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植指数对于监测EICU患者发生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晨 李贞 +4 位作者 何羽童 姚天悦 陈铖 王偲鉴 彭奕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05-1609,共5页
目的·分析定植指数(CI)对监测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患者发生侵袭性假丝酵母菌(IC)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2月一2015年1月间入住EICU的患者标本,包括痰液(或咽拭子)、粪便(或肛周拭子)、中段尿、皮肤拭子和其他类... 目的·分析定植指数(CI)对监测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患者发生侵袭性假丝酵母菌(IC)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2月一2015年1月间入住EICU的患者标本,包括痰液(或咽拭子)、粪便(或肛周拭子)、中段尿、皮肤拭子和其他类型标本,通过科玛嘉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进行培养、分离和初步菌种鉴定,使用ITS1/ITS4引物扩增内转录间隔区(ITS)的基因片段并测序,进行进一步的菌种鉴定;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信息,分析CI对监测IC发生的临床意义。结果·纳入研究的11 1例患者中有9例发生了IC,其中8例在感染前已有假丝酵母菌定植。CI≥0.5组与0<CI<0.5组和CI=0组的患者相比,其IC的发生率、患者死亡率及脓毒血症的发生率均明显升高。结论·EICU患者发生IC与假丝酵母菌定植有关,可用CI来反映患者假丝酵母菌的定植情况,且CI≥0.5组的患者更易发生IC感染。抗真菌药物及一些侵袭性操作(中心静脉导管穿刺、机械通气、肾脏替代疗法、手术)均是影响假丝酵母菌定植和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植指数 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真菌感染危险性评分方法对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徐明均 徐玉洁 +4 位作者 张慧婷 李明 张玉洁 孙小鹏 马晓薇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比较四种真菌评分方法对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的诊断价值,为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早期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6年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高危患者。依据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非感染、拟诊、... 目的比较四种真菌评分方法对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的诊断价值,为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早期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6年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高危患者。依据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非感染、拟诊、临床诊断和确诊4组,并对4组患者进行MDRA评分、IFIRSS评分、Sevilla评分及Candida评分,评价四种评分方法对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共有275例高危患者,非感染组138例,拟诊组63例,感染组74例(其中临床诊断组64例,确诊组10例)。感染组患者年龄及住院时间均高于非感染组(均P<0.05)。74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假丝酵母菌74株,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60株(81.1%)。MDRA评分阳性114例(41.5%)、Candida评分阳性83例(30.2%)、Sevilla评分阳性42例(15.3%)、IFIRSS评分阳性23例(8.4%)。四种评分方法中MDRA评分灵敏度(Se)较高(59%),但特异度(Sp)最低(66%);IFIRSS评分Sp较高(91%),但Se极低(9%);Sevilla评分Sp最高(96%),Se尚可(45%);Candida评分的Se最高(68%),Sp较高(90%)。结论 Sevilla评分有较高Se和Sp,可用于早期诊断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Candida评分诊断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与临床诊断标准总符合率最高,Se、Sp均较高,对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早期诊断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酵母菌 评分 诊断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感染假丝酵母菌菌种构成及其药物敏感性 被引量:11
3
作者 徐鸣皋 丁进亚 +1 位作者 徐娟 孙洁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目的分析某院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菌种构成及其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该院临床科室送检血标本中检出的假丝酵母菌,并对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 目的分析某院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菌种构成及其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该院临床科室送检血标本中检出的假丝酵母菌,并对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42例患者血标本分离假丝酵母菌42株,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为主(20株,47.62%),其次为白假丝酵母菌(16株,38.10%)、热带假丝酵母菌(4株,9.52%)、光滑假丝酵母菌(2株,4.76%)。来源科室主要为:急诊监护病房(EICU,11株)、泌尿外科(9株)、心胸外科(8株)等。37例(占88.10%)患者静脉导管与血标本培养出相同的假丝酵母菌,留置静脉导管至血培养阳性和导管培养阳性的平均时间分别为31.47 d和33.18 d;导管和血培养阳性比例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均呈上升趋势(均P〈0.001)。检出的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的敏感率均为75.00%~100.00%,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均为100.00%;而不同菌种对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存在较大差异(0~87.50%)。