发症也有较详细的介绍,旨在提高读者的临床实践能力。本书还随书附赠23个黄斑部剥膜操作技巧视频。涵盖黄斑部常规剥膜技术、保留中心凹内界膜的剥膜技术、内界膜翻转覆盖术等,希望能为年轻手术医生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发行
黄斑部
内界
膜
临床实践能力
玻璃体手术
中心
凹
诊疗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保留黄斑中心凹的内界膜剥除术联合空气填充治疗中等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
被引量:
10
1
作者
王俊华
陈松
何广辉
高翔
武斌
王健
马映雪
董蒙
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天津市眼科医院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眼科研究所
出处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0-263,共4页
文摘
目的观察保留黄斑中心凹内界膜剥除术联合空气填充治疗直径为250~400μm的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确诊为Ⅳ期IMH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裂孔最小直径为250~400μm的患者45例45眼,随机分为常规内界膜剥除组(常规组)22眼及保留中心凹内界膜剥除组(保留组)23眼。所有患者均行23G玻璃体切割术,常规组剥除后极部包括黄斑区内界膜至血管弓,保留组则保留以黄斑中心凹为圆心300~400μm直径的内界膜,全气-液交换后无菌空气填充。手术后随访时间为(21.52±5.68)个月,观察术后两组黄斑裂孔闭合及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情况。结果常规组与保留组患者术前黄斑裂孔直径分别为(337.77±34.54)μm和(324.87±31.95)μm;黄斑裂孔指数分别为0.53±0.09和0.51±0.08,BCVA LogMAR分别为0.95±0.20、1.30±0.26,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末次随访时,常规组与保留组黄斑裂孔闭合率分别为95.45%和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9)。常规组、保留组患眼BCVA LogMAR分别为0.72±0.15、0.49±0.11,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保留组患眼BCVA LogMAR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49,P<0.001)。结论常规内界膜剥除术与保留黄斑中心凹的内界膜剥除联合空气填充对于治疗直径为250~400μmⅣ期IMH成功率较高,行保留黄斑中心凹内界膜的剥除术患者术后视力改善情况要好于常规内界膜剥除术。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中心
凹
内界
膜
内界
膜
剥除
术
Keywords
idiopathic macular hole
foveola 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surgery
分类号
R774.5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界膜剥除方式进展
被引量:
7
2
作者
方冬
沈丽君
机构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
出处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39-1042,共4页
基金
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2013C03048-3)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16ZDA016)
文摘
内界膜剥除术因能够有效地解除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牵拉而在多种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得到应用,但其对巨大、难治性黄斑裂孔及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等棘手疾病的效果欠佳。同时,内界膜剥除本身及染色剂的使用均可导致黄斑发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为了更好地保持黄斑结构的完整性,多种改良的内界膜剥除术,如翻转内界膜瓣、自体内界膜移植、保留中心凹的内界膜剥除术应运而生。研究显示这些新术式在治疗巨大黄斑裂孔、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以及难治性黄斑裂孔上表现出较好的解剖和功能疗效,且无明显的并发症,但仍需要更多大样本的长期随访研究来证实。本文就内界膜剥除术的改良方式及其在玻璃体视网膜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
内界
膜
剥除
翻转
内界
膜
瓣
自体
内界
膜
移植
保留中心凹的内界膜剥除
Keywords
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peeling
Inverted 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flap
Autologous transplantation of the 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Foveolar nonpeeling 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分类号
R779.6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界膜剥除治疗顽固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以及对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
9
3
作者
苏锐锋
李晓红
李新秀
谭小波
机构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
出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811-1814,共4页
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H2020406019)
承德市自筹经费项目(编号:202006A037)。
