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苦竹的保护优先区与适宜栽培区分析
1
作者 张雷 孙鹏森 刘世荣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2,共12页
【目的】扩大植物资源的人工栽培规模有助于其天然资源免遭过度开发。苦竹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药用和生态价值,并且已知资源多为人工栽培,天然资源稀缺且遭受过度开发。为此,评估苦竹天然资源在我国的保护状况,确立其潜在适宜栽培区,... 【目的】扩大植物资源的人工栽培规模有助于其天然资源免遭过度开发。苦竹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药用和生态价值,并且已知资源多为人工栽培,天然资源稀缺且遭受过度开发。为此,评估苦竹天然资源在我国的保护状况,确立其潜在适宜栽培区,可为协调苦竹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科技基础,实现苦竹资源的可持续性保护与利用。【方法】通过广泛收集苦竹分布数据,在考虑数据多重共线性和空间自相关的基础上,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预测苦竹在我国的潜在适宜生境,一方面据此掌握其自然资源分布情况,另一方面确立其适宜栽培区。同时,分析其在未来(2061—2080)不同气候情景下的潜在适宜生境变化;最后,结合自然保护地数据和保护优先区规划系统(Zonation),评估苦竹在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的潜在保护状态。【结果】发现最冷月温度和年均降水量是影响苦竹地理分布的主要气候因素,而土壤黏粒含量和pH值是影响其地理分布的主要土壤因素。当前苦竹的潜在适宜栽培区面积达到1.68×10^(7)km^(2);在未来低温室气体排放气候情景下,其适宜栽培区面积达到1.99×10^(7)km^(2);而高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其适宜栽培区面积达到2.04×10^(7)km^(2)。当前其潜在适宜生境位于自然保护地内的面积比例为4.26%,未来气候情景下可增长到5.00%左右。保护优先区分析表明,不管是当前还是未来,苦竹保护优先等级最高的生境区域绝大部分(> 86%)位于当前的自然保护地外。不同气候情景之间,其适宜栽培区面积和生境优先保护区保护空缺情况差异较小。【结论】我国苦竹具有广泛的潜在适宜生境,主要位于长江流域各省份,但其潜在极重要优先保护生境未得到充分保护。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其适宜栽培区有较大的扩张趋势,其得到有效保护的高优先级生境仅有小幅面积增加。建议未来加大苦竹资源的栽培开发、调查监测和保护力度,并且人工栽培以资源开发为导向,天然资源以保护优先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竹 保护优先区 适生 种质资源 限制性因素 最大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流域珍稀、特有植物组成特征及保护优先区识别
2
作者 胡舒萍 纪旭 +6 位作者 吴明玥 张芙宁 刘娜 赵珮杉 高广磊 秦树高 贾昕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29,共11页
【目的】塔里木河流域蕴含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其中不乏珍稀、特有物种,但相关资料尚缺整体梳理与更新。本研究旨在系统调查该区域珍稀、特有植物的组成特征,识别保护优先区,以应对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紧迫需求。【方法】以流域内分布... 【目的】塔里木河流域蕴含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其中不乏珍稀、特有物种,但相关资料尚缺整体梳理与更新。本研究旨在系统调查该区域珍稀、特有植物的组成特征,识别保护优先区,以应对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紧迫需求。【方法】以流域内分布的野生珍稀、特有维管植物为对象,结合最新保护植物或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检索多源数据资料,梳理出流域内珍稀、特有植物名录;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活型、科属组成及物种分布格局分析,并依据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指标识别出塔里木河流域的植物保护优先区。【结果】(1)流域内分布的珍稀植物共计33科60属99种,在科、属水平上的分化程度均较高;特有植物共计20科63属117种,在属水平上的分化程度较高。两类植物均以草本为主,灌木次之,乔木最少。(2)流域内珍稀植物集中分布于西部高原山区以及中、东部的几个市县内;特有植物则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山区以及东部的个别市县内。(3)在6个县域内,识别出植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这些区域能够覆盖流域内维管植物总数的85.67%。然而,与现有自然保护区范围对比发现,仍存在部分保护空白区域。【结论】建议加强对当地珍稀、特有植物的保护,并重点关注流域西部的乌恰县、阿克陶县和叶城县以及东北部的和静县等地。本研究可为相关植物名录的修订以及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植物名录 濒危物种 特有种 分布格局 系统发育 保护优先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达措国家公园保护优先区识别与核心保护区效能评估
3
作者 曾昊 张勇 苏旭坤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7094-7104,共11页
