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再灌注对大鼠心脏MCP-1和HO-1表达的影响及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心肌保护作用
1
作者 程希富 肖祥彬 马康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1345-1348,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Ischemic reperfusion,I-R)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和血红素氧和酶-1(Heme oxygenase-1protein,HO-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I-R损...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Ischemic reperfusion,I-R)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和血红素氧和酶-1(Heme oxygenase-1protein,HO-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24只在体大鼠I-R模型,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F组)、缺血再灌注组(O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组(E组),缺血45min,再灌注180min,E组在手术前24h腹腔注射EPO(4000U/kg)。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分别测定3组大鼠心肌组织MCP-1和HO-1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与F组比较,O及E组大鼠心肌组织内MCP-1和HO-1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1),E组心肌组织内MCP-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介于其它2组之间(P<0.05),而HO-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又显著高于O组(P<0.01,P<0.05)。结论:EPO预处理可能通过增加HO-1蛋白和mRNA表达及抑制MCP-1蛋白和mRNA的表达,从而起到抗心脏I-R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红细胞生成素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血红素氧和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高眼压兔眼视网膜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建明 宋艳萍 +3 位作者 孙乃学 惠娜 赵世平 胡凯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1-273,277,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急性高眼压兔眼视网膜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探讨国产rhEPO保护视网膜神经功能的机制。方法在设立正常对照、模型对照的情况下,日本大耳白兔皮下注射国产rhEPO,分别于缺血再灌注(...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急性高眼压兔眼视网膜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探讨国产rhEPO保护视网膜神经功能的机制。方法在设立正常对照、模型对照的情况下,日本大耳白兔皮下注射国产rhEPO,分别于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前房灌注法造成急性高眼压)后第1、3、7、14天免疫组化法观察视网膜HIF-1α基因表达。结果正常兔眼视网膜无HIF-1α表达。模型组兔眼视网膜HIF-1α表达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EPO组兔眼视网膜HIF-1α表达阳性细胞数变化与模型组相似,但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国产rhEPO能够下调视网膜HIF-1α的表达。下调视网膜HIF-1α的表达可能是rhEPO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视网膜 缺氧诱导因子-1Α 高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炎症和Erk1/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王世祥 王斌 +3 位作者 郭国锋 许卫 陈永权 陈晞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05-709,共5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HBS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脏炎症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将30只8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AMI组和HBSP组。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术以构建AMI大鼠模型,HBSP组为术后予腹腔注射...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HBS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脏炎症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将30只8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AMI组和HBSP组。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术以构建AMI大鼠模型,HBSP组为术后予腹腔注射HBSP(90μg/kg);sham组和AMI组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大鼠处死前心脏彩超检测心功能,处理各组大鼠,检测心肌组织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AMI组心肌组织IL-6、TNF-α、p-Erk1/2和Erk1/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01);而HBSP组大鼠心肌组织IL-6、TNF-α、p-Erk1/2和Erk1/2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01)。AMI模型组心功能指标显著低于sham组,而HBSP治疗组心功能指标明显高于AMI模型组(P=0.001)。结论 HBSP可减轻心肌梗死炎症和心肌损伤,抑制Erk1/2信号通路,从而保护心肌组织,改善大鼠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 ERK1/2 炎症因子 心肌受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缺血再灌注心肌HSP70及ERK1/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娜娜 王文生 刘鑫璐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88-790,794,共4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的大鼠心肌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及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在体缺血再灌注模型,结扎左前降支动脉30 min,松解2 h。