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内伴间皮瘤样分化及砂粒体形成的促纤维增生性小细胞肿瘤1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清 廖松林 常占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77-678,共2页
患者女,62岁。因咳嗽、憋气20余天于2006年11月入院,既往没有石棉接触史。CT示腹腔有多枚结节状肿块。CEA0.63ng/ml,AFP2.1ng/ml,Cyfra21—111.03ng/ml,NSE14.63ng/ml。于11月28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膜有不规则轻度... 患者女,62岁。因咳嗽、憋气20余天于2006年11月入院,既往没有石棉接触史。CT示腹腔有多枚结节状肿块。CEA0.63ng/ml,AFP2.1ng/ml,Cyfra21—111.03ng/ml,NSE14.63ng/ml。于11月28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膜有不规则轻度增厚,腹盆腔壁层腹膜、大网膜、肠系膜、肠管及直肠窝表面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结节,质硬、固定、表面不光滑,并有融合性大块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肿瘤 促纤维增生性小细胞肿瘤 间皮瘤样 砂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诱导剂联合紫草素协同促进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建军 王艳华 +10 位作者 唐玉婷 张静宜 马芳 贺茜 杨慧霞 赵启鹏 白志刚 郝银菊 李桂忠 姜怡邓 沈江涌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8-276,共9页
目的探讨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Era)联合紫草素(shikonin,SHK)协同促进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uman hyp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s,HSFBs)铁死亡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提供的增生性瘢痕,提取HSFBs;HE染色、免疫荧... 目的探讨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Era)联合紫草素(shikonin,SHK)协同促进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uman hyp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s,HSFBs)铁死亡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提供的增生性瘢痕,提取HSFBs;HE染色、免疫荧光鉴定HSFBs;CCK-8检测不同浓度Era、SHK对HSFBs的抑制率,计算IC 50值;CompuSyn软件计算联用指数(CI);设置对照组、Era组、SHK组和Era+SHK组,干预24 h后观察细胞数量及形态变化;划痕、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相应生化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DA)、总铁离子、活性氧(ROS)变化;蛋白印迹实验检测collagenⅠ、α-SMA、GOT1、SLC7A11、GPX4、FTH1表达。结果原代HSFBs Era的IC 50值为2.22μmol·L^(-1),SHK的IC 50值为3.94μmol·L^(-1),作为单用药浓度;CompuSyn软件计算CI值,选取CI=0.39597对应浓度(Era:1.2μmol·L^(-1)+SHK:1.5μmol·L^(-1))为联合用药浓度(各药浓度减小,抑制率>50%)。与单药组比,SHK+Era组HSFBs数量减少,细胞膜断裂、出泡,细胞皱缩变小,胞质浓缩;HSFBs迁移、侵袭能力减弱(P<0.05),CollagenⅠ、a-SMA蛋白表达降低(P<0.05);MDA、总铁离子、ROS含量升高(P<0.05),SLC7A11、GOT1、GPX4、FTH1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Era联合SHK可协同抑制HSFBs增殖、迁移及纤维化水平,其机制可能是Era增强SHK对GOT1的抑制,提升细胞铁离子、ROS、脂质过氧化物水平,进而促进HSFBs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诱导剂 紫草素 铁死亡 GOT1 生性瘢痕 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瘤1例报道
3
作者 刘铭 李思影 +4 位作者 周娜 李鹏 高山 马广斌 于龙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0,共5页
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瘤(des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DSRCT)是一种发病率低但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中位年龄20岁),男性多见。DSRCT常见发病部位:盆腔、腹膜后、大网膜、肠系膜。一般认为其起源于腹腔浆... 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瘤(des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DSRCT)是一种发病率低但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中位年龄20岁),男性多见。DSRCT常见发病部位:盆腔、腹膜后、大网膜、肠系膜。一般认为其起源于腹腔浆膜表面,发病于骨骼的DSRCT极为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生性小细胞 恶性程度 儿童和青少年 大网膜 发病部位 腹膜后 肠系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4
作者 冯振中 李涤臣 +2 位作者 刘德纯 蔡兆根 汪向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2例本病少见部位发生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行组织病理学(HE)和免疫组化(SP法)观察。结果该肿瘤多呈单结节或多结节状浸润性生长,瘤细胞小圆形、核深染、... 目的探讨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2例本病少见部位发生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行组织病理学(HE)和免疫组化(SP法)观察。结果该肿瘤多呈单结节或多结节状浸润性生长,瘤细胞小圆形、核深染、胞质少,呈团、巢状排列,间质有大量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免疫表型同时表达上皮性、间叶性和神经源性标记物。结论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罕见,临床表现复杂,可发生在腹腔也可在其他部位。肿瘤具有特征性的组织学和免疫组化表现。预后大多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纤维生性小细胞肿瘤 病理学 临床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上调hsa-miR-18b-5p靶向FBXL3促进前列腺癌的增殖及转移 被引量:2
