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麝香保心丸对实验性心肌梗塞大鼠心脏的促血管生成作用 被引量:135
1
作者 汪姗姗 李勇 +1 位作者 范维琥 戴瑞鸿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46-449,共4页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对心肌梗塞大鼠冠状动脉侧枝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2 4只大鼠随机分成麝香保心丸组 (A组 )、贝复剂与肝素组 (B组 )和生理盐水对照组 (C组 ) ,建立心肌梗塞模型 ,6周后检测梗塞面积、梗塞边缘区VEGF、bFGF...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对心肌梗塞大鼠冠状动脉侧枝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2 4只大鼠随机分成麝香保心丸组 (A组 )、贝复剂与肝素组 (B组 )和生理盐水对照组 (C组 ) ,建立心肌梗塞模型 ,6周后检测梗塞面积、梗塞边缘区VEGF、bFGF和VⅢ因子的表达量以及血管面密度。结果 :A组梗塞面积明显小于C组 ,梗塞边缘区VEGF、bFGF和VⅢ因子的表达量以及血管面密度均较C组明显增加。结论 :麝香保心丸能促进大鼠缺血心肌冠脉侧枝的血管生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实验性心肌梗塞 大鼠 促血管生成作用 侧枝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低氧预处理对缺血心肌的促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洪波 陈润芬 +2 位作者 王长谦 周兆年 黄定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3-108,共6页
目的 :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部分结扎的方法复制慢性心肌缺血的动物模型 ,观察间歇性低压低氧预处理的促血管生成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新西兰家兔 2 9只 ,体重 2 0 -2 5kg ,随机分为 3大组 :正常组 (N组 ,n =7) ,对照组 (C组 ,n =11)... 目的 :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部分结扎的方法复制慢性心肌缺血的动物模型 ,观察间歇性低压低氧预处理的促血管生成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新西兰家兔 2 9只 ,体重 2 0 -2 5kg ,随机分为 3大组 :正常组 (N组 ,n =7) ,对照组 (C组 ,n =11)和间歇性低氧预处理组 (H组 ,n =11)。C组、H组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部分结扎 ,H组动物进行间歇性低氧预处理 (50 0 0m ,6h/d ,连续 7d者为H1组 ,42d者为H2组 ) ,按计划完成实验后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 (VEGFmRNA)、低氧诱导因子 -1αmRNA (HIF -1αmRNA)、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mRNA(eNOSmRN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蛋白表达及毛细血管密度。结果 :间歇性低氧预处理VEGFmRNA、HIF -1αmRNA、eNOSmRNA及VEGF蛋白持续增加 ,毛细血管密度增高。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低氧预处理 心肌缺血 新生血管 病理学 促血管生成作用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不良反应及处理原则 被引量:39
3
作者 程刚 张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563-567,共5页
一个世纪以前,研究者发现肿瘤的生长伴随着血管化程度而增加。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血管生成是肿瘤发展的关键步骤,并提出了抑制血管生成以治疗肿瘤的新策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 一个世纪以前,研究者发现肿瘤的生长伴随着血管化程度而增加。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血管生成是肿瘤发展的关键步骤,并提出了抑制血管生成以治疗肿瘤的新策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最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广泛表达于人体组织,主要通过与内皮细胞表面的VEGF受体2(VEGFR2)结合,激活下游通路的级联效应而发挥其促血管生成作用,效应包括:促进内皮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抗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不良反应 抑制血管生成 血管生成因子 促血管生成作用 肿瘤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