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定作家群作品中的方言词语之价值初探 被引量:2
1
作者 白云霜 杨立琴 《保定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28-132,共5页
保定作家群的文学作品以浓郁的地方色彩享誉文坛,其作品中的保定方言词语在故事情节叙写、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汉语词汇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真实地记录了部分保定民俗。
关键词 保定作家群 保定方言词语 文学价值 语言学价值 文化学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定作家群作品中的民俗语汇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白云霜 王春光 《语文学刊》 2018年第3期46-48,共3页
保定作家群运用大量的民俗词语来描写地方风俗,这些民俗语汇主要包括特色饮食、劳动生产活动、生产生活用具、年节习俗、人生礼仪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 保定作家群 文学作品 民俗文化 民俗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宁作品《灾星》中的批判精神 被引量:3
3
作者 马晶晶 《保定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67-70,共4页
阿宁在《灾星》中对当下国人精神弱点的解剖与批判,使其作品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对于弱势群体的深沉关注又显示出了阿宁对于物质社会中人们精神世界所暴露的暗疾和危机的深刻思考。这种现实观照和对人性的深度挖掘也体现出了阿宁《灾星... 阿宁在《灾星》中对当下国人精神弱点的解剖与批判,使其作品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对于弱势群体的深沉关注又显示出了阿宁对于物质社会中人们精神世界所暴露的暗疾和危机的深刻思考。这种现实观照和对人性的深度挖掘也体现出了阿宁《灾星》中的批判精神具有鲁迅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宁 《灾星》 鲁迅 批判精神 保定作家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经典的扛鼎之作《红旗谱》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同俭 《保定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5,共5页
《红旗谱》是梁斌文艺创作的代表作,它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农民经历的长期而又艰难的革命探索,作品不但展现了朱老忠由一个燕赵的慷慨悲歌之士成长为一个自觉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革命历程,而且艺术地还原了革命历史的... 《红旗谱》是梁斌文艺创作的代表作,它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农民经历的长期而又艰难的革命探索,作品不但展现了朱老忠由一个燕赵的慷慨悲歌之士成长为一个自觉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革命历程,而且艺术地还原了革命历史的原生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千姿百态、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作品将冀中人民的斗争置于整个中国民主革命的大背景下加以表现,并有意识地揭示了北方革命烽火同井冈山红旗的内在联系,因而使《红旗谱》成为表现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革命斗争的光辉史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斌 保定作家群 《红旗谱》 红色经典 农民革命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映山《香溪集》的艺术特色
5
作者 苏虹 《保定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65-68,共4页
韩映山一向被视为"荷花淀派"的主力,对韩映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风格特色和与"荷花淀派"的关系上,文本解读方面以《水乡散记》《绿荷集》《紫苇集》《红菱集》和中篇小说《串枝红》、长篇小说《明镜塘》等为主。与... 韩映山一向被视为"荷花淀派"的主力,对韩映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风格特色和与"荷花淀派"的关系上,文本解读方面以《水乡散记》《绿荷集》《紫苇集》《红菱集》和中篇小说《串枝红》、长篇小说《明镜塘》等为主。与以上文本相比,《香溪集》则展现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明显的创作转型。《香溪集》有助于展现韩映山创作的全部风貌和艺术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定作家群 “荷花淀派” 韩映山 《香溪集》 艺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论“《红旗谱》为什么还活着”
6
作者 马堃 《保定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6-10,共5页
作为红色经典的代表作品,长篇小说《红旗谱》之所以影响至今,其原因有三:从酝酿到诞生长达23年之久,显示了作家准备之充分,经验积累之丰厚,体现了小说创作的特殊性;作家对五四文学和外国文学特别是苏联革命文学有过丰富阅读积累,创作出... 作为红色经典的代表作品,长篇小说《红旗谱》之所以影响至今,其原因有三:从酝酿到诞生长达23年之久,显示了作家准备之充分,经验积累之丰厚,体现了小说创作的特殊性;作家对五四文学和外国文学特别是苏联革命文学有过丰富阅读积累,创作出长篇小说《红旗谱》,有着深厚的文学背景支撑;创作的特殊性和文化背景支撑,使《红旗谱》在革命历史建构和审美建构过程中保持了平衡和张力,小说的魅力依然未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斌 《红旗谱》 保定作家群 红色经典 革命历史题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弩之末的辉煌——评申跃中获奖新作《蓝火头》
7
作者 董旭升 《保定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43-44,共2页
作家申跃中,一副朴实农民相,常常闪披外衣,两眼格外有神,他年届花甲,在当今保定作家群中,属于"老"字辈人物。老,自有老的作用和影响,在商品经济大潮冲荡的这十几年,他与同龄作家韩映山、赵新等联手坚持了纯文学的写作,有形无... 作家申跃中,一副朴实农民相,常常闪披外衣,两眼格外有神,他年届花甲,在当今保定作家群中,属于"老"字辈人物。老,自有老的作用和影响,在商品经济大潮冲荡的这十几年,他与同龄作家韩映山、赵新等联手坚持了纯文学的写作,有形无形地带动本地的文学群体基本稳往了阵脚,而且出现了像阿宁、谈歌这样的小说作家。近几年,保定的"新生代"蜚声文坛,佳作迭出,老申则埋头创作,甘于寂寞,97年积多年心血完成长篇小说《蓝火头》(栽《长城》一、二期),同年,获河北省第七届文艺振兴奖,这位老作家登上文学殿堂的新一级台阶。申跃中于五十年代写作并成名,属于中国那个庞大的"工农兵作家"群。时代曾使这个文学群体一度辉煌,但又遇文场上的多事之秋,较深的给这些作家烙上羁绊的印痕,有知识方面的,更多创作观念方面,即使申跃中这样较少保守思想的作家,也难跳出时代的局囿之墙,《蓝火头》应视为他艺术创作之光之斑折射的一面铜镜。笔者不才,试作粗浅的分析和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作家 火头 文学群体 五十年代 工农兵 艺术创作 创作观念 保定作家群 新时期 中国农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