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侵袭性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蛋白质差异表达谱的建立(英文)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志雄 刘运生 +3 位作者 方文华 陈委 李萃 肖志强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69-575,共7页
目的:建立分辨率高和重复性好的侵袭性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并识别鉴定出其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方法:利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侵袭性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总蛋白质,凝胶经银染显色后,运用ImageMaster 2D图像分... 目的:建立分辨率高和重复性好的侵袭性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并识别鉴定出其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方法:利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侵袭性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总蛋白质,凝胶经银染显色后,运用ImageMaster 2D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及数据库搜索鉴定部分差异蛋白质点。结果:得到了分辨率较高、重复性较好的侵袭性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将同一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和非侵袭性肿瘤组织分别进行了3次双向凝胶电泳,3块凝胶的蛋白质点数分别为1080±24和1035±28,匹配点数分别为975±45和918±56,匹配率分别达90.3%和88.7%。同一组织的3块胶在蛋白质点位置上有较好的重复性,不同胶间蛋白质点在等电聚焦(IEF)方向的偏差是(1.563±0.259)mm,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向上的偏差为(1.088±0.206)mm。比较分析侵袭性垂体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凝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发现两者间的99个表达有明显差异的蛋白质点。初步对其中30个差异蛋白质点进行了肽质量指纹图分析,鉴定出一些与细胞周期调控、信号转导等有关的蛋白质。结论:建立了分辨率较高且重复性较好的侵袭性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并识别鉴定出一些侵袭性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之间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为进一步筛选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蛋白质表达数据库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侵袭性与非侵袭性 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 MALDI-TOF-MS 蛋白质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