24只大鼠随机分为3...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的大鼠心肌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及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在体缺血再灌注模型,结扎左前降支动脉30 min,松解2 h。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建模前24 h腹腔注射生理盐2 mL;对照组:建模前24 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EPO组:建模前24 h腹腔注射EPO(5 000 U/kg)。假手术组开胸手术,左前降支动脉下只穿线不结扎。RT-PCR方法分析左心室心肌组织HSP70和ERK1/2 mRNA的表达,并分析HSP70 mRNA和ERK1/2 mRNA表达量的关系。结果 EPO组HSP70mRNA表达(0.850±0.066)较盐水对照组(0.355±0.043)显著升高(P<0.01);EPO组ERK1/2 mRNA(1.150±0.125)较盐水对照组(0.576±0.116)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EPO预处理组大鼠的心肌组织HSP70与ERK1/2 mRNA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r=0.965,P<0.01)。结论 EPO预处理能够促进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HSP70及ERK1/2 mRNA的表达,HSP70表达量与ERK1/2mRNA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HSP70 ERK1/2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3T3-L1脂肪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表达及下游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束金莲 潘瑜 +2 位作者 刘晓莉 高丰厚 金惠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8-462,472,共6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正常和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表达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以1μmol/L地塞米松诱导建立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模型组),以分化成熟的正常3T3-L1脂...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正常和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表达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以1μmol/L地塞米松诱导建立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模型组),以分化成熟的正常3T3-L1脂肪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EPOR的蛋白表达,采用Real-TimePCR技术检测细胞EPOR mRNA的表达。分别以rHuEPO、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及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5(STAT5)抑制剂对模型组和对照组细胞进行干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药物干预对EPOR蛋白的表达及其下游分子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和STAT5磷酸化水平(p-Akt和p-STAT5蛋白的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EPOR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干预实验结果显示:与相应对照组或模型组比较,rHuEPO+对照组或模型组EPOR、p-Akt和p-STAT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与相应rHuEPO+对照组或模型组比较,rHuEPO+LY29400或STAT5阻断剂+对照组或模型组的p-Akt和p-STAT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结论正常3T3-L1脂肪细胞上存在EPOR,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EPOR蛋白和mRNA的表达下调,rHuEPO可通过EPOR介导激活PI3K-Akt和JAK2-STAT5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T3-L1脂肪细胞 胰岛素抵抗 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人类红细胞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发动蛋白-1表达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艳红 韩子明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5期383-387,共5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发动蛋白-1(Drp-1)表达的影响。方法 81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EPO组,每组各27只。EPO组、对照组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并剪断建立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假手术组仅游离输尿管而不结扎...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发动蛋白-1(Drp-1)表达的影响。方法 81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EPO组,每组各27只。EPO组、对照组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并剪断建立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假手术组仅游离输尿管而不结扎和剪断;EPO组予EPO皮下注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各组于术后7、14和21 d取动脉血分离血清检测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取梗阻侧肾组织行苏木精-伊红和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学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Drp-1的表达。结果①EPO组各时点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高于假手术组(P<0.05)。②EPO组各时点肾组织病理改变较对照组明显减轻,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和肾间质纤维化相对面积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高于假手术组(P<0.05)。③EPO组肾组织的Drp-1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 Drp-1在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肾组织中表达增加,参与肾脏纤维化过程;EPO可以通过抑制Drp-1表达,从而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间质纤维化 红细胞生成素 发动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MPP^+所致的PC12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7
