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FS/DYC协调控制下汽车侧风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朱志林 汪怡平 +1 位作者 袁晓红 李文杰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8-85,共8页
针对高速汽车在侧风环境下的气动稳定性问题,基于车辆空气动力学与车辆动力学构建了动态双向耦合模型,通过采用相平面法确定主动前轮转向(AFS)和直接横摆力矩控制(DYC)的工作时机,实现汽车AFS和DYC的协调控制,以改善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针对高速汽车在侧风环境下的气动稳定性问题,基于车辆空气动力学与车辆动力学构建了动态双向耦合模型,通过采用相平面法确定主动前轮转向(AFS)和直接横摆力矩控制(DYC)的工作时机,实现汽车AFS和DYC的协调控制,以改善汽车的操纵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侧风的作用下,有、无协调控制的车辆最大侧向位移分别为0.23 m和1.24 m,最大偏航角分别为1.92°和2.89°;最大侧向位移减小了81.5%,最大偏航角减小了33.5%,汽车的侧风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双向耦合 侧风稳定性 协调控制 主动前轮转向 直接横摆力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侧风稳定性的汽车轨迹跟踪自适应时域模型预测控制
2
作者 袁志群 陈衍强 +2 位作者 常宇轩 霍殿生 林立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29-1841,1852,共14页
为扩展模型预测控制的应用场景,提高智能汽车在极端风环境下的轨迹跟踪精度,提出了一种考虑侧风稳定性的自适应时域控制方法。首先,以跨海桥梁上轿车超车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汽车空气动力学与系统动力学耦合方法建立轿车超车的侧风稳定... 为扩展模型预测控制的应用场景,提高智能汽车在极端风环境下的轨迹跟踪精度,提出了一种考虑侧风稳定性的自适应时域控制方法。首先,以跨海桥梁上轿车超车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汽车空气动力学与系统动力学耦合方法建立轿车超车的侧风稳定性分析模型;接着,建立汽车侧偏安全风险模型,以侧偏风险等级、车速及横向误差为参考设计时域自适应调节器,实现预测时域和控制时域的动态调节;最后,采用CarSim和Simulink搭建联合仿真场景,通过五次多项式规划超车轨迹,验证控制器的跟踪精度及鲁棒性。结果表明:与固定时域及变权重模型预测控制器相比,改进后的控制器可以更好地抵抗“风-车-桥”的气动干扰,以较低的实时性代价提高了车辆轨迹跟踪精度,汽车侧风稳定性得到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自动驾驶 侧风稳定性 自适应时域 模型预测控制 轨迹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风压中心漂移的汽车侧风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谷正气 王和毅 +1 位作者 罗荣锋 周宇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0-73,共4页
运用汽车侧风稳定性理论,对侧向风敏感性试验的4个阶段进行了详细分析,在ADAMS/Car软件平台上建立了侧风环境下仿真所需的整车动力学模型.仿真过程首次计及风压中心的漂移,着重拟合了气动侧力、风压中心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将得出的... 运用汽车侧风稳定性理论,对侧向风敏感性试验的4个阶段进行了详细分析,在ADAMS/Car软件平台上建立了侧风环境下仿真所需的整车动力学模型.仿真过程首次计及风压中心的漂移,着重拟合了气动侧力、风压中心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将得出的仿真结果与以往把侧风作用期间风压中心的位置视为固定不变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计及风压中心漂移的仿真数据与试验趋于吻合.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几条改善侧风稳定性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风稳定性 压中心 敏感性 向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AMS/Car的汽车侧风稳定性虚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任秀欢 何杰 +2 位作者 赵池航 陈一锴 彭佳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74-778,共5页
为了避免实车道路试验的危险性并揭示其侧风作用下的响应特性,采用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Car,建立了汽车侧风稳定性试验模型并进行虚拟试验.在分析风压中心及侧向风作用力模拟的基础上,通过采集大量实车数据,经三次样条插值建立... 为了避免实车道路试验的危险性并揭示其侧风作用下的响应特性,采用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Car,建立了汽车侧风稳定性试验模型并进行虚拟试验.在分析风压中心及侧向风作用力模拟的基础上,通过采集大量实车数据,经三次样条插值建立了一定车速下风压中心位置、稳态和随机侧向风作用力大小随时间变化的连续曲线模型.对应施加于某轿车模型,在二维平整路面上进行了稳态和随机侧向风作用下的仿真试验,得到了侧向加速度、横摆角速度、侧倾加速度和侧向位移的响应输出,输出结果与实车试验和实际行车规律都相吻合.风压中心位置漂移连续性模拟方法从理论上保证了汽车侧风稳定性虚拟试验与实车试验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MS/CAR 侧风稳定性 虚拟试验 压中心 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气动造型在侧风稳定性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谷正气 赵荣远 +4 位作者 杨易 龚旭 吕征 吴彤峰 张洪涛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4-47,共4页
