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血管形成作用及其调控
被引量:
26
1
作者
王建华
尹庆水
+1 位作者
黄清春
吴岳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0-212,共3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具有促血管生成活性的功能性蛋白 ,它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的结合 ,发挥生理功能 :(1 )促血管内皮细胞分裂从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 ;(2 )增强血管通透性的功能。其活性的发挥受到多因素、多水平的调节 ,如 :缺氧、癌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具有促血管生成活性的功能性蛋白 ,它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的结合 ,发挥生理功能 :(1 )促血管内皮细胞分裂从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 ;(2 )增强血管通透性的功能。其活性的发挥受到多因素、多水平的调节 ,如 :缺氧、癌基因、细胞因子、细胞间质成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内皮生长因子
促血管形成
基因结构
受体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羊膜上皮细胞胶原海绵复合体促大鼠预构皮瓣成活及其再血管化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颖倩
王德伟
+4 位作者
许家军
李玲巧
周虹
卫振邦
王天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3-538,542,共7页
目的移植羊膜上皮细胞(AECs)胶原海绵复合体促进预构皮瓣成活。方法第3代SD大鼠AECs、软骨细胞株分别植于胶原蛋白海绵支架,并提取AECs组上清液行促血管形成因子VEGF、TGFβ1、bFGF的ELISA检测。SD大鼠分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软骨...
目的移植羊膜上皮细胞(AECs)胶原海绵复合体促进预构皮瓣成活。方法第3代SD大鼠AECs、软骨细胞株分别植于胶原蛋白海绵支架,并提取AECs组上清液行促血管形成因子VEGF、TGFβ1、bFGF的ELISA检测。SD大鼠分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软骨细胞组和AECs组。一期手术后第7、14 d取皮瓣组织行促血管形成因子的ELISA检测。二期手术后第7 d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皮瓣存活率,取存活部位组织行HE染色、vW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分析微血管密度。结果 AECs复合体上清液中的促血管形成因子分泌逐渐增多;组织内各因子含量以AECs组最高,AECs组皮瓣存活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软骨细胞组。AECs组皮肤微血管面积比、vWF因子阳性区面积比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植入AECs胶原海绵复合体可促进预构皮瓣的存活,与其分泌的一些促血管形成因子促进预构皮瓣再血管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上皮细胞
胶原海绵
预构皮瓣
再
血管
化
促血管形成
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疼痛与促神经血管生成机制中西医研究进展
被引量:
21
3
作者
郑玮琳
梁雪芳
+1 位作者
许铮
曹立幸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138-2142,共5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妇科常见病、疑难病,可致继发性痛经、性交痛、慢性盆腔痛、不孕等症状。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生成机制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之一,其相关性疼痛的机制仍不明确,可能与神经纤维的异常、神经...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妇科常见病、疑难病,可致继发性痛经、性交痛、慢性盆腔痛、不孕等症状。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生成机制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之一,其相关性疼痛的机制仍不明确,可能与神经纤维的异常、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异常表达、炎性因子的异常表达等有关。近期相关研究提示,血管生成与新生神经纤维的生长存在内在内在联系,即促神经血管生成,并共同影响内异症疼痛的发生。促神经血管形成可能是EMs主要机制之一。治疗方面,除了常规的手术及药物治疗外,中西医亦进行丰富的探索,抗血管生成药物为目前研究的热门方向之一。现代研究提示活血化瘀中药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促神经血管生成机制亦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疼痛提供新思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疼痛与血管生成进行中西医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慢性盆腔痛
痛经
促
神经
血管
形成
抗
血管
生成治疗
中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与肝癌
被引量:
4
4
作者
魏思忱
白文元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393-395,共3页
一氧化氮(NO)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具有氧化还原特性,参与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如血管扩张、血小板粘附与聚集、神经信号转导、机体防御反应等,同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也发挥重要作用.低浓度NO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促血管形成...
