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褪黑素对肝脏低温保存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熊奇如 魏伟 徐叔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7-322,共6页
目的 探讨MT对肝脏冷保存有无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收集SD♂大鼠肝脏灌洗液 ,对反映肝细胞功能的ALT、AST、LDH和反映内皮细胞功能的HA、ET1和反映细胞氧化性损伤的MDA、SOD及光镜和电镜下肝组织形态学变化进行分析 ,同时设立UW液 ... 目的 探讨MT对肝脏冷保存有无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收集SD♂大鼠肝脏灌洗液 ,对反映肝细胞功能的ALT、AST、LDH和反映内皮细胞功能的HA、ET1和反映细胞氧化性损伤的MDA、SOD及光镜和电镜下肝组织形态学变化进行分析 ,同时设立UW液 +褪黑素 (Mel)不同时间及不同Mel浓度冷保存组 ,比较分析Mel的冷保存保护作用及不同时间及不同浓度的Mel对肝脏冷保存保护作用的影响。结果 ①UW冷保存随着时间延长肝细胞和内皮细胞损害逐渐加重。②Mel对供肝冷保存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Mel强大的抗氧化损伤作用有关。③Mel 1× 10 - 5 mol·L- 1、1× 10 - 7mol·L- 1浓度时其保护作用优于Mel 1× 10 - 9mol·L- 1,而Mel 1× 10 - 5 mol·L- 1、1× 10 - 7mol·L- 1浓度间没有差异。提示Mel对肝脏冷保存损伤保护存在着浓度效应 ,随着时间延长Mel对肝脏冷保存损伤保护作用逐渐减弱 ,但优于单纯UW液冷保存组。结论 UW冷保存液对肝脏的冷保存随时间延长保护作用逐渐减弱 ,Mel液对肝脏冷保存损伤有保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肝脏移植 保存损伤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及其相关炎性因子致大鼠移植肝冷保存损伤的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蒋安 刘峰 +3 位作者 刘昌 宋宇龙 孟珂伟 吕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61-664,668,共5页
目的通过大鼠移植肝在不同冷保存时间再灌注后核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NF-κB)及其相关炎性因子的激活情况,判断冷保存时间、NF-κB激活以及移植肝功能损伤三者之间的联系。方法用Wistar大鼠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 目的通过大鼠移植肝在不同冷保存时间再灌注后核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NF-κB)及其相关炎性因子的激活情况,判断冷保存时间、NF-κB激活以及移植肝功能损伤三者之间的联系。方法用Wistar大鼠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假手术组(A组)作为对照组,观察大鼠移植肝在4℃UW液中保存45 min(B组)、120 min(C组)1、80 min(D组)以及再灌注3 h后肝组织、血清中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肝损伤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肝细胞凋亡的变化情况。结果随着移植肝冷保存时间的延长NF-κB逐渐激活(P<0.05),并使肝组织内TNF-αI、L-1β水平上调(P<0.05);再灌注后,NF-κB近一步激活(P<0.05),肝组织中TNF-αI、L-1β进一步上调(P<0.05),ALT、AST和肝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5),肝功能损害加重。结论NF-κB在供肝的冷保存阶段随时间的延长呈诱导性激活,再灌注后呈爆发式激活,并通过上调其靶基因TNF-α、IL-1β的转录产生肝脏损伤,这可能是肝脏冷保存再灌注损伤发生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器官保存 保存再灌注损伤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细胞凝胶电泳用于检测低温保存的真鲷(Pagrosomus major)精子DNA损伤 被引量:19
3
作者 徐西长 丁福红 李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1-225,共5页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方法,对超低温冷冻保存的真鲷精子DNA的损伤状况进行了检测研究。针对研究对象,在实验过程中对传统的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在铺胶方法、电泳条件等进行了改进。对精子细胞进行预处理,在碱性电泳液中使核DNA双链...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方法,对超低温冷冻保存的真鲷精子DNA的损伤状况进行了检测研究。针对研究对象,在实验过程中对传统的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在铺胶方法、电泳条件等进行了改进。对精子细胞进行预处理,在碱性电泳液中使核DNA双链解链变性后电泳,EB染色10min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每次随机观察50个左右的核DNA。结果表明,对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精子核按彗尾长度及荧光强度划分等级,出现损伤的精子核DNA的损伤程度主要为轻度损伤和中度损伤,很少见有完全损伤的真鲷精子核。对比真鲷冷冻精液与新鲜精液的精子DNA的损伤状况,表明仅用30%DMSO冷冻精子DNA损伤状况与鲜精差异显著(P>95%),其他冷冻方法保存的精子与鲜精差异不显著(P>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温冷冻保存 真鲷精子 DNA损伤 单细胞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在大鼠移植肝保存性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