厘清国家公园尺度上保护优先区的空间分布及核心保护区的保护效能,对国家公园体系的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以普达措国家公园为例,基于MaxEnt模型模拟重点保护物种的分布,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识别生态系统类型,并使用生态系... 厘清国家公园尺度上保护优先区的空间分布及核心保护区的保护效能,对国家公园体系的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以普达措国家公园为例,基于MaxEnt模型模拟重点保护物种的分布,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识别生态系统类型,并使用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模型(InVEST)评估其功能,通过Zonation模型依次识别单一因素及集成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保护优先区,并评估核心保护区的保护效能与保护空缺。结果表明:(1)保护优先区主要集中在公园西侧,以碧塔海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为中心向外辐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保护优先区存在约24.3%的空间重叠。(2)在重要物种保护类别方面,综合核心保护区对保护哺乳动物、植物和鸟类的保护效果分别为54.0%、48.8%和38.9%。在重要生态系统服务方面,综合核心保护区对水源涵养、碳储量、生境质量和土壤保持的覆盖率分别为63.1%、58.5%、63.4%和31.4%。(3)综合核心保护区覆盖了51.2%的集成保护优先区,且存在较大保护空缺,Ⅰ级、Ⅱ级和Ⅲ级保护优先区的保护空缺面积占公园比例分别为4.2%、5.2%和5.3%。研究可为国家公园尺度上保护优先区与空缺识别及分区优化提供科学参考和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达措国家公园 核心保护效能 保护优先区 生态系统服务 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衡水湖自然保护区水鸟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保护优先区 被引量:4
4
作者 郭子良 张余广 +2 位作者 刘魏魏 张曼胤 刘振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009-4019,共11页
水鸟是反映湿地生态系统状况的指示物种,水鸟多样性保护优先区识别对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和湿地保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于2020年5月—2021年4月,开展了衡水湖自然保护区水鸟群落的调查监测,采用GIS软件和结构方程模型等分析其不同区域水... 水鸟是反映湿地生态系统状况的指示物种,水鸟多样性保护优先区识别对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和湿地保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于2020年5月—2021年4月,开展了衡水湖自然保护区水鸟群落的调查监测,采用GIS软件和结构方程模型等分析其不同区域水鸟群落结构和季节性变化、水鸟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衡水湖自然保护区不同区域均表现出以雁鸭类等游禽为优势种的水鸟群落特征,衡水湖西湖和滏东排河的水鸟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最高,衡水湖东湖的水鸟种群数量最大,滏阳新河的鸻鹬类种群数量相对较大。(2)不同区域水鸟群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春夏季涉禽数量明显增多,但仅在衡水湖自然保护区东湖、西湖和滏阳新河成为水鸟群落的优势种;9月之后各区域游禽种数和种群数量占比均明显上升,雁鸭类成为优势种群。(3)水鸟物种丰富度和种群数量较高的区域主要在自然保护区的湿地恢复区、滏东排河和小湖隔堤两侧等地;不同类群水鸟的空间分布格局差异较大,雁鸭类分布较为分散,鸻鹬类、鹤鹳类水鸟分布更为集中;栖息地状况是影响衡水湖水鸟多样性的主要因素。(4)衡水湖水鸟保护优先区包括湿地恢复区及周边区域、南李庄鱼塘、良心庄鱼塘及周边区域、东湖的姊妹东岛、小湖隔堤两侧等5个区域,占保护区总面积的8.94%。研究结果为衡水湖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水鸟保护策略制定、栖息地保护修复提供了相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分布格局 保护优先区 衡水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青藏高原保护优先区和保护空缺识别 被引量:7
5
作者 申宇 程浩 +2 位作者 刘国华 邓红兵 苏旭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507-4516,共10页
协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持对制定系统性保护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区,应用Maxent模型模拟了重点植物的空间分布,结合世界保护联盟(IUCN)重点动物空间分布数据和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利用Zonation模... 协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持对制定系统性保护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区,应用Maxent模型模拟了重点植物的空间分布,结合世界保护联盟(IUCN)重点动物空间分布数据和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利用Zonation模型依次识别了基于单一因素的保护优先区以及集成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保护优先区,评估了青藏高原现有自然保护地对保护优先区、重要物种及生态系统服务的保护状况和保护空缺。