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24例地中海贫血患儿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继发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罗明静 余嘉明 +5 位作者 王晓东 张小玲 余阅 张瑜 文飞球 刘四喜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8,共8页
目的探讨儿童输血依赖型地中海贫血(TDT)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继发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共424例接受allo-HSCT的TDT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allo-HSCT后IFD发... 目的探讨儿童输血依赖型地中海贫血(TDT)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继发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共424例接受allo-HSCT的TDT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allo-HSCT后IFD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424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男261例(61.6%)、女163例(38.4%),中位年龄8.0(5.0~11.0)岁;单倍体移植278例,亲缘全/良好相合移植116例,无关全/良好相合移植30例;所有移植患儿均进行抗真菌初级预防。IFD共发生30例(7.1%),男20例、女10例,临床诊断25例(83.3%)、确诊5例(16.7%),中位发生时间为移植后39.0(23.5~85.8)天;肺部为最常见的感染部位(24例,80.0%),咳嗽(15例,50.0%)和发热(10例,33.3%)为主要症状,肺部影像学以不典型表现为主(14例,46.7%)。主要真菌病原为曲霉菌(19例,63.3%)。17例(56.7%)检出合并感染,以合并病毒感染多见。中位随访时间为16.0(9.0~21.8)个月,OS率为(99.3±0.01)%。非IFD组与IFD组OS率分别为(99.7±0.003)%和(93.3±0.0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植入不良或植入失败、有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史、非泊沙康唑预防是IFD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接受allo-HSCT后经初级真菌预防的TDT儿童IFD发生率低。IFD与较高的死亡风险相关。植入不良或植入失败、有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史和未使用泊沙康唑预防的患儿发生IFD的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病 地中海贫血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及其变迁
2
作者 施毅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7-583,共7页
侵袭性真菌病(IFD)是一组由真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传统上,IFD的诊断标准主要针对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患者,然而,临床实践发现,越来越多IFD患者的基础疾病并非粒缺,更多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症病... 侵袭性真菌病(IFD)是一组由真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传统上,IFD的诊断标准主要针对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患者,然而,临床实践发现,越来越多IFD患者的基础疾病并非粒缺,更多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症病毒性肺炎、糖尿病等非粒缺患者,其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都与粒缺患者存在明显不同。本文对非粒缺患者IFD诊断标准及其变迁,尤其是与粒缺患者的差异进行全面阐述,以期为临床正确诊断IFD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病 粒细胞缺乏 非中粒细胞缺乏 诊断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诊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姬玉涵 潘明月 +6 位作者 来晓瑜 刘丽珍 施继敏 赵妍敏 余建 杨露欣 罗依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1-318,共8页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后早期应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诊断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 IFD)患者的...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后早期应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诊断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 IFD)患者的临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allo-HSCT患者,移植后早期(100 d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1)经验性抗细菌治疗72 h及以上持续发热,且血培养阴性患者;(2)既往抗感染有效后再次出现不明原因高热;(3)下呼吸道症状合并肺部CT病灶,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无效。送检移植后外周血或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行mNGS检测,并分析患者的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和非复发死亡率(non-relapse mortality, NRM)。结果 纳入60例患者,送检外周血标本47例,肺泡灌洗液标本13例。mNGS检测病原学阴性组19例,非真菌阳性组30例,真菌阳性组11例;真菌阳性组中曲霉菌3例、毛霉菌5例、热带念珠菌2例、阿萨丝孢酵母菌1例。11例真菌阳性患者经调整抗真菌治疗8例获完全缓解。60例患者1年OS和1年NRM分别为70.0%(95%CI:64.1%~75.9%)和20.0%(95%CI:11.9%~32.5%)。真菌阳性组1年OS为54.5%(95%CI:49.5%~69.5%),1年NRM为36.4%(95%CI:15.5%~70.3%);阴性组、真菌阳性组和非真菌阳性组1年OS (P=0.487)和1年NRM (P=0.3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真菌阳性组与非真菌阳性组OS(P=0.238)和NRM (P=0.154)上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NGS可快速诊断allo-HSCT后早期IFD,有利于及时有效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侵袭性真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治疗管理 被引量:1
4
作者 Arnoux Robenson Jean 周佩军 《器官移植》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59,共9页