作者 吴艳 孙欣 +5 位作者 方鑫 王芳 黄露琪 刘仁刚 乔娴 孙圣刚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PC12细胞变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MPP+损伤PC12细胞作为帕金森病(PD)细胞模型,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罗丹明123...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PC12细胞变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MPP+损伤PC12细胞作为帕金森病(PD)细胞模型,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罗丹明123(Rh123)染色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ΔΨm),双氯荧光黄乙酸乙酯(DCF-DA)染色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pAkt蛋白表达。结果①500μmol/L的MPP+可以导致PC12细胞的存活率下降,凋亡率增加,0.1~10 U/mL的EPO可以使PC12细胞的存活率增加,凋亡率降低,并在1 U/mL时达到最大保护效应;②MPP+导致ROS含量增加、ΔΨm降低;EPO可以抑制MPP+所致ROS和ΔΨm水平的变化;③EPO增加了Akt磷酸化水平,PI3K抑制剂LY294002拮抗了EPO的保护作用和对ROS产生的抑制作用。结论EPO对MPP+损伤PC1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是通过PI3K/Akt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 PC12细胞 活性氧 线粒体膜电位 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肾性贫血患者红细胞CR1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宋金香 杨文东 安振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1型补体受体 肾性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光损伤中TIMP-1、ERK-1的表达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其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王颖立 牛膺筠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11-914,共4页
目的研究实验性光损伤小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中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及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kinase-1,ERK-1... 目的研究实验性光损伤小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中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及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kinase-1,ERK-1)表达的变化,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其的影响,探讨EPO对视网膜光损伤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视网膜光损伤动物模型,于小鼠光照前腹腔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tion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采用HE染色观察RPE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TIMP-1、ERK-1蛋白的表达。结果光损伤可以造成小鼠视网膜RPE细胞渐进性的破坏。外源性的EPO可以促进光损伤后视网膜RPE细胞TIMP-1及ERK-1表达的增加。随光照时间延长,单纯光照组RPE细胞密度逐渐减少,光照后7 d RPE细胞密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光照后相同时间点,EPO处理组的RPE细胞密度较单纯光照组稍有增加,光照后7 d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光照后各时间点,EPO处理组均较单纯光照组中ERK-1的表达明显增强(均为P<0.05)。光照后6 h、7 d,单纯光照组和EPO处理组中TIMP-1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自光照后12 h起至光照后96 h,各时间点EPO处理组较单纯光照组中TIMP-1的表达增强(均为P<0.05)。EPO处理组RPE中TIMP-1的表达与ERK-1的表达正相关(r=0.79,P=0.03)。结论外源性EPO通过增加光损伤后视网膜RPE细胞TIMP-1的表达,有利于MMPs/TIMP平衡的恢复,进一步证实EPO对视网膜光损伤的保护作用。EPO对RPE细胞TIMP-1分泌和表达的调节可能经由MAPK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光损伤 红细胞生成素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中低氧诱导因子-1α和红细胞生成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吴海琴 张蓓 +3 位作者 张桂莲 展淑琴 张茹 赵英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中低氧诱导因子-1α和红细胞生成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阻断法(2-VO)建立VD的动物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VO组和葛根素组,每组又分为1周、3周...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中低氧诱导因子-1α和红细胞生成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阻断法(2-VO)建立VD的动物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VO组和葛根素组,每组又分为1周、3周、6周、2月(n=6)四个时间点;应用Y型水迷宫实验测定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HIF-1α和EPO蛋白的表达。结果①2-VO组和葛根素组大鼠游全程时间和误入盲端次数均显著增加,但各时间点葛根素组大鼠的学习记忆成绩均显著优于2-VO组。②各时间点,2-VO组和葛根素组大鼠海马CA1区HIF-1α和EPO的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但葛根素组两种蛋白的表达均较2-VO组明显降低。结论葛根素可提高缺血脑组织细胞内氧浓度,改善学习记忆功能,对VD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血管性痴呆 低氧诱导因子-1Α 红细胞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导致肥胖小鼠棕色脂肪PPAR γ、UCP1和β3-AR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苗莹莹 鲁明 赵俊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45-649,共5页