4
作者 夏春燕 刘惠敏 +3 位作者 李玲 施晓敏 徐毅 丛文铭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57-761,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在大鼠移植肝中的表达及其与移植后保存性损伤(PI)的相关性,初步探讨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肝移植PI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根据供体肝冷保存时间将移植大鼠分为冷保存(CP)组及未进行冷保存(NCP...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在大鼠移植肝中的表达及其与移植后保存性损伤(PI)的相关性,初步探讨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肝移植PI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根据供体肝冷保存时间将移植大鼠分为冷保存(CP)组及未进行冷保存(NCP)组,未进行肝移植的假手术组作对照;组织学检查观察肝脏保存性损伤程度,实时定量RT-PCR、蛋白质印迹、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术后1、24、48h肝组织ACE-2的mRNA、蛋白水平表达及其组织定位,哌莫硝唑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组织缺氧程度。结果:肝移植后存在不同程度组织损伤,CP组更明显;与假手术组相比,肝移植组术后ACE-2mRNA及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5),且CP组明显高于NCP组(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移植组在肝静脉周围呈阳性表达,染色阳性程度与ACE-2mRNA表达明显正相关(r=0.78,P<0.001)。结论:ACE-2表达与冷保存导致的移植肝保存性损伤的组织缺氧密切相关,局部RAS可能参与了移植肝保存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肝移植 器官保存 保存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保存/再灌注损伤对大鼠移植肝术后胆汁酸代谢轮廓的影响
5
作者 樊子勉 王猛 +3 位作者 邓丹 张晓清 崔悦 丁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33-737,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移植肝脏经历冷保存/再灌注损伤(cold preservation reperfusion injury,CPRI)后早期胆汁酸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对供肝冷保存12 h组、1 h组和对照组大鼠术后胆汁中胆汁酸成分进行测定... 目的:探讨大鼠移植肝脏经历冷保存/再灌注损伤(cold preservation reperfusion injury,CPRI)后早期胆汁酸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对供肝冷保存12 h组、1 h组和对照组大鼠术后胆汁中胆汁酸成分进行测定,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对胆汁酸代谢轮廓进行分析。结果:胆汁中胆汁酸代谢轮廓可区分CPRI12 h组、1 h组和对照组,牛磺脱氧胆酸与胆管损伤密切相关且肝移植术后CPRI 12 h组的疏水指数明显增高,并与供肝冷保存时间呈正相关。结论:CPRI影响肝移植大鼠胆汁中胆汁酸代谢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存再灌注损伤 肝移植 胆汁酸 代谢轮廓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冬虫夏草菌粉提高大鼠肝脏保存质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方铁 李龙 +1 位作者 张金哲 张清秀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 探讨人工冬虫夏草菌粉提取液对大鼠肝脏低温保存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一定剂量的虫草提取液加入乳酸林格液内,分别低温保存大鼠肝脏6、12 h后,再灌注30 min。通过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肝脏组织内的ATP、ADP、AMP含量,测... 目的 探讨人工冬虫夏草菌粉提取液对大鼠肝脏低温保存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一定剂量的虫草提取液加入乳酸林格液内,分别低温保存大鼠肝脏6、12 h后,再灌注30 min。通过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肝脏组织内的ATP、ADP、AMP含量,测定再灌注流出液内的AST、ALT、MDA及ET含量。并切取肝脏标本,光镜及电镜观察肝组织损伤情况。结果 于保存6 h后,实验组AST、ALT、MDA和ET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光镜下除轻度细胞水肿外,无其他明显病理改变;保存12 h后,实验组流出液ALT、MDA及ET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肝脏组织内ATP、TAN及AE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光镜及电镜下的超微结构改变亦有明显差异。