对比不同气动造型汽车的侧风稳定性,分析了影响侧风稳定性的因素.采用MATLAB软件建立多自由度汽车动力学数学模型,并进行侧风稳定性仿真,通过对比风压中心与质心3种相对位置情况下的侧倾角速度和横摆角速度,得出风压中心位于质心后的汽... 对比不同气动造型汽车的侧风稳定性,分析了影响侧风稳定性的因素.采用MATLAB软件建立多自由度汽车动力学数学模型,并进行侧风稳定性仿真,通过对比风压中心与质心3种相对位置情况下的侧倾角速度和横摆角速度,得出风压中心位于质心后的汽车气动造型可以改善汽车侧风稳定性的结论.采用实车侧风稳定性试验进一步验证了侧风稳定性虚拟试验结论的有效性.最后从汽车的车身尾翼、车身横断面、阻风板等方面提出汽车侧风稳定性改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动力学 侧风稳定性 气动造型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四轮转向系统对高速汽车侧风稳定性的控制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谷正气 周宇奎 +1 位作者 海贵春 王和毅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1-54,共4页
建立了考虑侧风作用的汽车三自由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应用基于BP神经网络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方法设计了主动四轮转向控制系统,并对非线性汽车模型进行了控制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主动四轮转向系统能够有效的减小侧风对高速行驶汽车运... 建立了考虑侧风作用的汽车三自由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应用基于BP神经网络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方法设计了主动四轮转向控制系统,并对非线性汽车模型进行了控制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主动四轮转向系统能够有效的减小侧风对高速行驶汽车运动状态的影响,提高侧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四轮转向 高速汽车 侧风稳定性 控制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FS与DYC的车辆侧风稳定性控制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杨易 秦小飞 +1 位作者 徐永康 聂云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19,共6页
为了研究提高高速车辆侧风稳定性的主动控制方法,建立了考虑侧风作用下的车辆八自由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采用基于分段线性轮胎特性二自由度模型作为参考模型,分别设计了多柔性PID主动前轮转向(AFS)和LQR最优控制直接横摆力矩控制(DYC),... 为了研究提高高速车辆侧风稳定性的主动控制方法,建立了考虑侧风作用下的车辆八自由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采用基于分段线性轮胎特性二自由度模型作为参考模型,分别设计了多柔性PID主动前轮转向(AFS)和LQR最优控制直接横摆力矩控制(DYC),对比分析了在两种典型工况下,两种不同主动控制方法对高速车辆侧风稳定性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侧风直线行驶工况下DYC操作性、稳定性、轨迹保持能力方面均优于AFS,纵向动力学性能方面AFS优于DYC;侧风前轮转角正弦输入工况下AFS与DYC在操作性、稳定性、轨迹保持能力方面差别不大,纵向动力学性能方面AFS明显优于DY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侧风稳定性 直接横摆力矩控制 主动前轮转向 压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压中心位置对汽车侧风稳定性影响的虚拟试验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徐进 邵毅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877-1881,共5页
在ADAMS环境下以某款微型车为工程实例,建立了多自由度的整车动力学模型,给出了侧风稳定性分析的虚拟试验技术,使汽车侧风稳定性的虚拟试验成为可能。分析了侧向阵风条件下风压中心的位置变化对高速行驶车辆操稳性的影响,并考虑了汽车... 在ADAMS环境下以某款微型车为工程实例,建立了多自由度的整车动力学模型,给出了侧风稳定性分析的虚拟试验技术,使汽车侧风稳定性的虚拟试验成为可能。分析了侧向阵风条件下风压中心的位置变化对高速行驶车辆操稳性的影响,并考虑了汽车驶进、驶离侧风区域阶段风压中心的变化,定量地求出了当风压中心作用点在纵向沿汽车重心之后300mm、垂向低于重心50mm时,驾驶员对汽车行驶轨迹的修正接近于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风稳定性 操稳性 仿真 交通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双向耦合的高速汽车侧风稳定性控制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黄泰明 谷正气 +2 位作者 万忠民 丰成杰 汪怡平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27-933,共7页