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保护优先区保护价值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趋势,优先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喜马拉雅山地、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及横断山区等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和生态系统服务保护优先区分布略有差异,存在43.2%的空间重叠;(2)在重要物种保护上,自然保护地对两栖动物的保护率最高,平均保护了38.2%,哺乳动物次之(24%),爬行动物的保护率较低,仅为10.2%。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覆盖率分别是44.1%(防风固沙)、27.1%(水源涵养)、22.3%(土壤保持)、17.1%(碳固定)和16.6%(洪水调蓄);(3)自然保护地对研究识别的保护优先区存在保护空缺,仅覆盖了26.8%的集成保护优先区,Ⅰ级、Ⅱ级和Ⅲ级优先区保护空缺面积占青藏高原面积的7.2%、6.9%和7.7%。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系统服务 青藏高原 保护空缺 保护优先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域连通性识别气候变化风险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以京津冀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怡啸 欧小杨 +3 位作者 李昊冉 程哲 李晓溪 郑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2-1163,共12页
在保护优先区规划中,有必要考虑气候变化的潜在风险并关注物种在气候驱动下的扩散格局。基于未来生物气候数据、地形多样性数据以及土地利用数据,应用Omniscape算法,对21世纪中叶(2040—2061年)气候变化情景下京津冀地区陆生哺乳动物的... 在保护优先区规划中,有必要考虑气候变化的潜在风险并关注物种在气候驱动下的扩散格局。基于未来生物气候数据、地形多样性数据以及土地利用数据,应用Omniscape算法,对21世纪中叶(2040—2061年)气候变化情景下京津冀地区陆生哺乳动物的扩散进行全域连通性建模并与当前情景对比分析,识别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结果表明:区域尺度下,气候变化风险使得高连通性的区域逐渐从平原向山区转移,分布趋于集中;斑块尺度下,林缘连通性较高,而位于林地或草地边缘的耕地连通性低。在此基础上,共识别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共51786 km^(2),其中涵养区(占56.4%)在当前和未来的连通状况均较为良好;优化区(占38.4%)应提升生境质量以满足未来连通性的更高需求;而修复区(占5.22%)面临的气候变化风险较高,亟需进行生态修复以免在未来出现连通性夹点。本研究通过评估京津冀地区两种情景下的全域连通格局,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气候适应性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优先区 生物多样性 气候变化 连通性 京津冀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的滇西北脆弱区保护优先区识别及管理策略 被引量:4
7
作者 余艳红 宋福强 +4 位作者 李卓卿 周盈涛 温权 王珺 段禾祥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6-161,共6页
2005年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结果的公布,使人们重新审视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意义,更加强调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系统管理。保护优先区识别是生物多样性系统保护规划的中间环节和保护地布局优化的前提,已有的保护优先区识别多数基于物种本身和物... 2005年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结果的公布,使人们重新审视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意义,更加强调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系统管理。保护优先区识别是生物多样性系统保护规划的中间环节和保护地布局优化的前提,已有的保护优先区识别多数基于物种本身和物种-环境的关系划定。文章以滇西北生态脆弱区为研究区,引入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规划理论,选取9类15项指标构建了基于生态功能评估的保护优先区识别的指标体系。通过开展生态功能现状、敏感性和重要性评估及加权叠加分析,识别出了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保护的优先区域,提出了法定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功能恢复区和生态经济发展区的分区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评估 保护优先区 滇西北 脆弱 管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物种多样性保护优先区识别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邢韶华 周鑫 +1 位作者 刘云强 袁秀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144-3152,共9页
