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脑-肠轴理论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伴焦虑抑郁中西医认识述要 被引量:7
1
作者 邹欣甫 王得昌 +2 位作者 邹欣妍 王康锋 陈泽涛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33-1839,共7页
随着西医学的研究和进展,多数医家认为精神心理状态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二者之间有着明确的联系。脑肠轴在二者的发病机制中皆处于重要的地位,以脑肠互动理论来论治本病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西医认为脑-肠肽、肠道菌群失调等... 随着西医学的研究和进展,多数医家认为精神心理状态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二者之间有着明确的联系。脑肠轴在二者的发病机制中皆处于重要的地位,以脑肠互动理论来论治本病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西医认为脑-肠肽、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可导致肠易激综合征腹痛、精神心理状态改变等症状,中医上则多把脑-肠轴理论与中医各证型特点相关联。因此,以脑-肠轴为基点从脑-肠肽、肠道微生物、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心理因素、中医药治疗方面综述IBS-C伴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病机制,为同行在临床的诊疗中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 道菌群 焦虑 抑郁 心理因素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菝葜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马腾飞 王业秋 +2 位作者 张宁 刘影 李铁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9-114,共6页
目的研究菝葜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用冰水灌胃法复制大鼠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分为模型组、菝葜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浓度依次为8、4、2 g.ml-1,按生药量计)、阳性对照组,另设空白对照组... 目的研究菝葜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用冰水灌胃法复制大鼠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分为模型组、菝葜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浓度依次为8、4、2 g.ml-1,按生药量计)、阳性对照组,另设空白对照组。灌胃给药3周后,酶免法测定大鼠血清5-HT和血浆SS、SP含量的变化,观察菝葜提取物对大鼠结肠5-HT、SP、SS和脊髓SP免疫组化染色的影响,以及对大鼠结肠MC甲苯胺蓝法染色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菝葜提取物低剂量组能够降低模型大鼠血清5-HT和血浆SS含量(P<0.05);能够升高模型大鼠血浆SP的含量(P<0.05);能够升高模型大鼠结肠SS、SP和脊髓SP免疫组化染色的平均灰度值(P<0.05);能够升高模型大鼠结肠5-HT免疫组化染色平均灰度值(P<0.01);并且能够减少模型大鼠结肠MC计数(P<0.05)。结论菝葜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整模型大鼠血清5-HT,血浆SS、SP,结肠5-HT、SP、SS、MC,脊髓SP等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菝葜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5-羟色胺 生长抑素 P物质 肥大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脾柔肝方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5-HT、VIP及SP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孙建梅 顾立梅 +2 位作者 李慧 华秋雯 田耀洲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4-528,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运脾柔肝方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模型大鼠血清、肠组织5-羟色胺(5-HT)、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的影响,探讨运脾柔肝方对C-IBS模型大鼠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42只Wistar大鼠,随机选取6只作为正常组,剩余36只... 目的通过观察运脾柔肝方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模型大鼠血清、肠组织5-羟色胺(5-HT)、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的影响,探讨运脾柔肝方对C-IBS模型大鼠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42只Wistar大鼠,随机选取6只作为正常组,剩余36只大鼠采用冰水灌胃法造模14d,评价模型,随机选取造模成功的30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运脾柔肝方中药低、中、高剂量组、莫沙必利组、模型对照组,每组6只。运脾柔肝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12.2、24.4、48.8g/(kg·d)的给药剂量灌胃,莫沙必利组以莫沙必利混悬液1.35mg/(kg·d)灌胃,模型对照组及空白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14d后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并检测各组大鼠血清5-HT、VIP、SP水平和肠组织5-HT、VIP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血清、结肠组织免疫组显5-HT、VIP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而血清SP的表达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不同剂量运脾柔肝方均可显著降低C-IBS模型大鼠血清5-HT、VIP的表达水平(P<0.01),明显升高大鼠血清SP水平(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各组均能明显降低5-HT在肠组织中的表达(P<0.05),显著降低VIP的表达(P<0.01)。结论运脾柔肝方可显著改善C-IBS模型大鼠便秘症状,可能是通过降低5-HT、VIP和升高SP的表达水平,从而调节肠道功能,发挥治疗C-IBS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脾柔肝方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5-羟色胺:血管活性 P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枳降浊方改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胃肠功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倩 王小天 +3 位作者 杜姚 郭子敬 邱贝 张云凤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58-1460,共3页
