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托纪念馆保护和开发名人故居的原则与策略——以蒲松龄故居纪念馆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吴兴兰 《中国博物馆》 2012年第4期76-81,共6页
名人故居纪念馆作为博物馆的一个特有系列,在加强文物保护、展览宣教、学术交流等诸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名人故居的存在价值业已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新形势下如何保护和开发名人故居,进一步拓展未来的生存之路,是文博工作面临的重大... 名人故居纪念馆作为博物馆的一个特有系列,在加强文物保护、展览宣教、学术交流等诸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名人故居的存在价值业已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新形势下如何保护和开发名人故居,进一步拓展未来的生存之路,是文博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针对我国名人故居保护和开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保护和开发名人故居所遵循的原则和对策。并以蒲松龄故居纪念馆为例,分析名人故居保护和开发的原则和对策,其中也论证了纪念馆以故居为依托而建立、而故居也须依托纪念馆得以发展壮大,二者相得益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人故居 故居纪念馆 保护和开发 原则 对策 蒲松龄故居纪念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我国宫苑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叶骁军 《现代城市研究》 1997年第3期53-55,共3页
关键词 遗址保护 宫苑 开发利用 保护和开发 太平天国 民国时期 中都遗址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京开封 我国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山市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柴珠根 《浙江畜牧兽医》 2021年第5期19-20,23,共3页
农业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作为年度经济工作重点任务单独列出,明确了三项关键任务:一是... 农业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作为年度经济工作重点任务单独列出,明确了三项关键任务:一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二是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三是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育种 资源保护和利用 经济工作重点 畜禽种质资源 产业化应用 现代种业 国家粮食安全 保护和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原晋祠——天龙山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兼谈近郊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4
作者 郭廷儒 《规划师》 1997年第1期90-91,共2页
风景名胜是大自然赐与、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对于人们游览休憩、陶冶情操、焕发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城市近郊风景名胜区更是难得的宝中之宝。在我国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保... 风景名胜是大自然赐与、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对于人们游览休憩、陶冶情操、焕发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城市近郊风景名胜区更是难得的宝中之宝。在我国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保护、利用好城市近郊风景名胜区,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结合太原晋祠——天龙山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谈一点粗浅之见。晋祠——天龙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太原市的西南部,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其主要景点晋祠、天龙山石窟距太原市区的距离分别为25公里和40公里。晋祠位于悬瓮山下、晋水源头处,始建北魏,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祠内的难老泉常流不息,美如碧玉。主要古建筑圣母殿、鱼沼飞梁、献殿为宋金所建。有唐太宗李世民撰写的“晋祠之铭并序”碑以及历代所建古建筑30多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郊风景名胜区 天龙山 保护开发利用 保护和开发 省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祠 古建筑 城市近郊 圣母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景洪县的情况看西双版纳热带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几个问题
5
作者 刘道永 朱卫平 《云南社会科学》 1984年第6期20-24,共5页
西双版纳是一块举世瞩目的宝地,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西双版纳所取得的成就无疑是巨大的,但还未达理想的要求,尤其是生态环境的劣变,情况较为严重,在实际工作中也碰到一系列棘手的问题。近年来,对于如何保护和开发、利用这里的热带资源,... 西双版纳是一块举世瞩目的宝地,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西双版纳所取得的成就无疑是巨大的,但还未达理想的要求,尤其是生态环境的劣变,情况较为严重,在实际工作中也碰到一系列棘手的问题。近年来,对于如何保护和开发、利用这里的热带资源,许多专家、学者以及关心西双版纳建设的国内外人士都非常关注,并且发表了不少很有见解的论述。这对西双版纳今后的开发建设,无疑是创造了一种良好的气氛,对当地党政领导指导本地区的工作也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作为在地方工作的同志,也想借此机会,通过对景洪县具体情况的分析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洪县 西双版纳 热带资源 保护和开发 几个问题 基诺山 毁林开荒 发展林业 旱稻 粮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和开发长白山森林资源的思考
6
作者 刘丽杰 《现代园艺》 2015年第18期213-213,共1页
结合长白山森林资源的现状,对其保护和开发展开思考,为寻求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探讨,从而对森林资源达到最大程度地利用,促进我国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长白山 森林资源 保护和开发 思考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昭通耕地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7
作者 胡德波 《云南农业》 2014年第7期56-59,共4页
通过对耕地保护和开发利用重要性的阐述,分析昭通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进程中的耕地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耕地利用资源优势等情况,结合全国及昭通的情况,提出昭通耕地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措施。
关键词 耕地 保护和开发利用 物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黄河流域红色文化》看黄河流域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被引量:3
8
作者 周莉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I0009-I0010,共2页
