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促黄体生成素受体在雌性山羊背根神经节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董伟 黄双 +2 位作者 徐永平 田媛媛 刘文刚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75-1181,共7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雌性山羊颈-4、胸-6、腰-2节段背根神经节(DRG)中促黄体生成素受体(LHR)的表达水平及分布特征,研究DRG中是否有促黄体生成素(LH)作用的靶细胞以及LHR在DRG中的分布特点。结果显示:在颈-4、胸-6DRG中,LHR免疫反...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雌性山羊颈-4、胸-6、腰-2节段背根神经节(DRG)中促黄体生成素受体(LHR)的表达水平及分布特征,研究DRG中是否有促黄体生成素(LH)作用的靶细胞以及LHR在DRG中的分布特点。结果显示:在颈-4、胸-6DRG中,LHR免疫反应阳性物质主要分布在中小型神经元胞体中,LHR为强阳性或中等阳性;而大型神经元胞体不着色,LHR为阴性反应。在腰-2DRG中,LHR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在中小型神经元胞体中的分布特征与在颈-4、胸-6DRG中的分布特征相似;但LHR在大型神经元胞体上为弱阳性反应。图像分析结果显示:颈-4、胸-6、腰-2DRG内神经元胞体上LHR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节内其它阳性结构(P<0.01)。另外,在颈-4、胸-6、腰-2DRG三节段之间,节内阳性神经元胞体上LHR的相对表达量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研究表明,雌性山羊DRG中存在LHR,且中小型神经元胞体是LH发挥作用的主要靶细胞,揭示LH可能会通过作用于躯体-内脏感觉DRG内中小型神经元胞体上的LHR来参与调节动物机体各器官的温度觉、痛觉和触觉的传递以及与伤害性刺激等有关的感觉神经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黄体生成素受体 黄体生成素 背根神经节 雌性山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化法检测促黄体素受体在多浪羊和卡拉库尔羊卵巢上的分布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惠娥 汪澜 盛伟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6-129,共4页
为从形态学角度理解内分泌调节过程,揭示促黄体生成素(luteotropic hormone,LH)对雌性哺乳动物卵巢调节作用机制,试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研究促黄体生成素受体(luteotropic hormone receptors,LHR)在多浪羊和卡拉库尔羊卵巢组织中... 为从形态学角度理解内分泌调节过程,揭示促黄体生成素(luteotropic hormone,LH)对雌性哺乳动物卵巢调节作用机制,试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研究促黄体生成素受体(luteotropic hormone receptors,LHR)在多浪羊和卡拉库尔羊卵巢组织中的分布与表达,分别选取相邻的5张连续切片,光镜观察、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多浪羊与卡拉库尔羊的LHR阳性物质主要见于膜细胞、卵母细胞、颗粒细胞和血管周围间质,尤其在膜细胞和卵泡颗粒细胞的胞质中分布最多。原始卵泡卵母细胞中便有LHR受体阳性物质分布,在各级卵泡中LHR阳性细胞数量和染色强度随卵泡发育呈正向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浪羊 卡拉库尔羊 黄体生成素 促黄体生成素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H受体在雌性山羊肠系膜后神经节中的分布 被引量:1
3
作者 董伟 范洁 +2 位作者 徐永平 金秀芳 郭瑜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促黄体生成素(LH)是否可以通过影响雌性山羊肠系膜后神经节(CMG)参与动物机体生殖活动的调节。【方法】取5只未怀孕健康成年雌性山羊肠系膜后神经节,于多聚甲醛中固定,经石蜡包埋并制作厚度7μm的连续石蜡切片后,采用免疫... 【目的】探讨促黄体生成素(LH)是否可以通过影响雌性山羊肠系膜后神经节(CMG)参与动物机体生殖活动的调节。【方法】取5只未怀孕健康成年雌性山羊肠系膜后神经节,于多聚甲醛中固定,经石蜡包埋并制作厚度7μm的连续石蜡切片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方法观察雌性山羊CMG中LH受体(LHR)的分布特点,并计算LHR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在CMG中,神经元细胞均为LHR免疫阳性反应,多数细胞呈中等阳性,少数细胞呈强阳性,LHR免疫阳性产物主要分布在神经元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膜上,但细胞核为阴性反应。神经纤维和卫星细胞中的LHR免疫阳性产物为弱阳性表达。神经元细胞上LHR的相对表达量(7.057±0.797)极显著高于其他非神经元细胞(1.497±0.690)(P<0.01)。【结论】CMG中神经元细胞是LH发挥作用的主要靶细胞,提示CMG神经元细胞中存在的LHR可能是协调LH对生殖器官的内分泌调节和自主神经对生殖器官的神经调节的中转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黄体生成素受体 肠系膜后神经节 免疫组织化学SP法 雌性山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HR在雌性山羊颈前神经节中的分布 被引量:1
4
