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的MRI特点 被引量:1
1
作者 幸兵 李永宁 +4 位作者 任祖渊 苏长保 王任直 杨义 马文斌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249-251,共3页
目的:探讨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的MRI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66例垂体ACTH腺瘤的MRI特点。患者均行蝶鞍区矢状位和冠状位T1WI薄层增强和平扫,39例同时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MRI显示未见异常41例(15.4%),微腺瘤179例(67.... 目的:探讨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的MRI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66例垂体ACTH腺瘤的MRI特点。患者均行蝶鞍区矢状位和冠状位T1WI薄层增强和平扫,39例同时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MRI显示未见异常41例(15.4%),微腺瘤179例(67.3%),大腺瘤42例(15.8%),巨大腺瘤4例(1.5%);垂体卒中13例(4.19%)。MRI对垂体ACTH腺瘤的阳性发现率为84.6%(225/266);动态增强的阳性发现率为87.2%(34/39)。本组MRI未见异常和明确微腺瘤的术后内分泌治愈率分别为90.0%和87.8%,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蝶鞍区冠状位增强扫描有助于垂体ACTH微腺瘤的术前定位,动态增强扫描能提高垂体微小腺瘤的术前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 磁共振 动态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止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
2
作者 阎晓玲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6-46,共1页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是最常见的静止性腺瘤,在缺乏Cushing病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或皮质醇水平升高的临床和血液生化证据的患者中,静止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比例高达20%。该肿瘤倾向巨大腺瘤,常侵犯海绵窦、蝶窦和骨骼,有梗死...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是最常见的静止性腺瘤,在缺乏Cushing病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或皮质醇水平升高的临床和血液生化证据的患者中,静止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比例高达20%。该肿瘤倾向巨大腺瘤,常侵犯海绵窦、蝶窦和骨骼,有梗死和出血倾向,亦称为瘤卒中。由于肿瘤具有侵袭性、瘤卒中和复发倾向,故其明确诊断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 静止性 CUSHING病 血液生化 出血倾向 瘤卒中 皮质 海绵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
3
作者 阎晓玲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825-825,共1页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是良性肿瘤,起源于腺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细胞。部分肿瘤组织由单一形态的圆形细胞组成,呈弥漫性排列,具有特征性包围在毛细血管外的窦隙样结构,肿瘤细胞嗜碱性或嗜双色性(图1),高碘酸-雪夫(PAS)染色呈强阳...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是良性肿瘤,起源于腺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细胞。部分肿瘤组织由单一形态的圆形细胞组成,呈弥漫性排列,具有特征性包围在毛细血管外的窦隙样结构,肿瘤细胞嗜碱性或嗜双色性(图1),高碘酸-雪夫(PAS)染色呈强阳性;部分肿瘤为大腺瘤,呈嫌色性或PAS染色弱阳性。可见肿瘤细胞多形性和凋亡,胞核圆形,核仁明显,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CTH阳性程度不一致,嫌色性腺瘤呈弱阳性或灶性阳性,嗜碱性腺瘤呈强阳性(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ACTH 肿瘤细胞 强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参与应激状态下痛觉调控的机制
4
作者 焦思敏 李彭涛 +3 位作者 朱心怡 王晓东 李辉 王璐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0-224,共5页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是一种具有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特性的神经肽,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参与多种脑功能活动。近年来,随着对CRH及其受体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CRH除了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中发挥重要作用外,也参与...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是一种具有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特性的神经肽,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参与多种脑功能活动。近年来,随着对CRH及其受体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CRH除了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中发挥重要作用外,也参与了焦虑、抑郁、觉醒、摄食、感觉等功能的调节。CRH作为应激调节系统的始动因子,各种应激均会引起其释放的增加。众所周知,在应激状态下痛觉感受会发生改变(镇痛或促痛),其机制如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将集中阐述CRH在应激状态下对痛觉的调控及相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 应激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发挥镇痛作用的机制