结论 人工冬虫夏草菌粉提取液可以显著提高保存肝脏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存损伤 冬虫夏草 细胞凋亡 HPLC TUN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肌酸对离体大鼠肝脏冷保存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曹经琳 王淼 +3 位作者 王洋 任贵军 史艳敏 窦剑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62-168,共7页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CP)对大鼠离体肝脏冷保存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肝脏单纯冷保存离体灌注模型,对照组予单纯威斯康星大学保存液(UW液)灌注肝脏,低剂量组以UW液为基液加入1 g/100 ml CP灌注肝脏,中剂量组以UW液为基液加入2 g/100 ml...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CP)对大鼠离体肝脏冷保存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肝脏单纯冷保存离体灌注模型,对照组予单纯威斯康星大学保存液(UW液)灌注肝脏,低剂量组以UW液为基液加入1 g/100 ml CP灌注肝脏,中剂量组以UW液为基液加入2 g/100 ml CP灌注肝脏;高剂量组以UW液为基液加入3 g/100 ml CP灌注肝脏。各组大鼠肝脏分别于4℃相应灌注液中冷保存后0、6、12、18、24 h共5个时间点,分别检测肝下下腔静脉内保存液的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检测肝脏组织丙二醛(MDA)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观察肝脏组织肝细胞的凋亡指数(AI)和肝脏组织核因子-κB阳性表达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肝脏在冷保存12 h后,ALT及LDH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冷保存18 h后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肝脏组织的MDA、MPO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在冷保存12 h及18 h时,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肝脏的肝细胞AI及核因子-κB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冷保存24 h后,高剂量组保存液的ALT、MD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低、中剂量组(均为P<0.05)。病理检查结果显示,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肝脏的损伤明显轻于对照组,各剂量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别。结论在UW液中加入CP对大鼠离体肝脏冷保存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优于单纯应用UW液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肌酸 肝移植 器官保存 保存损伤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肝动脉重建对长时间冷保存移植肝存活率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国栋 《器官移植》 CAS 2010年第3期135-140,共6页
目的研究小鼠肝动脉重建(hepatic arterial reconstruction,HAR)对长时间冷保存移植肝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同系雄性C57BL/6小鼠68只,分为冷保存时间(cold preservation time,CPT)1 h组、CPT4 h组、CPT8 h组、CPT16 h组、CPT16 h+HAR组(... 目的研究小鼠肝动脉重建(hepatic arterial reconstruction,HAR)对长时间冷保存移植肝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同系雄性C57BL/6小鼠68只,分为冷保存时间(cold preservation time,CPT)1 h组、CPT4 h组、CPT8 h组、CPT16 h组、CPT16 h+HAR组(供、受体小鼠各一半)。小鼠供肝经门静脉灌注4℃UW液后保存。肝脏移植采用缝合法(肝上下腔静脉)和袖套法(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吻合,胆管采用内支架管重建法。小鼠HAR采用含供体肝动脉的腹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的方法。观察术后5组受体小鼠移植肝的存活时间,用组织学检查肝细胞损伤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肝细胞再生功能。结果 CPT1 h、4 h、8 h组受体术后12 d移植物的存活率分别为7/7、10/10、9/9。CPT16 h组除1例小鼠存活外,其余均在移植术后36 h内死亡,存活率为10%(1/10),CPT16 h+HAR组受体90%(9/10)存活,两组存活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PT1 h、4 h组的移植物组织损伤程度轻,CPT8 h组的移植物组织损伤程度较前两组严重,但肝细胞再生活跃。CRT16 h组的移植肝组织表现为广泛肝细胞空泡变性、坏死,肝细胞再生不明显。CPT16 h+HAR组仅有轻度的肝窦淤血,肝细胞空泡变性、坏死改变,肝细胞再生活跃。结论 HAR可提高长时间冷保存移植肝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肝脏移植 保存损伤 肝动脉重建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对大鼠坐骨神经冷保存后细胞活性及异体移植后神经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汪一 黄英如 +3 位作者 张松 李子健 曾欢欢 冼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71-1279,共9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T10)对冷保存大鼠坐骨神经生物活性和异体移植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施万细胞(SCs),CCK-8检测1×10-6mol/L、1×10-7mol/L、1×10-8mol/L、1×10-9mol/L T10溶液对SCs增殖的影响。