5
作者 骆金光 陶怀祥 +3 位作者 闻志远 陈龙 胡昊 关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84-1296,共13页
目的探讨受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调控的hsa-miR-18b-5p在前列腺癌(PCa)中的表达水平及作用,并研究对其在PCa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在PCa中高表达的miRNA,构建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并与PCa细胞系共培养... 目的探讨受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调控的hsa-miR-18b-5p在前列腺癌(PCa)中的表达水平及作用,并研究对其在PCa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在PCa中高表达的miRNA,构建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并与PCa细胞系共培养,验证CAFs对PCa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对hsa-miR-18b-5p的调控作用;RT-qPCR验证20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前列腺正常上皮增生细胞及PCa各细胞系中hsa-miR-18b-5p的表达水平;通过脂质体法将阴性对照及hsamiR-18b-5p抑制物分别转染入PCa细胞C4-2、LNCAP中,分为NC inhibitor组和hsa-miR-18b-5p inhibitor组;采用细胞集落形成、CCK-8实验、划痕愈合、Transwell、IC_(50)实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C4-2、LNCAP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耐药能力、凋亡和周期;建立PCa裸鼠移植瘤模型,定期测量移植瘤的质量和体积,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裸鼠生存情况;利用靶基因预测分析网站(Targetscan、Mirtarbase、miRDB、miRDIP)预测has-miR-18b-5p的靶基因,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验证hsa-miR-18b-5p与靶基因的靶向关系,RT-q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靶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在PCa中高表达的miRNA有17个,结合差异表达程度以及相关文献筛选出拟研究的基因:miR-148a、miR-17、miR-18b-5p、miR-770、miR-297-3p。CAFs与PCa细胞系共培养后hsa-miR-18b-5p的表达水平升高(P<0.01),且促进PCa细胞的增殖与迁移(P<0.01),敲除has-miR-18b-5p可抵消CAFs对PCa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确定has-miR-18b-5p为研究基因。与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或肿瘤旁组织相比,PCa细胞或肿瘤组织中hsa-miR-18b-5p的表达升高(P<0.05);敲除hsa-miR-18b-5p可抑制C4-2、LNCAP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以及耐药(P<0.05);敲除hsa-miR-18b-5p可抑制裸鼠移植瘤质量和体积的增长,增加裸鼠的生存时间(P<0.05)。靶基因预测分析网站显示,FBXL3是hsa-miR-18b-5p的一个潜在作用靶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证实has-miR-18b-5p与FBXL3基因间存在结合位点,且敲除hsa-miR-18b-5p可增加C4-2、LNCAP细胞中FBXL3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CAFs上调前列腺癌细胞hsa-miR-18b-5p的表达水平,后者可能通过靶向调控FBXL3基因的表达促进PCa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a-miR-18b-5p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FBXL3 前列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张仁亚 刘飞飞 朱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9-102,共4页
关键词 纤维组织生性小细胞肿瘤 临床病理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1例报告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晨 岳学峰 +3 位作者 施建党 牛宁奎 马秀才 杨宗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66-768,共3页
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es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DSRCT)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由组织起源未定的小圆形肿瘤细胞构成。自1989年Gerald等[1]首次报道了这种疾病后,临床有关DSRCT的报道较少,且多为个案报道... 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es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DSRCT)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由组织起源未定的小圆形肿瘤细胞构成。自1989年Gerald等[1]首次报道了这种疾病后,临床有关DSRCT的报道较少,且多为个案报道。DSRCT主要发生于腹腔和盆腔,腹腔外少见,位于椎体的DSRCT更是罕见。近期我们收治1例胸椎DSRCT患者,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组织生性小细胞肿瘤 胸椎 DSRCT CELL 恶性肿瘤 细胞构成 组织起源 个案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石蜡包埋组织中EWS-WT1融合转录子的检测 被引量:2
8
作者 杨郁 王华 +4 位作者 王玉萍 张伟 回允中 王子慧 郑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5-328,共4页