一氧化氮(NO)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具有氧化还原特性,参与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如血管扩张、血小板粘附与聚集、神经信号转导、机体防御反应等,同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也发挥重要作用.低浓度NO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促血管形成[1]等利于肿瘤生长,高浓度时则通过于扰能量代谢、基因毒性、抑制蛋白合成、诱导凋亡等途径而具有抗肿瘤作用.随着NO与肿瘤关系研究的深入,它与肝癌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研究发现,肝癌组织中有各种NOS的表达,NO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与肝癌的血管形成密切相关,并参与肝癌的浸润与转移.本文就近年来NO与肝癌的关系作一综述,为肝癌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新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
肝癌
肿瘤细胞增殖
生物活性分子
神经信号转导
机体防御反应
血小板粘附
促血管形成
抗肿瘤作用
生物体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对鹿茸干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
1
5
作者
刘振
孙红梅
李春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89-2197,共9页
旨在探究PI3K/AKT信号通路在鹿茸干细胞[包括生茸区骨膜(antlerogenic periosteum,AP)与角柄骨膜(pedicle periosteum,PP)细胞]中所发挥的作用,以期为揭示哺乳动物器官发生和完全再生机制提供借鉴。本研究通过MTT分析、细胞周期检测、...
旨在探究PI3K/AKT信号通路在鹿茸干细胞[包括生茸区骨膜(antlerogenic periosteum,AP)与角柄骨膜(pedicle periosteum,PP)细胞]中所发挥的作用,以期为揭示哺乳动物器官发生和完全再生机制提供借鉴。本研究通过MTT分析、细胞周期检测、细胞骨架染色等方法研究了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后对鹿茸干细胞增殖、细胞黏附、细胞周期、细胞骨架和促血管形成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1)相对于PP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在调控AP细胞增殖和维持细胞骨架方面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2)AP细胞条件培养液具有明显的促血管形成作用,PP细胞条件培养液不具有明显促进血管形成的作用。试验结果初步表明:相对于鹿茸再生,PI3K/AKT信号通路在鹿茸发生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干细胞
PI3K/AKT信号通路
促血管形成
细胞增殖
细胞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血管形成作用及其调控
被引量:
26
1
作者
王建华
尹庆水
黄清春
吴岳嵩
机构
广州军区总医院骨科
广州军区总医院中医科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
出处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0-212,共3页
基金
广东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 A2 0 0 3 S80 )
文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具有促血管生成活性的功能性蛋白 ,它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的结合 ,发挥生理功能 :(1 )促血管内皮细胞分裂从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 ;(2 )增强血管通透性的功能。其活性的发挥受到多因素、多水平的调节 ,如 :缺氧、癌基因、细胞因子、细胞间质成分等。
关键词
血管
内皮生长因子
促血管形成
基因结构
受体
生物活性
Keyword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giogenesis
review literature
分类号
Q593 [生物学—生物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羊膜上皮细胞胶原海绵复合体促大鼠预构皮瓣成活及其再血管化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颖倩
王德伟
许家军
李玲巧
周虹
卫振邦
王天昊
机构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
第二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第二军医大学研究生管理大队临床九队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3-538,542,共7页
基金
常州市卫生局重大科研项目(ZD200801)
文摘
目的移植羊膜上皮细胞(AECs)胶原海绵复合体促进预构皮瓣成活。方法第3代SD大鼠AECs、软骨细胞株分别植于胶原蛋白海绵支架,并提取AECs组上清液行促血管形成因子VEGF、TGFβ1、bFGF的ELISA检测。SD大鼠分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软骨细胞组和AECs组。一期手术后第7、14 d取皮瓣组织行促血管形成因子的ELISA检测。二期手术后第7 d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皮瓣存活率,取存活部位组织行HE染色、vW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分析微血管密度。结果 AECs复合体上清液中的促血管形成因子分泌逐渐增多;组织内各因子含量以AECs组最高,AECs组皮瓣存活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软骨细胞组。AECs组皮肤微血管面积比、vWF因子阳性区面积比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植入AECs胶原海绵复合体可促进预构皮瓣的存活,与其分泌的一些促血管形成因子促进预构皮瓣再血管化有关。
关键词
羊膜上皮细胞
胶原海绵
预构皮瓣
再
血管
化
促血管形成
因子
Keywords
Amniotic epithelial cells
Collagen sponge
Prefabricated flap
Revascularization
Angiogenesis factors
分类号
R622 [医药卫生—整形外科]
R331.32 [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疼痛与促神经血管生成机制中西医研究进展
被引量:
21
3
作者
郑玮琳
梁雪芳
许铮