目的:观察麻枳降浊方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症状积分的变化,并与西沙比利进行对比。方法:结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对主要症状进行分级及记分。将临床患者采用随机分组进行治疗及观察,治... 目的:观察麻枳降浊方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症状积分的变化,并与西沙比利进行对比。方法:结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对主要症状进行分级及记分。将临床患者采用随机分组进行治疗及观察,治疗组给予麻枳降浊方(1剂/d),对照组给予西沙比利片(15 mg/d),对两组患者进行症状积分的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总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枳降浊方在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有一定效果,对于改善腹胀腹痛、嗳气、心烦等兼症方面疗效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枳降浊方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浊毒 西沙比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通腑颗粒对肝郁脾虚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媛 唐洪梅 +4 位作者 钟如帆 陈玉兴 黄育生 祝赫 石玉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870-2874,共5页
目的:考察健脾通腑颗粒对肝郁脾虚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大鼠模型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乳鼠10窝,随机留取一窝乳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9窝乳鼠采用母婴分离、冰水灌胃、限制饮水和低纤维饮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肝... 目的:考察健脾通腑颗粒对肝郁脾虚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大鼠模型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乳鼠10窝,随机留取一窝乳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9窝乳鼠采用母婴分离、冰水灌胃、限制饮水和低纤维饮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肝郁脾虚型IBS-C造模,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枸橼酸莫沙必利组(2.7mg·kg^-1,临床等效剂量2倍)、复方芦荟胶囊组(0.31g·kg^-1,临床等效剂量2倍)、健脾通腑颗粒高、中、低剂量组(23.58,11.79,5.90g生药·kg^-1,临床等效剂量2、1、1/2倍)、逍遥丸组(3.24g·kg^-1,临床等效剂量2倍),每组10只。各给药组大鼠每天ig给予相应药物,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连续14d。给药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的排便相关指标、肠道压力阈值、旷场实验相关指标、糖水偏好百分比、血清中5一羟色胺(5-HT)、生长抑素(SS)、P物质(SP)的含量、小肠推进率。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健脾通腑颗粒能使肝郁脾虚型IBS-C大鼠的粪便粒数、粪便含水量、Bristol分值、肠道压力阈值、中央格停留时间、水平运动、糖水偏好百分比、小肠推进率明显增加(P<0.01或P<0.05),血清中5-HT、SS、SP的含量明显降低(P<0.0或P<0.01)。结论:健脾通腑颗粒可改善IBS-C模型大鼠的肝郁脾虚及便秘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5-HT、SS、SP的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肝郁脾虚 健脾通腑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抗抑郁药与聚乙二醇4000联合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被引量:7
6
作者 陈玉龙 王霞 尚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806-809,共4页
目的 :探讨小剂量抗抑郁药—盐酸帕罗西汀与聚乙二醇 (PEG) 40 0 0联合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C -IBS)的疗效。方法 :按罗马标准Ⅱ选择 46例C -IBS患者随机分 2组 ,联合组 2 3例给于盐酸帕罗西汀 (10mgqd)加PEG40 0 0 (10gbid) ,对照... 目的 :探讨小剂量抗抑郁药—盐酸帕罗西汀与聚乙二醇 (PEG) 40 0 0联合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C -IBS)的疗效。方法 :按罗马标准Ⅱ选择 46例C -IBS患者随机分 2组 ,联合组 2 3例给于盐酸帕罗西汀 (10mgqd)加PEG40 0 0 (10gbid) ,对照组 2 3例给于盐酸帕罗西汀 (10mgqd) ,疗程为 8周 ,观察比较用药前后IBS症状评估 (腹胀、腹痛、排便困难、排便不尽、食欲不振 ) ,排便频率和Bristol大便性状 ,及情绪状态评分 (汉密尔顿抑郁 焦虑量表HAMD HAMA)。结果 :在治疗前后 2组患者IBS症状评分及HAMD HAMA评分均显著减低 (P <0 0 5 ) ,二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联合组在治疗的第 1周至第 4周排便频率和大便性状的改变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HAMD HAMA评分在第 1周末、第 2周末、第 3周末下降较对照组明显 ,但无统计学差异意义 (P >0 0 5 )。从第四周至治疗结束 2组间各观察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EG40 0 0与小剂量盐酸帕罗西汀联用能快速明显缓解胃肠道症状、改善焦虑抑郁情绪状态 ,是一种治疗C -IBS的有效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 ,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盐酸帕罗西汀 小剂量 HAMA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HAMD 对照组 周末 结论 情绪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枳降浊方改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肠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倩 郭子敬 +3 位作者 王小天 杜姚 邱贝 张云凤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60-1361,共2页
