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乳凝素-3在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中表达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洪 王明栋 +6 位作者 马文斌 杨堤 史彦芳 孔燕国 栗世方 李志红 王任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0-381,共2页
目的观察半乳凝素-3(Gal-3)在垂体泌乳素腺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16例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和16例非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中Gal-3的表达水平。结果在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中均有Gal-3... 目的观察半乳凝素-3(Gal-3)在垂体泌乳素腺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16例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和16例非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中Gal-3的表达水平。结果在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中均有Gal-3的表达,其中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中Gal-3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P<0.05雪。结论Gal-3增高可能与垂体泌乳素腺瘤的侵袭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 -3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中GPER1基因表达的变化
2
作者 李珺 张义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8-514,共7页
目的研究垂体泌乳素腺瘤中GPER1的表达及其在侵袭性肿瘤中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2017年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泌乳素垂体瘤患者,根据其头颅MR表现分为侵袭性组(n=37)和非侵袭性组(n=43),收集两组患者... 目的研究垂体泌乳素腺瘤中GPER1的表达及其在侵袭性肿瘤中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2017年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泌乳素垂体瘤患者,根据其头颅MR表现分为侵袭性组(n=37)和非侵袭性组(n=43),收集两组患者临床数据及手术切除的垂体瘤组织标本进行实验研究。采用免疫组化和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分别测定GPER1在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中蛋白质及mRNA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血清泌乳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侵袭组GPER1蛋白质水平低于非侵袭组[3.8(2.2~6.6)vs.11.2(6.0~12.0),P<0.001]且与性别、瘤体大小及术前血清泌乳素水平无关。RT-PCR结果显示侵袭组中GPER1 mRNA水平为0.47(0.03~2.3),非侵袭组为1.93(1.00~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垂体泌乳素腺瘤中均有GPER1mRNA表达,但在侵袭组肿瘤中GPER1基因表达的水平较非侵袭性组低,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PER1在垂体泌乳素腺瘤中起肿瘤抑制作用,且GPER1基因的低表达可能是引起泌乳素垂体瘤侵袭性增加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瘤 雌激受体 GPER1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白血病相关蛋白16在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雌激素受体α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苏星 王安平 +3 位作者 宋志刚 赵坤 郭清华 母义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03-607,共5页
目的探讨人白血病相关蛋白16(LRP16)在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雌激素受体α(ERα)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4年9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术中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31例成人垂体泌乳素腺瘤标本(观察组)和22... 目的探讨人白血病相关蛋白16(LRP16)在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雌激素受体α(ERα)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4年9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术中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31例成人垂体泌乳素腺瘤标本(观察组)和22例成人非垂体泌乳素腺瘤标本(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标本的泌乳素(PRL)、LRP16和ERα表达水平。