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营经济发展的立法促进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守文 《现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8,共15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着重通过政策促进和立法促进两种路径,持续推进民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基于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应将其政策促进的有益举措及时法律化,从而形成立...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着重通过政策促进和立法促进两种路径,持续推进民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基于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应将其政策促进的有益举措及时法律化,从而形成立法促进的重要内容。针对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必要依据《宪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制定专门的民营经济促进法,以有效协调其中涉及的国家与国民、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等重要关系。为此,应结合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必要性,厘清该法的立法定位,界定影响其调整范围和调整手段的基本范畴,明确影响其具体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从而通过推进其立法内容的完善和有效落实,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持续推动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经济 促进 立法促进 政策促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立法建构——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 被引量:7
2
作者 赵树文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共20页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建构是当下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已经正式发布,但是其在目标定位、原则确立以及规则建构方面仍存有尚待商榷之处。因此,有必要坚持理论导向...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建构是当下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已经正式发布,但是其在目标定位、原则确立以及规则建构方面仍存有尚待商榷之处。因此,有必要坚持理论导向与问题导向相融合的立法思维模式,沿着“法理支点、现实需求、基本使命、精神统领以及制度表达”等核心议题,对该法的建构继续进行深度的理论挖掘与缜密的制度考究。具体而言,该法建构的法理支点在于其法律位阶的提升;现实需求体现着该法建构的直接动因,从不同维度可以将其归因于激活市场经济内生动力、拓补多元资本立法体系、优化民主政治建设环境、推进科技创新发展速度以及提升国际贸易竞争优势等方面;基本使命聚焦对民营企业的产权保护;精神统领源自平等原则;制度表达则建议包括总则、平等准入、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以及法律责任等相关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经济 促进立法 产权保护 平等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宿业高质量发展的立法需求论析——以江苏省为例
3
作者 印伟 《农村农业农民》 2025年第6期48-52,共5页
民宿业正在逐渐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但立法滞后导致诸多发展困境,催生了促进民宿业高质量发展的立法需求。江苏省主动研究和论证立法方案,遵循促进与规范并重,生态优先、融合发展,原则性、可操性和前瞻性相统一的立法原则,按照总... 民宿业正在逐渐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但立法滞后导致诸多发展困境,催生了促进民宿业高质量发展的立法需求。江苏省主动研究和论证立法方案,遵循促进与规范并重,生态优先、融合发展,原则性、可操性和前瞻性相统一的立法原则,按照总分结合的框架体例,通过规定总则以及产业发展、人才支撑、宣传推广、规范经营、法律责任等制度,为国家层面及其他省份民宿业立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民宿业 民宿业立法 促进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型地方立法实证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江国华 童丽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6-89,共14页
促进型立法是通过提倡、引导等方式贯彻国家意志的一种新的立法模式。近年来,随着国家治理重心下沉,我国促进型地方立法发展迅速,并在地方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促进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就内容而言,促进型地方立法重点关涉物质、政治... 促进型立法是通过提倡、引导等方式贯彻国家意志的一种新的立法模式。近年来,随着国家治理重心下沉,我国促进型地方立法发展迅速,并在地方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促进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就内容而言,促进型地方立法重点关涉物质、政治、精神、社会、生态等“五大文明”的促进和发展领域;就数量分布而言,促进型地方立法呈现出法律执行性促进型立法稳中有降、制度实施性促进型立法稳步上升、事务性促进型地方立法渐成主流的发展趋势。就立法技术和质量而言,促进型地方立法不乏优秀范例,但整体上因立法时间相对集中,横向移植、内容相似度偏高等问题比较突出,导致相关立法的民主性、地方性、创新性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进立法 地方立法 立法集中 立法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型立法若干问题探析 被引量:40
5
作者 李龙亮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0-113,共4页