随着实体器官移植(SOT)的广泛开展,SOT受者术后侵袭性真菌病(IFD)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对于SOT受者预防性抗真菌治疗意识不断增强,随之也出现了真菌耐药问题,导致原有标准化抗真菌治疗的效果不理想。而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的... 随着实体器官移植(SOT)的广泛开展,SOT受者术后侵袭性真菌病(IFD)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对于SOT受者预防性抗真菌治疗意识不断增强,随之也出现了真菌耐药问题,导致原有标准化抗真菌治疗的效果不理想。而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的肝肾毒性等问题,也是临床医师需面对的挑战。本文综述了目前三唑类、棘白菌素类以及多烯类抗真菌药物与免疫抑制药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和肝肾毒性等特征,并总结了目前不同种类SOT受者术后IFD的预防策略以及感染不同病原体导致IFD的治疗策略,旨在为器官移植及相关学科的医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器官移植 侵袭性真菌病 药物相互作用 真菌治疗 药物浓度监测 侵袭假丝酵母病 侵袭曲霉病 耶氏肺孢子菌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泊沙康唑一级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12
5
作者 吴亚妹 曹永彬 +9 位作者 李晓红 徐丽昕 闫蓓 李松威 汪海涛 高亚会 张甜甜 张雅茜 王丽 吴晓雄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85-889,共5页
目的:观察泊沙康唑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一级预防侵袭性真菌病(IFD)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5例allo-HSCT无IFD的患者从预处理开始应用泊沙康唑,直至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恢复至0.5×10~9/L以上为止,35例以米卡芬净预防IFD患... 目的:观察泊沙康唑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一级预防侵袭性真菌病(IFD)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5例allo-HSCT无IFD的患者从预处理开始应用泊沙康唑,直至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恢复至0.5×10~9/L以上为止,35例以米卡芬净预防IFD患者为对照(对照组),分析2组间IFD易感因素有无差异,比较2组IFD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移植后100 d内共有13例(16%)发生IFD,其中5例(38%)死亡,而67例未发生IFD患者中10例(15%)死亡,2组间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45例泊沙康唑一级预防组中发生IFD者4例(9%),对照组中35例患者发生IFD 9例(26%),2组IFD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在IFD风险因素评估和不良反应评估方面,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泊沙康唑对allo-HSCT患者行IFD的一级预防的效果明显优于米卡芬净,且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泊沙康唑 侵袭性真菌病 预防效果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对侵袭性真菌病诊断价值评估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峰 陶晓勤 +2 位作者 刁文晶 俞静 刘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8-351,共4页
目的观察国产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对侵袭性真菌病(IFD)的诊断效果。方法筛选2009年4月—2011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疑似IFD病例,根据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真菌病研究组(EORTC/MSG)的IFD诊断标准定义,甄选出5... 目的观察国产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对侵袭性真菌病(IFD)的诊断效果。方法筛选2009年4月—2011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疑似IFD病例,根据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真菌病研究组(EORTC/MSG)的IFD诊断标准定义,甄选出57例确诊IFD和6例拟诊IFD的真阳性病例为IFD组,100例非IFD真阴性病例为对照组,应用国产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定量检测血浆中(1-3)-β-D葡聚糖的质量浓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利用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诊断IFD的最佳临界值。结果两组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皆为非正态分布,峰度系数>0、偏度系数>0,呈正偏态分布。对照组和IFD组血浆(1-3)-β-D葡聚糖质量浓度分别为(33.62±5.0)pg/mL和(373.82±125.5)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浆(1-3)-β-D葡聚糖用于诊断IFD的最佳临界值为20.85,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57(P<0.05),95%CI 0.792~0.92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8%和86.0%。结论国产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对于IFD具有诊断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β-D葡聚糖 侵袭性真菌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治疗策略的低剂量两性霉素B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疗效和安全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岚 金香淑 +4 位作者 李景贺 刘静 关伟 高泓浩 靖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1-225,共5页