目的观察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后,高脂喂养(high fat diet,HFD)的肥胖小鼠模型体重、脂肪含量变化以及白色脂肪组织、棕色脂肪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 ... 目的观察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后,高脂喂养(high fat diet,HFD)的肥胖小鼠模型体重、脂肪含量变化以及白色脂肪组织、棕色脂肪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 γ)、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 adrenoceptor,β3-AR)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变化,为EPO治疗肥胖的机制提供线索。方法 20只高脂喂养的C57BL/6J雄鼠随机分为对照组(HFD-Con)和EPO组(HFD-EPO)。4周后比较两组动物的体重,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皮下脂肪、附睾脂肪以及棕色脂肪中的PPAR γ、UCP1和β3-AR mRNA表达变化。结果 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EPO组体重(24.53±2.03)g,HFD-Con组体重为(31.78±1.68)g,P<0.001。HFD-EPO组动物的皮下脂肪与附睾脂肪重量均显著减少,P<0.001。HE染色结果显示,相较于HFD-Con组,HFD-EPO组动物的脂肪细胞减小。半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皮下脂肪组织与附睾脂肪组织中的PPAR γ、UCP1、β3-AR 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均无显著性改变,而棕色脂肪中的PPAR γ、UCP1、β3-AR的mRNA以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结论棕色脂肪中PPAR γ、UCP1、β3-AR表达变化可能与高脂喂养后注射EPO导致体重减轻存在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喂养 红细胞生成素 过氧化物酶体激活增殖受体γ 解偶联蛋白1 Β3肾上腺素能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新生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新金 马业新 +1 位作者 文渊 徐雪晶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3-298,共6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CFs)增殖的影响,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途径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作用。方法:应用胰酶和胶原酶双酶和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CF...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CFs)增殖的影响,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途径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作用。方法:应用胰酶和胶原酶双酶和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CFs细胞,应用EPO、AngⅡ、PI3-K抑制剂LY294002、NOS抑制剂L-NAME不同因素干预。细胞计数和MTT法作出CFs的生长曲线,检测CFs的增殖。化学酶法检测CFs培养液中的一氧化氮(NO)浓度以及总NOS和其亚型的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Akt、p-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的表达。结果:AngⅡ促CFs增殖的作用显著。EPO剂量依赖性的增加CFs培养液中的NO浓度,同时剂量依赖性的抑制AngⅡ诱导的CFs增殖。在给药后第4d,和单纯的AngⅡ相比,浓度为5×103U/L、1×104U/L和2×104U/LEPO对CFs增殖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24.4%、41.5%和50.5%。EPO显著提高Akt的磷酸化水平,促进eNOS蛋白的表达。应用PI3-K抑制剂LY294002和NOS抑制剂L-NAME均能使培养液中的NO浓度也随之下降,EPO抑制AngⅡ诱导CFs增殖的作用均被阻断。但LY294002同时阻断了eNOS蛋白表达,而L-NAME对eNOS没有影响。结论:EPO可剂量依赖性的抑制AngⅡ诱导的新生大鼠CFs的增殖。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途径促使CFs中eNOS表达来促进NO的生成,从而抑制CFs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成纤维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 一氧化氮合酶 1-磷脂酰肌醇3-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程希富 肖祥彬 马康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6-309,共4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素)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40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模型组、促红素组、锌原卟啉组、促红素+锌原卟啉组,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4...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素)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40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模型组、促红素组、锌原卟啉组、促红素+锌原卟啉组,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45 min,再灌注180 min,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测定大鼠心肌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红素氧合酶-1(HO-1)和 mRNA 的表达,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病理学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其余4组缺血再灌注心肌中 MCP-1、HO-1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值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mRNA 表达增多(P 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促红素预处理能明显上调 HO-1 mRNA 表达,并降低缺血再灌注心肌 MCP-1 mRNA 表达(P 均<0.05~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改善心肌超微结构的损伤,使用锌原卟啉后,促红素预处理的保护作朋消失(P>0.05);与促红素组比较,锌原卟啉组和促红素+锌原卟啉组大鼠心肌中 HO-1mRNA 表达均降低,MCP-1 mRNA 表达均增高(P<0.05~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心肌超微结构损伤加重。