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锦州市地质遗迹资源禀赋及保护性利用 被引量:8
1
作者 赵岩 郭常来 +1 位作者 李旭光 孙秀波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88-1696,共9页
地质遗迹资源是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生活质量最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其保护、利用与管理是地质遗迹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辽宁省锦州市地跨燕山余脉和辽西中生代盆地,长期的地质演化留下了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其中尤以典型... 地质遗迹资源是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生活质量最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其保护、利用与管理是地质遗迹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辽宁省锦州市地跨燕山余脉和辽西中生代盆地,长期的地质演化留下了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其中尤以典型地层剖面、古生物化石、花岗岩地貌、河流地貌景观和海岸线最具特色,典型地质遗迹特征是对重要地质事件与人类活动历史的响应。通过锦州地质遗迹资源专项调查,从遗迹特征、成因等角度,将锦州市地质遗迹资源分为两大类、七小类、十一亚类,共计238处,整体上类型多样、内涵独特、分布范围广。然而,由于基础数据不清、保护意识淡薄、投入资金有限、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原因,锦州市内的地质遗迹正遭受或面临严重破坏。针对锦州市“山、海、城”旅游产业空间布局、打造精品旅游目的地、宜居城市、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建设与地质遗迹保护性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名录、科普基地、特色风景廊道、风景旅游区、特色小镇及地质文化村,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保护性利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州市 地质遗迹资源 成因演化 地质文化村 保护性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旅融合与多学科协同视角下的遗产保护与旅游规划——评《遗产保护性利用与旅游规划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渊 梁嘉祺 赵龙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8-161,共4页
“遗产是地球与人类在历史变迁过程中留下的一段特殊记忆与印记”,对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端正和提高对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不仅关系到国家文化与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国际形象。自... “遗产是地球与人类在历史变迁过程中留下的一段特殊记忆与印记”,对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端正和提高对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不仅关系到国家文化与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国际形象。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我国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利用 遗产保护 国际形象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共同责任 多学科协同 历史变迁过程 生态环境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老珍稀树种连香树的资源培育和保护性利用对策 被引量:11
3
作者 夏尚光 《现代农业科技》 2005年第1期54-54,57,共2页
关键词 古老珍稀树种 连香树 人工培育 保护性利用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湿地资源的保护性利用 被引量:3
4
作者 赵阳 《绿色中国》 2015年第1期64-67,共4页
湿地是地球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森林、海洋共同构成极其重要的三大自然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和保护海岸等巨大的生态功能。同时,湿地并具有陆地生态系... 湿地是地球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森林、海洋共同构成极其重要的三大自然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和保护海岸等巨大的生态功能。同时,湿地并具有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特点,与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不仅能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利用 湿地资源 内蒙古 自然生态系统 水生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 组成部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园林景观低影响开发的场地原生树保护性利用
5
作者 胡传伟 孙冰 +1 位作者 陈勇 高雪 《广东园林》 2015年第5期74-77,共4页
以植物景观改造为例,在保护性利用场地原生树木的目标下,通过地形重塑和植被恢复,营造出优化的功能性景观。地形改造后原生树周边结构优化措施包括回填具有复合结构的土层和架空结构,树木抚育辅助措施包括树木修剪、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 以植物景观改造为例,在保护性利用场地原生树木的目标下,通过地形重塑和植被恢复,营造出优化的功能性景观。地形改造后原生树周边结构优化措施包括回填具有复合结构的土层和架空结构,树木抚育辅助措施包括树木修剪、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以改善原生树的生存环境,构建以原生态保护性利用为基础的低影响开发园林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景观 低影响开发 原生树 保护性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1”对话:国家森林公园的保护性利用
