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南部侵蚀能量的产沙特征及其作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吴发启 赵晓光 朱首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83-86,共4页
以黄土高原南部 3~ 15°缓坡耕地为对象 ,以彬县、永寿、西峰、黄龙、耀县、淳化 149场侵蚀性降雨和 530组径流产沙资料为样本 ,在侵蚀能量特征及能量分级研究的基础上 ,着重阐述了侵蚀能量对产沙、产流的作用及降雨、径流能量的... 以黄土高原南部 3~ 15°缓坡耕地为对象 ,以彬县、永寿、西峰、黄龙、耀县、淳化 149场侵蚀性降雨和 530组径流产沙资料为样本 ,在侵蚀能量特征及能量分级研究的基础上 ,着重阐述了侵蚀能量对产沙、产流的作用及降雨、径流能量的交互作用。指出降雨动能对侵蚀产沙、产流的直接作用均表现为线性增函数关系 ;径流能量对侵蚀产沙的直接作用表现为幂函数关系 ,其侵蚀程度更为剧烈。运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得出 :直接作用下 ,降雨动能作用大 ,然而经过相互作用后的总效应则是径流能量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能量 产沙特征 缓坡耕地 黄土高原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蚀水蚀交错带侵蚀能量特征 被引量:10
2
作者 高学田 唐克丽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7-31,共5页
该文计算了黄土高原南北水力侵蚀区、风蚀水蚀交错带及风沙边缘区的风蚀能量、水蚀能量及地形附加侵蚀能量。结果表明:在风水蚀交错带,在降雨侵蚀能量的基础上,由于风蚀能量的迭加,加之地形附加侵蚀能量也较高,使风蚀水蚀交错带成... 该文计算了黄土高原南北水力侵蚀区、风蚀水蚀交错带及风沙边缘区的风蚀能量、水蚀能量及地形附加侵蚀能量。结果表明:在风水蚀交错带,在降雨侵蚀能量的基础上,由于风蚀能量的迭加,加之地形附加侵蚀能量也较高,使风蚀水蚀交错带成为黄土高原的高侵蚀能量环境区和潜在侵蚀强度较大的地区。随着向风蚀区的过渡,侵蚀能量逐渐增大。同时表明,下垫面条件的脆弱性是该区土壤侵蚀严重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风蚀水蚀交错带 侵蚀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南部侵蚀能量组成与分级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发启 赵晓光 朱首军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6-61,共6页
以黄土高原南部3 ~15°缓坡耕地为对象,以彬县、永寿、西峰、黄龙、耀县、淳化149 场侵蚀性降雨为样本,研究得出本区侵蚀降雨能量最大值为2 160.42 Jm2 ,最小值为34.53 Jm2 ,平均值为331.47 Jm2 ;径流能量最大值为741.5 Jm... 以黄土高原南部3 ~15°缓坡耕地为对象,以彬县、永寿、西峰、黄龙、耀县、淳化149 场侵蚀性降雨为样本,研究得出本区侵蚀降雨能量最大值为2 160.42 Jm2 ,最小值为34.53 Jm2 ,平均值为331.47 Jm2 ;径流能量最大值为741.5 Jm2 ,最小值为0 .272 Jm2 ,平均值为98 .4 Jm2 。不同降雨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量级中,侵蚀能量数量特征不同;降雨能量基本与降雨量的增加呈正相关,径流能量以50 mm 降雨量为界,形成增幅大小不同2 个区间。依据降雨量、降雨强度可将降雨能量划分为低雨强中雨型、高雨强中雨型、低雨强暴雨型和低雨强特大暴雨型4 级;依据平均径流深可将径流能量划分为浅水深低能量、中水深低中能量和大水深高能量3 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能量 坡耕地 黄土高原 降雨量 径流能量 降雨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的坡面侵蚀性径流及其水沙传递关系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清源 张乐涛 +1 位作者 魏仪媛 何梦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1-157,共7页