目的:探讨麻枳降浊方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西药对照组、中成药对照组、麻枳降浊方组5组,观察大鼠结肠及回盲部肠组织中肥大细胞(MC)的数量以及... 目的:探讨麻枳降浊方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西药对照组、中成药对照组、麻枳降浊方组5组,观察大鼠结肠及回盲部肠组织中肥大细胞(MC)的数量以及小肠黏膜组织中P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MC计数中,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显著减少(P<0.05);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各治疗组显著增多(P<0.05);各治疗组间对比计数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P物质含量中,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显著增加(P<0.05);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各治疗组显著减少(P<0.05),各治疗组间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麻枳降浊方减少IBS-C大鼠肠道MC数量,调整胃肠激素分泌释放,增加黏膜P物质的含量,而调节IBS-C大鼠的肠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枳降浊方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肥大细胞 P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TRPV1、PAR-2表达探讨理气通便合剂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潘锋 陈建永 +1 位作者 詹程罞 赵瑾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3期603-605,I0010,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治疗前、后结肠黏膜TRPV1、PAR-2蛋白及其mRNA表达,探讨理气通便合剂干预IBS-C的可能机制。方法:30例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IBS-C患者,予以理气通便合剂干预4周,采用荧光定量PCR、Western-blo... 目的:通过观察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治疗前、后结肠黏膜TRPV1、PAR-2蛋白及其mRNA表达,探讨理气通便合剂干预IBS-C的可能机制。方法:30例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IBS-C患者,予以理气通便合剂干预4周,采用荧光定量PCR、Western-blot技术检测治疗前后结肠TRPV1、PAR-2蛋白及其mRNA变化。结果:治疗前,IBS-C患者腹痛、腹部不适明显,伴见粪质坚硬,排便时间延长;予理气通便合剂干预14 d、28 d后,患者腹痛、腹部不适缓解,粪质变软,排便时间缩短,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IBS-C患者结肠黏膜TRPV1、PAR-2呈高表达变化;治疗后,TRPV1、PAR-2表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气通便合剂可能通过降低TRPV1、PAR-2表达,发挥缩短排便时间,改善大便性状的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气润类中药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味安消胶囊联合双歧三联活性胶囊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金韩 黄重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671-672,共2页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排便后可改善,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
关键词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六味安消胶 双歧三联活性胶囊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10
作者 周慧芬 徐安妗 祝方良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3期683-685,共3页
目的:中医疏肝理气通便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以西药聚乙二醇4000为对照,从肠道症状和生活质量两方面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7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疏肝理气通便法治疗组(35例)和聚乙二醇4000对照组(35... 目的:中医疏肝理气通便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以西药聚乙二醇4000为对照,从肠道症状和生活质量两方面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7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疏肝理气通便法治疗组(35例)和聚乙二醇4000对照组(35例),2组服药疗程为4周。采用症状等级评分表和SF-36生活质量评价作为判定依据,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肠道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①疏肝理气通便法治疗能有效改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肠道症状,且优于西药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维度的积分均有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仅活力维度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疏肝理气润肠通便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在肠道症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两方面都显著优于西药治疗组,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理气通便法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朴酚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5⁃HT通路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7
11