取Sp...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T10)对冷保存大鼠坐骨神经生物活性和异体移植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施万细胞(SCs),CCK-8检测1×10-6mol/L、1×10-7mol/L、1×10-8mol/L、1×10-9mol/L T10溶液对SCs增殖的影响。取Sprague-Dawley大鼠双侧坐骨神经15 mm,分别在含0 mol/L、1×10-6mol/L、1×10-7mol/L、1×10-8mol/L、1×10-9mol/L T10的DMEM液中,4℃或37℃放置24 h (n=6),Western blotting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另取大鼠坐骨神经15 mm,随机分成新鲜神经组(A组, n=30)、DMEM保存组(B组, n=30)、T10保存组(C组, n=30)、T10预处理后DMEM保存组(D组, n=30)、T10预处理后T10保存组(E组, n=30),4℃保存4周,Calcein-AM/PI双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活细胞、死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检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MHC-Ⅰ)、MHC-Ⅱ、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表达。用上述坐骨神经修复Wistar大鼠坐骨神经10 mm缺损(A′组、B′组、C′组、D′组、E′组, n=10),设立同系移植新鲜组(F′组, n=10)。术后16周,电生理检测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MAP)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取移植段神经,观察神经纤维数和神经超微结构。结果 SCs在浓度为1×10-9~1×10-7mol/L T10溶液下,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 0.05)。各浓度T10溶液下,大鼠坐骨神经各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均37℃明显高于4℃;相同温度时,1×10-8mol/L组各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均高于其他浓度组(P <0.05)。大鼠坐骨神经冷保存4周后,与B、C、D组相比,E组神经活细胞数量多,MHC-I、MHC-II、ICAM-1表达降低(P <0.05)。移植术后16周,E′组CMAP、MNCV、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均优于A′、B′、C′、D′组(P <0.05),E′、F′组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多,粗细均匀,分布广泛,髓鞘厚。结论一定浓度T10体外能诱导大鼠坐骨神经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提高冷保存神经生物活性,降低免疫原性,促进异体移植后受体神经再生;冷保存前用一定浓度T10预处理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体神经移植 周围神经保存 保存损伤 雷公藤甲素 神经再生 坐骨神经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对冷冻保存大鼠坐骨神经细胞活性及异体移植后神经再生的影响
10
作者 石一峰 黄英如 +2 位作者 刘云霄 张松 冼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90-1196,共7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对冷冻保存大鼠坐骨神经细胞活性及异体移植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双侧坐骨神经置于DMEM培养基中,分别于37、42、45℃体外预处理1 h(记为37℃组、42℃组、45℃...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对冷冻保存大鼠坐骨神经细胞活性及异体移植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双侧坐骨神经置于DMEM培养基中,分别于37、42、45℃体外预处理1 h(记为37℃组、42℃组、45℃组),并设置未经热应激处理的对照组(Con组),每组神经36根。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坐骨神经中HSP70的表达。将上述4组神经于液氮冷冻保存液中保存4周,Western blotting检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Ⅰ,MHC-Ⅰ)、MHC-Ⅱ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坐骨神经活细胞存活情况。取冷冻保存的坐骨神经,于37℃、5%CO_(2)培养7 d,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的表达。用上述4组冷冻保存4周的坐骨神经和SD大鼠新鲜坐骨神经(Fresh组),移植至Wistar大鼠对应坐骨神经10 mm缺损处对其进行修复(分别为37℃-Allo组、42℃-Allo组、45℃-Allo组、Con-Allo组、Fresh-Allo组),并设置Wistar大鼠坐骨神经同系移植组(Fresh-Iso组),每组大鼠6只。移植术后20周,电生理检测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和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透射电镜观察再生神经超微结构。结果·42℃组HSP70表达水平高于37℃组、45℃组和Con组(均P<0.05)。冷冻保存4周后42℃组MHC-Ⅰ、MHC-Ⅱ表达水平与37℃组、45℃组、Con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42℃组caspase-3、caspase-9表达水平较37℃组、45℃组、Con组降低,坐骨神经细胞存活率较高(均P<0.05)。培养7 d后,42℃组BDNF、GDNF表达水平较37℃组、45℃组、Con组升高(均P=0.000)。移植术后20周,42℃-Allo组CMAP、NCV、有髓神经纤维数、髓鞘厚度均优于Con-Allo组、Fresh-Allo组(均P=0.000)。结论·HSP70高表达能减轻大鼠坐骨神经冷冻保存损伤,提高保存后神经细胞活性,促进异体移植后神经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预处理 热休克蛋白70 冷冻保存损伤 异体神经移植 神经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血清总胆红素及胆汁引流量对预后的影响