目的:探讨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SRCT)石蜡包埋组织中EWS WT1融合基因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及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DSRCT石蜡包埋组织4例,原始神经外胚叶瘤/尤文肉瘤(PNET/ES) 2例,腺泡状横纹肌肉瘤2例,淋巴瘤2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 目的:探讨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SRCT)石蜡包埋组织中EWS WT1融合基因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及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DSRCT石蜡包埋组织4例,原始神经外胚叶瘤/尤文肉瘤(PNET/ES) 2例,腺泡状横纹肌肉瘤2例,淋巴瘤2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检测t( 11; 22 ) (p13;q12 )染色体易位融合基因EWS WT1的表达。结果: 4例DSRCT中有3例检测出融合基因的表达,对照组均没有检测出。结论:DSRCT石蜡包埋组织中检测EWS WT1融合基因的表达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临床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DSRCT的一个可靠的基因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生性小细胞肿瘤 石蜡包埋组织 检测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转录子 DSRCT 原始神经外胚叶瘤 腺泡状横纹肌肉瘤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临床病理意义 融合基因 染色体易位 应用价值 基因表达 尤文肉瘤 t(11 PCR) 诊断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翔 陈海松 赵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75-675,677,共2页
1病例简介男,31岁。主诉:近1年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肤、巩膜黄染,食欲减退。体格检查:腹部触及包块。既往病史:多囊肝、多囊肾1年余。CT增强扫描(图1A-C)诊断:肝门胰头区、肝周、肝胃间隙及大网膜区多发恶性肿瘤,转移可能性大,肝... 1病例简介男,31岁。主诉:近1年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肤、巩膜黄染,食欲减退。体格检查:腹部触及包块。既往病史:多囊肝、多囊肾1年余。CT增强扫描(图1A-C)诊断:肝门胰头区、肝周、肝胃间隙及大网膜区多发恶性肿瘤,转移可能性大,肝内胆管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生性小细胞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外科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请您诊断》病例16答案:腹膜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细胞肿瘤一例
10
作者 韩春宏 陈克敏 朱晖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6期711-712,共2页
关键词 纤维组织生性小细胞肿瘤 病例资料 腹膜 诊断 移动性浊音 腹部不适 腹部膨隆 腹股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11
作者 佘明金(综述) 陈振东(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695-699,共5页
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es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DSRCT)为一种极罕见、高度恶性的软组织肉瘤。除偶然发现外,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DSRCT主要发生于腹盆腔,沿腹膜表面播散,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DSRCT的诊... 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es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DSRCT)为一种极罕见、高度恶性的软组织肉瘤。除偶然发现外,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DSRCT主要发生于腹盆腔,沿腹膜表面播散,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DSRCT的诊断是基于组织学检查,典型的表现为癌巢中的小圆蓝色细胞被大量的纤维增生性基质分隔开。特征性的t(11;22)(p13;q12)染色体异位产生EWSR1-WT1融合基因是DSRCT稳定存在的遗传学特点。该病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仅约15%,主要由于肿瘤发生转移所致。DSRCT的治疗仍然具有挑战性,尽管使用了积极的治疗方法,如化疗、手术和全腹部放疗等,但60%~70%患者在2~3年内死亡。随着对DSRCT分子遗传学的研究不断深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法近年开始尝试应用于DSRCT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生性小细胞肿瘤 肉瘤 靶向治疗 EWSR1-WT1融合 DNA损伤修复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肾脏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 被引量:4
12
作者 Wang L L Perlman E J +2 位作者 Vujanic G M 刘飞飞(摘译) 张仁亚(审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7-357,共1页