作者 刘畅 王潇 +4 位作者 刘芳 张芮苑 傅超美 付贤华 周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067-3072,共6页
目的探讨厚朴酚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大鼠5-HT通路与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厚朴酚组(40 mg/kg),采用冰水灌胃法建立IBS-C大鼠模型,造模14 d后灌胃给药12 d。给药结束后观察大鼠体质量、粪便数、粪便... 目的探讨厚朴酚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大鼠5-HT通路与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厚朴酚组(40 mg/kg),采用冰水灌胃法建立IBS-C大鼠模型,造模14 d后灌胃给药12 d。给药结束后观察大鼠体质量、粪便数、粪便含水率,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反应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结肠组织5-羟色胺(5-HT)及P物质(SP)水平,RT-qPCR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5-HT转运蛋白(SERT)、5-HT合成限速酶(TPH-1)表达,采用16S rRNA测序检测大鼠粪便肠道菌群的结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厚朴酚组大鼠粪便颗数及含水率、结肠组织5-HT和SP水平、结肠组织SERT mRNA表达升高(P<0.05),且对IBS-C大鼠肠道菌群失调具有调节作用。结论厚朴酚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结构、调节5-HT通路而发挥治疗IBS-C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酚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道菌群 5-HT 16S r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阙穴电针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胃肠功能障碍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谢林林 赵玉粒 +1 位作者 黄明桂 古远云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605-4612,共8页
目的 探讨神阙穴电针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胃肠功能障碍和微生物区系失调的作用,并初步分析机制。方法 健康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沙必利组、电针治疗组(n=12只/组)。采用冰水灌胃法建立IBS-C大鼠模型,模型复制... 目的 探讨神阙穴电针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胃肠功能障碍和微生物区系失调的作用,并初步分析机制。方法 健康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沙必利组、电针治疗组(n=12只/组)。采用冰水灌胃法建立IBS-C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按相应组别处理方法连续干预28 d。测定大鼠粪便粒数、粪便含水量、腹部撤退反射(AWR)评分及炭末推进率,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ELISA检测结肠组织cGMP含量,qRT-PCR检测结肠组织C-fos mRNA表达,16S rDNA基因测序检测肠道菌群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粪便颗粒数、粪便重量、粪便含水量、炭末推进率均明显降低,而AWR评分、cGMP含量、C-fos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肠道菌群微生物中,模型组大鼠普氏杆菌(Prevotella)丰度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电针治疗组大鼠粪便颗粒数、粪便重量、粪便含水量、炭末推进率均明显升高,AWR评分、cGMP含量、C-fos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及梭菌属(Clostridium)丰度增加。结论 神阙穴电针治疗可减轻IBS-C模型大鼠胃肠功能障碍,调控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电针 功能障碍 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从肝论治”体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罗莎 陈春华 +1 位作者 陈姗 方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757-2760,共4页
"从肝论治"是近年来中医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主流辩证思维,有大量的文献从理论、临床及机制上进行了大篇幅的阐述及报道,然而该病的中医临床诊治尚未形成较规范的学界指南以作为临床治疗的指导原则。就古今文献对便秘病... "从肝论治"是近年来中医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主流辩证思维,有大量的文献从理论、临床及机制上进行了大篇幅的阐述及报道,然而该病的中医临床诊治尚未形成较规范的学界指南以作为临床治疗的指导原则。就古今文献对便秘病的认识作回顾性的总结,以"从肝论治"的角度联系近10年来的文献报道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及分析,希望从已有的成果中可以得到启发,以今后更好地开展"从肝论治"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从肝论治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郁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何佳慧 何杰滢 +4 位作者 张百荣 张水娣 魏苑君 杨超燕 陈艳芬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55-1563,共9页
目的采用单因素造模法和多因素联合造模法分别制备肝郁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大鼠模型,通过比较不同指标,提供理想的IBS-C实验动物模型。方法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ormal组)、冰水灌胃组(Cold组)、束缚组(Restrain组)、夹尾... 目的采用单因素造模法和多因素联合造模法分别制备肝郁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大鼠模型,通过比较不同指标,提供理想的IBS-C实验动物模型。方法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ormal组)、冰水灌胃组(Cold组)、束缚组(Restrain组)、夹尾组(Tail组)、冰水灌胃+束缚组(C+R组)和冰水灌胃+夹尾组(C+T组)。造模期间观测各组体重、进食量、饮水量和存活情况,进行旷场行为学、粪便Bristol评分、内脏敏感性、小肠推进等指标观测,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结肠中5-HT、VIP含量。