11
作者 曹权 徐鑫荣 +2 位作者 张萍 张峰 李相成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673-674,共2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术后血清总胆红素及胆汁引流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观察28例肝移植术后血清总胆红素及T管胆汁引流量的变化,分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探讨处理方法,了解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肝移植术后血清总胆红素逐渐升高,1周左右达到...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术后血清总胆红素及胆汁引流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观察28例肝移植术后血清总胆红素及T管胆汁引流量的变化,分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探讨处理方法,了解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肝移植术后血清总胆红素逐渐升高,1周左右达到高峰(平均117.45μmol/L),其后开始下降;然而,T管胆汁引流量在术后逐步增加,10 d左右达高峰(达200 ml左右),并维持于较高水平;术前高胆红素血症、保存损伤以及急性排斥反应系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T管胆汁引流量在术后逐渐增多,平均在术后3 d达到100 ml;若总是低于50 ml并伴有胆红素增高,则预后欠佳。结论肝移植术后高胆红素血症和胆汁引流减少的的原因为保存损伤、排斥反应和术前高胆红素血症等。若总胆红素增高伴有T管引流量减少,则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高胆红素血症 T管引流量 预后 血清总胆红素 肝移植术后 胆汁引流量 预后差 高胆红素血症 急性排斥反应 胆红素增高 保存损伤 肝移植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ps1调控胆管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程哲 田驹 郑树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59-763,共5页
目的探讨毛发鼻指(趾)综合征1型相关基因(tricho-rhino-pharyngeal syndrome type 1,Trps1)在冷保存再灌注损伤(cold preservation reperfusion injury,CPRI)诱导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human intrahepatic biliary epithelial cells,HIBE... 目的探讨毛发鼻指(趾)综合征1型相关基因(tricho-rhino-pharyngeal syndrome type 1,Trps1)在冷保存再灌注损伤(cold preservation reperfusion injury,CPRI)诱导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human intrahepatic biliary epithelial cells,HIBECs)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中的作用。方法体外模拟CPRI处理HIBECs检测上皮标志物E-cadherin、CK19,间质标志物Vimentin、α-SMA及目标基因Trps1的表达。用Trps1腺病毒或Trps1 siRNA载体转染HIBECs后,重复CPRI诱导实验,探讨Trps1对HIBECs EMT的调控作用。结果随着冷保存时间的延长,上皮标志物E-cadherin、CK19 mRNA和蛋白表达持续减少(P=0.018,0.011;P=0.039,0.044),间质标志物Vimentin、α-SMA表达持续增加(P=0.002,0.026;P=0.035,0.016);冷保存12 h,细胞内Trps1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P=0.018,0.031),其后随冷保存时间延长持续减少(P=0.026,0.009)。相关分析显示在该过程中,Trps1与上皮标志物表达正相关(r=0.981,0.913;P=0.000,0.002),而与间质标志物表达负相关(r=-0.711,-0.847;P=0.009,0.005)。Trps1腺病毒转染HIBEC后,重复上述CPRI诱导实验,E-cadherin表达增加(P=0.002,0.000),Vimentin表达减少(P=0.000,0.017),CPRI诱导HIBECs EMT效应受到抑制;Trps1 siRNA转染HIBECs后,重复上述CPRI诱导实验,E-cadherin表达减少(P=0.032,0.044),Vimentin表达增加(P=0.047,0.031),加强CPRI诱导HIBECs EMT效应。结论体外模拟CPRI可诱导HIBECs发生EMT,Trps1参与调控HIBECs EMT,发挥重要的拮抗作用并可能逆转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ps1 胆管上皮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保存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