5
作者 殷秀梅 焦思敏 +4 位作者 王晓东 朱心怡 鲁亚成 李辉 王璐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98,共5页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是一种由3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激素,不仅能够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还可以调控中枢神经系统,已有较多资料表明ACTH不仅可以通过促进脑内5-羟色胺(5-HT)和γ-氨基丁酸(GABA)的释放抑制疼痛,还可通...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是一种由3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激素,不仅能够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还可以调控中枢神经系统,已有较多资料表明ACTH不仅可以通过促进脑内5-羟色胺(5-HT)和γ-氨基丁酸(GABA)的释放抑制疼痛,还可通过肾上腺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的升高而达到镇痛作用。本文将通过文献回顾,分析ACTH发挥镇痛作用的机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激素 下丘脑 弓状核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受体在妊娠小鼠卵巢的表达和分布
6
作者 张铭石 王晋阳 +2 位作者 黄田田 高转娃 丛日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5-111,共7页
为了研究妊娠小鼠卵巢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其受体(ACTH-R)的分布情况,选用2月龄的雌性昆明小鼠10只,在小鼠妊娠12 d后采取卵巢,通过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对卵巢中ACTH和ACTH-R的表达水平和分布情况进行研究。通过RT-... 为了研究妊娠小鼠卵巢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其受体(ACTH-R)的分布情况,选用2月龄的雌性昆明小鼠10只,在小鼠妊娠12 d后采取卵巢,通过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对卵巢中ACTH和ACTH-R的表达水平和分布情况进行研究。通过RT-PCR检测发现在妊娠小鼠卵巢中存在ACTH前体阿黑皮素原(POMC)和ACTH-R mRNA的表达。IHC表明ACTH和ACTH-R在妊娠小鼠卵巢均有分布,ACTH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分布于卵巢各级卵泡的颗粒细胞、卵泡膜细胞和黄体细胞的胞浆中,其中以颗粒细胞和黄体细胞中分布最多、免疫阳性着色最深,其相对表达量在黄体组织最高,极显著高于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和三级卵泡(P<0.01);ACTH-R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在卵母细胞、卵泡颗粒细胞、卵泡膜细胞以及黄体细胞都有分布,在颗粒细胞和黄体细胞中免疫阳性着色最深,反应最强,黄体组织ACTH-R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和三级卵泡(P<0.01)。综上所述,ACTH和ACTH-R在妊娠小鼠卵巢均有表达和分布,提示卵巢颗粒细胞和黄体细胞能产生分泌ACTH,通过其受体介导从而对妊娠小鼠卵巢功能发挥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 表达 卵巢 妊娠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T MRI辅助诊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微腺瘤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岳志领 范晓媛 +5 位作者 刘泽宇 韩华璐 陈硕 杨于昕 有慧 冯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3-704,共2页
患者,女,44岁,发现“面部变圆”4年,近2年体质量增加16 kg;既往体健。查体:满月脸,皮肤菲薄,向心性肥胖,双侧锁骨上脂肪垫,水牛背,腹部紫纹,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血皮质醇昼夜节律消失,24 h尿游离皮质醇691.1μg/dl,促肾... 患者,女,44岁,发现“面部变圆”4年,近2年体质量增加16 kg;既往体健。查体:满月脸,皮肤菲薄,向心性肥胖,双侧锁骨上脂肪垫,水牛背,腹部紫纹,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血皮质醇昼夜节律消失,24 h尿游离皮质醇691.1μg/d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48.0 p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激素 腺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小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水平变化研究
8
作者 张曼 彭丽娜 王朝霞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50,共5页
