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斑点叉尾鮰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基因多态性及表达分析
1
作者 高磊 杜小溪 +3 位作者 李乐 高祥刚 鲍相渤 赫崇波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15-222,共8页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是一类主要由T细胞产生、负责机体在环境协迫和炎症反应中进行免疫应答的细胞因子。根据斑点叉尾鮰MIF基因EST序列,应用RACE技术克隆了MIF 3'UTR和5'UTR序列,利用Genome Walking技术克隆了MIF启动子序...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是一类主要由T细胞产生、负责机体在环境协迫和炎症反应中进行免疫应答的细胞因子。根据斑点叉尾鮰MIF基因EST序列,应用RACE技术克隆了MIF 3'UTR和5'UTR序列,利用Genome Walking技术克隆了MIF启动子序列,通过特异PCR克隆MIF内含子序列,并对多个体MIF基因组序列进行多态性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研究MIF的组织分布。结果显示,斑点叉尾鮰MIF基因组序列共3 918 bp,其中编码区348 bp,编码115个氨基酸,5'UTR为70 bp,3'UTR为434 bp,启动子为1 382 bp,共有2个内含子,分别为243 bp和1 441 bp。MIF基因组序列中包含4个重复单元序列和60个多态性位点,其中共有6个SNP位于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上。斑点叉尾鮰MIF mRNA在肠中表达量最高,肌肉中表达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 基因组序列 多态性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促进肿瘤进展并影响胶质瘤预后 被引量:6
2
作者 江晓珍 王小冰 +4 位作者 邓葵 郑炎 廖冰 李斌 李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36-240,共5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细胞增殖指数Ki-67、微血管增生密度CD34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具有明确病理分级的94例新鲜胶质瘤标本,依据《WHO中枢神经系...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细胞增殖指数Ki-67、微血管增生密度CD34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具有明确病理分级的94例新鲜胶质瘤标本,依据《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指导,低级别胶质瘤(Ⅰ-Ⅱ级)43例,高级别胶质瘤(Ⅲ-Ⅳ级)5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4例胶质瘤组织中MIF、Ki-67和CD34的表达,采用Ka plan-Meier、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的累积生存率及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胶质瘤组织中MIF、Ki-67、CD34的表达水平随肿瘤级别的增加而增加,肿瘤组织内MIF表达水平与肿瘤组织学分级、Ki-67、CD34表达均密切相关(χ2=16.779,P<0.05;χ2=26.405,P<0.05;t=-5.340,P<0.05)。Kaplan-Meie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组织学分级、MIF、Ki-67、CD34的表达水平及发病年龄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P均<0.05),并且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组织学分级与细胞增殖指数Ki-67是影响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MIF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增殖、诱导肿瘤血管新生参与胶质瘤的发展和演进,与患者临床预后密切相关,针对MIF的靶点治疗有望成为胶质瘤的有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 增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脱氧-前列腺素J_2对单核巨噬细胞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伟阳 时雨濛 +2 位作者 刘欣 杨琳 李丽英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7-252,共6页
目的研究15-脱氧-前列腺素J2(15 d-PGJ2)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以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J774A.1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以下处理:(1)脂多糖(LPS)组:1μg/ml LPS孵育1 h;(2)正常对照组:PBS... 目的研究15-脱氧-前列腺素J2(15 d-PGJ2)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以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J774A.1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以下处理:(1)脂多糖(LPS)组:1μg/ml LPS孵育1 h;(2)正常对照组:PBS孵育1 h;(3)阴性对照组:5μmol/L 15 d-PGJ2孵育1 h;(4)15 d-PGJ2组:5μmol/L 15 d-PGJ2预孵育1 h,1μg/ml LPS孵育1 h;(5)GW9662组:10μmol/L GW9662预孵育1 h,5μmol/L 15d-PGJ2孵育1 h,1μg/ml LPS孵育1 h;(6)Vehicle组:即GW9662对照组,使用GW9662的溶剂DMSO替代GW9662。采用免疫荧光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J774A.1中MIF的表达,RT-q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15 d-PGJ2对LPS诱导的J774A.1炎症反应模型中MIF mRNA和蛋白水平变化情况。观察GW9662对15 d-PGJ2调节MIF作用的影响,采用高内涵分析技术检测15 d-PGJ2是否调节巨噬细胞炎症反应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核转位。结果 J774A.1在基因和蛋白水平均表达MIF。LPS组细胞中MIF mRNA表达上调到正常对照组的1.75倍(P=0.037),15 d-PGJ2组细胞中MIF mRNA表达上调被抑制,下调至LPS组的50%(P=0.026),MIF蛋白水平变化情况与mRNA水平相一致。GW9662逆转了15 d-PGJ2对MIF mRNA表达的下调(P=0.016)。高内涵自动成像系统分析结果显示,15 d-PGJ2处理组细胞中PPAR-γ的核质比上调至LPS组的1.39倍(P=0.003)。结论 15 d-PGJ2可抑制单核巨噬细胞中MIF的表达,该作用可能依赖于PPAR-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脱氧-前列腺素J2 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G盒蛋白1抑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启动子的转录激活
