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褐牙鲆幼鱼耳石上的外源Sr标记试验
被引量:
4
1
作者
李爽
李耕
+8 位作者
潘玉洲
张力
申旭东
李忠红
郑文军
杨文波
袁立来
姜涛
杨健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2期140-143,共4页
为探讨利用外源锶(Sr)在牙鲆耳石上进行人工标记的可行性以及最适浓度,配制了不同浓度SrCl_2·6H_2O溶液(对照组浓度为0,试验组浓度为8、12、16、20mg/L),再将褐牙鲆幼鱼养于各浓度溶液中,进行20d的浸染试验,之后移入正常水体中恢...
为探讨利用外源锶(Sr)在牙鲆耳石上进行人工标记的可行性以及最适浓度,配制了不同浓度SrCl_2·6H_2O溶液(对照组浓度为0,试验组浓度为8、12、16、20mg/L),再将褐牙鲆幼鱼养于各浓度溶液中,进行20d的浸染试验,之后移入正常水体中恢复养殖20d,最后利用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对其耳石Sr标记结果进行确认。结果表明,浸染组鱼耳石上能形成十分明显的红色环带,对照组则无变化。整体上Sr在牙鲆耳石上的沉积量与水体中锶的浓度呈正相关,对8~16mg/L组观察,耳石Sr/Ca的峰值会随浸染浓度增加而增大;但在16~20mg/L组,Sr/Ca的峰值变化不明显。所有试验组幼鱼经恢复养殖后耳石Sr水平均能降到与对照组的一致。以上结果表明,利用外源Sr标记对褐牙鲆这种海生鱼类而言可行,且符合放流标记技术要求,对褐牙鲆而言最佳暴露浓度应以16mg/L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
褐牙鲆
电子探针
锶标记
最适浓度
侵染试验
沉积
放流标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链格孢菌SC-018培养工艺优化及其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禹博
纪明山
+4 位作者
谷祖敏
张淑东
张双
杨宁
王勇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3-208,共6页
链格孢菌是一种丝状真菌,可以通过其菌丝产生的多种致病性毒素侵染植物组织,能够有效的用于防除水田杂草野慈姑。通过单因素试验对链格孢菌SC-018培养基中的碳源及氮源进行了筛选,得到其最适碳源为D-半乳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钠。通过单因...
链格孢菌是一种丝状真菌,可以通过其菌丝产生的多种致病性毒素侵染植物组织,能够有效的用于防除水田杂草野慈姑。通过单因素试验对链格孢菌SC-018培养基中的碳源及氮源进行了筛选,得到其最适碳源为D-半乳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钠。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该菌培养温度及培养基初始pH值的最适范围。对D-半乳糖、硝酸钠、培养温度及初始pH值4因素进行响应面Box-Behnken实验,对链格孢菌SC-018的培养基中D-半乳糖、硝酸钠的含量及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培养基为马铃薯浸出液1000mL,D-半乳糖21.50g·L-1,硝酸钠3.15g·L-1,初始pH值7.81;培养温度25.94℃;通过对链格孢菌SC-018侵染水田杂草野慈姑的最适接种浓度、最佳作用时间的筛选,可得链格孢菌SC-018的孢子浓度每毫升大于1.00×105个时,便会对野慈姑植株表现出明显的致病性,且孢子浓度每毫升为2.0×106个时,作用效果最佳;接种1~2叶期的野慈姑作用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时期;通过考察环境因子对链格孢菌SC-018致病性的影响可知,该菌成功侵染野慈姑并致其发病的最佳温度为25~28℃,光照条件为10h光照/14h黑暗交替,结露时间大于48h则可引起90%以上的接种野慈姑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格孢菌
碳源
氮源
野慈姑
响应面Box-Behnken实验
温室
侵染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褐牙鲆幼鱼耳石上的外源Sr标记试验
被引量:
4
1
作者
李爽
李耕
潘玉洲
张力
申旭东
李忠红
郑文军
杨文波
袁立来
姜涛
杨健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营口增殖实验站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院长江中下游渔业生态环境评价与资源养护重点实验室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2期140-143,共4页
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编号:2014A07XK08)
温带区海参优质种质资源的引进与应用(编号:213010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编号:2010C004)
文摘
为探讨利用外源锶(Sr)在牙鲆耳石上进行人工标记的可行性以及最适浓度,配制了不同浓度SrCl_2·6H_2O溶液(对照组浓度为0,试验组浓度为8、12、16、20mg/L),再将褐牙鲆幼鱼养于各浓度溶液中,进行20d的浸染试验,之后移入正常水体中恢复养殖20d,最后利用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对其耳石Sr标记结果进行确认。结果表明,浸染组鱼耳石上能形成十分明显的红色环带,对照组则无变化。整体上Sr在牙鲆耳石上的沉积量与水体中锶的浓度呈正相关,对8~16mg/L组观察,耳石Sr/Ca的峰值会随浸染浓度增加而增大;但在16~20mg/L组,Sr/Ca的峰值变化不明显。所有试验组幼鱼经恢复养殖后耳石Sr水平均能降到与对照组的一致。以上结果表明,利用外源Sr标记对褐牙鲆这种海生鱼类而言可行,且符合放流标记技术要求,对褐牙鲆而言最佳暴露浓度应以16mg/L为宜。
关键词
耳石
褐牙鲆
电子探针
锶标记
最适浓度
侵染试验
沉积
放流标记技术
分类号
S917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链格孢菌SC-018培养工艺优化及其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禹博
纪明山
谷祖敏
张淑东
张双
杨宁
王勇
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辽宁科技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出处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3-208,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项目(2017YFD0201300)
文摘
链格孢菌是一种丝状真菌,可以通过其菌丝产生的多种致病性毒素侵染植物组织,能够有效的用于防除水田杂草野慈姑。通过单因素试验对链格孢菌SC-018培养基中的碳源及氮源进行了筛选,得到其最适碳源为D-半乳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钠。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该菌培养温度及培养基初始pH值的最适范围。对D-半乳糖、硝酸钠、培养温度及初始pH值4因素进行响应面Box-Behnken实验,对链格孢菌SC-018的培养基中D-半乳糖、硝酸钠的含量及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培养基为马铃薯浸出液1000mL,D-半乳糖21.50g·L-1,硝酸钠3.15g·L-1,初始pH值7.81;培养温度25.94℃;通过对链格孢菌SC-018侵染水田杂草野慈姑的最适接种浓度、最佳作用时间的筛选,可得链格孢菌SC-018的孢子浓度每毫升大于1.00×105个时,便会对野慈姑植株表现出明显的致病性,且孢子浓度每毫升为2.0×106个时,作用效果最佳;接种1~2叶期的野慈姑作用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时期;通过考察环境因子对链格孢菌SC-018致病性的影响可知,该菌成功侵染野慈姑并致其发病的最佳温度为25~28℃,光照条件为10h光照/14h黑暗交替,结露时间大于48h则可引起90%以上的接种野慈姑死亡。
关键词
链格孢菌
碳源
氮源
野慈姑
响应面Box-Behnken实验
温室
侵染试验
Keywords
Alternaria alternata
carbon sources
nitrogen sources
Sagittaria trifolia
Box-Behnken experiment of response surface
greenhouse infection experiments
分类号
Q939 [生物学—微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褐牙鲆幼鱼耳石上的外源Sr标记试验
李爽
李耕
潘玉洲
张力
申旭东
李忠红
郑文军
杨文波
袁立来
姜涛
杨健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链格孢菌SC-018培养工艺优化及其致病性研究
王禹博
纪明山
谷祖敏
张淑东
张双
杨宁
王勇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