为了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在小鼠妊娠期间血浆中的浓度变化及其与小鼠妊娠持续时间的关系,选取自然交配的见栓雌鼠,自见栓当天开始,通过面颊采血分离、收集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CRH含量。通过对孕鼠妊娠期间、分... 为了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在小鼠妊娠期间血浆中的浓度变化及其与小鼠妊娠持续时间的关系,选取自然交配的见栓雌鼠,自见栓当天开始,通过面颊采血分离、收集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CRH含量。通过对孕鼠妊娠期间、分娩当天及分娩后24 h血浆CRH水平的分析,发现正常妊娠孕鼠血浆中CRH水平在妊娠早期即升高,妊娠13.5 d起血浆CRH水平[(21.6±3.90)pg/mL]呈进行性升高,妊娠晚期升高显著,至分娩时达最高水平,分娩后24 h CRH基本恢复至正常值;早产孕鼠13.5 d时血浆含量高于正常妊娠的小鼠,而难产孕鼠的CRH则明显低于正常妊娠小鼠;孕鼠13.5 d血浆中CRH的含量与妊娠持续时间呈负相关。说明小鼠血浆中CRH水平可作为判定妊娠持续时间的一个标志,用于预测孕鼠的分娩时间,为小鼠的剖宫产生物净化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分娩 妊娠 生物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参与痛觉与痒觉信息调控的机制
9
作者 张琳芳 李小兰 +4 位作者 朱心怡 王晓东 吴振宇 李辉 王璐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0,共6页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是应激的始动因子。以往的观察发现,急性应激可镇痛、抑痒,慢性应激则常常促痛、促痒,而这其中的机制还未被完全阐明。本文将通过文献回顾,分析CRH参与痛觉与痒觉信息调控的机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思路和...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是应激的始动因子。以往的观察发现,急性应激可镇痛、抑痒,慢性应激则常常促痛、促痒,而这其中的机制还未被完全阐明。本文将通过文献回顾,分析CRH参与痛觉与痒觉信息调控的机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婴儿癫痫性痉挛综合征疗效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指标 被引量:1
10
作者 毛丹丹 刘平 +3 位作者 胡文广 李思秀 蓝明平 杨帆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8-875,共8页
目的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治疗婴儿癫痫性痉挛综合征(IESS)疗效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并给予ACTH治疗的80例IESS患儿(男50例,女3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ACTH治疗2... 目的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治疗婴儿癫痫性痉挛综合征(IESS)疗效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并给予ACTH治疗的80例IESS患儿(男50例,女3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ACTH治疗28 d疗效分为有效组(n=39)与无效组(n=41),收集并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的基本信息、病因、治疗方案及治疗前后脑电图高度失律严重程度评分(即Kramer评分)等指标。构建修正Poisson回归模型以发现疗效预测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阳性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患儿起病年龄为1个月7 d~1岁9个月。发作形式包括单纯痉挛发作66例,合并其他发作如局灶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14例。32例ACTH治疗前已给予抗癫痫发作药物(ASMs)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4 d的Kramer评分分别为10.0(8.3,12.0)分和6.0(4.0,7.0)分。经ACTH治疗后39例(48.8%)有效。与有效组比较,无效组中围产期存在异常、病因不明发育迟滞、ACTH治疗前已使用ASMs、ACTH给药剂量>2 U/(kg.d)、联合2种以上ASMs、治疗14 d时仍有发作的构成比高,且ACTH治疗14 d Kramer评分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正Poisson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两组ACTH治疗前是否使用ASMs(RR=0.546,95%CI 0.357~0.833,P=0.005)、治疗14 d后的Kramer评分(RR=0.701,95%CI 0.620~0.79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性别、年龄、围产期情况、病因、发作形式、治疗前Kramer评分、发病至治疗间隔时间、ACTH疗程、联合ASMs种类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治疗14 d的Kramer评分对疗效有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0.930,95%CI 0.873~0.987,P<0.001],敏感度为92.7%,特异度为84.6%,约登指数为0.773,即治疗14 d Kramer评分越高,疗效越差,以6分为截点值,每升高1分,疗效降低接近30.0%。结论治疗前已使用ASMs可能会影响ACTH的疗效,治疗14 d后的Kramer评分≥6分或可作为ACTH治疗IESS疗效不佳的独立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癫痫性痉挛综合征 痉挛发作 肾上腺皮质激素 脑电图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和青春期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微腺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建祥 贺华 +3 位作者 赵开军 卞留贯 孙青芳 沈建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和青春期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微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儿童和青春期垂体ACTH微腺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临床症状、生物化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其中5例行双侧岩下静脉窦采血(BIPSS)。... 