结果造模后,各模型组大鼠体重下降(P<0.05,P<0.01),进食量、饮水量减少,各模型组血清中的5-HT含量均有上升。其中Cold组排便粒数及Bristol得分减少,结肠5-HT含量增加(P<0.05,P<0.01);Restrain组旷场总路程及平均速度减少(P<0.01);Tail组糖水偏好降低(P<0.01);C+T组糖水偏好率、旷场总路程、小肠推进率、排便粒数及Bristol得分减少,结肠中5-HT含量增加,VIP含量减少(P<0.05,P<0.01);C+R组旷场总路程、平均速度、结肠中VIP含量减少(P<0.05);除Tail组,其余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在造模7、14 d,各压力值下均出现内脏高敏感性(P<0.05,P<0.01);病理形态学观察显示,各模型组未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或病理学改变。结论采用冰水灌胃结合夹尾法可以成功建立肝郁证IBS-C大鼠模型,是5种方法中的首选,为系统深入研究中医药防治IBS-C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郁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大鼠 冰水 束缚 夹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美布汀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97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飞平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7期602-603,共2页
目的观察曲美布汀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临床疗效,比较曲美布汀与西沙必利的药理作用。方法门诊IBS-C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7例口服曲美布汀胶囊0.1g,tid,双歧四联活菌片3片,tid;对照组59例给予西沙必利5mg,po,tid,双... 目的观察曲美布汀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临床疗效,比较曲美布汀与西沙必利的药理作用。方法门诊IBS-C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7例口服曲美布汀胶囊0.1g,tid,双歧四联活菌片3片,tid;对照组59例给予西沙必利5mg,po,tid,双歧四联活菌片3片,tid,两组总疗程均为8周,服药期间监测心电图,肝、肾功能,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记录每周排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费力情况、腹痛及腹胀缓解情况、自身症状。结果两组治疗4,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8.8%,89.7%,对照组分别为52.5%,81.4%,两组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疗效,各阶段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曲美布汀是治疗IBS-C非常有效的药物,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布汀 西沙必利 双歧四联活菌片 综合征 易激 便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及其亚型与胆囊结石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广祥 董昌昊 +2 位作者 李超 冼锐 崔立红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9-164,共6页
目的分析肠易激综合征(IBS)及其亚型与胆囊结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3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就诊的患者556例,其中IBS组161例,非IBS组395例。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液检查,比较两组性别、... 目的分析肠易激综合征(IBS)及其亚型与胆囊结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3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就诊的患者556例,其中IBS组161例,非IBS组395例。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液检查,比较两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压、血生化指标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BS与胆囊结石的关系。结果556例患者中胆囊结石90例(16.2%),其中IBS组胆囊结石37例(23.0%),非IBS组胆囊结石53例(13.4%),IBS组胆囊结石患病率高于非IBS组(P<0.05)。IBS组胆囊泥沙样结石6例(3.7%),非IBS组胆囊泥沙样结石3例(0.8%),IBS组患者胆囊泥沙样结石患病率高于非IBS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BMI、总胆汁酸(TBA)、总胆固醇(TC)及合并IBS是胆囊结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161例IBS患者中,腹泻型IBS 114例,其中胆囊结石26例(22.8%);便秘型IBS47例,其中胆囊结石11例(23.4%);395例非IBS患者中胆囊结石53例(13.4%)。腹泻型IBS组的胆囊结石患病率高于非IB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便秘型IBS组与非IBS组的胆囊结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BS与胆囊结石间存在相关性。与非IBS患者比较,腹泻型IBS患者罹患胆囊结石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激综合征 腹泻易激综合征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胆囊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大鼠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被引量:27
17
作者 涂星 柴玉娜 +3 位作者 唐洪梅 李得堂 丘振文 张庆业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筛选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的最佳建立方法,并探讨所建立模型的中医证候属性。方法分别采用母婴分离法、冰水灌胃法、限水法、母婴分离结合冰水灌胃法、母婴分离结合限水法制作便秘大鼠模型,观察大鼠一般行为学变化、体重和24 ... 目的筛选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的最佳建立方法,并探讨所建立模型的中医证候属性。方法分别采用母婴分离法、冰水灌胃法、限水法、母婴分离结合冰水灌胃法、母婴分离结合限水法制作便秘大鼠模型,观察大鼠一般行为学变化、体重和24 h进食量,测定4 h内排便颗粒数,并对大鼠粪便进行Bristol分型积分和含水量测定,采用直肠扩张实验评价内脏敏感性,观察各组大鼠肠组织形学变化,筛选出符合IBS-C临床特征的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并采用复方中药逍遥散进行反证,判定模型的中医证候范畴。结果采用母婴分离结合冰水灌胃法建立的模型具有排便颗粒数减少,粪便含水量降低,Bristol分型积分显示为便秘型的特征,且其肠道敏感性显著升高,结肠组织无形态学改变,符合IBS-C的临床特征。经逍遥散验证,该IBS-C模型属于中医"肝郁脾虚证"范畴。结论母婴分离结合冰水灌胃法能够建立中医肝郁脾虚证IBS-C大鼠模型,能高度拟合IBS-C的临床特征,造模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肝郁脾虚证 动物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腹泻型和便秘型肠易激惹综合征针灸使用规律 被引量:22