结果垂体泌乳素腺瘤30岁以下患者以女性多见,30岁以上患者以男性多见,且男性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均为肥胖或超重;31例垂体泌乳素腺瘤中有26例(83.9%,26/31)LRP16为阳性表达,明显高于非垂体泌乳素腺瘤组(22.7%,5/22),有28例(90.3%,28/31)ERα为阳性表达,明显高于非垂体泌乳素腺瘤组(31.8%,7/22)。垂体泌乳素腺瘤中LRP16与ERα的表达量和表达强度的变化趋势均同步,二者存在一定正相关关系。结论高体重指数(BMI)可能是男性垂体泌乳素腺瘤发生发展和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LRP16可能通过ERα参与了垂体泌乳素腺瘤的增殖与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雌激受体Α 白血病相关蛋白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乳素腺瘤中PTTG的表达与肿瘤侵袭性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崔友强 滕良珠 +1 位作者 李国新 庞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泌乳素腺瘤中垂体瘤转化基因(p itu itary tumor transform ing gene,PTTG)与肿瘤侵袭性生长的关系。方法手术切除的泌乳素腺瘤标本46例(侵袭性24例和非侵袭性22例),正常垂体组织6例(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PTTG蛋白表达;... 目的探讨泌乳素腺瘤中垂体瘤转化基因(p itu itary tumor transform ing gene,PTTG)与肿瘤侵袭性生长的关系。方法手术切除的泌乳素腺瘤标本46例(侵袭性24例和非侵袭性22例),正常垂体组织6例(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PTTG蛋白表达;从组织中提取RNA,经RT-PCR方法扩增PTTG mRNA;从细胞中提取蛋白,行W estern b lot检测。结果PTTG蛋白和PTTG mRNA表达在侵袭组和非侵袭组差异显著,并且通过免疫组化和W estern b lot两种方法检测PTTG蛋白表达水平相一致。结论PTTG与肿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可以作为临床判定肿瘤侵袭生长的分子生物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瘤 垂体瘤转化基因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与非侵袭性泌乳素腺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差异 被引量:2
5
作者 佟小光 杨树源 张建宁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3-114,共2页
目的 研究侵袭性与非侵袭性泌乳素 (PRL)腺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差异。方法 检测 2 6例泌乳素腺瘤中细胞核增殖抗原 (PCNA)表达 ;用流式细胞仪 (FCM )检测相应腺瘤中S期细胞比例 ,比较侵袭性泌乳素腺瘤与非侵袭性泌乳素腺瘤PCNA表达与S期... 目的 研究侵袭性与非侵袭性泌乳素 (PRL)腺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差异。方法 检测 2 6例泌乳素腺瘤中细胞核增殖抗原 (PCNA)表达 ;用流式细胞仪 (FCM )检测相应腺瘤中S期细胞比例 ,比较侵袭性泌乳素腺瘤与非侵袭性泌乳素腺瘤PCNA表达与S期细胞比例的差异。结果 侵袭性PRL腺瘤中PCNA表达的阳性指数为 76 7±1 1 1 8;非侵袭性腺瘤中PCNA表达的阳性指数为 37 1± 1 0 33;两组比较 ,差别具有显著性 (P <0 0 5) ;侵袭性PRL腺瘤S期细胞比例为 1 3 57%± 2 1 6 % ;非侵袭性PRL腺瘤为 8 97%± 2 0 7% ,两组比较差别具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PCNA表达与S期细胞比例的检测结果是一致的 ,侵袭性与非侵袭性PRL腺瘤相比 ,细胞增殖能力较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瘤 细胞核增殖抗原 S期细胞比例 流式细胞仪 垂体腺瘤 细胞增殖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临床与病理 被引量:1
6
作者 吴群 傅伟明 +2 位作者 刘伟国 郑秀珏 杨小锋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99-301,共3页
目的 :研究男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 :4 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泌乳素腺瘤病例 ,男性 12例 ,女性 32例 ,血浆 PRL水平均达 2 0 0μg/ L以上 ,均行 CT或 MR检查 ,所有标本采用 SP法行 PCNA和 C- erb B2免疫组化染... 目的 :研究男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 :4 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泌乳素腺瘤病例 ,男性 12例 ,女性 32例 ,血浆 PRL水平均达 2 0 0μg/ L以上 ,均行 CT或 MR检查 ,所有标本采用 SP法行 PCNA和 C- erb B2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按放射学分级 ,男性患者均属 ~ 级 ,女性患者 b~ 级 2 7例 , 级 3例 , ~ 级 2例 ;PCNA增殖指数范围 ,男性 11%~ 81% ,平均 (31.76± 2 0 .0 9) % ,女性 10 %~ 39% ,平均 (18.2 5±8.5 3) % ;C- erb B2 阳性表达率 ,男性为 6 7% ,女性 2 8.12 % ,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P<0 .0 5 )。结论 :男性垂体泌乳素腺瘤具有肿瘤体积大、易浸润性生长、高增殖性及具有“癌”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病理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鼻出血为首发症状的巨大侵袭性泌乳素腺瘤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周辉 王志明 +2 位作者 蒲九君 钟艾凌 杨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31-633,共3页