促进型立法作为一种全新的立法类型正在形成并日益普遍。促进型立法具有多以"促进"命名、以倡导性规范为主、注重事前引导、强调政府主导、政策色彩浓厚、法律责任特别六大特征,以激励扶持类规范、表彰奖励类规范、宣示宣言... 促进型立法作为一种全新的立法类型正在形成并日益普遍。促进型立法具有多以"促进"命名、以倡导性规范为主、注重事前引导、强调政府主导、政策色彩浓厚、法律责任特别六大特征,以激励扶持类规范、表彰奖励类规范、宣示宣言类规范、道德提倡类规范和管理约束类规范为表现形式。搞好促进型立法必须做到以下四点:重视促进型立法功效;警惕促进型立法泛滥;合理配置促进型立法内容;增强促进型立法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进立法 管理型立法 政府主导 法律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侵权责任法》立法目的的“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平华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2-58,共7页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侵权责任法》的立法目的之一。适应其要求,《侵权责任法》在强化保护弱者、关切社会秩序、责任集体化、责任综合化等方面发生了转型。该目的影响了侵权归责,贯穿于责任构成和效果之中。其适宜成为裁判...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侵权责任法》的立法目的之一。适应其要求,《侵权责任法》在强化保护弱者、关切社会秩序、责任集体化、责任综合化等方面发生了转型。该目的影响了侵权归责,贯穿于责任构成和效果之中。其适宜成为裁判的间接理由,可依之展开目的解释和利益衡量;也容易导致审判不独立、出现裁判错误、说理不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立法目的 法律转型 适用方法 弊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法促进成效显著仍须努力再创辉煌--纪念《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公布施行20周年 被引量:1
7
作者 白人朴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23年第5期4-7,共4页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下简称《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公布施行,至今已近20年。作为参加此法起草工作的农业机械化战线的一员老兵,特写此文纪念。《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是一部兴农强农护农的法律,是农业法制建设的...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下简称《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公布施行,至今已近20年。作为参加此法起草工作的农业机械化战线的一员老兵,特写此文纪念。《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是一部兴农强农护农的法律,是农业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法律体系的健全完善和重要补充,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具有里程碑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程碑性质 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立法促进 农业法制建设 再创辉煌 成效显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我国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立法”座谈会侧记 被引量:1
8
作者 院萍 《中国牧业通讯》 2005年第13期62-65,共4页
关键词 促进我国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立法”座谈会 中国 2005年 行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政策的“促进性”:演进、分析与立法展望 被引量:5
9
作者 苏晖阳 覃夫杰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1-39,共9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青年政策一直具有“促进性”特征。基于对我国“促进性”青年政策演进过程的回顾分析,可以发现青年政策“促进性”特征的生效逻辑在于:其侧重于使用任意性、授权性、鼓励性规范,为政策受众指明方向、划定空间,引导...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青年政策一直具有“促进性”特征。基于对我国“促进性”青年政策演进过程的回顾分析,可以发现青年政策“促进性”特征的生效逻辑在于:其侧重于使用任意性、授权性、鼓励性规范,为政策受众指明方向、划定空间,引导政策受众自主发挥效能,从而促进青年事业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促进性”青年政策还具有规范化、科学化、法治化、体系化的动态表现和必然走向,因而能够助力青年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的构建完善。面对新时代青年工作的问题挑战,青年发展领域相关立法特别是“促进型立法”是我国青年政策格局继续发挥“促进性”特征的经验、优势的可行方案与可靠路径。青年发展领域的“促进法”将为青年法治保障体系带来新的发展,为党领导下的青年政策格局在新时代的继续完善带来丰富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政策 政策法定化 促进立法 青年发展促进 青年优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法的立法思考 被引量:16
10
作者 严驰 《信息安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08,共6页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GAI)的技术升级和日益普及,人类社会结构形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工智能技术在发展的同时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是中国在GAI领域的最新探索成果,强调发展和安全并重、促进...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GAI)的技术升级和日益普及,人类社会结构形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工智能技术在发展的同时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是中国在GAI领域的最新探索成果,强调发展和安全并重、促进创新和依法治理,为正处于立法进程中的人工智能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具言之,人工智能法应考虑采用促进型立法模式,在立法内容上减少使用准用性规范,明确分类分级监管的立法思路,加强人工智能国际交流和合作,通过构建更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方案,推动科技向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法 生成式人工智能 促进立法 准用性规范 分类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新质生产力专门立法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佑海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8,共15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大战略。