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竞争指数及其在小红珠绢蝶保护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马祖飞 李典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695-1698,共4页
利用多样性指数和种群动态相结合 ,建立竞争指数对小红珠绢蝶东灵山种群的濒危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小红珠绢蝶的竞争指数在不同年份的下降过程中有不同的变化。以此为依据可以准确地判断出对该种群动态影响的环境因子。这一方法有... 利用多样性指数和种群动态相结合 ,建立竞争指数对小红珠绢蝶东灵山种群的濒危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小红珠绢蝶的竞争指数在不同年份的下降过程中有不同的变化。以此为依据可以准确地判断出对该种群动态影响的环境因子。这一方法有很高的普适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指数 小红珠绢蝶 保护生物学研究 应用 多样性指数 种群动态 濒危机制 昆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鲟物种保护的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焕章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03-1609,共7页
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中的旗舰物种。IUCN在2009年就将其评估为极度濒危。2013年首次发现中华鲟没有野外繁殖。此后,虽然在2014和2016年有再次野外繁殖,但是自2017年以来,已经连续7年没有发现中华鲟野外繁殖,中华鲟已经面临野... 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中的旗舰物种。IUCN在2009年就将其评估为极度濒危。2013年首次发现中华鲟没有野外繁殖。此后,虽然在2014和2016年有再次野外繁殖,但是自2017年以来,已经连续7年没有发现中华鲟野外繁殖,中华鲟已经面临野外灭绝的风险。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进行中华鲟的保护,是当前各方面都非常关心的议题。有学者提出了要在葛洲坝和三峡水利枢纽修建鱼道,以及在三峡库区以上江段放流中华鲟的建议。这些建议是否合适?如何才能切实有效地保护中华鲟物种?其中的科学问题迫切需要厘清。作者的研究团队长期进行中华鲟的保护生物学研究,本文拟对我们团队的研究结果作一介绍,同时对大家关心的中华鲟保护工作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期望能为中华鲟的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放流 三峡水利枢纽 物种保护 鱼道 极度濒危 保护生物学研究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物简介
3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郑光美教授在我国鸟类生态学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开拓性研究,其研究内容和方法长期引领中国鸟类学的发展,特别是在黄腹角雉等濒危雉类生态生物学和保护研究领域贡献卓著,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是世界濒危雉类保护生物学研究的带头人。提出... 郑光美教授在我国鸟类生态学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开拓性研究,其研究内容和方法长期引领中国鸟类学的发展,特别是在黄腹角雉等濒危雉类生态生物学和保护研究领域贡献卓著,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是世界濒危雉类保护生物学研究的带头人。提出了鸟类近缘种在垂直分布上存在替代现象。首次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对城市鸟类群落丰富度和岛屿化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对我国伯劳科等鸟类分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订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生物学研究 黄腹角雉 鸟类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郑光美 生态生物学 雉类 人物简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两栖类新记录--大绿臭蛙
4
作者 张勇 龚大洁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0-70,共1页
2020年6月14日晚,在甘肃省康县三河坝镇(105°41'E,33°8'N,866 m)采集到1号两栖类成体标本,鉴定为无尾目Anura蛙科Ranidae臭蛙属Odorrana的雌性成体大绿臭蛙O.graminea(图1),经查阅相关文献(王香亭,1991;费梁等,2009,2... 2020年6月14日晚,在甘肃省康县三河坝镇(105°41'E,33°8'N,866 m)采集到1号两栖类成体标本,鉴定为无尾目Anura蛙科Ranidae臭蛙属Odorrana的雌性成体大绿臭蛙O.graminea(图1),经查阅相关文献(王香亭,1991;费梁等,2009,2012;姚崇勇,龚大洁,2012;江建平等,2020),确定为甘肃省两栖动物分布的新记录,标本保存于西北师范大学保护生物学研究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生物学研究 大绿臭蛙 两栖动物 无尾目 西北师范大学 臭蛙属 蛙科 两栖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海昌奖获奖者先进事迹(一)
5
《中国水产》 2017年第3期19-21,共3页
常剑波(突出贡献奖)常剑波研究员现任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所长、水利部水工程生态效应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常剑波主要从事鱼类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2004-2008年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型水利... 常剑波(突出贡献奖)常剑波研究员现任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所长、水利部水工程生态效应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常剑波主要从事鱼类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2004-2008年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型水利工程对长江流域重要生物资源的长期生态学效应",现为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恢复与环境保障技术与示范”的项目负责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生态学 保护生物学研究 水生生物资源 生态修复 生态恢复 海昌 水利水电工程 种质资源保护 环境保障 增殖放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