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在中国30年 |
陈建华
耿海英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6
|
|
2
|
俄国形式主义简论 |
李思孝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5
|
|
3
|
俄国形式主义批评的方法论特征初探 |
仲文
|
《内蒙古社会科学》
|
1987 |
3
|
|
4
|
俄国形式主义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反思与批判 |
杨向荣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5
|
俄国形式主义与大卫·波德维尔电影理论 |
刘勇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6
|
浅析俄国形式主义对电影叙事理论的贡献 |
王永收
|
《电影评介》
|
2013 |
0 |
|
7
|
差异论模式:意义与局限──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研究 |
张无屐
孙逸行
|
《学术界》
CSSCI
|
1995 |
6
|
|
8
|
巴赫金的文学内容与形式思想——兼及对俄国形式主义的批判 |
康长青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7 |
4
|
|
9
|
新变与救赎:俄国形式主义文类思想研究 |
陈军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0
|
论俄国形式主义的文学观 |
魏家骏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
1994 |
2
|
|
11
|
文学的自律性:追寻与建构──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批评实质论 |
杨金才
|
《外国语文》
|
1995 |
7
|
|
12
|
《俄国形式主义的叙事理论研究》 |
杨燕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3
|
俄国形式主义理论评析 |
赖干坚
|
《学习月刊(福建)》
|
1987 |
2
|
|
14
|
艺术语/实用语:虚拟的二元对立——巴赫金对俄国形式主义诗语理论的批判 |
王建刚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1997 |
1
|
|
15
|
从《英雄》等影片透视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兼与《〈英雄〉——一场形式主义的盛宴》作者商榷 |
罗婷
杨杰琼
|
《电影评介》
|
2009 |
0 |
|
16
|
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问题的三点思考 |
吴元迈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7
|
结构主义精神与中国先锋小说 |
降红燕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18
|
诗的形式与诗歌翻译 |
陆钰明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4 |
5
|
|
19
|
能动的形式与形式的能动—— 一种形式美学的翻译观 |
吕俊
|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
1998 |
6
|
|
20
|
探索当代小说标题语言形式的陌生化 |
崔梅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6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