着力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加强跨区环境保护合作,是落实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摸清京津冀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可为国家公园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实施提供依据。根据“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 着力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加强跨区环境保护合作,是落实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摸清京津冀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可为国家公园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实施提供依据。根据“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估技术规程(LY/T 2649—2016)”,基于京津冀地区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科学考察报告,评估了京津冀地区典型自然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并以其为因变量,以自然保护区的综合地形地貌为自变量,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同时以自然保护区的平均面积为基准,利用ArcGIS的创建“渔网”功能,将京津冀地区划分为1638个网格单元,利用构建的多元回归模型评估了这些网格单元的保护价值。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平均得分为204分,比参评的全部35个自然保护区的平均分高40分;在省级自然保护区中也存在一些得分较高的自然保护区,如,唐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河北南大港自然保护区,且超过了参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得分的平均值。京津冀地区的物种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总面积为36791.35 km^(2),占京津冀地区总面积的16.94%,其中一级保护优先区面积4611.57 km^(2),二级保护优先区面积16045.79 km^(2),三级保护优先区面积16133.98 km^(2)。这些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和北京市的北部地区,区域内绝大部分以森林植被和灌丛植被为主。建议在未来的国家公园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布局中重点考虑这些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地 保护优先区 生物多样性 自然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筛选 被引量:9
9
作者 刘端 赵莉娜 +4 位作者 鲁丽敏 单章建 陈之端 张强 路安民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共9页
以广西111个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对广西维管植物的科属组成进行分析,并基于物种丰富度、濒危物种丰富度、特有物种丰富度和系统发生多样性4个多样性指标对广西维管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进行分析。此外,还通过主成分分析将上述多样性指... 以广西111个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对广西维管植物的科属组成进行分析,并基于物种丰富度、濒危物种丰富度、特有物种丰富度和系统发生多样性4个多样性指标对广西维管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进行分析。此外,还通过主成分分析将上述多样性指标整合为保护指数,根据保护指数筛选广西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并对筛选出的保护优先区与现有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广西维管植物种类丰富,共269科1865属8609种,包含濒危植物173科619属1814种、特有植物108科321属984种。广西维管植物的物种丰富度与系统发生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主要位于广西盆地的边缘和内部山脉,如桂北的九万大山、桂东北的南岭山区、桂西的石灰岩山区、桂西南的大青山和桂中偏东北的大瑶山;濒危物种丰富度和特有物种丰富度的分布格局大体相同,主要位于桂西的石灰岩山区以及桂西南的大青山和十万大山。根据广西各县级行政区的维管植物保护指数筛选出15个保护优先区,其中龙州县和那坡县的保护指数分别为6.64和6.18,明显高于其他县级行政区。筛选出的保护优先区集中分布于桂东北和桂西南,累计面积占广西总面积的18.10%,并且,这些保护优先区与现有自然保护区具有较高的空间对应关系,共包含30个现有自然保护区。但是,与筛选出的保护优先区相比,现有自然保护区存在保护等级低和保护面积小的问题,保护效率较低。综上所述,建议将桂东北和桂西南的邻近自然保护区合并,分别建立桂东北南岭国家公园和桂西南石灰岩国家公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维管植物 保护优先区 物种丰富度 系统发生多样性 保护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山西黄河流域保护优先区识别 被引量:15
10
作者 吴树荣 潘换换 +3 位作者 姬倩倩 杜自强 武志涛 张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8126-8137,共12页