6
作者 耿国彪 张子元 《绿色中国》 2014年第23期18-23,共6页
11月27日,大型电视访谈节目“8+1对话:国家森林公园的保护性利用”在云南省普洱市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举行。由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林学及生态学专家沈国舫,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林业经济学会副... 11月27日,大型电视访谈节目“8+1对话:国家森林公园的保护性利用”在云南省普洱市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举行。由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林学及生态学专家沈国舫,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林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著名林业经济专家王焕良,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理事、绿色财富论坛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黎祖交,中共普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联涛,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杨连清,美国环球公园协会顾问、西华盛顿大学客座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森林公园 保护性利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 对话 国家林业局 林业经济 华盛顿大学 副主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地区盐运文化遗存的现状及其保护性利用
7
作者 魏登云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51,共7页
长江上游地区盐运文化遗存主要源于历史上渝东及川南江河两岸的大小盐场。在漫长的盐运历史演进中,长江上游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水运条件,积淀了厚重的盐运文化遗存。该地区的盐运物质文化遗存主要有盐运古镇、盐业商号、盐商会馆、叙永... 长江上游地区盐运文化遗存主要源于历史上渝东及川南江河两岸的大小盐场。在漫长的盐运历史演进中,长江上游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水运条件,积淀了厚重的盐运文化遗存。该地区的盐运物质文化遗存主要有盐运古镇、盐业商号、盐商会馆、叙永春秋祠等;盐运精神文化遗存主要有川江号子、奇怪菜肴、"千脚泉"故事等。这些盐运文化遗存具有见证社会变迁的文化价值,互帮互助、重塑道德的教育价值,访古猎奇、养眼增收的旅游价值。长江上游地区盐运文化遗存保护性利用的创新性路径主要为:融入学术研究是保护长江上游地区盐运文化遗存的客观要求;融入旅游产业是保护长江上游地区盐运文化遗存的必要条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保护长江上游地区盐运文化遗存的现实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地区 盐运文化遗存 保护性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河县城古树资源的保护性利用对策
8
作者 谢腾芳 关开朗 +2 位作者 邓演文 陈笙 郭浩轩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19期69-71,共3页
陆河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近年来,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陆河扎实地开展了古树资源的普查和保护性开发利用工作,取得了成效。据调查,陆河共有古树资源142株,其中古树26株,后备资源116株,呈群体野生生长和建筑旁散点种植的分布特... 陆河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近年来,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陆河扎实地开展了古树资源的普查和保护性开发利用工作,取得了成效。据调查,陆河共有古树资源142株,其中古树26株,后备资源116株,呈群体野生生长和建筑旁散点种植的分布特点。结合实际,笔者通过分析总结出陆河古树资源保护性利用的4个对策,加强规划形成整体性保护、通过绿地建设保护古树生长环境、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和拆违工作、加强村落的古树资源保护工作,以为城乡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河 古树 保护性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霞地貌度假区景观保护利用规划——以江西叫岩度假区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存友 胡希军 +1 位作者 洪文艺 刘玉桥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77-582,共6页
度假区共有旅游资源8个主类,共118处资源单体,其中优良级单体18处,资源品位适中。在47个空气负离子含量测点中,浓度在700个/cm^3以上的占51.1%;空气细菌平均数仅为县城的6.2%,显示了度假区环境的优越。在评价测定的基础上,提出了景观保... 度假区共有旅游资源8个主类,共118处资源单体,其中优良级单体18处,资源品位适中。在47个空气负离子含量测点中,浓度在700个/cm^3以上的占51.1%;空气细菌平均数仅为县城的6.2%,显示了度假区环境的优越。在评价测定的基础上,提出了景观保护利用规划的三大原则:生态化、自然化和乡土化原则;确定了四种利用方式:作为观景对象、文化熏陶、活动平台、休憩场所加以利用;阐述了综合评价的四大内容:风景质量、阀值、敏感度以及特殊价值评价;进行了三级分区保护:重点保护区、景观恢复区和适度发展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叫岩度假区 丹霞地貌景观 保护性利用规划 旅游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里下河湖泊荡滩资源优化整合及保护性开发利用对策 被引量:1
10
作者 邵元俊 吴雷 +4 位作者 戴劲 薛学军 张有松 寇祥明 张家宏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第14期72-74,共3页
从荡滩资源优化整合和实现保护性开发利用的角度出发,对高邮市里下河湖泊荡滩资源进行科学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及永续利用,以实现湖泊荡滩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关键词 湖泊荡滩 里下河 优化整合 保护性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积极引导性保护规划策略 被引量:9
