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界中联应邀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八届会议 被引量:1
1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8期2763-2763,共1页
2020年9月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八届会议在巴黎总部召开。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府间委员会认证的非政府机构,委派世界中联副主席朱勉生参加此次会议。... 2020年9月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八届会议在巴黎总部召开。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府间委员会认证的非政府机构,委派世界中联副主席朱勉生参加此次会议。本届会议在持续的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特殊情况下召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178个缔约国在采取严格的封锁措施后参加此次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世界中联 政府机构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缔约国大会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第八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社会企业机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度建议——基于欧美国家的经验与启示
2
作者 叶敏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13-215,共3页
社会企业运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具有促进保护资金良性循环、调动和吸引社会参与、防止过度商业化和促进非遗传承等优势。但我国目前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成为社会企业保护模式付诸实践的瓶颈,文章建议借鉴欧美经验,出台专门立法明... 社会企业运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具有促进保护资金良性循环、调动和吸引社会参与、防止过度商业化和促进非遗传承等优势。但我国目前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成为社会企业保护模式付诸实践的瓶颈,文章建议借鉴欧美经验,出台专门立法明确社会企业的法律地位,配合行政部门的有效监管和司法的有力保障,同时在企业内部治理、利润分配方面加强规则建设,共同促进基于社会企业模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企业 活态传承 社会参与 欧美国家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绩效审计框架构建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蓉莉 王海兵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5-30,共6页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全民性的文化事业,其在振兴民族传统文化和国家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将审计引入文化领域将有力助推国家治理和文化建设。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和审计实践分析,...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全民性的文化事业,其在振兴民族传统文化和国家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将审计引入文化领域将有力助推国家治理和文化建设。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和审计实践分析,指出缺乏审计基础理论体系研究是非遗保护绩效审计面临的突出问题,并以传统审计理论为基础,分析非遗保护绩效审计的基础性问题,探究审计机制构建,完善审计框架研究,旨在为非遗保护绩效审计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从而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降低审计风险,促进非遗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审计框架构建 文化审计 绩效审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研究--概念、分类、保护、利用 被引量:87
4
作者 梁保尔 马波 《旅游科学》 CSSCI 2008年第2期7-14,共8页
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在升温,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表述、涉及范围、保护状况与利用方式等基本问题的理解依然比较模糊。本文分析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的主要条款,... 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在升温,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表述、涉及范围、保护状况与利用方式等基本问题的理解依然比较模糊。本文分析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的主要条款,认为这两个权威文件是释疑解惑的关键,并以"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为主线,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时的保护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遗产旅游 旅游资源 保护与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将社区的声音带到最前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社区参与的多重实践模式 被引量:17
5
作者 杨利慧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5-55,共11页
回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庆祝《非遗公约》通过20周年提出的“将社区的声音带到最前沿”这一倡议,本文通过一城(区)一村、国内国外的实践案例,来展现不同社区参与非遗保护的多重实践模式,以突显社区的声音及其主体性,并为更多社区最大限... 回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庆祝《非遗公约》通过20周年提出的“将社区的声音带到最前沿”这一倡议,本文通过一城(区)一村、国内国外的实践案例,来展现不同社区参与非遗保护的多重实践模式,以突显社区的声音及其主体性,并为更多社区最大限度参与保护和管理提供借鉴。通过对北京东花市街道和高碑店村的田野研究,将“非遗在社区”这一模式归总为关键性的“三在原则”:传承人长期实践在社区、非遗“活”在社区、社区长期参与在保护过程中。从“进社区”到“在社区”,标志着中国非遗保护工作在理念和实践模式上的重要创新。“社区驱动的非遗利用与乡村振兴”模式的有效性表明:只有充分尊重社区具有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非遗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促进乡村振兴。“巴塔纳生态博物馆”的保护经验体现了“以社区为中心”的《公约》精神,为各缔约国更充分发挥社区的主体作用提供了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参与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遗在社区 社区驱动 以社区为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档案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独特地位及途径 被引量:5
6
作者 仇芮珍 王成兴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9-21,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自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自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同年底,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确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方针以及“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的基本原则,并且建立了国家、省、市、县的4级保护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独特地位 档案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 政府主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信息化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数字化保护研究——评《江西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调查研究》
7
作者 任丽丽 陈志凌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I0015-I0015,共1页
教育信息化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化技术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手段。《江西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调查研究》一书是蒋九江著,2021年... 教育信息化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化技术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手段。《江西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调查研究》一书是蒋九江著,2021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教育信息化 现代高等教育 河南人民出版社 数字化技术 数字化保护 传承与发展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档案馆应该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8