山西黄河流域当前面临生态环境快速退化问题,从生态系统服务视角进行保护优先区识别是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步骤。为给研究区生态平衡的维护及生态保护规划和决策提供信息来源和理论依据,基于2010—2020年多源数据,通过GIS空间分... 山西黄河流域当前面临生态环境快速退化问题,从生态系统服务视角进行保护优先区识别是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步骤。为给研究区生态平衡的维护及生态保护规划和决策提供信息来源和理论依据,基于2010—2020年多源数据,通过GIS空间分析和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 offs)模型等方法模拟主要生态系统服务(生境质量、土壤保持、防风固沙、产水、碳固定、粮食供给)时空格局并采用热点分析和OWA(Ordered Weighted Averaged)多属性决策方法构建保护情景,评估保护效率筛选出最佳保护优先区。结果表明:(1)2010—2020年,土壤保持、防风固沙、产水、碳固定和粮食供给服务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仅生境质量小幅度下降。空间上,研究区西部和东南部生境质量、土壤保持、产水和碳固定服务突出,防风固沙服务分布较破碎,中部及西南部平原地区粮食供给服务显著。(2)保护情景中,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保护优先区主要位于三川河流域、昕水河流域和沁河流域,由单一服务主导呈现空间异质性。综合生态系统服务构建了11种保护优先区情景,受生态系统服务耦合机制影响,整体呈现西北连片东南破碎的空间态势。(3)综合考虑风险、权衡及保护效率,情景8为最佳保护优先区,保护面积1.85万km^(2),能高效保护多项生态系统服务,对生境质量、土壤保持、防风固沙、产水、碳固定和粮食供给服务保护效率分别为1.45、1.38、1.04、1.31、1.16和0.98。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保护优先区 InVEST模型 黄河流域 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抽样调查策略研究——以武陵山地区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吉晟男 崔绍朋 +2 位作者 邓怀庆 李春旺 肖能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9604-9612,共9页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是我国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管划定的重要区域,目前部分优先区已陆续开展生物本底资料的调查评估工作,但受限于经费、时间等条件,对区内所有县域或网格全覆盖式科考,既不现实也无必要,因而区域尺度的抽样设计...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是我国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管划定的重要区域,目前部分优先区已陆续开展生物本底资料的调查评估工作,但受限于经费、时间等条件,对区内所有县域或网格全覆盖式科考,既不现实也无必要,因而区域尺度的抽样设计是一个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以武陵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为例,结合层次聚类和系统抽样方法,同时考虑历史调查资料的系统完整程度和空间保护属性,提出了一个科学可行的抽样方案。首先将研究区域内的所有县域聚为5类,每类挑选出2个重点县域,共获得6个历史上进行过系统科学考察的县域和4个本底资料相对缺乏的县域,进而挑选出76个重点调查网格(10 km×10 km),其中生物多样性富集网格36个,保护区外的人类干扰网格40个,抽样比例为11.09%,每个网格平均调查经费为2.52万元。该抽样策略区分了调查层次并突出重点区域,使调查和评估更有针对性,进一步完善了保护优先区基础调查系统,也强化了项目管理能力,对其他保护优先区项目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基础调查 抽样策略 武陵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武陵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入侵植物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唐佳 邓洪平 +4 位作者 张家辉 胡玲 夏常英 左有为 王圆圆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5-73,共9页
武陵山为全国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之一,重庆区域包括黔江、酉阳、秀山等8个区县.该文在野外调查、标本采集鉴定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了重庆武陵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原产地、传入途径、分布状况、危害... 武陵山为全国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之一,重庆区域包括黔江、酉阳、秀山等8个区县.该文在野外调查、标本采集鉴定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了重庆武陵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原产地、传入途径、分布状况、危害程度,并提出了防治对策与建议.结果表明:优先区共有外来入侵植物101种,隶属30科75属;种类最多的是菊科、苋科和豆科,共47种,占优先区总种数的46.53%;草本植物最多,有90余种,其中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等危害较大;源自美洲的种类最多,共62种,占优先区总种数的61.39%;低、中、高风险入侵植物各有49种、31种和21种,分别占优先区总种数的48.51%,30.69%,20.79%;主要生境涉及农田(田边)、路边、房前屋后、花坛、林下、林缘、荒地7种类型;在重庆各区县中,武隆区、酉阳县的种类最多,分别有59和57种,占优先区总种数的58.42%和56.44%.