结论该院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菌株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为主,且与静脉导管的使用有关,其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的敏感性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近平滑酵母菌 抗真菌药物 血流感染 药敏试验 抗药 微生物 耐药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75株假丝酵母菌感染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牛莉娜 陈小雅 +8 位作者 吴至成 司邓青 赖萍 余艳 车萌萌 危永红 廖文丽 张旭 王华民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假丝酵母菌感染的种类、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对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送检标本中分离的假丝酵母菌进行分离培养,利用VT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 目的:探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假丝酵母菌感染的种类、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对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送检标本中分离的假丝酵母菌进行分离培养,利用VT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采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检测菌株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共分离到假丝酵母菌575株,其中白假丝酵母菌分离率最高为64.0%,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12.2%,热带假丝酵母菌11.6%;假丝酵母菌检出率在痰液标本中最高,为52.5%;在呼吸科分布最多,为27.7%;年龄段分布主要在60岁以上,为75.5%;非白假丝酵母菌在血液标本中检出率为74.0%。药敏结果表明,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对临床分离的假丝酵母菌耐药率均低于5.0%;假丝酵母菌临床分离株对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目前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假丝酵母菌感染仍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但以光滑假丝酵母菌为代表的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假丝酵母菌的菌种构成比正逐步发生变化,应引起高度重视。临床检验科室应加强假丝酵母菌株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医生准确合理地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病原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感染 菌群分布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酵母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抗生素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欢 陈素明 +2 位作者 李霞 崔恩博 鲍春梅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95-1100,共6页
目的研究侵袭性酵母菌菌种分布,临床特征及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抗真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12—2023年期间分离自无菌部位的酵母菌810株,对感染标本类型、基础疾病和药物敏感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 目的研究侵袭性酵母菌菌种分布,临床特征及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抗真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12—2023年期间分离自无菌部位的酵母菌810株,对感染标本类型、基础疾病和药物敏感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10株酵母菌株以白念珠菌为主(53.33%),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的构成比分别为19.26%和12.47%。最常见的侵袭性真菌感染标本类型是腹水(30.00%),其次是中段尿(25.80%)。感染人群以5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居多,肝炎肝硬化和恶性肿瘤患者为酵母菌易感人群。白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敏感性为98.84%。近平滑念珠菌对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敏感性为90.24%~97.56%。热带念珠菌对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最低(58.97%~73.72%)。结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首要病原菌是白念珠菌,其次是热带念珠菌。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有较好的药物敏感性;热带念珠菌对三唑类的药物敏感性下降;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侵袭感染 临床特征 抗生素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两性霉素B、科赛斯、伊曲康唑治疗急性放射病合并侵袭性阿萨丝孢酵母菌感染1例报告 被引量:2
6
作者 乔建辉 余长林 +7 位作者 郭梅 王丹红 孙琪云 葛飞娇 张石 陈建魁 尹秀云 艾辉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34-436,共3页
