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热带丘陵茶园间作白三叶草的保墒抗旱效果及其相关生态效应 被引量:7
1
作者 宋同清 肖润林 +3 位作者 彭晚霞 李盛华 肖孔操 滕海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9-43,共5页
在亚热带丘陵区幼龄茶园通过连续4 a的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茶园间作白三叶草对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的调节效果和其他生态综合效应,分析了其对茶树生长、茶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耕茶园相比,茶园间作白三叶草提高了关键土层(0... 在亚热带丘陵区幼龄茶园通过连续4 a的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茶园间作白三叶草对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的调节效果和其他生态综合效应,分析了其对茶树生长、茶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耕茶园相比,茶园间作白三叶草提高了关键土层(0~20 cm)和关键时期(4~6月)的土壤水分,促进了深层土壤水分向上层移动,提高了水分利用率,延缓和缩短了干旱时间,具有良好的提水保墒抗旱效果,同时改良了土壤环境,抑制了杂草生长,减少了病虫害发生率,促进了蚯蚓的生长,改善了茶叶品质,提高了茶叶产量,增产幅度达50.67 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幼龄茶园 间作白三叶草 保墒抗旱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水保墒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根柱 庄周 韩海荣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5-17,共3页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 ,首先要解决水分问题。因此 ,一系列土壤蓄水、保墒、抗旱造林技术应运而生 ,集水技术、覆盖保墒技术、土壤结构改良剂蓄水保墒技术、保水剂蓄水技术、固体水种植技术、应用蓄水渗膜抗旱造林技术 ,这些技术为荒...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 ,首先要解决水分问题。因此 ,一系列土壤蓄水、保墒、抗旱造林技术应运而生 ,集水技术、覆盖保墒技术、土壤结构改良剂蓄水保墒技术、保水剂蓄水技术、固体水种植技术、应用蓄水渗膜抗旱造林技术 ,这些技术为荒漠干旱地区的植被恢复提供了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水保墒抗旱造林技术 集水技术 覆盖保墒技术 固体水种植技术 土壤结构改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玉米保护性耕作模式对土壤肥力和保墒抗旱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崔雪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3年第4期40-42,共3页
以辽宁省阜新地区普遍采用的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为研究对象,借助定点试验法,研究了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对玉米耕层土壤肥力、保墒抗旱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土壤微生物含量超出传统耕作模式,土壤脲酶、碱性磷酸... 以辽宁省阜新地区普遍采用的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为研究对象,借助定点试验法,研究了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对玉米耕层土壤肥力、保墒抗旱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土壤微生物含量超出传统耕作模式,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较高,平均贮水量较大。表明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提升土壤保墒抗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耕作模式 土壤肥力 保墒抗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抗旱保墒栽培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陈义轩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5-66,共2页
我国干旱、半干旱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玉米总面积50%以上,干旱成为限制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而玉米生长发育主要依靠自然降雨,因此采用综合措施,蓄住天上水,保住土中墒,经济有效地提高水分利用率,是玉米抗... 我国干旱、半干旱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玉米总面积50%以上,干旱成为限制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而玉米生长发育主要依靠自然降雨,因此采用综合措施,蓄住天上水,保住土中墒,经济有效地提高水分利用率,是玉米抗旱栽培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旱栽培 玉米 抗旱保墒 技术 土地面积 水分利用率 半干旱 自然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抗旱保墒机械现状与发展趋势
5
作者 郭爱荣 韩金玉 王洁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27-130,共4页
简要回顾了国内现有的抗旱保墒技术,分析了国内抗旱保墒机械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我国抗旱保墒机械产品的发展趋势,对以后我国抗旱保墒机械产品的改进、完善以及新产品的开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抗旱保墒机械 现状 发展趋势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大豆抗旱保墒技术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鹿文成 《中国种业》 2011年第9期32-33,共2页
黑龙江省是中国大豆生产的最大省份,常年大豆种植面积450万hm2左右,占全国大豆面积的40%~44%.是中国大豆的主要商品粮供应基地。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大豆种植面积占全省大豆种植面积1/3左右.大豆种植是该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 黑龙江省是中国大豆生产的最大省份,常年大豆种植面积450万hm2左右,占全国大豆面积的40%~44%.是中国大豆的主要商品粮供应基地。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大豆种植面积占全省大豆种植面积1/3左右.大豆种植是该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该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生产 黑龙江省 抗旱保墒技术 高寒区 种植面积 农村经济发展 中国大豆 供应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土壤水分变化和抗旱保墒措施
7
作者 陈昌毓 《农业科技与信息》 1997年第1期33-34,共2页
甘肃黄土高原和河西走廊的气候特点,一般是冬春季干旱多风,春季降水量仅占全年的6%~8%;夏秋季气温较高、雨水较多,7、8、9三个月雨量占全年的70%~80%。春季随大气干旱和气温的升高,土壤水分大量蒸发。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抗旱保墒 春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蚌埠市小麦生产抗旱保墒技术措施浅议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敏 《安徽农学通报》 2012年第13期65-66,共2页
选择适用的抗旱保墒农业技术措施,既可以保证小麦粮食生产在干旱情况下夺取丰收,同时还能够培肥土壤,有利于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分别从优良品种选择、整地措施、播种、施肥以及节水灌溉等方面,浅议小麦生产抗旱技术及措施。
