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促内皮和抗炎的丹参酮ⅡA洗脱支架涂层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梦毅 黄楠 +5 位作者 熊开琴 杜泽煜 马青 徐佳乐 汪川哲 涂秋芬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2-233,共12页
目的针对目前临床心血管支架存在的晚期血栓和支架内再狭窄等问题,通过超声雾化喷涂技术构建传统中药丹参酮ⅡA(TS)洗脱支架,探究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部位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超声雾化喷涂技术构建TS洗脱支架;利用水接触角(WCA)检测... 目的针对目前临床心血管支架存在的晚期血栓和支架内再狭窄等问题,通过超声雾化喷涂技术构建传统中药丹参酮ⅡA(TS)洗脱支架,探究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部位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超声雾化喷涂技术构建TS洗脱支架;利用水接触角(WCA)检测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球囊扩张实验及场发射扫描电镜(SEM)等对涂层表面的亲疏水性、化学成分及结构、涂层机械性能进行检测分析;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对TS涂层药物释放行为进行检测;通过体外溶血率和血小板实验初步评价涂层的血液相容性;通过体外细胞相容性实验评估TS涂层对内皮细胞(ECs)和平滑肌细胞(SMCs)增殖的影响,以及对巨噬细胞炎症行为及表型的调节作用;通过半体内血液循环实验进一步探索涂层抗血栓形成效果。结果WCA、FTIR、SEM和UV-Vis等检测结果证实了TS洗脱支架的成功制备,涂层中TS在体外能够保持28 d持续释放;体外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TS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质量比为30%的涂层具有显著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激活、促进ECs及抑制SMCs增殖的作用,同时能够有效调节巨噬细胞的炎症行为;半体内血液循环实验结果表明,涂层具有良好的抗血栓形成的效果。结论制备的TS洗脱支架具有选择性促进内皮增殖,抑制平滑肌增生、调控炎症的作用,以及优异的抗血栓形成能力,能够为病变血管修复提供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药物洗脱支架 促内皮 抗炎 抗血栓 血管细胞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贻贝仿生聚酚胺涂层固定REDV短肽促内皮化探究
2
作者 魏嘉佳 孟昊天 +3 位作者 李鹏程 王文轩 李梦茹 涂秋芬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59-265,共7页
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发展显著降低了支架的再狭窄率,但引入的药物会不可避免地造成内皮层的损伤,从而影响病灶部位内皮屏障的完整性和功能性。结构完整及功能正常的血管内皮细胞层是维持血管组织稳态以及凝血系统平衡的重要保障。使用... 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发展显著降低了支架的再狭窄率,但引入的药物会不可避免地造成内皮层的损伤,从而影响病灶部位内皮屏障的完整性和功能性。结构完整及功能正常的血管内皮细胞层是维持血管组织稳态以及凝血系统平衡的重要保障。使用兼具优良血液相容性及促内皮化功能的涂层对支架进行预处理,是改善血管支架等心血管植入器械并发症的有效策略。本研究选用氧化剂高碘酸钠加速多巴胺自聚合,使其在支架材料表面快速形成聚酚胺涂层PDA,制备方法简单且省时;随后通过迈克尔加成反应点击接枝功能性短肽REDV,构建促内皮化涂层P-REDV,REDV肽接枝效率高且接枝密度大(9.84 ng/cm^(2))。该涂层在体外细胞培养实验中对内皮细胞粘附具有选择性促进作用,同时显示出优异的血液相容性,为解决药物洗脱支架及心血管植入器械延迟内皮化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胺化学 点击接枝 促内皮 血管支架 RED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心脏病研究对象血液中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平滑肌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尚师 李素芝 +7 位作者 高钰琪 黄学文 陈彬 郑必海 左锋 王宇亮 杨定周 何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31-1334,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原心脏病研究对象血液中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平滑肌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对42例高原心脏病研究对象和40例高原健康者血液中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血管内皮生... 目的探讨高原心脏病研究对象血液中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平滑肌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对42例高原心脏病研究对象和40例高原健康者血液中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及促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因子[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血液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超声心动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通过对两组研究对象血液中的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促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因子比较发现,高原心脏病组HGF、VEGF、bFGF及ET-1、PDGF、FGF血液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高原心脏病研究对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右心改变及肺动脉高压,其右房(上下径,横径)、右室流出道、右室前后径、右室前壁厚度、肺动脉内径、肺动脉收缩压等测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高原心脏病研究对象HGF、VEGF、bFGF及ET-1、PDGF、FGF与其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高原心脏病研究对象血液中促血管内皮及平滑肌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较高原健康者明显增强,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及高原心脏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高原心脏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病灶治愈功能的淫羊藿苷洗脱涂层修饰血管支架
