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4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儒:五四文化保守主义者摆脱儒学困境的努力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黎红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46,共7页
五四时期,一些具有文化保守主义精神的学者,对儒学中受时人抨击较多的一些命题、范畴、世界观、人生观等,以返回原典的方式寻找其存在价值。他们还从多个角度剖析了儒学失真的原因,其剖析的前两个思路是承接、发挥康有为、张之洞、谭嗣... 五四时期,一些具有文化保守主义精神的学者,对儒学中受时人抨击较多的一些命题、范畴、世界观、人生观等,以返回原典的方式寻找其存在价值。他们还从多个角度剖析了儒学失真的原因,其剖析的前两个思路是承接、发挥康有为、张之洞、谭嗣同的观点而来。发明儒学真义,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的事情,而且未必都是儒学原义。不过他们这种原孔与原儒的做法,同样也起到了批判“后儒版”儒学的作用,只是与新文化人士相比,他们是从比较委婉的角度来处理儒家弊端,进而实现儒家转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保守主义 儒学 原儒 摆脱 五四时期 存在价值 文化人士 世界观 人生观 康有为 张之洞 谭嗣同 剖析 儒家 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尹昌衡:一个保守主义者的革命与归隐 被引量:1
2
作者 谯珊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7-196,共10页
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是近代中国两股重要的社会思潮,分别代表了变革中国的两种政治取向。保守相对于激进而言,非“保守派”或“旧派”之意。清季民初,中国未建立起一个稳定的政治秩序,保守主义如同空中楼阁,难以在现实中找到立足点。反之... 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是近代中国两股重要的社会思潮,分别代表了变革中国的两种政治取向。保守相对于激进而言,非“保守派”或“旧派”之意。清季民初,中国未建立起一个稳定的政治秩序,保守主义如同空中楼阁,难以在现实中找到立足点。反之,激进主义不断扩大政治舞台,以致保守者的命运不得不同革命联系在一起,革命有时竟成为保守主义者的安身立命之处。政治与文化思想保守的尹昌衡,从“忠清”到“反清”,最后被迫“归隐”的人生经历,恰是一位保守主义者在不断激进的革命潮流中难以立足的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尹昌衡 四川保路运动 保守主义 革命高潮 归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欲望”理性化叙述的盲视——“五四”时期文化保守主义者的前瞻性思考
3
作者 陈伟军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0-153,共4页
"五四"时期,梁启超、辜鸿铭、梁漱溟、张君劢等人以文化保守主义者的姿态,与新文化运动进行对话,前瞻性地提出避免西方偏于物质文明的弊病,回归中国传统文化营造的精神世界,在东与西、古与今更为宏阔的背景下追思人类的心路历... "五四"时期,梁启超、辜鸿铭、梁漱溟、张君劢等人以文化保守主义者的姿态,与新文化运动进行对话,前瞻性地提出避免西方偏于物质文明的弊病,回归中国传统文化营造的精神世界,在东与西、古与今更为宏阔的背景下追思人类的心路历程,探讨欲望与文化的难题,对精神文化的发展路向作出了富有本民族特色的现代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保守主义 科学理性 意志自由 欲望叙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者梅光迪 被引量:5
4
作者 黄兴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97-104,9,共9页
五四时期,“学衡派”是公开反对新文化运动,主张维护传统极有声势的文化保守主义群体。其中主将梅光迪锋芒最露,影响尤大,世称“梅光之迪”。长期以来,人们对梅光迪及“学衡派”缺乏深入的研究,多予以简单化的否定。近几年,台湾... 五四时期,“学衡派”是公开反对新文化运动,主张维护传统极有声势的文化保守主义群体。其中主将梅光迪锋芒最露,影响尤大,世称“梅光之迪”。长期以来,人们对梅光迪及“学衡派”缺乏深入的研究,多予以简单化的否定。近几年,台湾的有关方面研究在大陆较为流行,但他们的观点又不免有拔高之嫌。为了实事求是的评价梅光迪,进而加深对“学衡派”乃至整个现代文化保守派的认识,本文旨在对梅光迪一生、尤其是五四前后的思想活动,进行一番切实的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光迪 新文化运动 胡适 文化保守主义 文学革命 “学衡派” 白话 平民主义 西方文化 白壁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近代文化保守主义者的家庭观 被引量:1
5