针对外来入侵植物在各区县的分布现状及威胁程度,该文提出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入侵植物的认知水平,开展外来入侵植物普查,摸清本底,推进源头预防和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升综合治理与应急控制能力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山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入侵植物 危害程度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沿海水鸟栖息地保护优先区及空缺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段后浪 于秀波 +2 位作者 石建斌 雷进宇 夏少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9574-9580,共7页
中国大陆沿海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自然湿地丧失与退化已经严重威胁到水鸟生物多样性的稳定性,急需开展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工作。识别中国大陆沿海水鸟保护优先区,针对保护优先区进行保护优先等级划分,确定目... 中国大陆沿海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自然湿地丧失与退化已经严重威胁到水鸟生物多样性的稳定性,急需开展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工作。识别中国大陆沿海水鸟保护优先区,针对保护优先区进行保护优先等级划分,确定目前尚存的保护空缺,是针对性开展水鸟栖息地保护的前提。以中国大陆沿海11省、自治区、直辖市沿岸湿地为研究区,整合鸟类网站、水鸟调查报告和文献中的水鸟调查数据,采用热点分析方法,确定水鸟保护优先区,将每个地块上满足水鸟保护优先区识别标准的物种数量占所有地块中满足标准的物种数量最大值的比例划分成0.5≤P_(i)≤1、0.25≤P_(i)<0.5、0<P_(i)<0.25三个区间,确定对应的Ⅰ类、Ⅱ类和Ⅲ类水鸟保护优先区保护优先等级;结合国家自然保护地名录,确定水鸟保护优先区保护空缺。结果显示:共有65块中国大陆沿海水鸟保护优先区,记录到满足热点分析标准的水鸟物种共76种,其中受胁物种18种。水鸟保护优先区保护优先等级属于Ⅰ、Ⅱ、Ⅲ类的分别有8块、10块、47块,且水鸟保护优先区保护优先等级属于Ⅰ、Ⅱ类的地块集中分布在上海以北的区域,水鸟保护优先区保护优先等级属于Ⅲ类的地块主要分布在上海以南的区域。38块水鸟保护优先区存在保护空缺,占总数的58.46%,这些保护空缺地中保护优先等级属于I类和II类的地块共6块,建议针对这些地块单独建立保护机构或纳入现有周边的保护体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鸟保护优先区 保护优先等级 保护空缺地 中国大陆沿海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丰富度分布特征及保护优先区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金勇 安明态 +2 位作者 崔兴勇 叶超 安青青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10-1723,共14页
该研究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指示物种,结合贵州各县(市、区)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调查统计信息,基于GIS技术,分析了贵州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丰富度分布特征;应用Dobson算法筛选识别贵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优先区,... 该研究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指示物种,结合贵州各县(市、区)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调查统计信息,基于GIS技术,分析了贵州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丰富度分布特征;应用Dobson算法筛选识别贵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优先区,并利用全省已建自然保护区信息评价分析所筛选的保护优先区的保护现状。结果表明:(1)在贵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分布上,总体来说全省南部地区高于北部地区,环省界区域往内陆延伸的物种丰富度明显呈现减少趋势。(2)在75%和10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保护水平上,筛选识别出了荔波县等4个和17个县域为保护优先区,其中分别有1个和9个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保护优先区内涵盖的自然保护区面积低于5%,且涉及的自然保护区中68.26%的面积是市/县级。(3)贵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较丰富的区域和全省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与所筛选识别的保护优先区有较好的空间对应关系。(4)贵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就地保护应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地理分布丰富的区域结合本研究筛选的保护优先区为重点,进行优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优先区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物种丰富度分布特征 自然保护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用地类型遥感监测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德彬 夏春林 +1 位作者 黄耀欢 江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188-192,共5页