侵袭性巨大泌乳素腺瘤临床少见,约占总体垂体腺瘤的0.5%~2%[1],常以头痛、视力下降、高泌乳素血症、垂体功能低下等为首发临床表现,以鼻出血为首发症状的巨大侵袭性泌乳素腺瘤极为少见,常出现误诊。现将我科收治的 1例以鼻出血为... 侵袭性巨大泌乳素腺瘤临床少见,约占总体垂体腺瘤的0.5%~2%[1],常以头痛、视力下降、高泌乳素血症、垂体功能低下等为首发临床表现,以鼻出血为首发症状的巨大侵袭性泌乳素腺瘤极为少见,常出现误诊。现将我科收治的 1例以鼻出血为首发症状的巨大侵袭性泌乳素腺瘤的诊治及随访过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出血 腺瘤 侵袭 溴隐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泌乳素腺瘤相关基因及研究方法学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楠 李士其 庄冬晓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06-508,共3页
垂体腺瘤在颅内肿瘤中发病率仅低于胶质瘤和脑膜瘤,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6.7%。泌乳素(prolactin,PRL)腺瘤是最常见的功能性垂体腺瘤,约占垂体腺瘤总数的25%~41%。侵袭性垂体PRL腺瘤具有侵袭性生长和高PRL分泌的特征。侵袭性垂... 垂体腺瘤在颅内肿瘤中发病率仅低于胶质瘤和脑膜瘤,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6.7%。泌乳素(prolactin,PRL)腺瘤是最常见的功能性垂体腺瘤,约占垂体腺瘤总数的25%~41%。侵袭性垂体PRL腺瘤具有侵袭性生长和高PRL分泌的特征。侵袭性垂体PRL腺瘤在发现时通常体积巨大.侵犯重要的神经、血管而难以全切.其治疗一直是困扰神经外科医生的难题之一,对垂体PRI。腺瘤侵袭性的相关基因的研究将为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拟从以下两方面综述目前侵袭性PRL腺瘤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①与侵袭性PRL腺瘤密切相关的基因的功能及机制:②研究方法学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腺瘤 研究方法学 相关基因 功能垂体腺瘤 垂体PRL 颅内肿瘤 治疗靶点 侵袭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5
9
作者 秦志光 王长龙 +2 位作者 陈大和 罗莉丽 廖海燕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195-197,共3页
MRI诊断脑垂体微腺瘤是影像检查的首选方法已为共识,并有文献报告,笔者结合临床表现、内分泌(泌乳素)检测,应用MRIT1WI冠状位扫描及Gd-DTPA增强,对垂体泌乳素微腺瘤20例MRI表现进行分析,旨在提出垂体泌乳... MRI诊断脑垂体微腺瘤是影像检查的首选方法已为共识,并有文献报告,笔者结合临床表现、内分泌(泌乳素)检测,应用MRIT1WI冠状位扫描及Gd-DTPA增强,对垂体泌乳素微腺瘤20例MRI表现进行分析,旨在提出垂体泌乳素微腺瘤诊断依据及探讨增强扫描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MRI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乳素分泌型垂体微腺瘤多模态MRI:3D VISTA T_(2)WI与常规序列的比较 被引量:9
10
作者 郭睿 肖运平 +3 位作者 杨鹏 冯善臣 周海洋 刘寿堂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3-457,共5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MRI对激素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47例临床确诊的高泌乳素血症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行垂体常规序列平扫和增强扫描(冠状面T_(1)WI、T_(2)WI和增强前后矢状面T_(1)WI)、冠状面动态增强扫描及增强后3D容积... 目的:探讨多模态MRI对激素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47例临床确诊的高泌乳素血症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行垂体常规序列平扫和增强扫描(冠状面T_(1)WI、T_(2)WI和增强前后矢状面T_(1)WI)、冠状面动态增强扫描及增强后3D容积采集快速自旋回波(VISTA)序列T_(2)WI。将每例患者的MRI图像按照序列进行组合,得到3组图像集,A组包括常规序列平扫+增强扫描(动态增强扫描和常规增强扫描),B组仅包括增强后3D-VISTA T_(2)WI,C组包括所有序列的图像(A+B)。由3位放射科医师分别对3组图像进行阅片分析,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3组中对泌乳素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检出效能。结果:单独3D-VISTA T_(2)WI序列对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结果与金标准(临床诊断结果)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平扫+增强MRI(A组)及其联合增强后3D-VISTA T_(2)WI(C组)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结果与金标准(临床诊断结果)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5;P=0.109)。