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影视媒体“虑编辑之多缺”
被引量:1
- 1
-
-
作者
王振铎
-
机构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出处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5-96,98,共3页
-
文摘
前些时期,在杂树生花群莺乱飞的时候,我国整体文化繁荣景象不断提升,部分影视屏幕作品却在倾斜下滑。一些网络视频突然魔幻般火爆起来。银幕上的“无极”,荧屏上的“非常”,竭力让小百姓们“娱乐至死”,快活发疯。那些腾云驾雾、飞来飞去、聚散无常的屏幕人物,衣装古里古气,言语俗里俗气,行为神里神气,半文半武,不阴不阳,
-
关键词
影视媒体
编辑
文化繁荣
网络视频
“无极”
“非常”
屏幕
俗气
-
分类号
G229.2
[文化科学]
G232
[文化科学]
-
-
题名对文人画之“俗”的审美辨析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周雨
-
机构
厦门大学
-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6-129,共4页
-
文摘
文人画素重超凡脱俗的清雅趣味,学界论述颇多。然对其反面——“俗”——的审美辨析尚欠精深。本文首先概括出画风中“俗气”表现有三:艳俗,又名烟火气;世俗,又名市井气;庸俗,又名匠气。继而从传统文化中探本溯源,指出俗的古意来源,正好与画风之俗相对应。分别是:俗指民间,与朝廷士大夫趣味有别,对应于艳俗;俗指常人之欲,文人则超脱声色货利,对应于市井气;俗指平庸,文人重我求不朽,对应于匠气。
-
关键词
文人画
俗气
-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喧嚣时代的温情与愤怒——长篇小说《柏慧》随谈
- 3
-
-
作者
陈吉猛
-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59-60,共2页
-
文摘
这个时代终将牢记那些捍卫心灵的正义,张扬精神的纯洁的“以笔为旗”的战士,他们是名符其实的灵魂工程师,他们以一颗丹柯的心点燃人类不灭的希望,照亮人类前行的路途。他们承接了鲁迅的硬骨头精神和投枪匕首的传统,锋芒所向一切罪恶和丑类,他们沉入到真实的内心,抚摸善良和忠诚。 在这些战士中,张炜是引人瞩目的一个,长篇小说《柏慧》(载《收获》95年第二期)便是张炜作为时代战士的宣言书。通过《柏慧》,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张炜走向内心的追思,执著于人间的温情的身影。《柏慧》由“我”给柏慧与老胡师的一系列信札组成,前者是“我”过去的恋人,后者是“我”过去的教师。
-
关键词
长篇小说
张承志
“葡萄园”
《收获》
俗气的人
宣言书
生活质量
硬骨头精神
生态环境
经济改革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余欲为无李论”与北宋文化艺术变革之风向
- 4
-
-
作者
黄凌子
-
机构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
出处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2-106,共5页
-
文摘
在王安石主导的政治经济变革的同时,北宋文化领域也出现了变革思潮,米芾提出的"余欲为无李论"是北宋文化思潮革新在艺术领域的一种反映。此论固然有当时李成山水真迹流传少之意,然更深隐之意在于,李成山水画艺虽多创新,然少古意(即古画中"平淡天真""不类人为"意趣),加之后学者陈陈相因,俗不可耐,已不符合新时代对文艺之要求,不足贵,谓之"无李"。米芾贬低李成的山水画,推崇董源的山水画,及时指出绘画领域的问题,对革新北宋的画风起到了很大作用,也反映了北宋文化特别是文学艺术风向的转变。
-
关键词
无李论
李成
俗气
平淡天真
文化风向
-
分类号
G09
[文化科学]
-
-
题名张爱玲文学世界中的俗与雅
被引量:1
- 5
-
-
作者
裴慧
-
机构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
出处
《河南农业》
2018年第27期61-62,共2页
-
文摘
在张爱玲作品中,描写了大上海里各式各样的小人物,尤其以女性居多,张爱玲以大量的笔墨描写了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各种穿衣打扮和鸡毛蒜皮的小事,这是其他作者不会着重笔墨的细节,可谓是十分琐碎的俗事。但是,在张爱玲的文字背后,她特有的文学腔调和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使得读者通过这些所谓的俗事,感受到了她冷眼旁观似的隔离和孤独,显现出了一种特有的雅致感。
-
关键词
张爱玲
雅致
俗气
-
分类号
TS976.4
[轻工技术与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