目的:分析低剂量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AmB)在接受化疗后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不同抗真菌策略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于解放军总医院应用低剂量AmB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种治疗策略下的有效... 目的:分析低剂量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AmB)在接受化疗后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不同抗真菌策略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于解放军总医院应用低剂量AmB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种治疗策略下的有效率,并对用药前后肾功能及电解质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其安全性。结果:在全部97例次患者中,确诊为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患者2例次,临床诊断为IFD患者11例次,拟诊IFD患者15例次,未确定IFD患者69例次,低剂量AmB对全部患者的有效率为69.4%,目标治疗72.7%,诊断驱动治疗63.6%,经验治疗75%,联合其他抗真菌药物的有效率分别是50%、66.7%、75%。统计所有应用AmB患者仅有7例次(7.2%)肌酐(Cr)水平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且均在停药7 d内恢复正常。虽然停药后1 d血清Cr水平较用药前有所增加(64.86±3.00 vs 58.76±1.67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停药后7 d Cr水平与用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58.43±1.68μmol/L,P>0.05)。结论:应用低剂量AmB对于粒细胞缺乏而应用广谱抗生素无效的持续发热患者进行经验性或诊断驱动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病 霉素B 血液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真菌病血清学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8
作者 周梦兰 徐英春 赵玉沛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8-123,共6页
近年来,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特别是深部真菌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侵袭性真菌感染是深部真菌病中危害最大的一类,常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如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其病情进展快,病死率可达50%。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病 抗原 抗体 血清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真菌病修订定义——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侵袭性真菌感染协作组和美国国立变态反应和感染病研究院真菌病研究组(EORTC/MSG)共识组 被引量:563
9
作者 曹江红 李光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21-324,共4页
侵袭性真菌病(IFD)是真菌感染致死的重要原因,明确和统一此类疾病的诊断定义是提高临床研究质量的重要因素,标准的定义可加强该类研究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2002年EORTC/MSG共同发表了有关免疫缺陷患者IFD定义的国际共识,由于诊断技术的... 侵袭性真菌病(IFD)是真菌感染致死的重要原因,明确和统一此类疾病的诊断定义是提高临床研究质量的重要因素,标准的定义可加强该类研究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2002年EORTC/MSG共同发表了有关免疫缺陷患者IFD定义的国际共识,由于诊断技术的发展以及该领域的发展需要对原定义进行修订。此次修订始于2003年,经过专家多次讨论,于2005年初稿获得通过。经过6个月的意见反馈和商榷后,修订定义终稿获得批准。修订后的定义保留了诊断IFD原定义的3个级别:确诊(proven)、拟诊(probable)和疑似(possible),其中对拟诊的定义进行了扩展,并限制了疑似定义的范围。侵袭性真菌病确诊定义适用于任何患者,不考虑患者是否存在免疫缺陷的情况,而拟诊及疑似定义仅适用于存在免疫缺陷的患者。此次修订力图促进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也可作为高危患者中其他感染的有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病 定义 国际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患者中侵袭性真菌病的二级预防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明娟 黄文荣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96-600,共5页
侵袭性真菌病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有真菌感染病史的患者在进一步的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真菌感染复燃率高、预后差。真菌的二级预防可有效地预防真菌感染复燃。给予有效的二级预防,既往侵袭性真菌感染病史不影响... 侵袭性真菌病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有真菌感染病史的患者在进一步的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真菌感染复燃率高、预后差。真菌的二级预防可有效地预防真菌感染复燃。给予有效的二级预防,既往侵袭性真菌感染病史不影响化疗继续进行,也不再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绝对禁忌症。已经证明广谱抗真菌药物如伏立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作为二级预防药物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在粒细胞缺乏和免疫抑制状态下预防真菌感染复燃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就恶性血液病患者中二级抗真菌预防的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病 血液病 二级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真菌病111例临床特点及体外药敏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唐晓丹 吴菊芳 +2 位作者 章强强 徐俊芳 陈轶坚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20-427,共8页