作为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流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中,红色文化作为近现代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黄河流域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面临着... 作为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流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中,红色文化作为近现代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黄河流域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如何有效开发和保护这些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参阅由许青云、易宏军主编,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的《黄河流域红色文化》一书,深入探究黄河流域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黄河流域红色文化》以深邃的笔触和细腻的描绘,全面展示了黄河流域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及其深远的历史意义。作者通过对黄河流域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和整理,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该书还深入剖析了黄河流域红色革命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资源 法制出版社 中国革命历史 历史文化底蕴 亟待解决的问题 保护和开发 开发保护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德宏小耳猪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9
作者 王岩相所 叶丽明 +2 位作者 王明东 张家成 和平 《中国畜牧业》 2024年第23期62-64,共3页
德宏小耳猪与云南其他地区的小耳猪不论是从外形外貌上有着都显著的差异。主要分布在德宏的芒市、瑞丽、陇川、盈江和梁河的海拔在1700米以下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由于近40年来推广生猪的经济杂交,加之该猪饲养周期长、经济效益低,饲养... 德宏小耳猪与云南其他地区的小耳猪不论是从外形外貌上有着都显著的差异。主要分布在德宏的芒市、瑞丽、陇川、盈江和梁河的海拔在1700米以下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由于近40年来推广生猪的经济杂交,加之该猪饲养周期长、经济效益低,饲养的农户越来越少,作为一个优良的地方品种,若不加以保护和开发利用,该猪可能在20~30年间消失,因此该猪的保种应提到议事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杂交 小耳猪 猪饲养 保种 保护和开发利用 德宏 周期长 保护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保护和旅游开发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被引量:54
10
作者 刘宇青 徐虹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9-75,共7页
乡村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要深入挖掘、传承、保护农耕文明中的文化瑰宝。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生产生活实践等的历史记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着牢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坚定乡村文... 乡村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要深入挖掘、传承、保护农耕文明中的文化瑰宝。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生产生活实践等的历史记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着牢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坚定乡村文化自信,凸显地域文化特色,增强乡村文化生命力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实践中要保护其原真性,确保文化归属特质的延续,避免因原真性流失引发文化问题。为了防止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度商业化降低文化价值,防止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化损害文化意义,旅游开发进程中原真性保护路径包括激发乡村居民主体性,深化主观原真性认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持有者合理赋权,避免过度商业化,推动其文化实践的复归。借助非遗旅游实践助推乡村文化振兴要讲好乡村非遗旅游开发中的乡土故事,用好乡村非遗旅游体验中的文化空间,谱好乡村非遗旅游产品美的乐章,做好乡村非遗旅游营销中的文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乡村文化振兴 原真性 保护和开发 乡村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西安曲江新区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闫丽丽 朱创业 《绿色科技》 2012年第9期234-236,共3页
指出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迎来难得的机遇。从剖析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并以西安曲江为例,就城市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科学管理、投资机制和文化遗产保护4个方... 指出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迎来难得的机遇。从剖析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并以西安曲江为例,就城市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科学管理、投资机制和文化遗产保护4个方面提出了城市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模式,旨在为城市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化遗产 保护和开发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州市保护开发梯田助推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应俊杰 朱贵平 +2 位作者 杨俞娟 何豪豪 曾孝元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6-109,共4页
梯田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丘陵山区重要的基本农田。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加快,传统农业收入低下、农村劳动力锐减等原因,导致大量梯田资源被荒废而得不到妥善利用。本文以台州市围绕稻油轮作技术推动梯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例,从... 梯田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丘陵山区重要的基本农田。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加快,传统农业收入低下、农村劳动力锐减等原因,导致大量梯田资源被荒废而得不到妥善利用。本文以台州市围绕稻油轮作技术推动梯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例,从生产经营模式、轻简化栽培、绿色化发展、三产融合、文化传承等五个方面进行简要叙述,探讨如何更好的保护开发山区梯田,保障粮食安全,助推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田 水稻 保护和开发 粮食安全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县海洋地质文化和"下七垣文化"保护开发建议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彬 李万里 +1 位作者 薛海霞 王梅花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第3期120-120,共1页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推进,促进了磁县乡村发展,在新形势下,磁县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深入挖掘、继承、保护、利用乡土文化遗产,促进磁县乡村振兴显得十分重要.下面就磁县典型的海洋地质文化和独特的&qu...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推进,促进了磁县乡村发展,在新形势下,磁县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深入挖掘、继承、保护、利用乡土文化遗产,促进磁县乡村振兴显得十分重要.下面就磁县典型的海洋地质文化和独特的"下七垣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谈几点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文化产业 海洋地质 乡村振兴战略 乡土文化 保护和开发 磁县 新形势下 抓住机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金华山赤松涧景点的保护与开发规划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素华 《湖南林业科技》 2009年第3期82-84,共3页