为有效辨识径流侵蚀能量对水沙关系的影响,构建水流功率ω和水流能量因子SE等指标,采用经验频率统计法,初步拟定了基于能量的坡面侵蚀性径流标准,并考察了不同侵蚀事件的水沙关系。结果表明:1)坡面侵蚀性径流的一般参考标准为:水流功率... 为有效辨识径流侵蚀能量对水沙关系的影响,构建水流功率ω和水流能量因子SE等指标,采用经验频率统计法,初步拟定了基于能量的坡面侵蚀性径流标准,并考察了不同侵蚀事件的水沙关系。结果表明:1)坡面侵蚀性径流的一般参考标准为:水流功率大于10.5 W/m或水流能量大于0.059 W,输沙模数一般大于0.6 kg/m^(2)。2)事件时间尺度下输沙模数主要受水流能量因子控制,平均含沙量与水流功率关系最优;过程时间尺度下瞬时输沙率与瞬时水流功率、输沙模数增量与水流能量因子增量皆成正线性相关。3)侵蚀性径流的输沙能力是非侵蚀性径流的2.5倍,而非侵蚀性径流单位水流能量增量的增沙能力是侵蚀性径流的4.8倍;调节单位水流功率(10W/m)的减沙效益可达50%,调节单位水流能量因子(0.1 W)的减沙效益可达71%。分析结果表明侵蚀性径流事件的整体水沙关系更稳定,径流能量更强,输沙能力更大,基于能量拟定侵蚀性径流标准具有可行性。研究结果可以为黄土高原坡面典型径流事件筛选和径流侵蚀能量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 径流 水沙关系 侵蚀能量 减沙效益 事件时间尺度 过程时间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侵蚀链内细沟浅沟切沟流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35
5
作者 王文龙 雷阿林 +1 位作者 李占斌 唐克丽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71-475,共5页
通过模拟降雨试验的方法,系统研究了细沟流流速与流量、水深与流量、流速与水深及阻力系数与雷诺数之间的关系,雨强与坡度对细沟流水力特性的影响,不同细沟流流型、流态及水动力要素作用下的侵蚀特点,并对浅沟与切沟流的水动力特性及侵... 通过模拟降雨试验的方法,系统研究了细沟流流速与流量、水深与流量、流速与水深及阻力系数与雷诺数之间的关系,雨强与坡度对细沟流水力特性的影响,不同细沟流流型、流态及水动力要素作用下的侵蚀特点,并对浅沟与切沟流的水动力特性及侵蚀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对于揭示土壤侵蚀链内不同侵蚀方式下的水沙流动力学机制,以及土壤侵蚀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细沟 浅沟 切沟 动力机制 黄土高原 坡沟系统 侵蚀物质 侵蚀能量 侵蚀形态 雨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侵蚀链概念的科学意义及其特征 被引量:20
6
作者 雷阿林 唐克丽 王文龙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79-83,共5页
首次提出土壤侵蚀链的概念 ,简要分析了土壤侵蚀链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以及土壤侵蚀链与通常所称的土壤侵蚀垂直分带的区别与联系。指出土壤侵蚀链具有等级层次性 ,动态演化过程的复杂性及类型多样性等 3个突出特征。从坡面水流的水动力... 首次提出土壤侵蚀链的概念 ,简要分析了土壤侵蚀链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以及土壤侵蚀链与通常所称的土壤侵蚀垂直分带的区别与联系。指出土壤侵蚀链具有等级层次性 ,动态演化过程的复杂性及类型多样性等 3个突出特征。从坡面水流的水动力参数变化特点 ,研究了侵蚀过程能量传递的特征。这些为研究和揭示坡沟系统土壤侵蚀链的动力机制 ,以及有效控制与治理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水土流失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物质 侵蚀能量 侵蚀形态 土壤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定河流域径流侵蚀功率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王伟 李占斌 +3 位作者 杨瑞 贾路 任宗萍 李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6-32,共7页
不同尺度的径流侵蚀输沙关系尚未明确,亟待深入研究。为了探究流域径流侵蚀输沙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水蚀动力过程的径流侵蚀功率理论,运用Mann-Kendall法和线性回归法分析了无定河流域1956—2010年年径流侵蚀功率和年径流量的时空变化;... 不同尺度的径流侵蚀输沙关系尚未明确,亟待深入研究。为了探究流域径流侵蚀输沙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水蚀动力过程的径流侵蚀功率理论,运用Mann-Kendall法和线性回归法分析了无定河流域1956—2010年年径流侵蚀功率和年径流量的时空变化;利用Mann-Kendall突变点检验,识别出径流的突变年份,对比分析突变年份前后的年径流侵蚀功率和年径流量变化,分析建立了年径流侵蚀功率—输沙相关模型。结果表明:1956—2010年,无定河流域年径流量与年径流侵蚀功率有显著减小趋势,径流突变年份在1971—1985年。