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促结缔组织增生型成釉细胞瘤的临床及CT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曹雅 王铁梅 +5 位作者 韩超 孙国文 杨功鑫 吴大明 林梓桐 王从跃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51-755,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近3年来收治的10例促结缔组织增生型成釉细胞瘤(Desmoplastic ameloblastoma,DA)的临床及CT影像学特点,为其诊断提供依据。... 目的: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近3年来收治的10例促结缔组织增生型成釉细胞瘤(Desmoplastic ameloblastoma,DA)的临床及CT影像学特点,为其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具有完整资料的10例DA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分析。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生部位,手术治疗方式,术后随访结果。影像学分析包括病变的大小、形态,颌骨膨胀方向、牙齿移位及牙根吸收情况、病变区有无阻生牙、行SCT检查的患者SCT图像上病变的CT值,并对10例DA进行影像学分型。结果:10例DA患者,病变均位于上颌骨前牙及前磨牙区,CT影像上均表现为蜂窝型,内部均可见索条、分隔影像,颌骨显示颊侧膨隆;10例患者均经病理学证实为DA。10例患者均行颌骨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未见复发。结论:促结缔组织增生型成釉细胞瘤具有特征性蜂窝状CT表现,其CT表现与其病理学特点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结缔组织增生型成釉细胞瘤 CT影像学 蜂窝状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影像分析(附3例) 被引量:5
2
作者 殷浩 汤奕林 钟华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2期387-389,共3页
目的探讨骨促结缔组织纤维瘤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3例骨促结缔组织纤维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信息,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影像学分析,3例均为男性,年龄20~30岁,平均年龄25岁。2例为股骨上段,1例胫骨上端,其中1... 目的探讨骨促结缔组织纤维瘤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3例骨促结缔组织纤维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信息,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影像学分析,3例均为男性,年龄20~30岁,平均年龄25岁。2例为股骨上段,1例胫骨上端,其中1例病理骨折术后1年复发,无远处转移。结果 3例均为单发病灶。X线平片表现溶骨性骨质破坏,呈轻度膨胀,沿长轴生长,呈中心或偏心性,病灶与正常骨组织分界清楚,或有硬化边,无明显骨膜反应,未见分隔,未见明显钙化。CT表现为正常骨小梁破坏吸收,被软组织密度肿物取代,其内可见骨嵴,边缘轻度硬化。MRI上病灶T_1WI呈稍低信号,信号尚均匀,T_2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结论长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是极少见起源于结缔组织的原发良性骨肿瘤,较其它纤维性病变侵袭性更强,临床上手术宜扩大切除、密切随访,以防止复发,因此,术前在影像学上鉴别骨促结缔组织纤维瘤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增生 纤维 影像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脑促纤维增生型髓母细胞瘤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应琴 李建瑞 郑玲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2期233-233,237,共2页
患者男,24岁。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转动头时加重,四肢乏力,行走不稳,严重时伴呕吐胃内容物。入院查体:神志清,呼吸平稳,GCS=15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2.5mm,对光反射敏感或面部无明显感觉障碍,口角无歪斜,伸舌居中。颈软。心肺、... 患者男,24岁。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转动头时加重,四肢乏力,行走不稳,严重时伴呕吐胃内容物。入院查体:神志清,呼吸平稳,GCS=15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2.5mm,对光反射敏感或面部无明显感觉障碍,口角无歪斜,伸舌居中。颈软。心肺、腹无明显异常。四肢肌力4级,病理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生 髓母细胞 小脑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婴儿型婴儿促纤维增生型星形细胞瘤1例
4
作者 陈通 刘玉波 +1 位作者 巩涛 王光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2期354-355,共2页
患者 男,12岁。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黑朦,每日发作2~3次,每次持续数秒后缓解,未行特殊处理,7天前症状加重,发作频率增加,而就诊于我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可,四肢肌力 5级,余无异常。MRI显示左侧额颞叶浅表可见单一巨大囊实性肿块... 患者 男,12岁。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黑朦,每日发作2~3次,每次持续数秒后缓解,未行特殊处理,7天前症状加重,发作频率增加,而就诊于我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可,四肢肌力 5级,余无异常。MRI显示左侧额颞叶浅表可见单一巨大囊实性肿块,大小约7.3 cm×4.8 cm×6.0 cm, 囊性部分呈长T1(图1a)长T2(图1b)信号,实性部分较大,以长T1略长T2信号为主,T2-FLAIR像呈略高信号(图1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纤维增生星形细胞 非婴儿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促纤维增生型肿瘤的影像与病理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温洋 彭芸 +2 位作者 段晓岷 尹光恒 洪天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8期1421-1424,共4页
目的探讨婴儿促纤维增生型肿瘤(DIT)的影像与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有头颅影像学检查,且术后病理证实的DIT病例,分析总结其影像及病理特点。结果 6例DIT,男4例,女2例,年龄2~19个月。肿瘤均位于大脑半球,均为单发较大的囊... 目的探讨婴儿促纤维增生型肿瘤(DIT)的影像与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有头颅影像学检查,且术后病理证实的DIT病例,分析总结其影像及病理特点。结果 6例DIT,男4例,女2例,年龄2~19个月。肿瘤均位于大脑半球,均为单发较大的囊实性肿块,囊性部分较大,信号与脑脊液接近;实性部分位置表浅,以稍高密度、等灰质信号为主,信号不均匀,未见扩散受限。实性部分均显著强化,邻近柔脑膜受累,3例有邻近硬脑膜粘连。大体观:肿瘤均为囊实性,囊液淡黄色清亮;实性部分灰白色、质韧,血运中等。镜检:瘤组织见纤维母细胞和丰富的胶原纤维,星形细胞样瘤细胞,4例其间见肿瘤性神经节细胞。结论 DIT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表现为大脑半球较大的囊实性占位,实质部分较小,位置表浅与脑膜接触,信号不均匀、以等灰质为主,扩散不受限,明显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纤维增生 婴儿纤维增生神经节细胞胶质 婴儿纤维增生星形细胞 磁共振成像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