针对高速汽车在侧风环境下的气动稳定性问题,基于大涡模拟(LES)及五自由度车辆模型,建立了汽车空气动力学与汽车动力学的动态双向耦合分析模型.考虑了主动前轮转向的主动控制(AFS)对高速车辆侧风稳定性的影响;采用调整车辆质心位置的方... 针对高速汽车在侧风环境下的气动稳定性问题,基于大涡模拟(LES)及五自由度车辆模型,建立了汽车空气动力学与汽车动力学的动态双向耦合分析模型.考虑了主动前轮转向的主动控制(AFS)对高速车辆侧风稳定性的影响;采用调整车辆质心位置的方法验证了动态双向耦合模型的鲁棒性.对在某轿车在有、无驾驶员及有、无AFS控制下的运动及流场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侧风作用下车辆的侧向速度及横摆角速度对高速车辆的气动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在无驾驶员条件下,有AFS控制的车辆仍能回到正常行驶路线,而无AFS控制的车辆无法回到正常行驶路线;在有驾驶员条件下,无AFS控制车辆最大侧向位移为1.1m,有AFS控制车辆最大侧向位移0.47m,表明AFS控制有助于提高车辆侧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涡模拟 动态双向耦合 侧风稳定性 主动前轮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FSAE赛车侧风稳定性的悬架结构优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彬 倪俊 朱丽君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94-698,共5页
为研究FSAE赛车侧风稳定性,依据多刚体动力学理论,利用ADAMS软件建立了某FSAE赛车模型及比赛赛道模型.通过与2010年中国方程式汽车大赛(FSAE)中车载信息系统所采集数据的对比,验证了虚拟样机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对典型侧风进行了模... 为研究FSAE赛车侧风稳定性,依据多刚体动力学理论,利用ADAMS软件建立了某FSAE赛车模型及比赛赛道模型.通过与2010年中国方程式汽车大赛(FSAE)中车载信息系统所采集数据的对比,验证了虚拟样机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对典型侧风进行了模拟,利用虚拟试验分析了赛车的侧风稳定性.通过对侧风作用下的三自由度赛车模型的分析,利用ADAMS/Insight模块得到了悬架主要结构参数对侧风稳定性影响的灵敏度,并进行优化.优化结果表明,赛车的侧风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SAE赛车 侧风稳定性 ADAMS/Insight模块 悬架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动态耦合法的车辆侧风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汪怡平 张子一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9-64,共6页
侧风环境中,桥塔周围的流场复杂多变,车辆通过该区域易发生侧滑、侧偏运动,严重威胁行车安全。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与多体系统动力学(MBD)动态耦合法研究侧风环境下车辆通过桥塔区域时的侧风稳定性。应用重叠网格技术实现车辆在CFD... 侧风环境中,桥塔周围的流场复杂多变,车辆通过该区域易发生侧滑、侧偏运动,严重威胁行车安全。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与多体系统动力学(MBD)动态耦合法研究侧风环境下车辆通过桥塔区域时的侧风稳定性。应用重叠网格技术实现车辆在CFD模拟中的运动。建立车辆MBD模型,并通过参数研究验证其鲁棒性。通过风洞试验得到的不同偏航角下的气动阻力系数,验证了CFD的可靠性。将动态耦合法与静态耦合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动态耦合法中的侧向位移与横摆角均大于静态耦合法中的结果。车辆外流场对车辆运动状态非常敏感。动态耦合可以更准确捕捉流场信息,研究车辆侧风稳定性应考虑气动力和车辆动态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动力学 动态耦合法 侧风稳定性 桥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模理论的高速车辆侧风稳定性控制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梁宝钰 汪怡平 +4 位作者 刘珣 张倩文 熊建波 胡兴军 王靖宇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3-130,共8页
针对高速车辆侧风稳定性问题,搭建了汽车多体动力学(multi-body dynamics,MBD)和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双向耦合平台,并基于该平台设计了一种侧风稳定性控制系统。该系统的上层控制器基于滑模理论计算出侧风... 针对高速车辆侧风稳定性问题,搭建了汽车多体动力学(multi-body dynamics,MBD)和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双向耦合平台,并基于该平台设计了一种侧风稳定性控制系统。该系统的上层控制器基于滑模理论计算出侧风干扰下的高速车辆为维持稳定所需的附加横摆力矩,下层控制器将上层控制器输出的横摆力矩分配到各个车轮,从而完成车辆的抗侧风干扰控制。分析了未受控制车辆与直接横摆力矩控制(direct yaw-moment control,DYC)车辆在阶跃侧风下的运动特性和气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阶跃侧风中,未受控制车辆的最大横摆角为5.7°,最大侧向位移为4.0 m,而施加DYC后,车辆横摆角基本为0,最大侧向位移为0.41 m,较好地维持了直线行驶状态。表明在此侧风稳定性控制系统下,高速车辆的抗侧风干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风稳定性 动态双向耦合 滑模理论 直接横摆力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动前轮转向控制的汽车侧风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熊剑波 汪怡平 +2 位作者 梁宝钰 张子一 张倩文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27,共7页