作者 陈林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3-34,共2页
一、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世界文化遗产通常分为两大类: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7年公布的《建立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决议》中提出“口头与非物质遗产”这个概念,由于这一概念的定... 一、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世界文化遗产通常分为两大类: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7年公布的《建立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决议》中提出“口头与非物质遗产”这个概念,由于这一概念的定义本身有一定的缺陷,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高校档案馆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物质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 代表作 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档案馆如何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9
作者 李波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5-35,共1页
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解读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 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解读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档案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知识体系 文化场所 工艺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视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理论 被引量:71
10
作者 彭冬梅 刘肖健 孙守迁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7-123,共7页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的信息特征,利用信息空间(I空间)框架模型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标、内容以及数字化技术介入的方式.在非遗原生环境改变的条件下,提出以数字化技术手段重构非遗信息,以适应现代信息环境,促进非遗的...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的信息特征,利用信息空间(I空间)框架模型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标、内容以及数字化技术介入的方式.在非遗原生环境改变的条件下,提出以数字化技术手段重构非遗信息,以适应现代信息环境,促进非遗的信息化生存与发展.基于非遗信息的数字化表达与扩散的需求,详细分析了非遗信息传播的技术问题、语义问题和有效性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在I空间框架内,对非遗信息的编码、抽象、扩散、解码、吸收影响和再创作等构成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信息循环回路的一系列过程做了深入分析与探讨.最后以剪纸艺术为例,对各种数字化技术方法的介入方式、现有保护手段的不足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做了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数字化技术 信息空间 剪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创新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少宏 邓碧波 范圣玺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4-129,共6页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出的社会时代背景及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分析,指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前普遍面临着环境变迁、生态迷失和传承缺乏的困境;进而从设计创新的视角提出通过物质化、现代...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出的社会时代背景及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分析,指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前普遍面临着环境变迁、生态迷失和传承缺乏的困境;进而从设计创新的视角提出通过物质化、现代化和系统化的途径和手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合理的传承方式、生存环境和文化生态,从而使其适应当代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设计创新 物质 现代化 系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建构研究——以梅州客家足球文化为例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长城 李建英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9-103,共5页
采取文献资料法、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梅州客家足球文化发展的历程、社会结构、时代特征、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随着社会转型过程的加剧,梅州客家地区的人们生活水平、民间社会组织、文化传承模式和机制等变化,对梅州... 采取文献资料法、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梅州客家足球文化发展的历程、社会结构、时代特征、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随着社会转型过程的加剧,梅州客家地区的人们生活水平、民间社会组织、文化传承模式和机制等变化,对梅州足球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梅州客家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建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社会建构 客家文化 足球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十项基本原则 被引量:119
13
作者 苑利 顾军 《学习与实践》 2006年第11期118-128,共11页
作为一种活态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物质类文化遗产有着很大不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必须秉承以下十项基本原则: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物质化”原则;②以人为本原则;③整体保护原则;④活态保护原则;⑤民间事民间办... 作为一种活态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物质类文化遗产有着很大不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必须秉承以下十项基本原则: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物质化”原则;②以人为本原则;③整体保护原则;④活态保护原则;⑤民间事民间办与多方参与原则;⑥原真性保护原则;⑦多样性保护原则;⑧精品保护原则;⑨濒危遗产优先保护原则;⑩保护与利用并举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原则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阳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路径与提升策略 被引量:19
14
作者 许海峰 王菊雅 +1 位作者 樊超 蒋晓燕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7年第1期72-73,共2页