法治在支持和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具有独特功能。由于现行法律存在若干不适应等问题,根据我国实际,应当单独制定一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专门法律,且应当是一部促进型法律...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大战略。法治在支持和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具有独特功能。由于现行法律存在若干不适应等问题,根据我国实际,应当单独制定一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专门法律,且应当是一部促进型法律。该促进型立法有利于发挥立法的导向作用,有利于扩大法治的调整空间,宪法的纲领性条款为促进型立法提供了明确的宪法依据。“新质生产力促进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充分发挥新型劳动者潜能的人才引进制度、绩效评价制度和薪酬保障制度;有效保护以数据财产权利为中心的新型生产资料的法律制度;有力促进“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充分激发劳动者创新创业积极性的法律制度;推进形成改造自然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能力的法律制度。同时,抓紧制定、修订其他相关法律,以全面有效支持和保障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劳动者 生产资料 专门立法 促进立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促进法的法理阐释 被引量:22
12
作者 孙佑海 王操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7-73,共7页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对于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该法由党和国家振兴乡村的相关政策转化而成,在规范构...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对于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该法由党和国家振兴乡村的相关政策转化而成,在规范构造上呈现出正向激励的特征;以促进农民全面发展为价值基础,核心是保障农民发展权,促进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受益者;整体确立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的制度措施,并在城乡融合、扶持措施、监督检查等方面与其他涉农法律法规相衔接。为保障该法有序运转,确保乡村振兴目标全面实现,应当建立党的领导、政府协同的监督机制和科学决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促进法》 促进立法 农民主体地位 农民发展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与政府责任的法治化——以政府促进就业责任为视角 被引量:4
13
作者 许建宇 王婧婧 《法治研究》 2007年第2期31-36,共6页
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过程中,必须强调政府责任的法治化问题。以促进就业为视角,政府所承担的职责内容繁多,但总体上可区分为法律性质的职责和非法律性质的职责两大类。在促进就业领域构建政府责任制度时,应考虑“促进型立法”的特殊性... 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过程中,必须强调政府责任的法治化问题。以促进就业为视角,政府所承担的职责内容繁多,但总体上可区分为法律性质的职责和非法律性质的职责两大类。在促进就业领域构建政府责任制度时,应考虑“促进型立法”的特殊性,对政府承担法律责任所涉及的可诉性、诉讼形式、责任形式和归责原则等问题作出合理的制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劳动关系 政府责任 法治化 促进就业 促进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集体林权流转立法的模式变革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本鑫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02-106,共5页
集体林权流转是促进集体森林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途径,也是切实保护林农权益的客观要求。我国现行集体林权流转立法注重对林权流转行为的管理,忽视对林权流转行为的激励和促进,具有管理型立法的模式特征。这种立法对集体林权流转行为的... 集体林权流转是促进集体森林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途径,也是切实保护林农权益的客观要求。我国现行集体林权流转立法注重对林权流转行为的管理,忽视对林权流转行为的激励和促进,具有管理型立法的模式特征。这种立法对集体林权流转行为的管理过当,既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集体林权的顺畅流转,又易于导致法律权威性的丧失。顺应林业的产业特点与发展规律,我国集体林权流转立法需要选择促进型立法模式,合理划分政府的管理权限,强化政府的服务功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明确促进集体林权流转的立法目的,剔除现行立法中不合理的限制性规定,创设促进集体林权流转的激励性措施,增强促进集体林权流转的社会化服务,构建合理的生态利益供给与分享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林权流转 管理型立法 促进立法 立法模式 生态利益 森林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营经济的激励型立法 被引量:27
15
作者 张琳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5-200,共16页
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更好的法治环境,有必要发挥法律的激励功能,从行为主体自身利益来激发市场活力。目前,我国的民营经济立法已实现从“管理型立法”到“促进型立法”的转型。“促进型”立法虽然已设置了一定的激励措施,但仍有大量未解... 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更好的法治环境,有必要发挥法律的激励功能,从行为主体自身利益来激发市场活力。目前,我国的民营经济立法已实现从“管理型立法”到“促进型立法”的转型。“促进型”立法虽然已设置了一定的激励措施,但仍有大量未解问题,有待进一步挖掘法律的“利导性”潜力。民营经济立法应走向“激励型立法”,以立法创造增量利益关系。“激励型立法”要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借鉴国外在经济立法激励型实践样本中的经验和举措,创造新型利益关系平台和机会,以实现权益分配制度机制的创新。在今后民营经济领域的立法中,要以集群、顺变、利导、赋权、赋能、共享等利益和机会的增量措施来建立激励机制,深度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潜力,让民营经济的创造活力充分施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经济 激励机制 促进立法 激励型立法 增量激励 法治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立法: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 被引量:31