文章针对高速汽车在侧风环境下的气动稳定性问题,建立汽车空气动力学与汽车多体动力学的动态双向耦合分析模型;考虑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的主动前轮转向控制对高速车辆侧风稳定性的影响,并采用定方向盘转... 文章针对高速汽车在侧风环境下的气动稳定性问题,建立汽车空气动力学与汽车多体动力学的动态双向耦合分析模型;考虑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的主动前轮转向控制对高速车辆侧风稳定性的影响,并采用定方向盘转角验证主动前轮转向模型的鲁棒性;对比分析某轿车在有、无主动前轮转向控制下的运动与流场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侧风作用下,有、无主动前轮转向控制的车辆最大侧向位移分别为0.13 m和1.98 m,最大横摆角分别为0.41°和-2.33°,其中最大侧向位移减小了93%,最大横摆角减小了82%,因此采用主动前轮转向控制可以明显改善汽车的侧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前轮转向 动态双向耦合 侧风稳定性 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侧风稳定性动态耦合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罗泽轩 谷正气 +2 位作者 黄泰明 丰成杰 李舒雅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04-810,共7页
针对静态耦合方法对汽车侧风稳定性预测不足等问题,通过对流体仿真分析软件FLUENT中动网格及UDF技术的研究,结合双向耦合数据通信技术,提出了一种动态耦合数值仿真计算方法,实现了空气动力学与汽车动力学之间的动态耦合,并将该方法与静... 针对静态耦合方法对汽车侧风稳定性预测不足等问题,通过对流体仿真分析软件FLUENT中动网格及UDF技术的研究,结合双向耦合数据通信技术,提出了一种动态耦合数值仿真计算方法,实现了空气动力学与汽车动力学之间的动态耦合,并将该方法与静态耦合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利用动态耦合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不同侧风风速条件对汽车侧风稳定性问题的影响,结果表明:动态耦合下汽车侧风稳定性较静态耦合下汽车侧风稳定性差;随侧风风速的增大,汽车侧风稳定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耦合方法 侧风稳定性 空气动力学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向耦合方法的汽车侧风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罗泽轩 谷正气 +2 位作者 丰成杰 黄泰明 李舒雅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5-312,共8页
针对传统单向耦合方法对汽车瞬态侧风稳定性预测不足等问题,文章通过分析车身运动与流场的耦合作用,结合空气动力学与系统动力学,提出了一种双向耦合方法。基于考虑驾驶员模型的二自由度整车操稳模型,对某汽车模型进行了伪阶跃瞬态侧风... 针对传统单向耦合方法对汽车瞬态侧风稳定性预测不足等问题,文章通过分析车身运动与流场的耦合作用,结合空气动力学与系统动力学,提出了一种双向耦合方法。基于考虑驾驶员模型的二自由度整车操稳模型,对某汽车模型进行了伪阶跃瞬态侧风工况条件下的双向耦合数值分析,并与传统的单向耦合数值计算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双向耦合计算得出的汽车侧向位移和横摆角变化更为显著,驾驶员控制模型有利于提高高速汽车侧风稳定性,双向耦合方法分析汽车侧风稳定性问题更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空气动力学 双向耦合 侧风稳定性 数值仿真 驾驶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侧风稳定性的仿真与评价 被引量:10
16
作者 袁侠义 陈林 +1 位作者 黎帅 王文源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86-1293,共8页
本文旨在对汽车高速行驶时遇到突发或者持续的侧风导致车辆轨迹跑偏而引发的汽车行驶稳定性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采用CFD仿真计算侧风条件下汽车的气动特性并与风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接着将CFD仿真得到的气动六分力加载到动力学模型中,... 本文旨在对汽车高速行驶时遇到突发或者持续的侧风导致车辆轨迹跑偏而引发的汽车行驶稳定性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采用CFD仿真计算侧风条件下汽车的气动特性并与风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接着将CFD仿真得到的气动六分力加载到动力学模型中,预测侧风条件下汽车的横摆角速度和侧偏位移,最后进行实车道路试验,采用主观评价方法比较侧风下汽车稳定性的优劣。结果表明,车型A和车型B在车速100 km/h和侧风速度80 km/h的工况下,最大横摆角速度和受侧风0.5 s侧偏位移仿真结果分别为2.69°/s,265 mm和3.79°/s,374 mm,两个车型的主观驾评结果分别为“良好”和“略好”。最终建立了评价标准,以便在新车型的详细设计阶段指导侧风稳定性能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侧风稳定性 STAR ccm+/ADAMS联合仿真 主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海大桥上厢式货车侧风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袁志群 吕恒庆 +2 位作者 林立 林晓波 高秀晶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38-1247,共10页
