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业银行非保本理财业务的投资者法律保护——以英美法系国家的“信义义务”为借鉴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学文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0-100,共11页
通过提高非保本型理财产品的发行占比,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主要风险实现由银行向投资者转移,不同的收益风险分配模式需要不同的投资者保护制度。非保本理财业务的投资者保护重点在于合理权利义务配置下的对银行义务的设定。非保本理财业务... 通过提高非保本型理财产品的发行占比,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主要风险实现由银行向投资者转移,不同的收益风险分配模式需要不同的投资者保护制度。非保本理财业务的投资者保护重点在于合理权利义务配置下的对银行义务的设定。非保本理财业务的信托化趋势下,可以英美衡平法上的信义义务对非保本理财产品实行差别化监管,实现由以资本为核心转向以投资者保护为中心,并在市场准入机制、规范格式合同、细化信息披露规范、加强理财资金的投资管理、法律责任的承担等方面加强对商业银行义务的法律规制,真正做到"卖者有责",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买者自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本理财产品 风险转移 投资者保护 信义义务 银行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类基金”性质浅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贾志丽 程锐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6-31,共6页
本文针对当前理财产品出现的"类基金"性质,比较商业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与证券投资基金产品的类似之处,分析了二者在发行机构、发行目的、适用法律、投资方面、风险及监管等方面的不同,并据此得出了监管方面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 保本理财产品 基金化 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会计处理及列报的改进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婉琼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101-104,共4页
2017年11月17日发布的资管新规中指出了金融机构开展的保本类理财不属于资管业务,但是根据理财登记机构统计保本型产品存续余额仍占全部理财产品23.78%的比例,表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银行的保本型理财产品仍旧存在且占比较大,保本理财产... 2017年11月17日发布的资管新规中指出了金融机构开展的保本类理财不属于资管业务,但是根据理财登记机构统计保本型产品存续余额仍占全部理财产品23.78%的比例,表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银行的保本型理财产品仍旧存在且占比较大,保本理财产品对银行理财业务仍有重要意义。根据Wind数据库披露的商业银行报表数据可以看出,当前金融机构对保本型理财产品的会计核算方法众多,因此降低了保本理财相关会计信息的质量,不利于投资者做出相关经济决策。文章主要探讨了商业银行保本理财核算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统一口径提高保本理财的信息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本理财 资管业务 会计确认 公允价值 金融资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影子银行的动态变化——基于银行资产负债表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志生 邵杨楠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2-74,共13页
银行居于中国影子银行体系运行的中心,本文手工收集了中国51家上市银行2008—2020年的影子银行相关数据,对银行资产负债表内外的影子银行业务进行相关研究。研究发现,在表内影子银行业务中,股份制银行居于主导地位,股份制银行和城/农商... 银行居于中国影子银行体系运行的中心,本文手工收集了中国51家上市银行2008—2020年的影子银行相关数据,对银行资产负债表内外的影子银行业务进行相关研究。研究发现,在表内影子银行业务中,股份制银行居于主导地位,股份制银行和城/农商行持有多种影子银行资产,表内影子银行化的程度较高,而国有银行的表内影子银行化程度较低。银行会通过资产转换的操作来规避监管政策的影响。在表外影子银行业务中,股份制银行主导了非保本理财产品和承兑汇票规模的变化,国有银行主导了委托贷款规模的变化。严监管政策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影子银行的发展,但监管政策对不同银行的影响存在异质性。进一步分析表明,股份制银行和城/农商行同时发展了表内外影子银行业务,而国有银行则没有。基于此,笔者提出了加强表内影子银行业务的监管、注重监管政策的针对性和完善信息披露等一系列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资产负债表 保本理财产品 委托贷款 承兑汇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