遥感技术已成为用地类型信息分类提取的主要手段。本文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海南省琼中县中平镇为研究区,研究面向对象方法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用地类型分类提取。针对城镇、道路、湿地、人工林、自然林、农田、裸地等分类对象光谱、... 遥感技术已成为用地类型信息分类提取的主要手段。本文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海南省琼中县中平镇为研究区,研究面向对象方法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用地类型分类提取。针对城镇、道路、湿地、人工林、自然林、农田、裸地等分类对象光谱、形状、纹理特征的差异,采用面向对象的多尺度分割算法,尝试不同的分割尺度,采用包括NDVI、亮度值、波段均值、边界指数、以及灰度共生矩阵均值、灰度共生矩阵熵等多种有效的特征参数,建立分类规则集,最终应用该分类规则集对实验区的高分辨率影像进行用地类型分类。经验证,该算法总体精度达到92.26%,Kappa系数达到0.84,实现了用地类型信息的高精度、快速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用地类型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面向对象多尺度分割 规则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人类干扰背景下横断山南段保护优先区规划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成文 王文礼 +5 位作者 刘冬梅 代光辉 刘维鸿 李泞吕 朱颖 张志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9655-9668,共14页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最有效、最基本的措施。在有限的资金和人力条件下,如何参考不同人类干扰在保护优先区建设中的影响并选择合适的保护规划方案,在更大程度上的保护本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一直以来都是保护生物学家争...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最有效、最基本的措施。在有限的资金和人力条件下,如何参考不同人类干扰在保护优先区建设中的影响并选择合适的保护规划方案,在更大程度上的保护本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一直以来都是保护生物学家争论的焦点。以横断山南段区为例,重点关注保护区建设过程中不同的人类干扰程度,以人类干扰的高低为切入点,基于多准则决策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以横断山南植被生态系统和人类干扰强度因子为基础,对比分析横断山南的生态系统保护价值分布、人类干扰格局和保护成效,结果显示:一是区域内森林生态系统(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混交林、常绿针叶林)、湿地生态系统(湖泊、河流、草本湿地)、高山生态系统(冰川和永久积雪、高寒草甸、高寒草原)价值高且分值在21分以上;二是从人类干扰高低分析入手,基于维持和提升区域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同的保护优先区域和保护策略。三是识别出横断山南段区的保护优先区主要包括峨边县、马边县、石棉县、越西县、保山市、腾冲市、维西县、德钦县、察隅县等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山南段 生态系统 人类干扰 保护优先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生态保护优先区识别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康富 吴隽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855-3868,共14页
生态保护优先区识别对于城市群的整体性生态保护和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识别城市群生态保护优先区,有助于保障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水平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为研究对... 生态保护优先区识别对于城市群的整体性生态保护和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识别城市群生态保护优先区,有助于保障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水平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增加粮食供给等生态系统服务指标和土地利用强度等生态脆弱性指标构建新的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弥补原指标体系忽略部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或者关乎生态脆弱性的重要因素所导致的评价结果片面性问题;然后运用结合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和有序加权平均算子(Ordered Weighted Averaged,OWA)的主客观结合赋权法进行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的多情景模拟,并基于保护效率和权衡度进行多情景择优,由此所得最优情景的生态保护优先区的整体生态保护价值相对最高,且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指标间权衡问题可能导致的评价误差;最终大湾区生态保护优先区面积为26406.04 km^(2),占大湾区陆域国土总面积的47.69%,主要分布在大湾区中部以外的肇庆、惠州、香港地区、广州北部、江门外环以及深圳东部沿海,同时优先区识别结果基本覆盖现有生态保护红线和周边大部分一般生态空间。构建了一种新的城市群生态保护优先区识别方法,该方法可为城镇和城市群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区域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 生态保护优先区 有序加权平均(OWA) 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鸟保护优先区及空缺 被引量:3