作者 万孝行 钱善刚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6-121,共6页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针对近代各种激进的毁家、废家等言说,以辜鸿铭、梁漱溟、冯友兰、贺麟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者主张对待传统的尊重,对历史应该有同情地理解,倡导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汲纳新知,重估家庭的价值、理解家庭的真精神。...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针对近代各种激进的毁家、废家等言说,以辜鸿铭、梁漱溟、冯友兰、贺麟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者主张对待传统的尊重,对历史应该有同情地理解,倡导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汲纳新知,重估家庭的价值、理解家庭的真精神。辜鸿铭认为传统中国家庭具有宗教的功能,家庭价值优先于个体的生存,人的优良品性是与儒家倡导的家庭教化分不开的。梁漱溟认为家庭为一关系实体,关系优先于个体的存在,家庭精神突出地表现在其互助精神上。在对家庭伦理的新诠中,冯友兰侧重于伦理的相对主义,基于历史主义视角注重伦理的当下性、时代性;贺麟侧重于伦理的绝对主义,注重伦理精神的神圣性、超越性。上述的思考能够为此后重新理解和建构家庭价值观带来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保守主义 家庭精神 五伦 三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遮蔽的生物保守主义——从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研究入手
6
作者 白倍铭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4,共7页
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医疗不再局限于一般意义上对身心机能的“恢复”,而是越来越多地涉及“增强”。由此也带来了激烈的伦理争议,表现为对技术与生命、人性等诸多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反对者站在人文关怀的立场上持保守态度,认为增强技术... 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医疗不再局限于一般意义上对身心机能的“恢复”,而是越来越多地涉及“增强”。由此也带来了激烈的伦理争议,表现为对技术与生命、人性等诸多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反对者站在人文关怀的立场上持保守态度,认为增强技术的发展与使用会使得人类社会乃至人作为人都受到严重的威胁。然而,纵观其反对理由,会发现其中多处隐含着对健康恒定、人性静止等前提的预设。这不仅会使其批评难以完整地切中要害,成为“颠倒”的技术决定论者,也体现了更本源意义上对人与技术关系的误置,陷入了海德格尔所描述的、作为解蔽的技术之遮蔽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保守主义 人类增强 生物技术 遮蔽 技术决定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为“增强”:比较生物保守主义与超人类主义的一个视角 被引量:2
7
作者 胡珍妮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107,共8页
人类增强技术的伦理讨论面临“增强”概念的界定难题,对“增强”概念的不同理解直接影响了人们对待此技术的态度,并形成了生物保守主义与超人类主义两大阵营。双方都根据道义论和效果论等主流伦理学的观点,给出了自己的道德理由。通过... 人类增强技术的伦理讨论面临“增强”概念的界定难题,对“增强”概念的不同理解直接影响了人们对待此技术的态度,并形成了生物保守主义与超人类主义两大阵营。双方都根据道义论和效果论等主流伦理学的观点,给出了自己的道德理由。通过对两大阵营的批判性考察可知,生物保守主义与超人类主义之间存在根本分歧,这一分歧不仅在于如何界定“增强”概念本身,还在于他们在界定该概念时所遵循的哲学范式与研究进路的差异,即对人与技术关系、技术与伦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通过对比二者在应对超人类革命危机时所采取的不同理论策略,可以看出坚持“内在主义”研究进路的超人类主义在本体论和认识论层面上的理论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增强技术 生物保守主义 超人类主义 外在主义 内在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申之年的文化反思——评大陆新儒学“浮出水面”和保守主义“儒化”论 被引量:33
8
作者 方克立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共5页
2005年9月,“第七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在武汉召开。知名学者方克立先生因故未能出席,但他在给会议的贺信中提出了研究现代新儒学第四阶段———“大陆新儒学”的新课题,引起了与会学者的热烈反响。本刊特邀方先生在武汉会议贺信... 2005年9月,“第七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在武汉召开。知名学者方克立先生因故未能出席,但他在给会议的贺信中提出了研究现代新儒学第四阶段———“大陆新儒学”的新课题,引起了与会学者的热烈反响。本刊特邀方先生在武汉会议贺信的基础上撰成此文(原为给我校文化研究所两位教授的一封信),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高度,对甲申之年大陆新儒学“浮出水面”和保守主义“儒化”思潮抬头的现象进行评析,以期引起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做进一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新儒学 “浮出水面” 保守主义 文化反思 大陆 儒化 国际学术会议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知名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思潮的重奏与交响——论近代中国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 被引量:4