目的了解侵袭性真菌病111例的病原菌分布及临床特点,为临床及实验室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血液、正常无菌体液(包括脑脊液、胸水、腹水、胆汁、关节腔积液等)、深... 目的了解侵袭性真菌病111例的病原菌分布及临床特点,为临床及实验室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血液、正常无菌体液(包括脑脊液、胸水、腹水、胆汁、关节腔积液等)、深部脏器组织(包括肺、肝、脑等)中真菌培养或镜检阳性的病例,以及自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曲霉或隐球菌培养阳性的病例,根据诊断标准对其中确诊及拟诊的侵袭性真菌病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入选侵袭性真菌病病例111例。其中确诊(proven)104例,拟诊(probable)7例。属社区获得性感染61例,医院感染50例。感染部位以血流最常见,51例(45.9%),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44例(39.6%)、肺部感染14例(12.6%)。病原真菌以念珠菌属最常见,50株(45.0%),其次为隐球菌47株(42.3%)、曲霉12株(10.8%)。社区获得性真菌病61例,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44例(72.1%)和肺部12例(19.7%)。社区获得性感染中占优势的真菌为隐球菌47例(77.0%)、曲霉10株(16.4%)。医院感染真菌病50例,最常见为血流感染48例(96.0%),病原真菌以念珠菌属最为常见,47株(94.0%),其中又以白念珠菌占多数。多数医院感染患者都存在基础疾病和多种诱发因素。其中深静脉置管与医院血流感染的关系密切,64.7%念珠菌性血流感染患者深静脉置管超过1周,且11例患者静脉留置管与血培养呈相同的菌种。而社区获得性真菌病中超过一半患者无明确的基础疾病和诱发因素。本组病例病死率为14.4%(16例)。其中医院感染侵袭性真菌病病死率18.0%(9/50),高于社区获得性侵袭性真菌病病死率11.5%(7/61)。不同真菌病的病死率以曲霉为最高(33.3%)。结论侵袭性真菌病中以血流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肺部感染为常见。病原真菌依次为念珠菌、隐球菌和曲霉。社区获得性真菌病以隐球菌脑膜炎最多见。医院感染则以念珠菌血流感染最多见。侵袭性曲霉病病死率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病 临床特点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泊芬净治疗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光发 刘双 +8 位作者 张蔚 杨京华 米玉红 张京岚 张向峰 刘泽英 陆艳辉 张颖 宗华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81-385,共5页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治疗侵袭性真菌病(IF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安贞医院呼吸科、急诊科和外科ICU接受卡泊芬净治疗的IFD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005年5月—2009年12月共35例接受卡泊芬净治疗患者。其中,确诊20例,包括念珠菌血...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治疗侵袭性真菌病(IF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安贞医院呼吸科、急诊科和外科ICU接受卡泊芬净治疗的IFD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005年5月—2009年12月共35例接受卡泊芬净治疗患者。其中,确诊20例,包括念珠菌血症18例(白念珠菌10例,近平滑念珠菌3例,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各2例,克柔念珠菌1例)、肺IFD 2例(光滑念珠菌和曲霉各1例);拟诊肺IFD 5例;疑似肺IFD 10例。基础疾病为心血管手术后20例,骨科与普外科手术后各2例,产科手术后1例,间质性肺疾病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例,肺癌化疗后2例,成人Still's病1例。卡泊芬净疗程为(19.8±11.3)d。1例于用药当天死于心脏骤停疗效无法判断,34例可评估患者中,痊愈16例(16/34,47.1%),显效9例(9/34,26.5%),总有效率73.6%(25/34),进步5例,无效4例。最终死亡13例(13/35,病死率37.1%)。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与卡泊芬净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卡泊芬净是治疗ICU中IFD的有效、安全药物,值得进一步临床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泊芬净 侵袭性真菌病 重症监护室 念珠菌属 曲霉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初级预防的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艳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27-632,共6页
侵袭性真菌病在恶性血液病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发病率及病死率很高。初级预防可有效减少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生,使患者对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耐受性更佳,治疗费用更低,预后更好。氟康唑、伊曲康唑、泊沙康唑、卡泊芬净、米卡芬... 侵袭性真菌病在恶性血液病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发病率及病死率很高。初级预防可有效减少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生,使患者对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耐受性更佳,治疗费用更低,预后更好。氟康唑、伊曲康唑、泊沙康唑、卡泊芬净、米卡芬净等抗真菌药物已被多个指南推荐用于初级预防。侵袭性真菌病风险预估、新型药物研发、药代动力学研究、综合预防措施的开展将使初级预防更加科学、合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病 真菌初级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对侵袭性真菌病相关病原体的鉴别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梦凡 黄嘉维 +2 位作者 刘春龙 洪杰 齐崴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27-934,共8页
侵袭性真菌病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大量的病例和死亡,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和烟曲霉菌是该病常见的3种致病菌.传统真菌的检测方法包括微生物培养、显微镜检与分子生物学法等,均存在操作复杂且耗时耗力等缺点.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 侵袭性真菌病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大量的病例和死亡,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和烟曲霉菌是该病常见的3种致病菌.传统真菌的检测方法包括微生物培养、显微镜检与分子生物学法等,均存在操作复杂且耗时耗力等缺点.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具有非标记、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可以提供检测物分子指纹信息的特点,在微生物的检测与鉴别中具有独特优势.本研究旨在利用SERS光谱结合数学统计分析建立一种侵袭性真菌病相关病原体的检测及鉴别方法.研究中采用原位还原法在3种表面包覆银纳米粒子以提升拉曼光谱信号的强度和区分度.对于每种真菌,各收集20组拉曼光谱数据.然后分别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SERS光谱中的生物化学信息进行提取及统计区分.结果发现,在PCA中,第一、第二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91.7%;在OPLS-DA中,模型质量参数R^(2)_(X)、R^(2)_(Y)和Q^(2)均大于0.85,由此可见,所得的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和烟曲霉的SERS光谱辨析度较高,借助PCA和OPLS-DA均能准确地识别这3种真菌病原体并将其区分开.