结论:促红素预处理可能通过增强 HO-1表达并降低 MCP-1表达,改善心肌超微结构的损伤,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缺血再灌注损伤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血红素加氧酶-1 心肌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勇军 汤永红 龙慧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8期729-730,共2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EPO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2h模型,再灌注6h、24h、48h。放免法检测各时间点白细胞介...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EPO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2h模型,再灌注6h、24h、48h。放免法检测各时间点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比色法观察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同时观察24h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EPO组大鼠各时间点脑组织中的IL-1β含量和MPO活性降低(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1)。结论EPO可能通过减少炎症因子IL-1β释放和抑制MPO活性,减轻炎症反应,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脑缺血再灌注 炎症 细胞介素1Β 髓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调节狼疮性肾炎病人红细胞补体受体1活性
15
作者 朱新俭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4期287-287,共1页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狼疮性肾炎 红细胞 补体受体1 免疫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成 夏军 《医药导报》 CAS 2003年第7期437-439,共3页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大鼠肾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6肾切除大鼠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假手术组;Ⅱ组为CRF组;Ⅲ组为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的CRF组。第2次术后8周检测各组血压、尿蛋白、血清尿素氮...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大鼠肾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6肾切除大鼠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假手术组;Ⅱ组为CRF组;Ⅲ组为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的CRF组。第2次术后8周检测各组血压、尿蛋白、血清尿素氮、血肌酐、血红蛋白;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检测血清及肾组织中血红蛋白氧合酶-1(HO-1)活性;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O-1在肾脏中的表达。结果:Ⅲ组与Ⅱ组比较,血压、尿蛋白、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明显降低(P<0.05),肾小球系膜增生及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P<0.05);HO-1活性检测显示,Ⅲ组大鼠血清中HO-1活性明显高于Ⅱ组(P<0.05),免疫组化显示Ⅲ组大鼠肾组织中HO-1表达明显高于Ⅱ组(面密度、平均光度)(P<0.05)。结论:EPO使CRF大鼠肾功能得到改善,并使CRF大鼠血清及肾组织中HO-1表达及活性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肾功能衰竭 慢性 血红蛋白氧合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uEPO对大鼠皮肤急性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生成素-1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姝娟 吕大伦 +4 位作者 陈雷 丁伟 王合丽 张炜 王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4期424-427,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大鼠皮肤切创形成的急性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生成素-1(Ang-1)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D雄性72只大鼠建立急性创面动物模型,随机分成低剂量组(50 U/m L rHu EPO),中剂量组(100 U/m L rHuEPO),高剂...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大鼠皮肤切创形成的急性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生成素-1(Ang-1)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D雄性72只大鼠建立急性创面动物模型,随机分成低剂量组(50 U/m L rHu EPO),中剂量组(100 U/m L rHuEPO),高剂量组(150 U/m L rHuEPO)和生理盐水(NS)对照组,造模同时进行外敷不同剂量rHuEPO及生理盐水治疗。观察每组大鼠创面愈合情况,并于伤后3、7、14 d取创面皮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检测创面CD_(31)、Ang-1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为CD_(31)、Ang-1在高剂量和中剂量药物治疗组皮肤组织中高表达,在同一时相点与NS对照组、低剂量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HuEPO能促进大鼠皮肤急性创面愈合过程中Ang-1表达,并促进创面微血管形成,从而加速急性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CD31 血管生成素-1 急性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TA-1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模型大鼠骨髓CD71^+细胞EpoR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芳 丁瑾 +4 位作者 魏巍 冯婷婷 陈英 冀林华 韩园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84-891,共8页
