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刑法修正案(九)》修正后的强制猥亵、侮辱罪解析 |
陈家林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8
|
|
|
2
|
网络暴力治理视域下侮辱、诽谤罪的同质化评价与选择性适用 |
罗翔
张慧敏
|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4
|
|
|
3
|
被抛弃者和被侮辱者——肖江虹小说论 |
李海音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7
|
|
|
4
|
侮辱网络虚拟身份的刑法规制研究 |
刘夏
|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
5
|
网络侮辱、诽谤在定罪、举证与审理上的新变化——从《刑法修正案(九)》第16条说开去 |
李晓明
|
《法治研究》
|
2015 |
17
|
|
|
6
|
盗窃、侮辱、故意毁坏尸体、尸骨、骨灰罪疑难问题研析——兼谈《刑法修正案(九)》对民族习俗的特殊保护 |
高丽丽
|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
7
|
谈侮辱罪和诽谤罪 |
陈宝树
|
《中州学刊》
|
1982 |
0 |
|
|
8
|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缫丝女工——鲁迅藏草明短篇小说集《女人的故事》 |
白海君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
9
|
被欺凌与被侮辱的——果戈理的《狂人日记》与鲁迅的《阿Q正传》之比较 |
孙大满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
10
|
侮辱国歌行为的入罪分析:基于《刑法修正案(十)》的解读 |
邱可嘉
王利荣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2
|
|
|
11
|
论网络侮辱行为的刑法规制 |
郭玮
|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6
|
|
|
12
|
为法律道德主义辩护--从侮辱尸体罪切入 |
张峰铭
|
《交大法学》
CSSCI
|
2018 |
7
|
|
|
13
|
网络言辞侮辱的典型事实形态及其刑法定性 |
张小虎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5
|
|
|
14
|
试论侮辱国旗国徽罪 |
刘德法
|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2
|
|
|
15
|
1932年北新南华侮辱回教案研究 |
王福湘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
16
|
澳门刑法典中的诽谤罪和侮辱罪 |
郭华成
|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
|
|
|
17
|
杨绛给老王钱是“侮辱”吗?——兼说《老王》的主题 |
刘德水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
18
|
赫留金:被侮辱与被嘲弄的小人物 |
庄淑洁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
19
|
网络暴力犯罪的刑事法治理 |
周立波
|
《法治研究》
CSSCI
|
2023 |
47
|
|
|
20
|
艾滋病感染妇女感受的歧视及其对利用预防母婴传播服务的影响 |
王爱玲
王临虹
热孜艳
古力
苏穗青
|
《中国健康教育》
|
2009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