关键词 小圆细胞肿瘤 纤维组织 生性 肾脏 儿童 内脏器官 染色体易位 男性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CD66b^(+)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和促纤维间质反应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爱 朱宁 +3 位作者 杨路路 方媛 王劲松 李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6-401,共6页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CD66b^(+)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umor-associated neutrophils,TANs)和促纤维间质反应(desmoplastic reaction,DR)分类情况,探讨CD66b^(+)TANs和DR在CRC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及预后价值。方法采...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CD66b^(+)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umor-associated neutrophils,TANs)和促纤维间质反应(desmoplastic reaction,DR)分类情况,探讨CD66b^(+)TANs和DR在CRC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及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40例CRC中CD66b^(+)TANs的表达数量,应用HE染色切片观察肿瘤间质DR的分类,并分析CD66b^(+)TANs和DR分类与CR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CD66b^(+)TANs和DR分类与CR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240例CRC中,CD66b^(+)TANs丰富型(NR)组29例,CD66b^(+)TANs中间型(NI)/缺乏型(NP)组211例;DR分类中,成熟型92例,中间型63例,不成熟型85例。CD66b^(+)TANs NR组与较高的组织学分级(P=0.034)、更晚的TNM分期(P=0.006)和脉管侵犯(P=0.002)均有关。CRC中DR分类与肿瘤分化程度、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和pTNM分期均密切相关(P<0.05),DR不成熟型CRC分化程度低、有神经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更晚的pTNM分期。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与CD66b^(+)TANs NI/NP CRC患者相比,CD66b^(+)TANs NR CRC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明显降低(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TANs是CRC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DR不成熟型CRC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中间型和成熟型CRC患者(P<0.05)。结论CD66b^(+)TANs和肿瘤间质DR程度均可影响CRC的临床生物学行为,评估CRC中CD66b^(+)TANs和DR有助于预测CRC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 CD66b 纤维间质反应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体外促进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喆 李世荣 +3 位作者 刘剑毅 戴霞 陈康 陶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75-777,共3页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tissuegrowthfactor,CTGF)在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分别给予不同剂量CTGF刺激(10ng/ml),以及CTGFASODN转染,48h后用Westernblot方法比较各组间α...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tissuegrowthfactor,CTGF)在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分别给予不同剂量CTGF刺激(10ng/ml),以及CTGFASODN转染,48h后用Westernblot方法比较各组间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muscleactin,αSMA)的表达变化。结果刺激48h后,对照组表达少量αSMA蛋白;小剂量CTGF刺激组和大剂量CTGF刺激组作用48h后,αSMA表达量均显著增多,且成浓度依赖性变化(P<0.01);而CTGFASODN转染组αSMA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结论CTGF在体外能促进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yoF)的转分化,阻断或者抑制其表达可能将更有效的治疗瘢痕挛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生性瘢痕 纤维细胞 转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瘤的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曲利娟 季天海 +2 位作者 余英豪 邓军 刘庆宏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28-734,共7页
目的 :研究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瘤 (desmoplasticsmallroundcelltumor,DSRCT)的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特点。方法 :3例DSRCT进行HE光镜、免疫组化染色 ,2例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瘤细胞呈不规则的大小不一的巢团和梁索状结构并埋没... 目的 :研究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瘤 (desmoplasticsmallroundcelltumor,DSRCT)的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特点。方法 :3例DSRCT进行HE光镜、免疫组化染色 ,2例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瘤细胞呈不规则的大小不一的巢团和梁索状结构并埋没在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中 ;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具有上皮源性、间质性和神经源性等多向分化的特点 ;电镜特征性结构为多数瘤细胞胞浆内核旁区有大小不等的中间丝聚集物 ,呈小球形或螺纹状排列 ,有的中间丝占据胞浆的较大比例。结论 :DSRCT具有特殊的组织学、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生性小细胞 软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 超微结构 DSRCT 诊断 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促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CT表现及病理对照 被引量:5
16