目的探讨儿童和青春期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微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儿童和青春期垂体ACTH微腺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临床症状、生物化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其中5例行双侧岩下静脉窦采血(BIPSS)。所有患者均在显微镜下行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术后肿瘤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术后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ACTH阳性8例,阴性2例。随访12~63个月,治愈7例(70%),缓解1例(10%),复发2例(20%)。结论BIPSS有助于儿童和青春期垂体ACTH微腺瘤的诊断和肿瘤定位;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是儿童和青春期垂体ACTH微腺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肾上腺皮质激素 腺瘤 库欣综合征 双侧岩下静脉窦采血 儿童 青春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腺瘤患者围术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与皮质醇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彤 张云馨 王保国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159-160,共2页
为观察垂体腺瘤患者围术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与皮质醇 (COR)的变化 ,选取 2 8例择期脑瘤切除患者 ,分为非垂体瘤组 (Ⅰ组 ,n =7)、生长激素 (GH)升高垂体瘤组 (Ⅱ组 ,n =9)和泌乳素升高垂体瘤组 (Ⅲ组 ,n =1 2 ) ,采用静吸复合全... 为观察垂体腺瘤患者围术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与皮质醇 (COR)的变化 ,选取 2 8例择期脑瘤切除患者 ,分为非垂体瘤组 (Ⅰ组 ,n =7)、生长激素 (GH)升高垂体瘤组 (Ⅱ组 ,n =9)和泌乳素升高垂体瘤组 (Ⅲ组 ,n =1 2 ) ,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抽取围术期不同阶段的静脉血标本 ,用放免法检测ACTH及COR。结果显示 ,术毕停麻醉2 0min时的ACTH和COR与入院后基础值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且Ⅱ、Ⅲ组与Ⅰ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5)。提示 :垂体腺瘤患者术毕时ACTH及COR水平明显高于术前 ,这不同于其他神经外科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肾上腺皮质激素 皮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瘤致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1例
13
作者 刘建华 钟白云 张冬梅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16-1320,共5页
库欣综合征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因糖皮质激素过多所产生的临床症候群,按其病因可分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依赖型和非依赖型。现报告1例库欣综合征的女性患者,临床表现为轻度满月脸、雄激素增多的男性化特征、肤色加深、血压升高以及合... 库欣综合征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因糖皮质激素过多所产生的临床症候群,按其病因可分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依赖型和非依赖型。现报告1例库欣综合征的女性患者,临床表现为轻度满月脸、雄激素增多的男性化特征、肤色加深、血压升高以及合并肺部感染等,病因未明。在影像学检查排除垂体肿瘤和肾上腺肿瘤之后,经胸部增强CT检查,发现病变部位在胸腺。予胸腔镜手术切除肿瘤,术后患者伤口感染,予多种抗生素行抗感染治疗,伤口愈合。随访21个月,患者的上述症状完全消失,近期预后良好。术后病理诊断为胸腺神经内分泌癌。此病例为1例典型的胸腺瘤异位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而导致库欣综合征,称为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瘤 异位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 库欣综合征 诊断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外鞍旁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垂体腺瘤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子含 闫少珍 +1 位作者 齐志刚 卢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99-1599,共1页
患者女,51岁,因咽痛、痰中带血半年于外院就诊,电子纤维喉镜检查发现右鼻腔嗅裂区淡红色光滑新生物,活检结合免疫组织化学考虑为神经内分泌肿瘤或神经源性肿瘤,以"颅底肿瘤"收入院。CT示鞍区、斜坡、双侧蝶窦及后组筛窦内约4.... 患者女,51岁,因咽痛、痰中带血半年于外院就诊,电子纤维喉镜检查发现右鼻腔嗅裂区淡红色光滑新生物,活检结合免疫组织化学考虑为神经内分泌肿瘤或神经源性肿瘤,以"颅底肿瘤"收入院。CT示鞍区、斜坡、双侧蝶窦及后组筛窦内约4.8 cm×3.3 cm×4.4 cm软组织密度影,周围骨质变薄、破坏,鞍区扩大,鞍底下陷(图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垂体腺瘤 肾上腺皮质激素 腺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腺瘤术后-纳差-高钙血症