4
作者 雷福明 毛泽斌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0-35,共6页
HMG盒蛋白1(HMG box-containing protein 1,HBP1)是一种转录抑制因子.HBP1表达上调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并且在肿瘤细胞中HBP1常常发生丢失或转位,这表明HBP1是一种抑癌基因.HBP1所调节的靶基因无疑将为HBP1的肿瘤抑制机制提供... HMG盒蛋白1(HMG box-containing protein 1,HBP1)是一种转录抑制因子.HBP1表达上调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并且在肿瘤细胞中HBP1常常发生丢失或转位,这表明HBP1是一种抑癌基因.HBP1所调节的靶基因无疑将为HBP1的肿瘤抑制机制提供新的线索.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在促细胞增殖基因-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启动子区域-811 bp至-792 bp发现高亲和力的HBP1反应元件.缺失和突变分析表明,HBP1通过该元件抑制MIF启动子活性.此外,免疫共沉淀研究显示,HBP1在细胞内与该元件结合,并且抑制MIF的转录.功能分析进一步证实,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重组MIF可部分消除HBP1对大肠癌细胞LOVO的抑制作用.这些结果提示,MIF是HBP1的一个靶基因.HBP1通过抑制促细胞增殖基因MIF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G盒蛋白1(HBP1) 细胞增殖基因-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 人大肠癌LOVO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蛇藤素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壁MIF及MMP-9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李金平 程军 +1 位作者 田卓 胡厚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27-830,共4页
目的观察南蛇藤素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早期阶段主动脉壁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8周龄雄性... 目的观察南蛇藤素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早期阶段主动脉壁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8周龄雄性ApoE基因敲除小鼠1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南蛇藤素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均给予高脂饮食饲养8周,在高脂饲养的后4周,分别予以2mg.kg-1.d-1南蛇藤素和相当剂量的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用药4周;小鼠处死后行主动脉连续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测定Apo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根部粥样斑块面积,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主动脉壁MIF和MMP-9蛋白表达的强度。结果图像分析测量结果显示对照组形成了早期斑块;南蛇藤素干预组斑块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1),斑块面积/动脉壁横切面积也明显降低(P<0.01);南蛇藤素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MIF、MMP-9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南蛇藤素可能通过下调Apo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壁MIF、MMP-9表达,发挥一定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蛇藤素 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 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MIF基因-794CATT_(5-8)微卫星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艳林 邓少丽 曾照芳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2-63,共2页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794CATT微卫星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对151名确诊结核患者及149名健康体检者外周血DNA收集后,通过PCR扩增后对结核病人和正常人MIF基因启动子-794区CATT...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794CATT微卫星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对151名确诊结核患者及149名健康体检者外周血DNA收集后,通过PCR扩增后对结核病人和正常人MIF基因启动子-794区CATT重复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结果:结核病人组MIF基因启动子-794区CATT重复序列拷贝数5/5:12人(7.95%),5/6:21人(13.91%),6/6:38人(25.17%),6/7:53人(35.10%),7/7:15人(9.93%),7/8:12人(7.95%):正常对照组5/5:12人(8.05%),5/6:33人(22.15%),6/6:40人(26.85%),6/7:52人(34.90%),7/7:6人(4.03%),7/8:6人(4.03%)。结核病人组拷贝数7/7和7/8的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MIF-794CATT重复序列数为7/7和7/8可能与结核易感性相关,并在结核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结核病 mif基因 多态性 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