9
作者 何晓明 万国崔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6-111,共6页
中国近代史上的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是次生型资本主义民族国家关于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式的不同选择的理论结晶,是文化的民族主义与文化的世界主义相冲突的产物,是分散的世界历史走向整体的世界历史过程中萌生的人类思想之花。保守主义发生... 中国近代史上的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是次生型资本主义民族国家关于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式的不同选择的理论结晶,是文化的民族主义与文化的世界主义相冲突的产物,是分散的世界历史走向整体的世界历史过程中萌生的人类思想之花。保守主义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冯桂芬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人物。19、20世纪之交从谭嗣同殉难到孙中山革命方略的成熟,是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形成期。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两者间存在相反相成的关系,并非水火不容。保守主义历史必然性的题中应有之义即历史合理性,但也应当警惕、摒除其感情趋向上的守旧、复古因素。激进主义则引领了近代中国历史演进的方向和速率,推动了现代化进程,但其中的经验教训也是学术理论界责无旁贷的研究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守主义 激进主义 社会思潮 社会心理与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保守主义价值观外交评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冯玉军 文龙杰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9-154,160,共17页
基于对以新自由主义为导向的俄罗斯社会转型的反思以及对冷战后新自由主义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秩序的反动,以国家主义、民粹主义、反自由主义和反西方主义为思想内核的保守主义在普京执政之后日趋成型并逐渐成为俄罗斯社会的主流意识形... 基于对以新自由主义为导向的俄罗斯社会转型的反思以及对冷战后新自由主义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秩序的反动,以国家主义、民粹主义、反自由主义和反西方主义为思想内核的保守主义在普京执政之后日趋成型并逐渐成为俄罗斯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在近年的外交实践中,俄罗斯充分运用保守主义理念,利用文化、宗教、种族、身份政治等工具,谋求为其内外政策获取更广泛国际支持。俄罗斯通过推行保守主义价值观外交,一度成为国际保守主义力量的中心,获得了相应的国际号召力和影响力,并为其推行对外政策创造了一定空间。然而,俄罗斯的保守主义价值观外交既弥漫着根深蒂固的弥赛亚意识,也隐藏着机会主义和工具主义的底色,特别是其“以虚拟的文化疆域代替实际的主权疆域”的认知与行动同其倡导的尊重国家主权的高调宣示背道而驰。随着俄罗斯对外行为的激进性日益凸显,其保守主义价值观外交在国际上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和反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保守主义 国家主义 民粹主义 价值观外交 普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保守主义在美国的复兴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志东 梅仁毅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7-72,共6页
曾在里根时代对美国外交政策发挥了重要影响的新保守主义,冷战后调整和完善了外交战略思想并以更为强劲的势头对美国的外交和防务政策发挥了显著而深刻的影响。新保守主义的强势复兴得益于对各主流外交思想的理论融合,迎合了美国政治潮... 曾在里根时代对美国外交政策发挥了重要影响的新保守主义,冷战后调整和完善了外交战略思想并以更为强劲的势头对美国的外交和防务政策发挥了显著而深刻的影响。新保守主义的强势复兴得益于对各主流外交思想的理论融合,迎合了美国政治潮流右转的趋势,是对冷战结束以来自由主义外交路线的修正和对当今美国超强国际地位的彰显。尽管新保守主义政策的实施招致了国际社会的反弹并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其思想活动并未停止,其影响也不会轻易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守主义 美国外交 冷战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形态的战争——美国公民教育领域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的论争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克军 蔡迎旗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美国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这两大意识形态在公民教育领域展开了长期论战,这被称为"文化的战争"。在公民教育的本质上,保守主义主张公民教育在于赋予学生传统的价值观和正确的知识,维护国家的统一性;自由主义要求培养质疑现存价... 