曹立幸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广东省中医院妇科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138-2142,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574008)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A030313400)
+1 种基金
广东省中医院科研专项项目(2017[81]YN2016ML05)
司徒仪广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文摘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妇科常见病、疑难病,可致继发性痛经、性交痛、慢性盆腔痛、不孕等症状。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生成机制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之一,其相关性疼痛的机制仍不明确,可能与神经纤维的异常、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异常表达、炎性因子的异常表达等有关。近期相关研究提示,血管生成与新生神经纤维的生长存在内在内在联系,即促神经血管生成,并共同影响内异症疼痛的发生。促神经血管形成可能是EMs主要机制之一。治疗方面,除了常规的手术及药物治疗外,中西医亦进行丰富的探索,抗血管生成药物为目前研究的热门方向之一。现代研究提示活血化瘀中药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促神经血管生成机制亦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疼痛提供新思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疼痛与血管生成进行中西医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慢性盆腔痛
痛经
促
神经
血管
形成
抗
血管
生成治疗
中医治疗
Keywords
endometriosis
dysmenorrhea
chronic pelvic pain
neuroangiogenesis
anti - angiogenic therap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分类号
R711.71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与肝癌
被引量:
4
4
作者
魏思忱
白文元
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
出处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393-395,共3页
文摘
一氧化氮(NO)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具有氧化还原特性,参与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如血管扩张、血小板粘附与聚集、神经信号转导、机体防御反应等,同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也发挥重要作用.低浓度NO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促血管形成[1]等利于肿瘤生长,高浓度时则通过于扰能量代谢、基因毒性、抑制蛋白合成、诱导凋亡等途径而具有抗肿瘤作用.随着NO与肿瘤关系研究的深入,它与肝癌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研究发现,肝癌组织中有各种NOS的表达,NO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与肝癌的血管形成密切相关,并参与肝癌的浸润与转移.本文就近年来NO与肝癌的关系作一综述,为肝癌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新的切入点.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
肝癌
肿瘤细胞增殖
生物活性分子
神经信号转导
机体防御反应
血小板粘附
促血管形成
抗肿瘤作用
生物体内
分类号
R735.7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对鹿茸干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
1
5
作者
刘振
孙红梅
李春义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89-2197,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00792)
吉林省科技平台项目(20150204071NY)
文摘
旨在探究PI3K/AKT信号通路在鹿茸干细胞[包括生茸区骨膜(antlerogenic periosteum,AP)与角柄骨膜(pedicle periosteum,PP)细胞]中所发挥的作用,以期为揭示哺乳动物器官发生和完全再生机制提供借鉴。本研究通过MTT分析、细胞周期检测、细胞骨架染色等方法研究了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后对鹿茸干细胞增殖、细胞黏附、细胞周期、细胞骨架和促血管形成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1)相对于PP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在调控AP细胞增殖和维持细胞骨架方面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2)AP细胞条件培养液具有明显的促血管形成作用,PP细胞条件培养液不具有明显促进血管形成的作用。试验结果初步表明:相对于鹿茸再生,PI3K/AKT信号通路在鹿茸发生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更为重要。
关键词
鹿茸干细胞
PI3K/AKT信号通路
促血管形成
细胞增殖
细胞骨架
Keywords
antler stem cell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giogenesis
cell proliferation
cytoskeleton
分类号
S825 [农业科学—畜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血管形成作用及其调控
王建华
尹庆水
黄清春
吴岳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羊膜上皮细胞胶原海绵复合体促大鼠预构皮瓣成活及其再血管化
王颖倩
王德伟
许家军
李玲巧
周虹
卫振邦
王天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疼痛与促神经血管生成机制中西医研究进展
郑玮琳
梁雪芳
许铮
曹立幸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与肝癌
魏思忱
白文元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对鹿茸干细胞的影响
刘振
孙红梅
李春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