4
作者 柯佑 黄楠 +4 位作者 熊开琴 马青 周楠 吴钰 涂秋芬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19-230,共12页
目的开发一种ICA洗脱涂层,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药物递送载体,实现靶向治疗。方法利用超声雾化喷涂技术在血管支架表面构建ICA洗脱涂层,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水接触角(WCA)检测仪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目的开发一种ICA洗脱涂层,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药物递送载体,实现靶向治疗。方法利用超声雾化喷涂技术在血管支架表面构建ICA洗脱涂层,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水接触角(WCA)检测仪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手段对涂层的材料学性质进行检测;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检测药物释放行为;通过体外溶血率和血小板的黏附与激活实验验证该涂层的血液相容性;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进一步评价该涂层的细胞相容性。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涂层构建成功,且ICA的装载并未对PLGA涂层的力学性能产生影响,同时实现了ICA体外至少28 d的持续释放。血液相容性的评价结果显示,该涂层有效减少了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且该涂层能够抑制SMCs的异常增殖,促进ECs的黏附、增殖,有效调控巨噬细胞向组织修复型转变。结论ICA洗脱支架涂层显示出潜在的抗血栓、抗炎、促内皮和抑制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的特性,有望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药物洗脱涂层 促内皮 抗炎 抗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表面PAMAM-BVLD/TPS修饰层构建及TPS浓度对生物相容性的影响
5
作者 郝港桐 陈俊英 +2 位作者 李莉 张鼎 翁亚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3-351,共9页
目的在钛表面构建BVLD/TPS修饰层,并研究TPS浓度对其表面生物相容性的影响,从而筛选出最优TPS浓度。方法将树枝状分子(PAMAM)接到钛表面,借助其端部氨基基团,将抗凝分子BVLD、促内皮功能分子TPSLEQRTVYAK肽(TPS)引入,构建出PAMAM-BVLD/... 目的在钛表面构建BVLD/TPS修饰层,并研究TPS浓度对其表面生物相容性的影响,从而筛选出最优TPS浓度。方法将树枝状分子(PAMAM)接到钛表面,借助其端部氨基基团,将抗凝分子BVLD、促内皮功能分子TPSLEQRTVYAK肽(TPS)引入,构建出PAMAM-BVLD/TPS修饰层,重点研究TPS浓度对构建层生物相容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免疫荧光染色、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水接触角测量等对修饰层形貌、结构、表面亲疏水性等进行表征;使用酸性橙、Micro-BCA对Ti表面修饰层的活性基团进行测试。采用血小板粘附与激活试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评价血液组分与修饰层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半体内循环试验评价修饰层与全血的相互作用。结果成功构建修饰层,修饰层表面血小板粘附数量和激活程度均明显降低,其中TPS浓度为3 mol/L时,激活程度较低。APTT时间显著延长,其中修饰层APTT为37 s左右,相比对照组延长10 s左右。细胞相容性评价结果表明,与Ti表面相比,修饰层表面ECs粘附数量和增殖活性均增加,其中TPS浓度为3、5 mol/L时,内皮细胞生长情况最好,半体内循环试验结果表明,修饰层能够显著抑制血栓的形成。结论在钛表面成功构建了BVLD/TPS修饰层,并初步探索出TPS的最优浓度,即当TPS浓度为3mol/L时,其血液相容性以及细胞学评价良好,可以用于钛表面生物修饰层的研发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 比伐卢定 促内皮 抗凝 细胞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选择性剪切的调控及其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郭泽武 秦君芳 倪虹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4-36,共3页
血管生成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生理学过程,它可以促进机体中的血液供应量增加。它是当前癌症治疗的重要的靶向位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对血管生成起重要调控作用的一类效应因子,对它的靶向控制可以治疗癌症等疾病。它包括... 血管生成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生理学过程,它可以促进机体中的血液供应量增加。它是当前癌症治疗的重要的靶向位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对血管生成起重要调控作用的一类效应因子,对它的靶向控制可以治疗癌症等疾病。它包括2种相拮抗作用的亚类,促血管生成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xxx)和抗血管生成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xxxb)。它们的成员和临床效果正逐渐被人们研究证实,本综述论述了VEGF的2类相反功能的亚类的结构特点和生物学特性,选择性剪切的调控通路和生物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因子 抗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因子 癌症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