美国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这两大意识形态在公民教育领域展开了长期论战,这被称为"文化的战争"。在公民教育的本质上,保守主义主张公民教育在于赋予学生传统的价值观和正确的知识,维护国家的统一性;自由主义要求培养质疑现存价值并参与改造社会的公民。在公民教育课程领域,保守主义维护以历史为主导的学科知识的传递;自由主义要求建构问题中心的社会科课程;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保守主义坚持灌输传统的道德价值;自由主义希望强化学生的道德思考和道德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公民教育 保守主义 自由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儒学复兴运动与现代新儒家——再评“文化保守主义” 被引量:19
13
作者 黄玉顺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6-119,共4页
“文化保守主义”这个符号既不足以概括现代新儒家,更不足以概括当前的儒学复兴运动;它并不能揭示儒学复兴的当下的现实生活渊源,反而有导致原教旨主义的危险。然而不论是当年的现代新儒家、还是当今的儒学复兴运动,究其生活本源,都是... “文化保守主义”这个符号既不足以概括现代新儒家,更不足以概括当前的儒学复兴运动;它并不能揭示儒学复兴的当下的现实生活渊源,反而有导致原教旨主义的危险。然而不论是当年的现代新儒家、还是当今的儒学复兴运动,究其生活本源,都是一种“现代性诉求的民族性表达”。这是因为,儒家、儒学、“儒教”从来不是某种现成固有的东西,而是在生活中不断生成着的。所以,当前的儒学复兴绝非什么“文化———保守”的问题,而是“复归生活,重建儒学”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复兴 现代新儒家 文化保守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保守主义视野下的唐浩明历史小说创作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秀明 刘琴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69-74,共6页
90年代以来凸显的新保守主义思潮与唐浩明历史小说之间具有一种内在的精神互动。其具体表现是作家对曾国藩、张之洞、杨度等被传统认知所定格的否定性历史人事,在历史维度上实行“同情”性评判,在价值层面上追求“同理”性思考。当然,... 90年代以来凸显的新保守主义思潮与唐浩明历史小说之间具有一种内在的精神互动。其具体表现是作家对曾国藩、张之洞、杨度等被传统认知所定格的否定性历史人事,在历史维度上实行“同情”性评判,在价值层面上追求“同理”性思考。当然,因与传统文化过于同构而缺乏更加主动的超越,也使作家创作在取得突破性成就的同时,出现了忽视思想者历史作用和宽容暴力专制压迫这样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守主义 同情性评判 同理性思考 同构性局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文化保守主义挑战的回应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庆跃 何云峰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3,189,共9页
应对包括文化保守主义在内的社会各思潮的挑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实践中的重要情境。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当时中国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以及如何解决,乃至中外文化关系如何处理,以本位文化派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对马克思... 应对包括文化保守主义在内的社会各思潮的挑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实践中的重要情境。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当时中国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以及如何解决,乃至中外文化关系如何处理,以本位文化派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构成了间接但却是根本性的挑战。为此,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了积极的回应。从回应的方式来看,体现在间接回应、直接回应和完备回应三种类型上。从回应的内容来看,主要表现在:运用唯物史观系统地分析当时中国所存在的问题;强调以统整并包含文化建设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对中国社会问题加以根本性解决;注重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以综合创新的思路处理好中西文化关系;主张以唯物辩证法的分析方法"扬弃"中国传统文化。这些回应,进一步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增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现实正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文化保守主义 本位文化派 唯物史观 中国社会问题 综合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保守主义 被引量:10
16
作者 胡逢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8-86,共9页
