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被引量:5
1
作者 孙玉珍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0-30,共1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示范推广,不但有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还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生态效益,尤其是生态效益方面对改良土壤、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抑制沙尘暴的发生(秋整地改为春整地裸露时间由原来的180天下降为30天)、保持农...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示范推广,不但有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还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生态效益,尤其是生态效益方面对改良土壤、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抑制沙尘暴的发生(秋整地改为春整地裸露时间由原来的180天下降为30天)、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造福后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技术 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 可持续发展 经济效益 保护环境 水土流失 沙尘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北地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效益评价 被引量:9
2
作者 张雯 侯立白 +2 位作者 蒋文春 张斌 赵宏亮 《辽宁农业科学》 2006年第2期42-44,共3页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技术 辽西北地区 耕作技术体系 效益评价 机械化 生态环境恶化 地表径流 水资源匮乏 农业生产 土壤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产紫沙土旱耕地保护性耕作改良效应 被引量:5
3
作者 王芳 《湖南农业科学》 2009年第11期41-44,共4页
低产紫沙土旱耕地是我国南方紫色土区低产早耕地的主要类型之一,湖南各紫色土区都有分布,该土壤呈酸性,易水土流失,易漏水漏肥,土壤质地过沙或过粘,有机质和氮素缺乏,抗旱能力弱,作物产量低。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技... 低产紫沙土旱耕地是我国南方紫色土区低产早耕地的主要类型之一,湖南各紫色土区都有分布,该土壤呈酸性,易水土流失,易漏水漏肥,土壤质地过沙或过粘,有机质和氮素缺乏,抗旱能力弱,作物产量低。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技术能防治水土流失,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壤抗旱能力,提高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产紫沙土旱耕地 土壤肥力特征 保护性耕作改良: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中游盐碱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及其实施效益分析——以宁夏平罗县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区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海 刘万军 王斌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12期155-159,共5页
阐述了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发展概况,总结了平罗县近年来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的应用情况,并深入分析了其实施效益。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技术在防治土壤盐碱化、改良盐碱土,技术节水、减少水分蒸发,改变地表径流、减少土壤流失,减少农田... 阐述了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发展概况,总结了平罗县近年来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的应用情况,并深入分析了其实施效益。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技术在防治土壤盐碱化、改良盐碱土,技术节水、减少水分蒸发,改变地表径流、减少土壤流失,减少农田扬沙、抑制沙尘暴,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微生物量,调节土壤温度等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还能提高作物产量、减少生产工序、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科学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保护性耕作 生态经济效益 平罗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效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绍勋 赵石荣 《农机科技推广》 2006年第6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效益分析 生态环境 农艺措施 农民收入 作业成本 社会效益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与成效研究 被引量:65
6
作者 梁爱珍 张延 +8 位作者 陈学文 张士秀 黄丹丹 杨学明 张晓平 李秀军 田春杰 McLaughlin Neil B 相洋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25-1335,共11页
东北黑土区承担着国家粮食安全“稳压器”的重要责任。然而,由于长期超负荷开发利用导致黑土日益退化,黑土资源的永续利用受到严重制约。理论与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是保护黑土地、推动黑土耕地质量和耕作效益绿色增长的发展模式。综述... 东北黑土区承担着国家粮食安全“稳压器”的重要责任。然而,由于长期超负荷开发利用导致黑土日益退化,黑土资源的永续利用受到严重制约。理论与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是保护黑土地、推动黑土耕地质量和耕作效益绿色增长的发展模式。综述了保护性耕作的基本内涵及其在东北黑土区的发展现状与技术概况,从保护性耕作在土壤保持、保墒效益、结构改善、固碳培肥和土壤生物多样性增加、节本增效等方面系统评估了东北黑土区实施保护性耕作后的生态与经济效益,提出黑土区实施保护性耕作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以促进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推动保护性耕作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地 保护性耕作 土壤有机质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的效益
7
《农机具之友》 2004年第4期37-37,共1页
根据中国农业大学等在山西的系统试验,保护性耕作与传统翻耕相比有三方面效益: 1.社会效益.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保护性耕作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8
作者 蒋云峰 李天祺 +2 位作者 陈智文 王祥贺 郭长鸣 《湖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期108-111,114,共5页
保护性耕作作为一种土壤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农田措施,备受关注。通过回顾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保护性耕作研究的进展,概述了我国保护性耕作在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生物群落、作物产量与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动态,评述了保护性耕作存... 保护性耕作作为一种土壤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农田措施,备受关注。通过回顾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保护性耕作研究的进展,概述了我国保护性耕作在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生物群落、作物产量与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动态,评述了保护性耕作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保护性耕作在我国有效开展,营造健康的农田生态系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生态效益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用及发展现状
9
作者 马丽君 金虎成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1年第5期113-113,共1页
传统的耕作方式加剧了土壤的水土流失与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制约了我国现代大农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作为一项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应用多年,虽然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传统的耕作方式加剧了土壤的水土流失与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制约了我国现代大农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作为一项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应用多年,虽然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已经显现,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的大旱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农业生态环境 农业耕作技术 欧美发达国家 水土流失 耕作方式 生态效益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提前实现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
10
作者 子然 《农机科技推广》 2008年第7期32-32,共1页