11
作者 罗巧灵 丘永东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3-49,共7页
城市基本生态控制区是自然生命支持系统,然而在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后,由于缺乏积极的保护措施,传统消极被动的保护使得城市基本生态控制区被侵占的现象时有发生。文章在分析当前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 城市基本生态控制区是自然生命支持系统,然而在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后,由于缺乏积极的保护措施,传统消极被动的保护使得城市基本生态控制区被侵占的现象时有发生。文章在分析当前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积极引导的保护性利用思路,构建了城市基本生态控制区保护性利用的规划框架,以武汉市为例,从"保护与利用评估—保护与利用均衡—保护性利用规划对策"三个层面,探讨了城市基本生态控制区保护性利用规划方法,以期为生态控制线的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 生态系统服务 保护性利用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复兴视角下古灵渠复航及保护规划策略 被引量:4
12
作者 韦琦 夏绍云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71-76,共6页
在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新旧关系的矛盾导致许多历史遗产出现传承环境断层。文章以旅游复兴视角探索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新思路,通过对灵渠古今文脉的深入挖掘,通过"水+陆"双线并联,以尊重历史原真性手法恢复古灵... 在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新旧关系的矛盾导致许多历史遗产出现传承环境断层。文章以旅游复兴视角探索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新思路,通过对灵渠古今文脉的深入挖掘,通过"水+陆"双线并联,以尊重历史原真性手法恢复古灵渠航线功能,以体验式旅游推动陆线村庄联动振兴,提出四大策略及行动计划,通过全域旅游理念和方法探讨古灵渠历史文化的活化,以文脉为纽带,统筹协调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为南渠段全线复兴及下一步各类专项实践提供框架式的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灵渠 文化遗产 复航 文化旅游 历史保护与活化 保护性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悖论的破解之道:农田污染治理路径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伟 包景岭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2-176,共5页
良好的农田环境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保障,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方面。不良耕作行为是农田污染的重要诱因,如何让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关注农田环境,自觉主动抵制污染行为,是农田污染防治的重要命题。文章分析了不良耕作行为的思想根源和... 良好的农田环境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保障,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方面。不良耕作行为是农田污染的重要诱因,如何让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关注农田环境,自觉主动抵制污染行为,是农田污染防治的重要命题。文章分析了不良耕作行为的思想根源和具体表现,提出对于分散的个体农民,应该以激励为主,惩罚为辅,通过经济补贴、技术扶持、人为关怀等方式,使其在农业生产中自觉主动克服不良耕作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行为 保护性利用 种养结合 投入品减量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音
14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1年第8期64-64,共1页
当前亟须解决黑土地的核心问题是,探索优化的农艺措施,实现黑土保护性利用的目标。"龙江模式"是针对黑土退化的问题,采用秸秆翻混还田等技术,配合"玉米-大豆""玉米-玉米-大豆"轮作,不仅遏制了黑土表层土... 当前亟须解决黑土地的核心问题是,探索优化的农艺措施,实现黑土保护性利用的目标。"龙江模式"是针对黑土退化的问题,采用秸秆翻混还田等技术,配合"玉米-大豆""玉米-玉米-大豆"轮作,不仅遏制了黑土表层土壤退化,还取得了良好的增产增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产增收效果 土壤退化 农艺措施 保护性利用 黑土退化 黑土地 轮作 秸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统计的疏花水柏枝研究现状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冷江明 黄少玲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7年第1期102-106,共5页
文章采用文献计量统计方法分析了濒危植物疏花水柏枝(Myricaria laxiflora)的研究现状,疏花水柏枝的研究以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主要力量,以政府科技项目为经费支撑,且不具持续性,民间的主动研究为零;在此基础上结合疏花水柏枝的生态特性对... 文章采用文献计量统计方法分析了濒危植物疏花水柏枝(Myricaria laxiflora)的研究现状,疏花水柏枝的研究以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主要力量,以政府科技项目为经费支撑,且不具持续性,民间的主动研究为零;在此基础上结合疏花水柏枝的生态特性对其保护性开发利用的途径进行了初步分析,包括利用其耐水淹特性对河流和湖泊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利用其耐洪水及沙石冲刷的能力进行河岸固沙,以及在即将出现的大量海绵城市和城市湿地的驳岸带进行绿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花水柏枝 文献计量 濒危 保护性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