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代保举博士制度的若干问题——以《汉官仪》等文献所载博士举状文书考辨为中心
1
作者 张欣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60,共12页
《汉官仪》《通典》《文献通考》等文献所载的博士举状文书是研究汉代保举博士制度的关键史料。“举状”“行状”又称版状。该文书针对的是博士,而非博士祭酒。通过对文书内容的分析可知,汉代官府保举博士既注重保举对象的学术能力,又... 《汉官仪》《通典》《文献通考》等文献所载的博士举状文书是研究汉代保举博士制度的关键史料。“举状”“行状”又称版状。该文书针对的是博士,而非博士祭酒。通过对文书内容的分析可知,汉代官府保举博士既注重保举对象的学术能力,又关注其品行,对其人际交往范围也作了较严格的规定。博士举状应出现于东汉光武帝之后。该举状不像一般性的制度规定,更像特定的、针对某生的具体举状,而且应是多个机构所作举状的综合。综合后的举状可作为三公、尚书台等机构鉴定、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博士举状文书属于官文书而非普通的制度文献类记载,具有完整性和独特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保举制度 博士举状 版状 文书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晚清时期文官保举的基本特征1 被引量:1
2
作者 肖宗志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7-103,149,共7页
清朝也像中国其他的专制王朝一样,十分强调人才的重要性。为此,有一系列人才选拔、官员任用的制度设计和安排。为弥补科举取士和铨选循例任官的不足,达到破格选拔和重用人才的目的,在明朝保举制度的基础上,清朝进一步规范和强化了保举制... 清朝也像中国其他的专制王朝一样,十分强调人才的重要性。为此,有一系列人才选拔、官员任用的制度设计和安排。为弥补科举取士和铨选循例任官的不足,达到破格选拔和重用人才的目的,在明朝保举制度的基础上,清朝进一步规范和强化了保举制度,并扩大了保举制度的适用范围。清朝前中期,由于政治和社会变动不大,制度包括文官保举制度多延续,少变化,大体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但晚清时期,由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政治制度也在随之逐渐转型。就文官保举制度而言,变动也是其题中应有之义。晚清时期文官保举制度和运行机制,在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体现了文官保举的基本特征:文官保举制度不断地调整,文官保举的外在状况发生了多维变动,保举权在诸多人事权中的地位提升,文官保举对政治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很大,甚至超过其有益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时期 文官保举制度 保举 负面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