A组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9%(34/69)和68%(53/78),B组分别为46%(32/69)和97%(76/78),C组分别为88%(61/69)和97%(76/78);平扫+增强序列结合增强后3D-VISTA T_(2)WI的综合影像组(C组)显示出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对于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增强后3D-VISTA序列T_(2)WI作为常规MRI序列的重要补充,可明显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该序列联合平扫+增强序列在诊断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磁共振成像 对比增强扫描 容积采集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泌乳素腺瘤的伽玛刀治疗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志明 仇斌 +1 位作者 侯永宏 刘运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14-716,共3页
目的:研究伽玛刀治疗垂体泌乳素瘤的效果。方法:伽玛刀治疗垂体泌乳素瘤89例,随访51例,肿瘤周边放射剂量18~35(平均26.1)Gy,中心剂量36~60(平均50.41)Gy,肿瘤直径5~26(平均15.5)mm。结果:随访6~108(平均37)月。肿... 目的:研究伽玛刀治疗垂体泌乳素瘤的效果。方法:伽玛刀治疗垂体泌乳素瘤89例,随访51例,肿瘤周边放射剂量18~35(平均26.1)Gy,中心剂量36~60(平均50.41)Gy,肿瘤直径5~26(平均15.5)mm。结果:随访6~108(平均37)月。肿瘤的生长控制率为100%,内分泌缓解率40.0%,垂体功能低下发生率17.6%。结论:对尚未压迫视路的泌乳素瘤(尤其是微腺瘤),伽玛刀可作为初始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伽玛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隐亭治疗垂体泌乳素微腺瘤和大腺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胜华 陈景海 王小青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8期916-919,共4页
目的:比较溴隐亭治疗脑垂体泌乳素微腺瘤和大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垂体泌乳素微腺瘤60例;大腺瘤30例。两组均予口服溴隐亭,开始量每晚为1.25 mg,隔3 d增加1.25 mg,直到2.5 mg,Tid;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8周分别测定血清泌乳素,同时做脑... 目的:比较溴隐亭治疗脑垂体泌乳素微腺瘤和大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垂体泌乳素微腺瘤60例;大腺瘤30例。两组均予口服溴隐亭,开始量每晚为1.25 mg,隔3 d增加1.25 mg,直到2.5 mg,Tid;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8周分别测定血清泌乳素,同时做脑垂体磁共振。结果:两组治疗28周后血泌乳素值比治疗前同性别组显著下降(P<0.01),微腺瘤组血泌乳素基本恢复正常,但大腺瘤组无论男女,血泌乳素值仍超过正常值,微腺瘤组与大腺瘤组治疗后同性别相比血泌乳素值有统计学差异(P<0.01)。28周后,垂体泌乳素微腺瘤治愈率为16.7%,总有效率为75.0%,而垂体泌乳素大腺瘤组未发现瘤体消失者,总有效率仅为46.7%。结论:溴隐亭治疗垂体泌乳素微腺瘤可使血泌乳素恢复正常,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缩小甚至消失;而对泌乳素大腺瘤应采用综合治疗模式,如手术合并药物或结合放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隐亭 垂体腺瘤 垂体腺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腺瘤病人围术期生长素和泌乳素的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云馨 滕述 +1 位作者 孙振荣 王恩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45-46,共2页
垂体腺瘤病人围术期生长素和泌乳素的变化张云馨1滕述1孙振荣2王恩真11北京天坛医院麻醉科(100050)2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为探寻垂体腺瘤病人围术期生长素(GH)、泌乳素(PRL)的变化规律与垂体功能正常的手术病人... 垂体腺瘤病人围术期生长素和泌乳素的变化张云馨1滕述1孙振荣2王恩真11北京天坛医院麻醉科(100050)2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为探寻垂体腺瘤病人围术期生长素(GH)、泌乳素(PRL)的变化规律与垂体功能正常的手术病人有何不同,我们进行了临床对比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腺瘤 围手术期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与垂体泌乳素腺瘤 被引量:2
14
作者 初明 胡志强 刘恩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8-79,共2页
关键词 垂体肿瘤 腺瘤 雌激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的临床现状及MRI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睿 杨鹏 +1 位作者 李智晞 肖运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5-78,共4页