通过对金华山赤松涧景点的资源现状分析,针对赤松涧独特的自然资源、地貌特征和人文遗迹,进行景区保护与开发的规划设计,努力寻求建立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良性循环关系,最低限度地减少旅游对自然景观和环境造成的破坏,从而实现经... 通过对金华山赤松涧景点的资源现状分析,针对赤松涧独特的自然资源、地貌特征和人文遗迹,进行景区保护与开发的规划设计,努力寻求建立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良性循环关系,最低限度地减少旅游对自然景观和环境造成的破坏,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松涧景区 保护和开发 规划 金华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沙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15
作者 王连旗 包朗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68-73,共6页
新疆沙雅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丰富,沙雅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力求通过对沙雅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探讨如何在合理保护的前提下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化产业... 新疆沙雅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丰富,沙雅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力求通过对沙雅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探讨如何在合理保护的前提下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化产业开发的力度,进一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其他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雅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和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芡实+黄鳝+田螺”生态种养模式
16
作者 袁志明 《科学养鱼》 2025年第2期47-49,共3页
探索“芡实+黄鳝+田螺”生态种养模式,主要目的是在保护湿地的基础上,提高湿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人工建设湿地、保护湿地,优先考虑湿地的生态效益,确保生产生活不会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这包括科学开发水产养殖功能。“芡实+黄鳝... 探索“芡实+黄鳝+田螺”生态种养模式,主要目的是在保护湿地的基础上,提高湿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人工建设湿地、保护湿地,优先考虑湿地的生态效益,确保生产生活不会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这包括科学开发水产养殖功能。“芡实+黄鳝+田螺”生态种养模式不片面追求养殖高产量。在保护湿地的自然状态和生态链的基础上,避免过度开发和使用化学物质,以确保湿地的生态平衡,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确保水产养殖与湿地的自然恢复和发展相协调,采取健康养殖模式,通过合理配置和管理水生植物,适度挖掘水生植物经济价值,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旨在更好地保护和开发湿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化学物质 生态链 保护湿地 生态平衡 生态效益 湿地资源 保护和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中麻鸭规模化孵化及育雏技术要点
17
作者 巫应强 《家禽科学》 2025年第1期96-98,共3页
为促进地方良种汉中麻鸭的品种保护、开发利用,本文介绍规模化养鸭孵化、育雏的一些技术要点,包括种蛋挑选与清洗、消毒及孵化过程中的温湿度控制、翻蛋与晾蛋、落盘与出雏、雌雄鉴别与拣选等孵化关键技术以及开饮开食、舍内温湿控制、... 为促进地方良种汉中麻鸭的品种保护、开发利用,本文介绍规模化养鸭孵化、育雏的一些技术要点,包括种蛋挑选与清洗、消毒及孵化过程中的温湿度控制、翻蛋与晾蛋、落盘与出雏、雌雄鉴别与拣选等孵化关键技术以及开饮开食、舍内温湿控制、饲喂次数和料量、养殖密度、换气与通风、光照调节、游泳调教等育雏关键技术,助力提高汉中麻鸭的品种保护和开发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中麻鸭 孵化 育雏 保护和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革类文物三维数字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晓雪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143,共2页
文物资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宝藏,是历史的重要见证者,也是人们了解人类文明的一大窗口。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财产,对文物资源进行保护开发具有重要性、必要性。结合三维数字技术,将其应用于文物保护和开发中,能够有效提升文物保护开发... 文物资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宝藏,是历史的重要见证者,也是人们了解人类文明的一大窗口。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财产,对文物资源进行保护开发具有重要性、必要性。结合三维数字技术,将其应用于文物保护和开发中,能够有效提升文物保护开发的技术水平,也能够有效推进文物保护工作的传承创新,利用科技的力量做好文物的保护修复和开发利用,能够为后人了解文物,传承历史,提供重要的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修复 技术水平 三维数字化技术 三维数字技术 传承创新 文物保护 保护和开发 传承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河州畜禽种业发展及保护利用对策探讨
19
作者 李志雄 《中国畜牧业》 2022年第10期59-60,共2页
畜禽种业振兴事关我国畜牧业发展战略和肉食品安全,是国之大者。随着世界物种资源多样性的减少,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对畜禽遗传资源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保护物种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如何更有效地保护和开发利用地方畜... 畜禽种业振兴事关我国畜牧业发展战略和肉食品安全,是国之大者。随着世界物种资源多样性的减少,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对畜禽遗传资源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保护物种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如何更有效地保护和开发利用地方畜禽资源,打好种业翻身仗成为目前畜牧业发展中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一、畜禽种业保护利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业发展 畜禽遗传资源 畜禽种业 肉食品安全 资源多样性 保护和开发利用 红河州 可持续发展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变迁史对人与自然关系处理的启示——评《黄河变迁史》
20
作者 朱慧柔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I0001-I0001,共1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号召。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见证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伴随着新中国浩荡前行的步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依然为实现中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号召。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见证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伴随着新中国浩荡前行的步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依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聚着力量。《黄河变迁史》是岑仲勉先生撰写的一部探究黄河三千年变迁史的著作,被誉为“系统研究黄河问题的一部巨著”。书中对数千年的黄河治理得失进行系统总结,不仅可以为黄河治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历史镜鉴,而且在促进当今社会继承与弘扬黄河文化、总结中华民族与黄河共生的伟大智慧方面同样有其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治理 变迁史 岑仲勉 继承与弘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保护和开发利用 历史进程 造福人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