目的报道1例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合并播散性阿萨丝孢酵母菌感染的诊治经过。方法2004年10月24日山东济宁发生1例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病人,照后3天经造血干细胞移植获造血重建,但造血恢复后发生严重的播散性阿萨丝孢酵母菌感染。结果... 目的报道1例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合并播散性阿萨丝孢酵母菌感染的诊治经过。方法2004年10月24日山东济宁发生1例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病人,照后3天经造血干细胞移植获造血重建,但造血恢复后发生严重的播散性阿萨丝孢酵母菌感染。结果该患者采用超强的联合抗真菌治疗及对症支持,静脉累积用两性霉素B2965mg、伊曲康唑静脉4000mg、科赛斯3020mg,感染暂时控制,但最终死于急性放射病及感染所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此三联抗真菌治疗播散性阿萨丝孢酵母感染,治疗有效,未见明显毒性增加。该病人的救治过程提示对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解决了造血问题之后,促进免疫重建及组织损伤修复,控制全身的放射损伤及感染是争取病人长期存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损伤 真菌病 霉素B 科赛斯 伊曲康唑 侵袭阿萨酵母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抑制BALB/c小鼠系统性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生物指标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继红 邓洁华 +1 位作者 赵宜乐 王刚生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78-883,共6页
目的探讨经腹腔注射白假丝酵母菌建立免疫抑制BALB/c小鼠系统性感染的生物指标模型,为研究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的致病机制和抗真菌药物的药效学提供相关动物模型。方法对免疫抑制组BALB/c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00 mg/kg·d,连续2 d)... 目的探讨经腹腔注射白假丝酵母菌建立免疫抑制BALB/c小鼠系统性感染的生物指标模型,为研究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的致病机制和抗真菌药物的药效学提供相关动物模型。方法对免疫抑制组BALB/c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00 mg/kg·d,连续2 d)经腹腔注射白假丝酵母菌增强毒力株0.25 mL(浓度为1×10^(7 )CFU/mL)建立系统性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模型;取小鼠尾静脉血进行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取小鼠组织进行真菌镜检、培养、病理检查以及(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免疫抑制组与对照组小鼠用药后第4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平均体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组生存率为30.00%,对照组生存率为100.00%,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注射真菌后第2~14天死亡小鼠以及第14天存活小鼠进行解剖,发现肺、肝、肾组织出现多处脓肿,以肾组织感染最为显著;小鼠组织真菌直接镜检可见大量菌丝体,组织培养均为白假丝酵母菌,组织病理可见大量菌丝体、炎细胞及组织坏死。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组肺、肾组织(1,3)-β-D-葡聚糖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实验方法可以成功建立免疫抑制BALB/c小鼠系统性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组织真菌学 组织病理学 (1 3)-β-D-葡聚糖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对系统性白假丝酵母菌感染保护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徐美兰 刘金星 陈美任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0-262,共3页
目的:观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免疫接种小鼠对系统性白假丝酵母菌感染保护效果。方法:将白假丝酵母菌孢子、菌丝悬液致敏小鼠DC经小鼠行尾静脉接种3次,后造系统性白念珠感染模型观察小鼠生存期、肾病理切片、眼球取血检测CD4+、CD8+T... 目的:观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免疫接种小鼠对系统性白假丝酵母菌感染保护效果。方法:将白假丝酵母菌孢子、菌丝悬液致敏小鼠DC经小鼠行尾静脉接种3次,后造系统性白念珠感染模型观察小鼠生存期、肾病理切片、眼球取血检测CD4+、CD8+T淋巴细胞。结果:DC能有效延长小鼠生存期、保护小鼠肾脏、增强小鼠的免疫力。结论:DC能很好地抵抗系统性白假丝酵母菌感染,这为研究DC作为佐剂对抗系统性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新型联合疫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 系统酵母菌感染 免疫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p2蛋白与树突状细胞对系统性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的免疫保护性
9
作者 徐美兰 刘金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30-1034,共5页
目的小鼠进行重组蛋白与树突状细胞(DC)联合免疫,观察其对系统性白假丝酵母菌免疫保护效果。方法原核表达并诱导表达白假丝酵母菌Sap2蛋白;将白假丝酵母菌孢子、菌丝混悬液致敏小鼠DC后,分5组小鼠行3次免疫接种重组蛋白及致敏DC、致敏DC... 目的小鼠进行重组蛋白与树突状细胞(DC)联合免疫,观察其对系统性白假丝酵母菌免疫保护效果。方法原核表达并诱导表达白假丝酵母菌Sap2蛋白;将白假丝酵母菌孢子、菌丝混悬液致敏小鼠DC后,分5组小鼠行3次免疫接种重组蛋白及致敏DC、致敏DC、DC、Sap2、PBS,再造系统性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模型观察小鼠生存期、肾病理切片、肾负菌量、检测CD4+、CD8+百分率观察保护性。结果成功构建pET32a-Sap2原核表达载体,目的蛋白被诱导表达并收集纯化。重组蛋白与致敏DC、DC、Sap2蛋白均能有效延长系统性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小鼠生存期、保护小鼠肾脏、增强小鼠的免疫力,其中多组分联合免疫效果更佳。结论多组分联合免疫能很好地抵抗系统性白假丝酵母菌感染,这为研究新型多组分联合疫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冬氨酸蛋白酶2 树突状细胞 系统酵母菌感染 免疫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牙假丝酵母菌感染致化脓性膝关节炎CT表现一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寇文超 邹文远 刘玥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11期1279-1279,共1页
病例资料 患者,男,64岁。因右膝关节疼痛3年余,疼痛加重伴活动受限10天入院。