关于近代史上的文化保守主义,近几年已有多篇文章加以论述,只是对其内涵、性质及思潮与流派的界定,仍颇有歧义。本文除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外,还将对这一思潮的流变过程、各时期特点及其复杂的历史作用进行一些分析,以就正于海内... 关于近代史上的文化保守主义,近几年已有多篇文章加以论述,只是对其内涵、性质及思潮与流派的界定,仍颇有歧义。本文除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外,还将对这一思潮的流变过程、各时期特点及其复杂的历史作用进行一些分析,以就正于海内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文化保守主义 文化危机 现代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现代”,怎样“中国”?——新保守主义与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现代性问题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国恩 王俊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8-72,共5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思想界最令人注目的表征之一是所谓的新保守主义的异军突起。放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来反观这一极具文化症候的现象,则不难发现这不再是那个古老的"古今中西"问题的重现,它关涉到中国知识分子在全球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思想界最令人注目的表征之一是所谓的新保守主义的异军突起。放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来反观这一极具文化症候的现象,则不难发现这不再是那个古老的"古今中西"问题的重现,它关涉到中国知识分子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如何反思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与现实,如何想象中国的未来,如何重新面对中国的现代性,如何检讨自己的价值、立场,如何超越自身的局限性等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守主义 全球化 中国现代性 中国知识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保守主义”评议——与《原道》主编陈明之商榷 被引量:10
18
作者 黄玉顺 《学术界》 CSSCI 2004年第5期142-145,共4页
“文化保守主义”是一个过于含混的符号。就其“文化”而论 ,“文化保守主义”不过是一种情绪的符号 ,或者更确切地说 ,它是民族主义情结的一种表达式。就其“保守”而论 ,“文化保守主义”
关键词 “文化保守主义 《原道》 陈明 民族主义 学术思想 本体论 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柏克保守主义思想的法学来源 被引量:7
19
作者 冯克利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7-163,168,共17页
埃德蒙·柏克常被称为"现代保守主义之父",这种广为流行的观点忽略了柏克早年所受法学教育对其思想的影响。柏克并不像很多教科书中所说,是现代保守主义的始作俑者。如果要给柏克重新定位,更恰当的评价是,他在观察和评论... 埃德蒙·柏克常被称为"现代保守主义之父",这种广为流行的观点忽略了柏克早年所受法学教育对其思想的影响。柏克并不像很多教科书中所说,是现代保守主义的始作俑者。如果要给柏克重新定位,更恰当的评价是,他在观察和评论正在发生的政治事件、特别是法国大革命这一旷世巨变时,充分运用了自己在早年所受教育中打下坚实基础的普通法知识,尤其是其中的一种历史观,使保守主义在此后的政治话语中成为了具有高度自觉性的意识形态。从思想史的角度说,这已经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只有基于这一普通法的历史背景,才能对柏克思想在现代保守主义这一复杂谱系中的特点作出明确的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克 保守主义 普通法 历史法学 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保守主义再度兴起的实质、原因与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维武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38,45,共7页
文化保守主义在新世纪之交的再度兴起,已成为今天中国思想世界的一个重要现象。这一思潮的最基本实质,在于力图重新确立一种新的文化价值观,以重构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这一思潮再度兴起的根本原因,则在于近30年来中国社会历史变迁所造成... 文化保守主义在新世纪之交的再度兴起,已成为今天中国思想世界的一个重要现象。这一思潮的最基本实质,在于力图重新确立一种新的文化价值观,以重构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这一思潮再度兴起的根本原因,则在于近30年来中国社会历史变迁所造成的思想空间的开放、主流价值观念的重建及对民族根性与民族身份的认同和保持。对于文化保守主义的巨大影响所具有的复杂性,我们要把它放在当代中国的现实背景下予以深入而辩证的分析,既要看到其中所具有的合理的积极的内容,也要看到其中所具有的不合理的负面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保守主义 文化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