这些结果表明,SERS光谱法结合数学统计分析是一种识别、鉴定真菌病原体的有效工具,本研究为侵袭性真菌病相关病原体的检测及临床疾病诊断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侵袭性真菌病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病12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白海涛 杨隽 +4 位作者 姜杰玲 万理萍 蔡宇 颜式可 王椿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疗效。方法以伏立康唑治疗12例诊断为侵袭性真菌病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2例患者中,有效7例,其中完全反应3例,部分反应4例。1例出现视觉模糊,1例出现转氨酶升高,...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疗效。方法以伏立康唑治疗12例诊断为侵袭性真菌病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2例患者中,有效7例,其中完全反应3例,部分反应4例。1例出现视觉模糊,1例出现转氨酶升高,1例出现低钾血症。结论伏立康唑是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高效及安全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侵袭性真菌病 治疗 血液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丛琳 张文娟 +3 位作者 肖静 李召 杨少婵 鲍雪临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89-39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科2008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12例血液病合并IFD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情况。结果 12例患者中确诊(proven)1例、拟诊(probable)8例...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科2008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12例血液病合并IFD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情况。结果 12例患者中确诊(proven)1例、拟诊(probable)8例、疑似(possible)3例,分别给予氟康唑、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伊曲康唑口服胶囊或伏立康唑治疗,并同时予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升高白细胞。治疗后确诊组1例死亡、拟诊组8例死亡3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3例;疑似组3例中死亡、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各1例,总病死率为41.7%。结论血液病合并IFD病死率高,在治疗IFD的同时,应用G-CSF对于血液病患者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粒细胞缺乏症者,及早配合抗真菌药物应用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病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真菌病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荣令 周新 殷瑞和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55-158,共4页
近年来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严重威胁高危人群的生命安全。由于IFD早期确诊困难,病死率高,寻找快速、便捷、准确诊断IFD的新方法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论述聚合酶链反应(PCR)... 近年来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严重威胁高危人群的生命安全。由于IFD早期确诊困难,病死率高,寻找快速、便捷、准确诊断IFD的新方法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论述聚合酶链反应(PCR)、呼气试验及放射性示踪剂闪烁成像在IFD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病 诊断 聚合酶链反应 呼气试验 放射示踪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治近况
18
作者 刘鹏 曾力 朱有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61-1365,共5页
随着移植技术的成熟,实体器官移植(solid organ transplant,SOT)成功率显著提高。近年来,在SOT受者中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病死率较高,已成为SOT受者移植物带功能死亡的重要原因。由于IF... 随着移植技术的成熟,实体器官移植(solid organ transplant,SOT)成功率显著提高。近年来,在SOT受者中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病死率较高,已成为SOT受者移植物带功能死亡的重要原因。由于IFD对移植成功造成极大威胁,已引起临床移植医师的高度重视。IFD治疗能否成功,取决于对IFD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目前相关研究多基于病例报道或回顾性分析。本文对侵袭性真菌病的危险因素、发病率、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器官移植 侵袭性真菌病 肺部感染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真菌病33例分析
19
作者 邱维吉 周兴梅 +1 位作者 花天放 孔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7-141,共5页
目的探讨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符合IFD确诊标准的33例临床资料,了解其发生率、临床特征、相关因素、治疗方法和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IFD 33例占同期住... 目的探讨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符合IFD确诊标准的33例临床资料,了解其发生率、临床特征、相关因素、治疗方法和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IFD 33例占同期住院患者的0.048%;死亡10例;病死率为30.3%。白念珠菌感染居IFD首位(19例,57.5%),其次为热带念珠菌(7例,21.2%)。患者自身营养状态下降,留置侵袭性导管,机械通气>48 h,使用广谱抗生素及存在其他相关因素的情况下易发生IFD。抗真菌治疗较多使用的是三唑类和棘白菌素类药物。结论 IFD的病死率较高,减少不必要的侵袭性操作,保护患者自身免疫屏障,对高危患者加强预防和监测,可提高侵袭性真菌病的防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病 营养 免疫屏障 发生率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鼻窦非侵袭性真菌病73例诊治体会
20
作者 刘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27-628,共2页
关键词 鼻腔 鼻窦 侵袭性真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