关键词 化脓膝关节炎 酵母菌感染 CT表现 葡萄牙 膝关节疼痛 病例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女及少女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假丝酵母菌和滴虫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郭振华 李琳 李伟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11-712,共2页
目的:探讨幼女和少女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假丝酵母菌和滴虫感染状况,为临床提供科学的诊断和治疗依据。方法:检查73例幼女和少女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滴虫及假丝酵母菌感染,并分组进行比较。结果:73例患者假丝酵母菌和滴虫感染率为19.... 目的:探讨幼女和少女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假丝酵母菌和滴虫感染状况,为临床提供科学的诊断和治疗依据。方法:检查73例幼女和少女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滴虫及假丝酵母菌感染,并分组进行比较。结果:73例患者假丝酵母菌和滴虫感染率为19.18%和9.60%。不同年龄组间假丝酵母菌感染率和滴虫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婴幼儿期组假丝酵母菌和滴虫感染率最高,均为33.33%。幼女组和少女组假丝酵母菌感染率分别为27.78%和16.36%,滴虫阴道炎感染率分别为11.11%和9.09%,两组假丝酵菌和滴虫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幼女和少女阴道炎患者有一定的假丝酵母菌和滴虫感染率,均以婴幼儿期最高,且幼女假丝酵母菌和滴虫感染率均高于少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女 少女 阴道炎 感染 酵母菌 滴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菌种与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阳华 叶元 +1 位作者 王玉春 曾永群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56-758,共3页
目的: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培养、菌种分型及药物敏感试验,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用沙氏培养基35℃培养194例患者阴道分泌物,其中RVVC97例,VVC97例。用API32℃假丝酵母菌... 目的: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培养、菌种分型及药物敏感试验,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用沙氏培养基35℃培养194例患者阴道分泌物,其中RVVC97例,VVC97例。用API32℃假丝酵母菌鉴定板及ATBTMFUNGUS3药敏板接种,在ATBExpression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判读结果。结果:在培养检测的194例阴道分泌物中白假丝酵母菌156例,占80.41%(156/194);RVVC组中73例为白假丝酵母菌,占75.26%(73/97),VVC组中83例为白假丝酵母菌,占85.57%(83/97)。RVVC组非白假丝酵母菌比例高,与VV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VC组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药物敏感率(68.04%)低于VVC组(86.60%)(P<0.05)。结论:VVC、RVVC的主要致病菌仍是白假丝酵母菌,RVVC组非白假丝酵母菌比例高于VVC组。RVVC组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明显低于VVC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酵母菌 复发 菌种分型 药物敏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陶人川 陈波 +1 位作者 李雅灵 马飞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通过多因素分析,筛选出与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密切相关的指标,建立预测方程,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记录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空腹血糖值及系统并发症(包... 目的通过多因素分析,筛选出与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密切相关的指标,建立预测方程,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记录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空腹血糖值及系统并发症(包括肾病、神经病变和高血压);并对患者进行口腔检查,记录口腔卫生状况、口腔黏膜情况及义齿修复情况。运用标准含漱浓缩法检测患者口腔假丝酵母菌的检出率和负载量,并采用CHROMagar显色培养基进行初步生物分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与上述11项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69例检出口腔假丝酵母菌,检出率为49.3%,检出的假丝酵母菌菌种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以上述11项临床指标作为自变量,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发生与否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方程的总判断率为82.1%。经回归分析,空腹血糖值、口腔卫生状况和黏膜干燥是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空腹血糖值、口腔卫生状况、黏膜干燥是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的危险因素;通过回归方程得出的概率值可为2型糖尿病患者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的预测及口腔护理保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口腔酵母菌感染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杂交检测在细菌性阴道病及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田 李小毛 +2 位作者 丁杰 黄敏 禹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12-1715,共4页
