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促红细胞生成素B螺旋结构缩氨酸对大鼠心肌缺血损伤的影响
1
作者 曹建 王媛媛 +2 位作者 熊云飞 胡衍辉 徐国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01-803,共3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B螺旋结构缩氨酸(pHBP)对大鼠心肌缺血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90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A组,n=10)、AMI组(C组,n=20)、rhEPO组(G组,...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B螺旋结构缩氨酸(pHBP)对大鼠心肌缺血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90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A组,n=10)、AMI组(C组,n=20)、rhEPO组(G组,n=30)和pHBP组(E组,n=30)。建模后注射rhEPO、pHBP,24h后通过TCC染色测量MI面积。术后3、24h,Western blot法检测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蛋白表达。8周后,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LV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EF)。结果与C组比较,E、G组MI面积明显减小(P<0.05)。与A组比较,E、G组STAT3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与A组比较,E组和G组LVEDV和LVESV明显升高,EF明显降低(P<0.01)。与C组比较,E组和G组LVEDV和LVESV明显降低,EF明显升高(P<0.05)。结论 pHBP在大鼠心肌缺血损伤中具有心脏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其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b螺旋结构缩氨酸 心肌缺血 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