垂体分泌大量的血管活性生物代谢物(激素),腺体疾病可通过干扰激素的产生而改变人体的生理功能。在需因应激素环境变化的医疗决策系统中,最为常见的是针对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的临床处理,药物治疗/术前精确定位可提高其缓解率,并减少不... 垂体分泌大量的血管活性生物代谢物(激素),腺体疾病可通过干扰激素的产生而改变人体的生理功能。在需因应激素环境变化的医疗决策系统中,最为常见的是针对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的临床处理,药物治疗/术前精确定位可提高其缓解率,并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因此,在临床决策中提高病变检测的可靠性非常重要。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传统的平扫加动态增强磁共振检查,对垂体微腺瘤的检出非常有限。本文针对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的临床治疗现状、经典检查序列及近期开展的3D-FSE序列、3D-SGE序列的应用现状,所面临的困难及发展方向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三维快速自旋回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芽替代溴隐亭维持量治疗垂体泌乳素腺瘤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拓 邓运莲 彭凤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25-427,共3页
溴隐亭是治疗垂体泌乳素腺瘤的首选药物。通过治疗,病人血泌乳素水平下降并恢复生殖功能。惟该药物疗程长,有一定副作用,药品来源困难而且价昂贵,病人难以负担。麦芽药物含有类似溴隐亭(Ergocryptine)物质,它具有多... 溴隐亭是治疗垂体泌乳素腺瘤的首选药物。通过治疗,病人血泌乳素水平下降并恢复生殖功能。惟该药物疗程长,有一定副作用,药品来源困难而且价昂贵,病人难以负担。麦芽药物含有类似溴隐亭(Ergocryptine)物质,它具有多巴胺激动剂作用,能抑制泌乳素分泌,且药源广,费用低,无明显副作用,易于接受。本文介绍用麦芽替代溴隐亭维持量治疗泌乳素腺瘤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隐亭 腺瘤 麦芽 中医药疗法 垂体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乳素型垂体腺瘤误诊为周围神经炎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宜 刘云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394-2394,共1页
患者男,45岁。因“双下肢疼痛1月余”就诊。疼痛为肌肉锐痛,难忍受,触碰加重。伴肌肉僵直感及肌力减弱,无关节及骨痛。病后性欲减低,饮食及睡眠欠佳。查体见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痛苦面容,皮肤较细腻.胡须稀少。双下肢轻度水肿... 患者男,45岁。因“双下肢疼痛1月余”就诊。疼痛为肌肉锐痛,难忍受,触碰加重。伴肌肉僵直感及肌力减弱,无关节及骨痛。病后性欲减低,饮食及睡眠欠佳。查体见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痛苦面容,皮肤较细腻.胡须稀少。双下肢轻度水肿。股四头肌及腓肠肌触压痛,肌张力略高,肌力4级。双侧膝反射正常,双侧Babinski征阴性。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周围神经炎”,治疗无效。入院后行鞍区磁共振检查,发现鞍区不规则占位病变,呈长T1长T2,约1.2cm×1.3cm大小,垂体柄受压左移。病变明显均匀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炎 垂体腺瘤 BABINSKI征 双下肢疼痛 误诊 肌力减弱 肌肉僵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伽玛刀与手术治疗垂体泌乳素腺瘤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自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82-684,共3页
关键词 伽玛刀 手术治疗 垂体腺瘤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高利特治疗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疗效观察
19
作者 王坚 卢光明 +3 位作者 陈自谦 杜宏 王杨天 赵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6期550-550,共1页
关键词 培高利特 垂体腺瘤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生长激素、高泌乳素血症垂体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20
作者 魏少波 张纪 罗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63-166,共4页
采用放射免疫、免疫组化及电镜技术对94例垂体腺瘤进行检查。选择其中36例伴有血清生长激素(GH)和泌乳素(PRL)同时增高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此类腺瘤分4种类型:(1)生长激素与泌乳素细胞混合型腺瘤;(2)嗜酸性干细胞腺瘤;(3)多激素腺... 采用放射免疫、免疫组化及电镜技术对94例垂体腺瘤进行检查。选择其中36例伴有血清生长激素(GH)和泌乳素(PRL)同时增高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此类腺瘤分4种类型:(1)生长激素与泌乳素细胞混合型腺瘤;(2)嗜酸性干细胞腺瘤;(3)多激素腺瘤;(4)生长激素细胞腺瘤。文中就各型腺瘤的病理和临床特点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生长激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