目的评估核酸杂交法在检测和识别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相关微生物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门诊具有阴道炎症状或体征的103例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测,以Nungent评分、真菌培养为金标准,BV蓝试剂检测... 目的评估核酸杂交法在检测和识别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相关微生物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门诊具有阴道炎症状或体征的103例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测,以Nungent评分、真菌培养为金标准,BV蓝试剂检测法、湿片镜检为常用检测方法,比较核酸检测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及检测的一致性。结果与Nungent评分相比,核酸检测法的敏感性为98%,特异性为96.2%,高于湿片镜检和BV蓝试剂检测法;与真菌培养相比,核酸杂交法检测的敏感性为89.4%,特异性为98.3%,核酸杂交法与金标准检测方法比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对混合感染的检出准确性高于镜检(83.3%vs.70.8%)。结论与传统的检测方法比较,核酸杂交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可以同时区分和识别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和滴虫性阴道炎的致病微生物,尤其在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方面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炎微生物检测 核酸杂交 细菌阴道病 外阴阴道酵母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住院患者假丝酵母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清君 孙贝贝 +1 位作者 王永波 赵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77-581,共5页
目的分析儿科住院患者假丝酵母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1-12月儿科真菌医院感染患者为感染组,按照1∶1配对方法随机选择同一病区、同一入院时间段、同一年龄段的未发生真菌感染的儿科患者做为对照组。分析感染组患儿... 目的分析儿科住院患者假丝酵母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1-12月儿科真菌医院感染患者为感染组,按照1∶1配对方法随机选择同一病区、同一入院时间段、同一年龄段的未发生真菌感染的儿科患者做为对照组。分析感染组患儿真菌医院感染的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2018年1-12月儿科共有50例真菌医院感染患者,成功配对对照组50例。50例真菌医院感染患者主要来源科室为小儿普外科(23例)。共分离68株真菌,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为主(28株,41.18%),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12株,17.65%)、白假丝酵母菌(11株,16.18%)。分离真菌数量居首位的科室为小儿普外科(27株),感染类型主要为血流感染(38例,占76.00%)。单因素分析显示,住院时间≥21 d、胃肠道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气管插管、菌血症、静脉高营养患者的真菌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抗菌药物使用>2周、气管插管是儿科住院患者发生真菌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检出的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葡萄牙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的敏感率较高,为82.14%~100.00%。结论儿科住院患者真菌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主要发生在小儿外科,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气管插管可增加儿童住院患者发生真菌医院感染的风险,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感染 酵母菌 儿科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源培养条件下假丝酵母菌产槐糖脂的结构及性能 被引量:7
16
作者 宋丹丹 梁生康 +1 位作者 尚玉俊 王秀莉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52-1258,共7页
采用不同碳源,如油酸、菜籽油、棉籽油和煎炸废油作为假丝酵母菌(Candida.bombicola)ATCC 22214发酵生产槐糖脂的脂溶性碳源,考察了在不同碳源条件下该菌株合成槐糖脂的能力、所产槐糖脂的结构及表面活性特点.结果表明,以油酸、菜籽油... 采用不同碳源,如油酸、菜籽油、棉籽油和煎炸废油作为假丝酵母菌(Candida.bombicola)ATCC 22214发酵生产槐糖脂的脂溶性碳源,考察了在不同碳源条件下该菌株合成槐糖脂的能力、所产槐糖脂的结构及表面活性特点.结果表明,以油酸、菜籽油及棉籽油为脂溶性碳源时,该菌株有着较高的槐糖脂产量,分别为101、73、51 g·L-1;通过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HPLC-MS/MS)对以不同脂溶性碳源为发酵底物产生的槐糖脂进行分析,发现所产槐糖脂均由乙酰基取代的内酯型和酸型槐糖脂同系物构成且以内酯型槐糖脂结构为主.槐糖内酯中脂肪酸基的结构有所差异,但主要以脂肪链不饱和度为1的十八烯酸(C18∶1)结构为主.所产槐糖脂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CMC),其中最低表面张力结果一致约36.0—37.0 m N·m-1,而CMC有所差异.同时,该槐糖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其水溶液的最低表面张力在100℃下保持2 h基本不变,在0—20%的Na Cl盐溶液及p H值为2—10范围内均保持良好的表面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糖脂 酵母菌 脂溶碳源 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 表面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放化疗后口腔假丝酵母菌耐药性分析及抗真菌中药筛选 被引量:7
17