建立了跨海桥上厢式货车的空气动力学和系统动力学单向耦合数值计算模型,并经风洞试验验证。对该模型进行仿真,以研究桥上货车在阶跃阵风作用下的高速气动稳定性,比较分析了不同类型和结构参数的挡风屏障的抗风性能及其对汽车气动稳定... 建立了跨海桥上厢式货车的空气动力学和系统动力学单向耦合数值计算模型,并经风洞试验验证。对该模型进行仿真,以研究桥上货车在阶跃阵风作用下的高速气动稳定性,比较分析了不同类型和结构参数的挡风屏障的抗风性能及其对汽车气动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最后提出了桥上汽车风致行车安全和桥梁抗风设计的量化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厢式货车 侧风稳定性 单向耦合法 致行车安全 屏障 瞬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气动系数的轿车瞬态侧风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建国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9-554,共6页
建立了在侧风作用一般情形下的汽车运动矢量关系,利用ADAMS Car建立了完整的轿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在整车外流场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该矢量关系将离散的气动六分力系数转化为侧风工况下的连续气动载荷,根据车身横摆角进行了数值拟合实... 建立了在侧风作用一般情形下的汽车运动矢量关系,利用ADAMS Car建立了完整的轿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在整车外流场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该矢量关系将离散的气动六分力系数转化为侧风工况下的连续气动载荷,根据车身横摆角进行了数值拟合实时加载;按照ESV规范的要求进行了瞬态侧风稳定性仿真,探讨了气动载荷简化对侧风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定量仿真的结果与外流场定性分析的结果一致,证明了该方法正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力 矢量关系 侧风稳定性 瞬态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底部结构对轿车侧风稳定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袁志群 金晨 +3 位作者 胡永柱 刘宇峰 林立 张义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8-70,共13页
凹凸底部和光滑底部是进行轿车车身设计与布置时2种典型的设计方案,但底部结构对轿车侧风稳定性的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厘清其影响不仅可为底部结构设计与布置提供参考数据,而且是进行轿车侧风稳定性评价的关键技术问题。通过建立典型底部... 凹凸底部和光滑底部是进行轿车车身设计与布置时2种典型的设计方案,但底部结构对轿车侧风稳定性的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厘清其影响不仅可为底部结构设计与布置提供参考数据,而且是进行轿车侧风稳定性评价的关键技术问题。通过建立典型底部结构轿车的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不同侧风风速对轿车气动力和气动力矩的影响规律;采用汽车空气动力学与汽车系统动力学耦合方法建立了典型底部结构轿车的侧风稳定性分析与评价模型,研究了底部结构对轿车侧偏运动、横摆运动以及侧滑运动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凹凸底部结构会增加轿车的气动升力、气动俯仰力矩、气动阻力以及气动侧力,加剧轿车的侧偏运动和横摆运动,增加轿车侧滑的风险;路面附着系数越低,凹凸底部结构对轿车侧偏运动和横摆运动的影响越大、对侧滑临界风速的影响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部结构 侧风稳定性 动力学耦合 偏运动 横摆运动 滑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风影响下客车操纵稳定性控制方法及策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肖罡 屠奇明 +3 位作者 李佳文 廖琴 黄晋 杨钦文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2-709,共8页
针对在侧向风影响下的客车侧滑与侧倾稳定性协同控制问题,构建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的客车多自由度动力学模型,设计位移偏差和横向载荷转移率为目标函数,提出基于MPC的后轮主动转向控制决策方法。通过Truck... 针对在侧向风影响下的客车侧滑与侧倾稳定性协同控制问题,构建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的客车多自由度动力学模型,设计位移偏差和横向载荷转移率为目标函数,提出基于MPC的后轮主动转向控制决策方法。通过Trucksim-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高车辆侧风环境行驶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轮转向 模型预测控制 主动后轮转向 侧风稳定性 横向载荷转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