东阳木雕保护的实践路径与提升策略是基于对其保护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发挥优势,加强东阳木雕的静态保护;保护现有传承人优势,加强新一代木雕人的培育;发挥现有产业基础,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发挥教育传承优势,加强教育人才培养路径四个... 东阳木雕保护的实践路径与提升策略是基于对其保护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发挥优势,加强东阳木雕的静态保护;保护现有传承人优势,加强新一代木雕人的培育;发挥现有产业基础,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发挥教育传承优势,加强教育人才培养路径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实践路径。从加大政策扶持,加快产业发展引导;加大人才培养,加快核心技艺的保护;加快品牌建设,加大品牌溢价力;加大基地建设,凸显基地保护作用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阳木雕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实践路径 提升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产业弱势区基层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欧阳正宇 王琳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33-238,共6页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但多数论文是从文字层面来宏观分析政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政府作为的现状分析的实证调查研究几乎没有,特别是相关政府部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职能在实际生活中的运行情况,从未有...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但多数论文是从文字层面来宏观分析政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政府作为的现状分析的实证调查研究几乎没有,特别是相关政府部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职能在实际生活中的运行情况,从未有过研究。笔者选取旅游产业弱势区——甘肃省兰州市的四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层政府部门,即文化部门、旅游部门、宣传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得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基层政府职能的缺失最为凸显的问题是部门间协作。应当借鉴行政管理中的横向协调组织结构模型——矩阵组织,来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政府职能缺失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弱势区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矩阵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当代乡村社区发展——以鲁中地区“惠民泥塑”“昌邑烧大牛”为实例 被引量:45
16
作者 张士闪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0-149,共10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当今世界性的热点话题之一。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后现代社会发展的全球性趋势下,关注基层社区的文化和价值观,采取积极行动促进其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不仅能使地方民众受益,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人类文化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当今世界性的热点话题之一。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后现代社会发展的全球性趋势下,关注基层社区的文化和价值观,采取积极行动促进其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不仅能使地方民众受益,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并推动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普惠全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东亚经验",以及中国10年来的相关保护工作,特别是鲁中地区保护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区实践表明: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景在于融入乡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国家基层社会治理是一种互益互补的关系;顺应当代城镇化急速发展的社会态势,在乡村社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社区,促进"城乡民俗连续体"的良性重构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当代乡村 社区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现代性和文化多样性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被引量:13
17
作者 蒋万来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1,共9页
工业革命以来,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一样,也遭受着所谓现代性的侵蚀。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要求缔约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然而对其保护对象在规定上因抽象性不强而留有争论,此也影响到我国立法。从文化本身、立法... 工业革命以来,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一样,也遭受着所谓现代性的侵蚀。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要求缔约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然而对其保护对象在规定上因抽象性不强而留有争论,此也影响到我国立法。从文化本身、立法目的和保护措施等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进行论证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是一种生存样式(方式),其保护的不仅是基于该生存方式而生的知识或形式,也更是针对创造这种形式的能力,以及运用这种能力的生存方式本身。但是,在现代性的背景下,保护面临极大困境,因不当商业化和民间信仰的普遍缺失等原因,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的"真实性"、"传承性"和"整体性"保护要求实际难以达到,从而影响保护效果。从长远看,这是立法和司法实践以及法学界应长期思考的未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多样性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凤凰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被引量:4
18
作者 姚玲玲 于小俸 王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0575-10576,共2页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的作用3个方面探讨了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的重要意义,并以湘西凤凰县为例,具...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的作用3个方面探讨了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的重要意义,并以湘西凤凰县为例,具体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构想,建议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民族乡村旅游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吸引大学生回乡创业方面着手,并具体阐述了相关策略,以期增加农民收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族地区世世代代地延续下去,从而得到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农村剩余劳动力 就地转移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俗学的两难选择 被引量:93
19
作者 安德明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20,共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在国际合作日益加强、范围日益扩大、节奏日益频繁的形势下,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及不同领域的多种力量交流、互动、协商或妥协的结果。民族意识的增强以及对民族文化凝聚功能认识的加深,文化产业化与旅游...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在国际合作日益加强、范围日益扩大、节奏日益频繁的形势下,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及不同领域的多种力量交流、互动、协商或妥协的结果。民族意识的增强以及对民族文化凝聚功能认识的加深,文化产业化与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利益冲突,当代人对现代性(现代化)恶果的深刻反思,最终促使这一运动得以产生。世界不同国家的民俗学者多年来进行的工作,为这项活动的形成和开展奠定了学理基础。但随着工作的展开,人们发现其中越来越突出地反映出官僚政治、话语霸权及其所引发的不同国家、群体或个人之间冲突的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协调各种关系,既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又尊重和保护文化传承人的意愿与权利,从而推动保护工作健康发展,在这方面,民俗学者还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民俗学 文化所有权 现代性灾难 知识产权 话语霸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档案部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巧玲 孙爱萍 陈考考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30,共3页
本文首先以北京市为例分析了档案部门参与非遗保护工作的现状:北京市档案部门自2006年开始介入非遗保护工作,在档案业务与非遗保护工作高度契合的具体领域都有参与开展相关工作,但整体来看,参与面相对较窄、参与状态相对比较被动。其次... 本文首先以北京市为例分析了档案部门参与非遗保护工作的现状:北京市档案部门自2006年开始介入非遗保护工作,在档案业务与非遗保护工作高度契合的具体领域都有参与开展相关工作,但整体来看,参与面相对较窄、参与状态相对比较被动。其次,论文分析了导致档案部门相对被动参与状态的三个方面的重要原因。最后,论文还就如何推进档案部门参与非遗工作提供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部门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保护主体 档案部门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