目的:探讨GATA-1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模型大鼠骨髓CD71+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和HAPC模型2组。在海拔4 300米自然环境下复制HAPC模型并采用... 目的:探讨GATA-1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模型大鼠骨髓CD71+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和HAPC模型2组。在海拔4 300米自然环境下复制HAPC模型并采用骨髓细胞分类计数和血液学参数检测进行验证。应用密度梯度离心和免疫磁珠分选相结合的方法分选大鼠骨髓CD71+细胞后,应用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免疫荧光观察其EpoR的细胞表面表达水平,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其GATA-1、EpoR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分别在常氧和低氧下培养CD71+细胞,筛选最佳干扰序列GATA-1 shRNA1后,转染96 h,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GATA-1、Epo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血液学参数和骨髓细胞分类计数结果显示,HAPC大鼠模型复制成功。与对照组比较,HAPC模型组骨髓CD71+细胞膜表面EpoR的表达增高(P<0.05),GATA-1、EpoR mRNA和蛋白的表达也明显增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两组GATA-1、EpoR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呈正相关(对照组,r=0.929,P<0.01,r=0.802,P<0.05;HAPC模型组,r=0.822,P<0.05,r=0.839,P<0.01)。GATA-1 shRNA1干扰两组骨髓CD71+细胞96 h后,EpoR mRNA和蛋白的表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且在低氧条件下GATA-1和EpoR的表达仍高于相应的常氧状态。结论:GATA-1对EpoR表达的影响可能与HAPC的发生发展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GATA-1 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SH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断性低氧暴露对红细胞参数及血清HIF-1α、EPO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程燕 张继新 +1 位作者 吕晓涛 李保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32-934,941,共4页
目的:探讨间断性低氧暴露及复氧休息对红细胞参数及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影响。方法:制备间断性低氧动物模型,检测全血RBC、Hb、HCT红细胞参数,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IF-1α、EPO水平,结合现场调查,检... 目的:探讨间断性低氧暴露及复氧休息对红细胞参数及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影响。方法:制备间断性低氧动物模型,检测全血RBC、Hb、HCT红细胞参数,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IF-1α、EPO水平,结合现场调查,检测间断性高原作业人员红细胞参数及EPO水平。结果:IH7、14、21、28d组大鼠RBC、Hb、HCT水平明显高于常氧对照组(P<0.05),复氧后各参数水平下降。IH3、7、14d组HIF-1α高于常氧对照组(P<0.05),EPO在IH3、7d组高于对照组(P<0.05),复氧后HIF-1α、EPO水平下降。8个月组高原作业人员RBC水平高于平原对照组(P<0.05),Hb在2年组高于平原对照组(P<0.05)。HCT与RBC大致呈同一规律,且2年组HCT仍明显高于平原对照组(P<0.05)。与平原对照组比较,各组EPO的差异不显著。结论:间断性低氧暴露可以增加血清HIF-1α、EPO的含量,提高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的浓度,并随低氧周期的延长存在一定变化规律;复氧休息有利于低氧后机体的调整,使升高的红细胞参数及HIF-1、EPO水平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断l生低氧 低氧诱导因子-1Α 红细胞生成素 红细胞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O通过上调CyclinD1表达促进胶质母细胞瘤的体外增殖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文涛 唐兆华 +6 位作者 霍钢 李英 王海全 叶小琳 刘自力 谭赢 石爽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87-791,共5页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胶质母细胞瘤体外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胶质母细胞瘤U87细胞株,实验分为对照组、EPO处理组及EPO+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拮抗剂组。对照组:用等体积PBS替代EPO;EPO处...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胶质母细胞瘤体外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胶质母细胞瘤U87细胞株,实验分为对照组、EPO处理组及EPO+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拮抗剂组。对照组:用等体积PBS替代EPO;EPO处理组:在U87细胞的培养基中加入EPO(0.1 U/ml)处理7d;EPO+cyclin D1拮抗剂组:U87细胞的培养基中同时加入EPO(0.1 U/ml)及Cyclin D1拮抗剂(5μmol/L)共处理7 d。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测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倍增时间检测各组细胞增殖速度,RT-PCR、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法(immunofluorescence,IF)测定细胞周期关键蛋白Cyclin D1的m RNA和蛋白表达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PO处理组中U87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增快(CCK8:第3天P=0.014,第5天P=0.029,倍增时间:P=0.012),细胞中Cyclin D1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 RNA:P=0.001,蛋白:P=0.002,荧光定量:P=0.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U87细胞的增殖指数也明显升高(P=0.000);与EPO处理组相比,EPO+cyclin D1拮抗剂组细胞Cyclin D1 m 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m RNA:P=0.009,蛋白:P=0.000,荧光定量:P=0.013),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指数则有显著下降(P=0.000),同时细胞增殖能力和速度较EPO处理组明显降低(CCK8:第3天P=0.000,第5天P=0.000,倍增时间:P=0.001)。结论:本研究发现EPO可显著促进胶质母细胞瘤的体外增殖,上调细胞周期关键蛋白Cyclin D1的表达,加快细胞增殖周期可能是其重要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胶质母细胞 CYCLIND1 细胞周期 增殖 CyclinD1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