18
作者 段后浪 于秀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8663-8670,共8页
黄河流域为迁徙水鸟提供重要的繁殖地、越冬地和停歇地。然而,黄河流域正面临着农业开垦、城市化、水资源分布不均等一系列的生态安全问题,威胁迁徙水鸟种群及其栖息地稳定性。因此,识别黄河流域重要的水鸟栖息地分布区域,分析当前的保... 黄河流域为迁徙水鸟提供重要的繁殖地、越冬地和停歇地。然而,黄河流域正面临着农业开垦、城市化、水资源分布不均等一系列的生态安全问题,威胁迁徙水鸟种群及其栖息地稳定性。因此,识别黄河流域重要的水鸟栖息地分布区域,分析当前的保护现状对于开展水鸟及栖息地保护至关重要。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区,搜集整合来自国内外观鸟网站(eBird、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库(GBIF)和中国观鸟记录中心(BirdReport))、文献和水鸟调查报告中的水鸟调查数据,沿用三个国际上通用的水鸟重要栖息地识别标准,确定了黄河流域水鸟保护优先区。在此基础上,使用水鸟栖息地重要性指数确定水鸟保护优先区保护优先等级,结合国家自然保护地名录,分析水鸟保护优先区保护空缺状况。结果显示:黄河流域共有47个水鸟保护优先区,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中游和下游,其中河南省和山东省水鸟保护优先区较多。满足水鸟保护优先区识别标准的水鸟共14种,其中,极危物种有2个,濒危物种有1个,易危物种有5个。水鸟保护优先区保护优先等级处于I、II和III类的分别有2个、8个和37个。有20个水鸟保护优先区处于保护空缺状态,占总数的42.55%,主要集中在黄河中游和下游,其中,水鸟保护优先等级处于I类或II类的地块有3个,建议将这些保护空缺地以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或国家公园形式纳入湿地保护地体系,并加强长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栖息地退化 水鸟保护优先区 保护空缺地 保护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功能区划的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保护空缺研究——以武夷山片区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汤博 吴醇 +2 位作者 邓劲松 汪丽妹 张单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9期80-83,共4页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迫在眉睫。现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虽然覆盖了优先区域内部分关键的生态系统和物种栖息地,但仍有许多重要物种和生态系统存在保护空缺。在2017年发布的《浙江省环境功...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迫在眉睫。现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虽然覆盖了优先区域内部分关键的生态系统和物种栖息地,但仍有许多重要物种和生态系统存在保护空缺。在2017年发布的《浙江省环境功能区划》成果基础上,结合浙江现状,对武夷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浙江片区进行功能分区,并进行重要性评估,共识别出优先区域的保护空缺区域为2 414 km^2,为下一步优先区域网络优化布局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保护空缺 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上饶区域水鸟湿地分布与保护优先区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叶晶 余定坤 +1 位作者 王晨溪 任琼 《南方林业科学》 2023年第6期57-62,68,共7页
江西省上饶市的湿地是多种珍稀濒危水鸟的重要越冬地。本研究分析了鄱阳湖上饶区域湿地资源分布现状、珍稀水鸟分布与保护优先区。结果显示,上饶市湿地种类多、面积大,湖泊水面是重要的湿地类型,鄱阳县和余干县两县湿地面积约占全市的72... 江西省上饶市的湿地是多种珍稀濒危水鸟的重要越冬地。本研究分析了鄱阳湖上饶区域湿地资源分布现状、珍稀水鸟分布与保护优先区。结果显示,上饶市湿地种类多、面积大,湖泊水面是重要的湿地类型,鄱阳县和余干县两县湿地面积约占全市的72%。鄱阳湖上饶区域共调查到67种水鸟分布,包括白鹤(Leucogeranus leucogeranus)、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等珍稀濒危物种。西湖水鸟物种数最多(46种),金溪湖水鸟数量最多,为51 250只。鄱阳湖上饶区域保护优先区共有11块,分布于鄱阳县、余干县,湿地类型为湖泊水面和内陆滩涂,鄱阳县南部与余干县北部保护优先区湿地相近,可进行湿地资源整合。本研究明确了鄱阳湖上饶区域水鸟湿地分布以及保护优先区,对湿地和水鸟种群的保护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鸟湿地分布 保护优先区 上饶市 鄱阳湖 保护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