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希特勒是怎样走上侵略波兰的道路的
- 1
-
-
作者
吴友法
-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2年第5期69-75,共7页
-
文摘
【正】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德国入侵波兰,英法宣布对德作战,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发展到全面战争的标志。波兰沦陷后,希特勒立即进攻北欧,挥戈西向,几乎占领了整个欧洲。就希特勒的侵略本性和既定的战略目标而言,德波战争爆发是有其必然性的。但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德波战争是否就不可能阻止或推迟爆发?希特勒又是怎样实现了他灭亡波兰的侵略计划呢?本文想就此进行一些探讨。
-
关键词
希特勒
第二次世界大战
苏联
英法
侵略战争
反法西斯
战争爆发
侵略计划
绥靖政策
互不侵犯条约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评1903——1910美国在东北的活动
被引量:2
- 2
-
-
作者
仇华飞
-
机构
上海师大人文学院
-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19,共9页
-
文摘
文章对美国在20世纪初叶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活动作了系统的剖析。通过美国策划成立东三省银行,实施锦瑗铁路借款与诺克斯计划,进行币制实业借款等事件,说明美国对我东北主权的侵犯蓄谋已久。这些侵略图谋与沙俄、日本对我东北的侵略计划发生矛盾与斗争,最终导致日本将美国势力从中国东北乃至整个远东地区驱逐出去。
-
关键词
美国
中国东北
侵略计划
-
分类号
K712
[历史地理—世界史]
-
-
题名万宝山事件始末
被引量:5
- 3
-
-
作者
谭译
王驹
-
机构
辽宁社会科学院地方党史研究所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1981年第6期101-107,共7页
-
文摘
(一) 一九三一年是日本帝国主义具体实施其武力吞并东北的侵略计划的一年。自从一九二七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提出并推行其所谓“满蒙积极政策”以来,日本国内虽然内阁几度更替,政局动荡至于首相遭人暗杀,然而其吞并东北的图谋却一直未曾放弃。特别是一九二九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之后,日本财团为摆脱经济危机造成的困境,更急于向外扩张,军国义势力不仅在军界而且在政府中也占了上风,吞并东北便更加成为确定无疑的国荣,所差之处只是出兵的时机和方式的选择了。这一时期中国的形势也在急剧变化。“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
-
关键词
日本帝国主义
蒋介石集团
积极政策
南京政府
经济危机
侵略计划
东北军
日本国
日本人
政局动荡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 4
-
-
-
出处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1995年第Z1期39-39,共1页
-
文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1年6月22日凌晨,希特勒德国按代号“巴巴罗萨”的侵略计划,动用了190个师、3700多辆坦克、5000架飞机,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苏联人民奋起抵抗,开始了伟大的卫国战争。由于苏联对战争估计不足,初战失利。1941年6月至11...
-
关键词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巴巴罗萨
德军
希特勒
二次世界大战
侵略计划
市中心
战略防御
苏联人
十月革命
-
分类号
G634.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近代南非马达别列人和马绍纳人的抗英斗争
- 5
-
-
作者
蒋学成
-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4期46-50,共5页
-
文摘
一八九三年——一八九七年南非马达别列人和马绍纳人的抗英斗争是近代非洲人民反帝斗争史上的一次重大斗争。回顾这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对于当今第三世界各国人民反对霸权主义,维护自己民族的独立,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
关键词
抗英斗争
帝国主义
英国政府
反帝斗争
传教士
马绍纳人
起义者
侵略计划
殖民地
殖民主义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