六月的京郊大地,麦浪滚滚,一派丰收景象。6月22日,农业部和北京市在顺义区张镇良山村共同举办了北京市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现场观摩活动。至此,北京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圆满结束,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 六月的京郊大地,麦浪滚滚,一派丰收景象。6月22日,农业部和北京市在顺义区张镇良山村共同举办了北京市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现场观摩活动。至此,北京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圆满结束,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全国首个已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省(区、市),北京市也为各地规模化推进保护性耕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蓝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项目 北京市 现场观摩 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顺义区 农业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杂草防治浅谈 被引量:3
11
作者 曹云芳 《农机科技推广》 2011年第4期36-37,共2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在陕西省乃至全国的逐步推广应用,有效地解决了旱作区缺雨少水、蒸发严重、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具有较高的增产效益和生态效益。但也存在着影响增产的不利因素,如杂草较难控制等。只有全面掌握... 保护性耕作技术在陕西省乃至全国的逐步推广应用,有效地解决了旱作区缺雨少水、蒸发严重、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具有较高的增产效益和生态效益。但也存在着影响增产的不利因素,如杂草较难控制等。只有全面掌握有关规律和技术,才能使此项技术的实施和推广顺利进行。笔者就近年来陕西省陇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中杂草控制的情况谈一些意见,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技术 杂草防治 水土流失 生态效益 杂草控制 陕西省 旱作区 产量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保护性耕作发展建议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社潮 张景川 《农机科技推广》 2010年第1期45-46,共2页
吉林省的保护性耕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从2006年全省开始在玉米种植中较大规模实施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以来,2009年已突破100万亩,综合效益也比较突出,全省保护性耕作推广有了一个良好开端。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农民认识程... 吉林省的保护性耕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从2006年全省开始在玉米种植中较大规模实施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以来,2009年已突破100万亩,综合效益也比较突出,全省保护性耕作推广有了一个良好开端。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农民认识程度不断提高;二是种植技术模式多样并不断改进成熟;三是机具相对较完善;四是示范推广面积不断增加;五是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吉林省 试验示范 生态效益 玉米种植 种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军 《安徽农学通报》 2009年第23期176-178,共3页
彬县开展一年一熟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研究,被列为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项目县。在干旱少雨为主的农业生产耕作条件下,农业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的研究、开发、试验和示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机械化 蓄水蓄热 保墒培肥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榆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综合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仲伟花 《农机科技推广》 2017年第2期37-40,42,共5页
实践表明,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实现增产、节本、改良土壤、保护环境,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本文将介绍连云港市赣榆区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技术 应用 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 改良土壤 保护环境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宁区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浅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仇玉静 《河北农业》 2022年第1期62-63,共2页
在我国的农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玉米作为重要的大田作物,在种植过程中,通过引入有效的技术措施,不断提高玉米保护性耕作能力,已在部分地区取得了成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的运用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不但有效... 在我国的农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玉米作为重要的大田作物,在种植过程中,通过引入有效的技术措施,不断提高玉米保护性耕作能力,已在部分地区取得了成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的运用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不但有效的降低实际耕种时间,节省人力、物力,且使玉米种植产量和品质有所提高,增加玉米种植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植 保护性耕作技术 种植过程 玉米保护性耕作 大田作物 生态环境 产量和品质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夏放 《农机科技推广》 2006年第1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技术 技术示范推广 河南省 保护性耕作机具 免耕播种 秸秆覆盖 玉米收获 小麦收获 技术试验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机械化技术与保护性耕作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尚文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3年第1期8-8,共1页
一、农业机械化与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在农业各部门中最大限度地使用各种机械,代替手工工具进行生产,如... 一、农业机械化与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在农业各部门中最大限度地使用各种机械,代替手工工具进行生产,如在种植业中,使用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等进行土地翻耕、播种和收获等各项作业,使全部生产过程主要依靠机械动力,而不是依靠人力、畜力来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技术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 农业生产技术 农业机械装备 经营条件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手工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红梅 康维嘉 《农机科技推广》 2022年第4期28-29,共2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牡丹区农机推广工作的重点,从引进、试验、示范到宣传、推广、发展、壮大,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其他农机新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一、推广历程牡丹区位于鲁西南,属黄河冲击平... 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牡丹区农机推广工作的重点,从引进、试验、示范到宣传、推广、发展、壮大,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其他农机新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一、推广历程牡丹区位于鲁西南,属黄河冲击平原,耕作层.深厚疏松,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新技术 牡丹区 农机推广工作 保护性耕作技术 鲁西南 冲击平原 推广与应用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
19
作者 刘芳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年第8期47-47,共1页
凌海市地处东北平原辽西走廊的咽喉地带,辖18个乡镇,一个农场,二个街道办事处,耕地面积9万hm2。2003年我市被辽宁省农机局列为省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县,2004年我市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县。实践表明,保护性耕作项目的... 凌海市地处东北平原辽西走廊的咽喉地带,辖18个乡镇,一个农场,二个街道办事处,耕地面积9万hm2。2003年我市被辽宁省农机局列为省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县,2004年我市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县。实践表明,保护性耕作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项目 街道办事处 东北平原 耕地面积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力推进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工作总结
20
《农机科技推广》 2005年第7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技术 内蒙古 农机工作 农机事业 农业生产 生态环境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