16
作者 王操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5-198,共14页
碳中和立法作为一项晚近提出的立法命题,因应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时代需要。基于碳中和从科学技术、国际政治、国家政策三重维度向法治转轨的需求强烈,而当前规范供给却严重不足的现实矛盾,碳中和立法的必要性得以证成。综合比... 碳中和立法作为一项晚近提出的立法命题,因应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时代需要。基于碳中和从科学技术、国际政治、国家政策三重维度向法治转轨的需求强烈,而当前规范供给却严重不足的现实矛盾,碳中和立法的必要性得以证成。综合比较碳中和立法与应对气候变化法,其在命题来源、意图指向及类型归属等方面具有同一性,也有着差异化的预设定位、调整范围、立法模式、规范表达,呈现为似而不同的孪生关系。为进一步拓展共生空间,两者应在时序安排上先后错开并保持位阶层次上的高低有序。具体言之,碳中和立法应被定位为促进型立法,其具有宣示、回应、预防的原初功能以及示范、过渡、渗透等派生功能,并在体例编排上与外部规范系统相互映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应对气候变化法 碳中和专项法律 促进立法 法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改革的法制保障 被引量:1
17
作者 尹迪 《农村农业农民》 2024年第2期40-42,共3页
随着我国农村老龄人口规模的逐年扩大,农村养老服务需求与日俱增。为解决农村养老服务基础条件薄弱和建设较慢的问题,国家层面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涉及农村养老服务的规章制度,为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改革提供支撑。但由于引领农村养老服务供... 随着我国农村老龄人口规模的逐年扩大,农村养老服务需求与日俱增。为解决农村养老服务基础条件薄弱和建设较慢的问题,国家层面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涉及农村养老服务的规章制度,为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改革提供支撑。但由于引领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改革的法律体系建设进程较为缓慢,农村涉老法规呈现碎片化,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改革面临法制保障短板。为此,应加快构建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法律规范体系,一方面要从指导原则、主体责任和实施保障方面搭建起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体系框架,另一方面要从基准体系、激励措施和监管规范方面具体设计相关制度,为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机制的完善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制方案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养老服务 供给侧改革 促进立法 综合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法律制度:可持续发展视阈下的应然选择与实然构建 被引量:27
18
作者 范少虹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5-79,128-129,共5页
金融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引起西方国家的重视并逐渐成为其国家金融理论与实践的主流,绿色金融引导和调节资金流向,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我国绿色金融法律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必须正视绿色金融法律短板,确立绿色金... 金融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引起西方国家的重视并逐渐成为其国家金融理论与实践的主流,绿色金融引导和调节资金流向,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我国绿色金融法律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必须正视绿色金融法律短板,确立绿色金融立法理念,并从实现软法与硬法的有效沟通与协调,设范型立法、管理型立法与促进型立法相互衔接,限制性规范与鼓励性规范并举等方面走向绿色金融法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绿色金融 促进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消费法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被引量:15
19
作者 岳小花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49,共6页
绿色消费的核心是选择绿色产品或服务,它强调在选择与消费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以及消费后都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我国有关绿色消费的法律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一部专门引导和规范绿色消费的法律或行政法规;相关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绿色消费的核心是选择绿色产品或服务,它强调在选择与消费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以及消费后都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我国有关绿色消费的法律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一部专门引导和规范绿色消费的法律或行政法规;相关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中与绿色消费相关的条文较少且内容简略、可操作性不强、责任规制不足;绿色消费涉及十余个行政管理部门,各部门出台的规范性文件之间缺乏协调性,导致内容碎片化、权威性不足,难以在实践中得到有效执行和遵守。我国应适时出台专门的"绿色消费促进法",该法遵循全过程引导和规范、公众参与、自愿与强制相结合等原则,构建信息公开和产品绿色信息公示制度、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及经济激励制度。同时,要完善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中与绿色消费相关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消费 促进立法 公众参与 生产者责任延伸 经济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