作者 赵民 周曾同 张卫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研究头颈部放化疗患者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菌株的种类及耐药性,并依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协会(NCCLS)的M27-A2标准方案筛选抗真菌中药。方法采集头颈部放化疗患者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的临床分离菌株20株,经YBC Test Kit鉴定假丝... 目的研究头颈部放化疗患者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菌株的种类及耐药性,并依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协会(NCCLS)的M27-A2标准方案筛选抗真菌中药。方法采集头颈部放化疗患者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的临床分离菌株20株,经YBC Test Kit鉴定假丝酵母菌种类;依据NCCLS的M27-A2标准方案测定其对5-氟胞嘧啶、氟康唑、伊曲康唑、6种中药提取物(蒺藜、金银花、蒲公英、绿茶、松树皮、红三叶草提取物)及7种中药有效成分(苦参碱、苦豆碱、大黄素、甘草酸、白芍总苷、黄芩苷、盐酸小蘖碱)的药物敏感性。结果 20株放化疗患者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菌株中非白假丝酵母菌5株,对5-氟胞嘧啶全部敏感,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耐药比例分别为25%和40%;白芍总苷和盐酸小蘖碱具有抗假丝酵母菌活性。结论头颈部放化疗患者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菌株中非白假丝酵母菌比例及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耐药比例较高;白芍总苷和盐酸小蘖碱是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抗口腔假丝酵母菌药物;依据NCCLS的M27-A2标准方案筛选抗真菌中药是一种准确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酵母菌 药物敏感试验 抗真菌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丝酵母菌属医院感染临床相关因素调查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娟 江应安 +2 位作者 杨丽华 蔡旋 施金玲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了解某院住院患者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2009年住院患者中发生假丝酵母菌属感染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2008—2009年共176例患者发生假丝酵母菌属感染,占医院感染总人次的7.73%;发生感染的部位以... 目的了解某院住院患者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2009年住院患者中发生假丝酵母菌属感染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2008—2009年共176例患者发生假丝酵母菌属感染,占医院感染总人次的7.73%;发生感染的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55.68%),其次为泌尿道(18.75%);感染的菌种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分别占58.52%和23.86%。发生假丝酵母菌属感染前的基础疾病以呼吸系统(30.11%)和泌尿系统(21.59%)疾病多见。发生假丝酵母菌属感染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病死率均显著长于或高于同期住院患者(P<0.05)。结论对于有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积极治疗原发病;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治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抗菌药物 抗药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小檗碱抗假丝酵母菌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民 迟华基 +1 位作者 牟文丽 崔彬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3-196,共4页
目的:研究盐酸小檗碱抗假丝酵母菌及抗肿瘤活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依据NCCLS的M27-A2标准方案测定标准株对盐酸小檗碱的药物敏感性;MTT法测定盐酸小檗碱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盐酸小檗碱对人舌癌细胞Tca8113凋亡... 目的:研究盐酸小檗碱抗假丝酵母菌及抗肿瘤活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依据NCCLS的M27-A2标准方案测定标准株对盐酸小檗碱的药物敏感性;MTT法测定盐酸小檗碱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盐酸小檗碱对人舌癌细胞Tca8113凋亡率的影响。结果:盐酸小檗碱具有抗假丝酵母菌活性,能抑制Tca8113细胞生长;浓度为160、80、40、20、10μg/ml的盐酸小檗碱作用于Tca8113细胞48h后凋亡率分别为32.3%、24.6%、13.3%、6.35%、6.51%,对照为8.46%。结论:盐酸小檗碱(C20H18ClNO4)体外具有抗假丝酵母菌活性,且能抑制舌癌细胞Tca8113的生长,诱导舌癌细胞Tca8113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小檗碱 口腔酵母菌 药物敏感实验 抗肿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白假丝酵母菌基因型与体外药物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祁文瑾 许妙玲 李白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584-1586,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阴道假丝酵母菌对克霉唑、咪康唑和制霉菌素的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以特异引物PCR法(INT-PCR)对151株致病白假丝酵母菌进行基因分型,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抗真菌药敏实验标准(M27-A方案)以微量稀释法...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阴道假丝酵母菌对克霉唑、咪康唑和制霉菌素的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以特异引物PCR法(INT-PCR)对151株致病白假丝酵母菌进行基因分型,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抗真菌药敏实验标准(M27-A方案)以微量稀释法检测不同基因型菌株的药物敏感性。结果根据扩增条带中是否存在450 bp和840 bp片段可将白假丝酵母菌分为A、B、C3种基因型;克霉唑和咪康唑对A基因型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明显高于C基因型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制霉菌素对不同基因型菌株的MIC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基因型白假丝酵母菌株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临床上假丝酵母菌性外阴阴道炎治疗效果存在个体差异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外阴阴道炎 酵母菌 基因 微生物敏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