文摘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PPV)联合或不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顽固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疗效及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确诊为顽固性DME并接受PPV联合或不联合内界膜剥除的患者40例,其中PPV联合内界膜剥除的患者20例作为联合组,不联合内界膜剥除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3、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黄斑视网膜敏感度(RMS)、固视稳定性及并发症。结果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BCVA较术前提高(均P<0.05),联合组BCVA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CMT较同组治疗前均下降(均P<0.05);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联合组CMT较对照组薄(均P<0.05)。联合组患者患眼术后RMS增加(P<0.05);术后6个月,联合组的对侧眼RMS优于术眼(P<0.05)。治疗后联合组术眼固视稳定性提高,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顽固性DME时采用PPV联合内界膜剥除术,能更有效提高患者BCVA及降低CMT,一定程度上提高固视稳定性。
关键词
内界
膜
剥除
玻璃体切割术
顽固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微视野
黄斑
中心
视网
膜
厚度
Keywords
inner limiting membrane peeling
pars plana vitrectomy
refractory diabetic macular edema
microperimeter
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
分类号
R774.1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特发性黄斑前膜术后视功能及黄斑区形态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
5
4
作者
刘明
谢安明
陈丽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出处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72-874,共3页
文摘
目的评估特发性黄斑前膜经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功能及黄斑区结构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8例(28眼)于我院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内界膜剥除术+玻璃体注射2mg曲安奈德的黄斑前膜患者临床资料,术前术后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底照相、眼底OCT检查,术后随访半年。结果 25例25眼患者视力提高,3例3眼视力未见提高;最佳矫正视力由术前的0.17±0.10提高至术后的0.37±0.22(P<0.05)。黄斑中心凹厚度也由术前的(498.07±116.95)μm降至术后的(329.46±111.1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30,P<0.05)。线性相关分析发现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的好坏与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呈明显的线性相关(r=0.413,P=0.029)。大部分患者在随访期内黄斑中心凹黄斑厚度未能降至正常。结论黄斑前膜剥除术可以很好地改善患者的视功能,明显改善黄斑中心凹结构,但是大部分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未能完全恢复正常。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
膜
微创玻璃体切割术
内界
膜
剥除
视力
黄斑
中心
凹
厚度
Keywords
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
23-gauge vitrectomy
internallimiting membrane peeling
visual acuity
macular foveal thickness
分类号
R743.3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斑疾病精准诊疗策略与病例荟萃》出版发行
5
作者
人民卫生出版社五官编辑部
机构
不详
出处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56-956,共1页
文摘
由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沈丽君教授团队编写的《黄斑疾病精准诊疗策略与病例荟萃》一书于2020年6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内容包括黄斑疾病诊疗概述、黄斑疾病微创玻璃体手术病例展示、黄斑疾病剥膜技术及病例展示和黄斑疾病非玻璃体手术治疗病例展示共四章,通过88个黄斑疾病临床病例,近2000幅多模影像图片,向读者展示了各类黄斑疾病诊疗前后的微视野和多模影像检查结果,提示黄斑部的形态与功能变化,并梳理黄斑疾病的诊疗要点,分享诊疗思路,总结诊疗策略,以重点考量黄斑部结构和视功能重建为特色。并通过手术录像截图对常见黄斑疾病剥膜技术的步骤和技巧进行展示和解读,对如何合理规避并发症也有较详细的介绍,旨在提高读者的临床实践能力。本书还随书附赠23个黄斑部剥膜操作技巧视频。涵盖黄斑部常规剥膜技术、保留中心凹内界膜的剥膜技术、内界膜翻转覆盖术等,希望能为年轻手术医生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
关键词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发行
黄斑部
内界
膜
临床实践能力
玻璃体手术
中心
凹
诊疗策略
分类号
R77-5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保留黄斑中心凹的内界膜剥除术联合空气填充治疗中等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
王俊华
陈松
何广辉
高翔
武斌
王健
马映雪
董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内界膜剥除方式进展
方冬
沈丽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内界膜剥除治疗顽固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以及对视功能的影响
苏锐锋
李晓红
李新秀
谭小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特发性黄斑前膜术后视功能及黄斑区形态结构的变化
刘明
谢安明
陈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黄斑疾病精准诊疗策略与病例荟萃》出版发行
人民卫生出版社五官编辑部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