关键词 小麦 抗旱保墒 农业技术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区旱薄果园抗旱保墒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田定庆 李喜林 《果农之友》 2005年第2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果园 太行山区 抗旱保墒技术 灌溉条件 果树生产 核桃 应用效果 重要因素 焦作市 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梯田果园抗旱保墒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衎 马磊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第10期154-155,158,共3页
庄浪县近些年大力发展果业,全县围绕“扩数量、提质量、创品牌、增效益”的发展目标逐年扩大苹果种植规模,并基于当地自然资源条件与土壤气候特征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山地梯田果园抗旱保障技术,为全县果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文章论述了... 庄浪县近些年大力发展果业,全县围绕“扩数量、提质量、创品牌、增效益”的发展目标逐年扩大苹果种植规模,并基于当地自然资源条件与土壤气候特征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山地梯田果园抗旱保障技术,为全县果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文章论述了山地梯田果园抗旱保障技术内容、技术应用要点等,希望能为类似工作的开展提供些许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种植 山地梯田 抗旱保墒 技术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抗旱保墒为中心的高产体系及其抗旱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作民 《黑龙江农业科学》 1998年第3期28-29,共2页
以抗旱保墒为中心的高产体系及其抗旱技术赵作民(黑龙江省农科院耕作栽培所当前干旱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全世界干旱、半干旱面积达1/3以上,就耕地面积而言,约有40左右降水量低于500毫米。我国1亿hm2余耕地,旱地0.7... 以抗旱保墒为中心的高产体系及其抗旱技术赵作民(黑龙江省农科院耕作栽培所当前干旱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全世界干旱、半干旱面积达1/3以上,就耕地面积而言,约有40左右降水量低于500毫米。我国1亿hm2余耕地,旱地0.75hm2约占总耕地面积的52%。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旱保墒 高产体系 耕作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果园抗旱保墒六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勇 李铸文 《河北果树》 2003年第3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山地果园 抗旱保墒技术 刨坪打坑 穴贮肥水 地膜覆盖 地面覆草 保水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旱保墒增产增收的耕种方法—原垅种沟
13
作者 潘万清 宋立泉 刘君朴 《耕作与栽培》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7-11,共5页
黑龙江省的西部和西南部属于半干旱地区,年雨量400~500毫米,且分布不均,年际间变化大,春旱频率尤大,土壤瘠薄,保水能力差,每年因春旱造成缺苗、补种和毁种的面积很大。如肇州县1976~1984年平均每年干旱的成灾面积为42.18万亩,减产一... 黑龙江省的西部和西南部属于半干旱地区,年雨量400~500毫米,且分布不均,年际间变化大,春旱频率尤大,土壤瘠薄,保水能力差,每年因春旱造成缺苗、补种和毁种的面积很大。如肇州县1976~1984年平均每年干旱的成灾面积为42.18万亩,减产一般达到20%。在没有灌溉的旱作条件下,如何利用抗旱耕种方法,把伏秋雨水积蓄在土壤中,以减轻春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旱保墒 耕作法 原垅种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XB型农林抗旱保墒剂合成设备
14
作者 张小洁 《农技服务》 2005年第2期61-62,共2页
该设备由陕西省西安市明通农林器材厂研制,可生产出保水率达400倍的保墒剂。
关键词 抗旱保墒 生产 陕西 器材 合成设备 保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抗旱保墒机理探析
15
作者 余建国 高培峰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09年第06X期61-61,63,共2页
针对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干旱年份所表现出的突出效果,分别对免耕播种、秸秆覆盖和深松的抗旱保墒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得出了保护性耕作技术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确保粮食丰产的关键技术的论断。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抗旱保墒 机理 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区板栗抗旱保墒技术
16
作者 曹维林 冯志英 甄玉林 《河北果树》 2000年第3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太行山区 板栗 抗旱保墒 保水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水抗旱保墒剂生产设备
17
作者 敏捷 《现代农业装备》 2005年第3期75-75,共1页
一种用于生产农、林节水抗旱蓄水保墒剂的小型机械——SXB型农林抗旱保墒剂合成设备,由陕西省西安市明通农林器材厂研制成功。
关键词 节水抗旱保墒 生产设备 制作材料 水资源 系统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式小型农林抗旱保墒剂生产设备
18
作者 敏捷 《农村百事通》 2006年第13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抗旱保墒 生产设备 农林 干旱半干旱地区 丘陵山区 小型设备 抗旱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大豆抗旱保墒增产增收技术
19
作者 刘鹏 《农业与技术》 2017年第8期8-8,共1页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生产的最大省份,常年大豆种植面积高达460万hm2左右,占全国大豆面积40%以上,大豆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是该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但北部高寒区大豆较易遭受极端气候的影响,影响大豆产量。本文针对黑...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生产的最大省份,常年大豆种植面积高达460万hm2左右,占全国大豆面积40%以上,大豆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是该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但北部高寒区大豆较易遭受极端气候的影响,影响大豆产量。本文针对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地区气候特点,从品种选择、灌溉等角度探讨大豆抗旱保墒增产增收对策,以期为黑龙江省大豆种植提供更多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北部高寒区 大豆 抗旱保墒 增产增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研制出小型农林抗旱保墒剂设备
20
作者 张贵全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06年第5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抗旱保墒 小型设备 农林 山西 干旱半干旱地区 丘陵山区 研制成功 抗旱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