15
作者 王姝蕾 宋桉 +7 位作者 陈盈宇 寇丽媛 姜艳 李梅 夏维波 王鸥 杜函泽 邢小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6-321,共6页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adrenocortical insufficiency,AI)在临床并不罕见,但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非依赖性高钙血症是AI的少见表现,临床上容易忽视。本文报道1例52岁女性,临床表现为肾上腺皮质腺瘤术后停用糖皮质激素替...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adrenocortical insufficiency,AI)在临床并不罕见,但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非依赖性高钙血症是AI的少见表现,临床上容易忽视。本文报道1例52岁女性,临床表现为肾上腺皮质腺瘤术后停用糖皮质激素替代后出现关节痛、乏力、纳差等症状,辅助检查提示PTH非依赖性高钙血症、AI,糖皮质激素替代后血钙可降至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甲状旁腺激素非依赖性高钙血症 肾上腺皮质腺瘤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对心理应激大鼠行为及血浆皮质酮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于新凯 时文珠 +2 位作者 左群 孙庆文 陆爱云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运动对心理应激大鼠行为及血浆皮质酮(CORT)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影响。方法:实验共分为3期:适应期(第1~7天)、复合应激期(第8~14天)及慢性心理应激期(第15天)。适应期选择适应良好、行为评分一致的雄性S... 目的:探讨运动对心理应激大鼠行为及血浆皮质酮(CORT)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影响。方法:实验共分为3期:适应期(第1~7天)、复合应激期(第8~14天)及慢性心理应激期(第15天)。适应期选择适应良好、行为评分一致的雄性SD大鼠进行7天暗环境适应,观察大鼠适应过程中的行为变化,取适应良好的大鼠进入复合应激期的实验。将复合应激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对照结合运动组(C+S)、规则光信号-电刺激组(R)、不规则光信号-电刺激组(I)和不规则光信号-电刺激结合运动组(I+S)进行实验观察。慢性应激期各组仅保留光刺激,观察大鼠行为改变。实验结束后,测定大鼠血浆ACTH和CORT浓度。结果:大鼠行为评分,I、R组明显高于C组,I+S组低于I组,但仍高于C组;I、R组的探查行为评分明显低于C组,I+S组高于I组;I、R组动物体重增长百分数明显低于C组,I+S组高于I组,但仍低于C组。大鼠血浆ACTH的浓度为I组〉R组〉C组;血浆CORT的浓度为I组〉R组〉C组,其中I组显著高于另两组;I+S组血浆ACTH、CORT浓度均低于I组,但高于对照组。结论:慢性心理应激能引起大鼠相关应激激素释放增加,行为改变。运动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鼠不良心理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心理应激 皮质 肾上腺皮质激素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热刺激对犬血清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赵恩军 华修国 +2 位作者 张斌 李华威 谢爱纯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7-460,共4页
对体重为4 5±0 5kg的雄性京巴、沙皮和杂种宠物犬,随机分成2组,每组9只,由桡静脉采取自身对照血液后,冷应激组置于0℃的冰水混合物中30min,分别于刺激结束后0h、1h、2h采血;热应激组置于41~42℃的环境中1h,分别于刺激30min和60min... 对体重为4 5±0 5kg的雄性京巴、沙皮和杂种宠物犬,随机分成2组,每组9只,由桡静脉采取自身对照血液后,冷应激组置于0℃的冰水混合物中30min,分别于刺激结束后0h、1h、2h采血;热应激组置于41~42℃的环境中1h,分别于刺激30min和60min时,刺激结束后1h和2h采血。测定血样中的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比容、血沉、红细胞脆性等血液指标,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的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浓度。结果表明:在热刺激条件下,各试验期皮质醇和ACTH的浓度均高于各自对照期,但热刺激30min和60min时,与各自对照期相比,皮质醇浓度和ACTH浓度差异均极显著(P<0 01);刺激结束后1h,皮质醇浓度与对照期相比差异仍极显著(P<0 01),ACTH浓度差异显著(P<0 05);刺激结束后2h二者虽都高于对照期,但差异不显著(P>0 05)。冷刺激条件下,各试验期皮质醇和ACTH的浓度均高于各自对照期,其中冷刺激结束时均差异极显著(P<0 01),结束后1h差异显著(P<0 05),结束后2h差异不显著(P>0 05)。冷热刺激对各项血液生理指标也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以上结果显示:上述神经内分泌和血液生理指标的改变与急性冷热应激反应有关,提高了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从而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热刺激 血清皮质 肾上腺皮质激素 血液 生理指标 影响因素 桡静脉 体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慢性痛大鼠痛行为和海马内BDNF、CR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徐海伟 李希成 +2 位作者 黎海蒂 范晓棠 龚发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41-745,共5页