作者 董伟 徐永平 +3 位作者 孙曼 黄双 尧丽 李旭召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9-22,共4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促黄体生成素受体(LHR)在雌性山羊颈前神经节(SCG)中的分布特点及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雌性山羊SCG中,LHR免疫反应阳性物质主要分布在神经元胞体的胞膜和胞质中,为LHR强阳性或中等阳性。部分神经元胞体可见其...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促黄体生成素受体(LHR)在雌性山羊颈前神经节(SCG)中的分布特点及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雌性山羊SCG中,LHR免疫反应阳性物质主要分布在神经元胞体的胞膜和胞质中,为LHR强阳性或中等阳性。部分神经元胞体可见其突起,为LHR中等阳性。图像分析表明,LHR在神经元和非神经元中的表达量呈极显著差异(P<0.01)。研究表明,SCG具备接受LH作用的条件,提示LH可能会影响SCG交感节后神经元胞体对其支配的头面部腺体、血管以及眼睛、咽喉等器官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体生成素 促黄体生成素受体 颈前神经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兰褐蛋鸡卵巢与输卵管FSHR及LHR基因定量的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何晶 耿仁德 +5 位作者 计红 马莉 张虹亮 孔凡志 程晓旭 杨焕民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27-31,45,共6页
为了研究鸡卵巢、输卵管子宫部、输卵管漏斗部FSHR及LHR基因表达水平差异,实验从海兰褐蛋鸡的子宫部、卵巢、漏斗部中提取总RNA,利用RT-PCR技术获得FSHR、LHR目的基因,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卵巢组织FSHR m RNA... 为了研究鸡卵巢、输卵管子宫部、输卵管漏斗部FSHR及LHR基因表达水平差异,实验从海兰褐蛋鸡的子宫部、卵巢、漏斗部中提取总RNA,利用RT-PCR技术获得FSHR、LHR目的基因,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卵巢组织FSHR m 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子宫部与漏斗部组织(P<0.01),子宫部与漏斗部组织FSHR m RNA表达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子宫部组织LHR m RNA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但卵巢、漏斗部组织LHR m RNA表达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通过研究鸡卵巢、输卵管子宫部、输卵管漏斗部FSHR及LHR基因表达水平差异,研究为今后研究禽类生殖生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 卵泡激素受体 促黄体生成素受体 基因表达量 荧光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HR在不同繁殖期牦牛睾丸组织的表达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亚超 马云云 +3 位作者 陶金忠 袁莉刚 李琪 梁晶晶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14,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繁殖季节牦牛睾丸促黄体生成素受体(LHR)在牦牛睾丸的定位与表达变化,为牦牛繁殖季节性调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用特殊染色结合生物显微技术观察不同繁殖期成年牦牛睾丸组织学特征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LHR在牦牛... 【目的】探讨不同繁殖季节牦牛睾丸促黄体生成素受体(LHR)在牦牛睾丸的定位与表达变化,为牦牛繁殖季节性调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用特殊染色结合生物显微技术观察不同繁殖期成年牦牛睾丸组织学特征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LHR在牦牛睾丸组织的分布和定位.【结果】光镜观察表明,不同繁殖期成年牦牛睾丸组织结构差异不明显,生精上皮及间质PAS阳性表达明显,AB主要在生精小管基膜阳性表达,PAS及AB均为繁殖期表达强于繁殖间期.免疫组化结果显示,LHR在繁殖期牦牛睾丸leydig细胞及生精上皮均为弱阳性分布,而在繁殖间期仅强表达于leydig细胞.【结论】高原地区牦牛睾丸组织繁殖间期以酸性粘多糖为主,繁殖活动增强主要与中性粘蛋白关系密切,LHR参与了不同繁殖期牦牛睾丸功能变化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促黄体生成素受体 睾丸 免疫组织化学 繁殖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HCGR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关联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焕 吴效科 马红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54-1360,共7页
黄体生成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LHCGR)主要表达于女性卵巢膜细胞和颗粒细胞中,是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生发展及临床表现有密切关联的基因。LHCGR参与卵泡发育、排卵和黄体形成,其基因多态性与PCOS患者排卵障碍、雄激素分泌增多... 黄体生成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LHCGR)主要表达于女性卵巢膜细胞和颗粒细胞中,是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生发展及临床表现有密切关联的基因。LHCGR参与卵泡发育、排卵和黄体形成,其基因多态性与PCOS患者排卵障碍、雄激素分泌增多、促性腺激素比值异常、胰岛素抵抗、卵巢过度刺激及体质量指数(BMI)等有关联。LHCGR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主要包括LHCGR基因上rs13405728、rs2293275、rs7371084、rs4953616、rs4539842和rs61996318位点,在预测PCOS发病风险、诊断疾病类型和评估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成功率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现就LHCGR基因多态性与PCOS发病风险、种族差异和临床表型特征等关联性方面进行综述,探讨LHCGR不同SNPs与PCOS临床表现的关联性及其应用价值,辅助临床对PCOS发病风险的评估,从而为制定个体化的精准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体生成素/绒毛膜性腺激素受体 多囊卵巢综合征 基因多态性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