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线性演化逻辑及其语境 被引量:2
1
作者 宫敬才 谷菁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3-121,共19页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政治经济学命题:"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这一命题内含经济哲学内容,概括性表述是社会历史线性演化逻辑。在马克思文献中,该逻辑存在于四种语境即原...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政治经济学命题:"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这一命题内含经济哲学内容,概括性表述是社会历史线性演化逻辑。在马克思文献中,该逻辑存在于四种语境即原生态语境、一般性理论语境、东方特定社会历史情势语境和俄国特定社会历史情势语境之中。不同语境中表现出来的逻辑样态各异,后人理解成百家争鸣之势,但其中有的内容被忽略,如东方特定社会历史情势语境中的外力论;有的内容被主观性解读,如俄国特定社会历史情势语境中农业公社命运的例外论。这种理论情势给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提出了问题:一般性理论语境中的社会历史线性演化逻辑是否具有普遍适用性?东方特定社会历史情势语境中的外力论与一般性理论语境中的社会历史线性演化逻辑是什么关系?俄国特定社会历史情势语境中的例外论是马克思基本立场吗?如果是,该立场与一般性理论语境中的社会历史线性演化逻辑相冲突如何解释?为了维护一般性理论语境中社会历史线性演化逻辑的纯正性,语境问题成为必须在自觉意识层面被关注和研究的对象。研究不同语境中马克思原生态社会历史线性演化逻辑思想,是应当被提上议事日程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历史线性演化逻辑 东方特定社会历史情势语境 俄国特定社会历史情势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国对社会主义的两次选择
2
作者 邹国保 《湖湘论坛》 1991年第4期46-47,42,共3页
江泽民同志在国庆4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和发展,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制度?其答案只能到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去寻找。
关键词 中国历史发展 中国近代社会 世界无产阶级 俄国十月革命 历史性选择 殖民地半殖民地 特定历史条件 资产阶级共和国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