目的与方法 :采用痛行为评分方法、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 ,观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对完全福氏佐剂所致的关节炎大鼠海马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及其功能性受体trkB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RH)水平的影响。结果 :关节... 目的与方法 :采用痛行为评分方法、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 ,观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对完全福氏佐剂所致的关节炎大鼠海马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及其功能性受体trkB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RH)水平的影响。结果 :关节炎大鼠的痛行为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同时注射侧对侧海马内BDNF免疫活性(IR)神经元、CRHmRNA阳性神经元和BDNF/CRHmRNA双染神经元数在注射佐剂后 2 4h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而腹腔注射ACTH (2 5IU/kg或 12 5IU/kg)后 ,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关节炎组 ;摘除双侧肾上腺后 ,腹腔注射ACTH的关节炎大鼠对侧海马内BDNF -IR、CRHmRNA阳性神经元和BDNF/CRHmRNA双染神经元数明显高于未摘除肾上腺的关节炎组。结论 :海马内的BDNF和CRH参与慢性痛的调制 ,ACTH能抑制海马内BDNF和CRH的升高而产生镇痛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 海马 肾上腺皮质激素 动物 BDNF CR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频复发及激素依赖患儿疗效及安全性初探 被引量:22
19
作者 黄建萍 赵晓艳 +1 位作者 都娟 肖丽丽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3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频复发或激素依赖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符合PNS频复发或激素依赖患儿为ACTH组,每月给予ACTH缓慢静滴3~5d,并逐渐激素减量至停药;以激素维持治疗PNS患儿为对照组。观察... 目的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频复发或激素依赖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符合PNS频复发或激素依赖患儿为ACTH组,每月给予ACTH缓慢静滴3~5d,并逐渐激素减量至停药;以激素维持治疗PNS患儿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3、6和12个月两组激素剂量、复发次数、肾上腺皮质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 2010年9~12月ACTH组纳入14例,对照组纳入6例。①ACTH组12/14例均能顺利将激素减量至停药,无复发;2例因感染尿蛋白波动,感染控制后尿蛋白仍阳性,激素加量至尿蛋白转阴后减量,继续ACTH冲击,其中1例因感染后再次复发,停用ACTH改用他克莫司。ACTH组13例进入分析。②ACTH组治疗后3、6和12个月激素剂量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3、6和12个月激素剂量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TH组与对照组治疗后6、12个月激素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ACTH组和对照组均存在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ACTH组13例在治疗3、6和12个月分别有9、11和13例肾上腺皮质功能恢复正常;对照组6例12个月治疗期间均表现为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④ACTH组观察到腰部皮疹和心率加快各1例。⑤ACTH组治疗后6、12个月身高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TH组治疗前后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6、12个月体重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ACTH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TH治疗PNS频复发或激素依赖患儿有一定疗效,可避免长期激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激素依赖 肾上腺皮质激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曾纯 严灿 +1 位作者 徐志伟 吴丽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7-520,共4页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是应激反应中的关键调节因子,协调应激过程中内分泌、自主神经、免疫和行为反应。CRH的作用是由其受体所介导的。目前已知的CRH受体有CRH-R1、CRH-R2、CRH-R3 3种。应激时,CRH主要通过CRH-R1、CRH-R2产生...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是应激反应中的关键调节因子,协调应激过程中内分泌、自主神经、免疫和行为反应。CRH的作用是由其受体所介导的。目前已知的CRH受体有CRH-R1、CRH-R2、CRH-R3 3种。应激时,CRH主要通过CRH-R1、CRH-R2产生一系列生理、病理效应。近年来通过对转基因动物、选择性CRH受体拮抗剂和特异性CRH受体激动剂等的应用,对CRH受体在应激中作用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进一步揭示了应激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受体 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