作者 吕晓飞 张雪林 +3 位作者 苏欢欢 王宏琢 韩路军 熊伟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80-1383,共4页
目的:探讨腹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SRCT)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DSRCT患者的CT表现,8例患者均行CT增强扫描,并对其CT表现与病理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例DSRCT单发,5例多发;病变主要位于膀胱后方(n=5)及... 目的:探讨腹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SRCT)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DSRCT患者的CT表现,8例患者均行CT增强扫描,并对其CT表现与病理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例DSRCT单发,5例多发;病变主要位于膀胱后方(n=5)及肠系膜间隙(n=5);CT表现为腹、盆腔内分叶状或结节状低密度肿块;可见坏死区(n=3)及钙化灶(n=4);增强扫描均表现为不均匀强化,平扫、增强扫描动脉期及静脉期肿块的平均CT值各为38.9 HU5、6.1 HU6、2.5 HU。8例肿瘤病理特点均表现为瘤组织呈片状或巢状弥漫浸润性生长,中间由宽厚的纤维结缔组织分隔,3例可见瘤内坏死。结论:DSRCT的CT表现与病理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CT有助于DSRCT的诊断、分期及定位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生性小细胞 腹部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杏莉 焦馗 全显跃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3期315-317,共3页
关键词 纤维生性小细胞 影像学表现 鉴别诊断 腹部 小圆细胞肿瘤 small DSRCT 纤维组织 cell 文献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超声表现2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凌燕 唐远姣 邱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34-635,共2页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desmoplastic fibroblasto-ma,DF)是一种良性纤维母细胞性肿瘤,也称胶原性纤维瘤,主要发生于成人四肢、肩背皮下或深部软组织,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现有文献中多为个案报道[1-2]。本研究回顾分...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desmoplastic fibroblasto-ma,DF)是一种良性纤维母细胞性肿瘤,也称胶原性纤维瘤,主要发生于成人四肢、肩背皮下或深部软组织,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现有文献中多为个案报道[1-2]。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2例DF的超声表现,观察其声像图特征,并对鉴别诊断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生性纤维细胞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淑梅 荆世红 刘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866-868,共3页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es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DSRCT)是极其罕见的肿瘤,好发于青年男性的腹腔。组织病理学特征性的表现为大量致密增生纤维中埋没着团状、索状排列的小圆型肿瘤细胞。细胞遗传学上具有特征性的11...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es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DSRCT)是极其罕见的肿瘤,好发于青年男性的腹腔。组织病理学特征性的表现为大量致密增生纤维中埋没着团状、索状排列的小圆型肿瘤细胞。细胞遗传学上具有特征性的11及22号染色体易位,即(t11;22)(p13;q12)易位,产生EWS-WT1融合基因,可以应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来检测新鲜组织或福尔马林固定组织中这一融合基因并确定诊断。预后非常差,中位生存时间17~25个月。尽管应用了联合化疗、肿瘤细胞减灭术及全腹盆腔放疗,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多种治疗方案正处在试验当中,如更多药物的联合化疗、诱导治疗后的靶向治疗、术后的腹腔热灌注化疗及调强放疗、肝转移后通过肝动脉应用(90Y)钇微球体进行栓塞治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生性小细胞肿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CT特征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2
20
作者 房泽辉 戚元刚 王冰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71-573,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SRCT)的特征性CT表现,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DSRCT患者的临床及CT表现,总结病变CT特点(肿块位置、密度、强化特点,腹膜、腹水及脏器受侵等)。结果:14例DSRCT... 目的:总结分析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SRCT)的特征性CT表现,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DSRCT患者的临床及CT表现,总结病变CT特点(肿块位置、密度、强化特点,腹膜、腹水及脏器受侵等)。结果:14例DSRCT患者中,男11例(78.5%),女3例(21.4%),年龄9~42岁,平均(21.1±29.8)岁。肿块位于盆腔(膀胱后方)者12例(85.7%);增强扫描14例(100%)肿块均呈持续强化;腹膜增厚者14例(100%),其中结节样、肿块样增厚10例(71.4%),絮状、饼状增厚9例(64.3%);10例(71.4%)合并少量腹水;8例(57.1%)发生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共10例(71.4%)发生远处转移(肝、肺、骨转移)。结论:DSRCT好发于青年男性,盆腔肿块并持续强化、少量腹水、腹膜增厚为其特征性CT表现,可与淋巴瘤腹膜侵犯、腹膜转移等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生性小细胞肿瘤 软组织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