18
作者 郑桂芝 李晗 +8 位作者 周次利 包春辉 张方 王晓梅 马喆 窦传字 马晓芃 李璟 吴焕淦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3期684-688,693,共6页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临床针灸治疗腹泻型(D-IBS)和便秘型肠易激惹综合征(C-IBS)的经脉、腧穴选择特点和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收集2000—2016年针灸治疗D-IBS和C-IBS的临床研究报道,提取...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临床针灸治疗腹泻型(D-IBS)和便秘型肠易激惹综合征(C-IBS)的经脉、腧穴选择特点和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收集2000—2016年针灸治疗D-IBS和C-IBS的临床研究报道,提取其所使用的针灸方式、经脉和腧穴。运用描述性分析、关联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其内在联系与规律规律,同时观察针灸治疗D-IBS和C-IBS的经脉、腧穴各自的规律和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共纳入针灸治疗D-IBS文献56篇、针灸治疗C-IBS文献6篇,D-IBS的治疗主要用针刺,临床以胃经和任脉的腧穴为主,如天枢、足三里、中脘,关联性分析发现胃经—任脉—脾经的为最常见的经脉组合,腧穴以足三里—天枢—太冲为主要关联群。聚类分析经脉主要分成2个核心聚类群,2个核心群组,腧穴则可以分成5个聚类群,5个核心群组。而C-IBS的研究则主要以悬灸为主,胃经、膀胱经的腧穴应用最多,如天枢、足三里、大肠俞、上巨虚,关联性分析发现经脉组合与D-IBS相同,也是胃经—任脉—脾经组合支持度和置信度最高,而腧穴则是以足三里—天枢的配伍最为常见。聚类分析则发现经脉、腧穴均可以分成2个核心聚类群,2个核心群组。结论:通过分析针灸治疗D-IBS和C-IBS的临床研究,认为虽然两者在针灸方法的使用上略微存在差异,D-IBS针灸并用,C-IBS以灸为主。但是在经脉和腧穴选择上却存在高度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腹泻易激综合征 便秘易激综合征 腧穴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的大脑和消化道中5-HT的表达与病理作用 被引量:19
19
作者 邹百仓 董蕾 +2 位作者 曹铭波 王燕 王深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检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模型大鼠大脑及肠道组织中的5-HT分泌表达的差异,探索5-HT在IB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冰醋酸加束缚应激的方法造成D-IBS动物模型,冰水灌胃法造成C-IBS动物模型,并鉴定模... 目的检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模型大鼠大脑及肠道组织中的5-HT分泌表达的差异,探索5-HT在IB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冰醋酸加束缚应激的方法造成D-IBS动物模型,冰水灌胃法造成C-IBS动物模型,并鉴定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下丘脑、空肠、回肠、近端结肠、远端结肠组织中5-HT阳性细胞并进行分析。结果IBS模型经鉴定符合其病理特征。结肠组织分析显示各组大鼠均无明显炎性表现。D-IBS组海马、下丘脑、空肠、回肠、近端结肠、远端结肠5-HT阳性细胞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并且空肠、回肠阳性细胞数也多于C-IBS组(P<0.05);C-IBS组海马、下丘脑、回肠、近端结肠、远端结肠阳性细胞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IBS模型大鼠大脑及肠道中5-HT的增加与IBS发病相关,5-HT在IBS不同亚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可能与其不同受体在大脑和消化道的表达分布差异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易激综合征 疾病模 5-羟色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匹维溴铵、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和黛安神合用治疗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国锋 李芳芹 胡智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7期739-740,共2页
目的:探讨匹维溴铵、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和黛安神合用治疗难治性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 el syndrom e,IB 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IB S患者予以匹维溴铵50m g,每天3次;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2片,每天3次和黛安神1片,每天2... 目的:探讨匹维溴铵、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和黛安神合用治疗难治性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 el syndrom e,IB 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IB S患者予以匹维溴铵50m g,每天3次;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2片,每天3次和黛安神1片,每天2次,共8周,治疗完成后最少随访12周。结果:43例中,腹痛、腹胀好转34例(79.07%);便秘痊愈13例(30.23%),好转24例(55.81%),未愈6例(13.95%),总好转率86.05%;全身神经官能症痊愈16例(37.21%),好转22例(51.16%),未愈5例(11.63%),总好转率88.37%。结论:匹维溴铵、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和黛安神合用治疗难治性便秘型IB S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谷氨酰胺 难治性易激综合征 匹维溴铵 溶胶囊 合用治疗 黛安神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syndrome IBS患者 神经官能症 临床疗效 好转率 12周 痊愈 未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