突变年份之前流域年径流侵蚀功率平均标准差高于突变年份后;突变年份之后年平均径流侵蚀功率比突变年份前平均减少1.05×10^-4 m 4/(s·km^2);年径流侵蚀功率随流域面积的增大而减小。流域径流侵蚀功率—输沙相关模型相关性显著(p<0.01)。研究阐明了无定河流域年径流侵蚀功率具有减少趋势,在空间上随流域面积增大而减少,在流域年尺度上径流侵蚀功率理论能够较好的表征径流侵蚀输沙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侵蚀能量 侵蚀输沙 尺度效应 径流侵蚀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退化红壤上恢复的马尾松—灌木混交林群落能量格局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谢锦升 林瑞余 +2 位作者 黄荣珍 陈银秀 杨玉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131-136,共6页
在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的基础上 ,对长汀河田严重退化土地上恢复的马尾松 -灌木群落的能量格局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乔灌木混交林乔木层地上部分各器官干重热值均大于相应对照的 ,而地下部分的则低于相应对照的 ,群落各层次的干重热值... 在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的基础上 ,对长汀河田严重退化土地上恢复的马尾松 -灌木群落的能量格局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乔灌木混交林乔木层地上部分各器官干重热值均大于相应对照的 ,而地下部分的则低于相应对照的 ,群落各层次的干重热值大小为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苔藓层。乔灌木混交林群落的能量现存量达 2 5 890 0 8kJ·m- 2 ,是对照群落的 15 6 1倍。对照的群落仅由乔木层和草本层组成 ,植被盖度极低 ,光能转化效率很小 ,群落内昼夜温差大、土壤干旱 ,生态系统严重退化。乔灌木混交林群落能量年存留量、年归还量、年净固定量分别达 2 70 92 0 3、5 82 5 0 1和 32 917 0 4kJ·m- 2 a- 1 ,分别是对照的 5 9 6、12 8 7和 6 5 9倍 ;其群落的太阳能转化率为 1 5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灌木混交林 能量 侵蚀退化红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淤地坝对黄土浅层滑坡的减蚀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霞 于国强 +1 位作者 李鹏 李占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57,共7页
为了研究淤地坝淤积对浅层滑坡的减蚀作用,基于三维连续介质动态数值模型,采用Voellmy流变模型,分析了侵蚀基准面抬升后黄土滑坡运动参数、动力参数以及能量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浅层滑坡在沟谷坡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前缘速度、... 为了研究淤地坝淤积对浅层滑坡的减蚀作用,基于三维连续介质动态数值模型,采用Voellmy流变模型,分析了侵蚀基准面抬升后黄土滑坡运动参数、动力参数以及能量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浅层滑坡在沟谷坡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前缘速度、侵蚀物质体积和总动能急剧增加,导致滑坡在接触坡脚时前缘速度出现波动且坡脚处侵蚀严重,极具破坏性。随着侵蚀基准面逐渐抬升,滑坡运行时间和平均速度峰值呈“S”形函数下降趋势,前缘速度和滑坡移动距离呈线性函数下降趋势,侵蚀物质体积和总动能呈指数函数下降趋势。随着侵蚀基准面逐渐抬升,滑坡的运动空间和侵蚀空间逐渐减少,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滑坡速度,但却有效抑制了滑坡的侵蚀作用,使侵蚀物质质量急剧减少,从而有效减少了滑坡体侵蚀总动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浅层滑坡的致灾强度和致灾规模。研究结果揭示了淤地坝可以通过抬升侵蚀基准面来减少侵蚀,有助于加深淤地坝对黄土浅层滑坡减蚀作用机理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淤地坝 沟谷坡 侵蚀能量 减蚀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