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偶氮侧链聚合物液晶薄膜光致双折射及其光存储实验 被引量:6
1
作者 王 沛 明 海 +8 位作者 梁忠诚 章江英 鲁拥华 孙世宇 谢建平 张其锦 刘 键 刘 杰 李增昌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8-362,共5页
本文实验研究了偶氮侧链聚合物液晶薄膜(P-CN)的光致双折射和光存储性质。在连续 532nm激光作用下,该液晶薄膜(P-CN)表现出显著的光致双折射(△n~10-2)。基于光致双折射效应,实验中获得了长久的、高对比度的光信息记录。
关键词 偶氮侧链聚合物液晶薄膜 光致双折射 光存储 P-C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链间距离对于卟啉侧链聚合物稳态及瞬态发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沈涵 余汉城 +4 位作者 应翊 张伟 王惠 黄锦汪 计亮年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32-736,共5页
采用荧光光谱技术,测量了一种卟啉侧链聚合物:卟啉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P[(por)A-S])的稳态和瞬态的发光性能。通过将聚合物P[(por)A-S]掺杂到有机玻璃(PMMA)中,研究了链间距离对于P[(por)A-S]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分... 采用荧光光谱技术,测量了一种卟啉侧链聚合物:卟啉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P[(por)A-S])的稳态和瞬态的发光性能。通过将聚合物P[(por)A-S]掺杂到有机玻璃(PMMA)中,研究了链间距离对于P[(por)A-S]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分子浓度增大,即链间距离减小,导致卟啉侧链基团之间的相互间作用增加,使其激发态无辐射跃迁几率增加,聚合物荧光强度减弱,激发态寿命缩短。讨论了上述过程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侧链聚合物 发光性能 分子间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侧链聚合物
3
作者 杨晓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11-19,10,共10页
前言液晶早在1888年就被奥地利植物学家F·Reinitzer发现。早年由于不曾找到液晶的实际用途,所以长期作为实验室里的特殊材料而没有发展。直到1968年发现了动态散射现象,才使液晶跳出了实验室的范围,进入了实用场所。高分子液晶的... 前言液晶早在1888年就被奥地利植物学家F·Reinitzer发现。早年由于不曾找到液晶的实际用途,所以长期作为实验室里的特殊材料而没有发展。直到1968年发现了动态散射现象,才使液晶跳出了实验室的范围,进入了实用场所。高分子液晶的大规模研究工作始于70年代初期,目前已经发展为液晶中令人瞩目的领域,其重要性绝不亚于小分子液晶。其中,将小分子液晶与聚合物主链相键合而形成的液晶侧链聚合物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能形成液晶的物质非常多,可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按照物质分子量的大小,可以分为低分子液晶和高分子液晶;在高分子液晶中,按照物质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侧链聚合物
全文增补中
侧链胆甾液晶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基伟 王建华 +1 位作者 曹海燕 张宝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12,共4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胆甾液晶单体(M1)和一种向列液晶单体(M2),通过与聚硅氧烷(PMHS)接枝共聚得到了系列侧链液晶聚合物P1-P6,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失重分析(TGA)、偏光显微镜(POM)等手段... 合成了一种新型胆甾液晶单体(M1)和一种向列液晶单体(M2),通过与聚硅氧烷(PMHS)接枝共聚得到了系列侧链液晶聚合物P1-P6,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失重分析(TGA)、偏光显微镜(POM)等手段对聚合物的结构、液晶性能及热性能进行了表征。随着胆甾液晶基元的减少,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清亮点(Ti)逐渐降低。聚合物P1-P6均为胆甾型热致液晶,聚合物呈现出典型的胆甾液晶彩色Grand-jean织构、油丝及焦锥织构,并且颜色随温度升高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甾相 液晶聚合物 织构 侧链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链基团对聚合物薄膜瞬态发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伟 余汉城 +3 位作者 王惠 林位株 黄锦汪 计亮年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21-525,共5页
采用飞秒激光光谱技术比较研究了两种卟啉侧链聚合物:卟啉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P[(por)A-S]和卟啉铁(Ⅲ)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P[(por)FeA-S]的瞬态发光性能。并采用纳秒激光光谱技术测量了小分子卟啉(TPP)的荧光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 采用飞秒激光光谱技术比较研究了两种卟啉侧链聚合物:卟啉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P[(por)A-S]和卟啉铁(Ⅲ)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P[(por)FeA-S]的瞬态发光性能。并采用纳秒激光光谱技术测量了小分子卟啉(TPP)的荧光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P[(por)FeA-S]具有比P[(por)A-S]快得多的荧光弛豫过程,而P[(por)A-S]的荧光寿命远小于小分子卟啉的荧光寿命。对上述过程进行了分析,P[(por)A-S]的荧光衰变主要来源于聚合物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而P[(por)FeA-S]的荧光衰变除了来源于聚合物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外,中央金属离子与配位体之间的电荷转移也对卟啉发色基团的激发态超快无辐射弛豫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上述过程的产生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侧链聚合物 瞬态荧光动力学 飞秒激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氢键的侧链型超分子电光聚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6
作者 邓国伟 陈卓 +5 位作者 薄淑晖 吴杰云 黄鹤燕 邱玲 甄珍 刘新厚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6-171,共6页
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基于氢键的侧链型超分子聚乙烯基吡啶电光聚合物,非线性发色团与聚合物主链之间的氢键作用经红外光谱进行表征。采用氢键将发色团挂接到聚合物,可一定程度地抑制发色团分子的聚集,防止宏观相分离,实现发色团的高浓度掺... 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基于氢键的侧链型超分子聚乙烯基吡啶电光聚合物,非线性发色团与聚合物主链之间的氢键作用经红外光谱进行表征。采用氢键将发色团挂接到聚合物,可一定程度地抑制发色团分子的聚集,防止宏观相分离,实现发色团的高浓度掺杂。同时,利用超分子氢键作用挂接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发色团间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力,测得此体系极化电光聚合物薄膜的最大电光系数为17.6p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光材料 氢键 超分子侧链聚合物 电光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侧链液晶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7
作者 乔文强 范晓东 +3 位作者 李朋朋 孔杰 解云川 刘郁杨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0-364,共5页
以丙烯酰氯和对羟基苯甲酸等为原料,制备了4种具有热致液晶性的单体,并利用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了相应的侧链型液晶聚合物。单体和聚合物的结构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进行了表征。利用热失重(TGA)研究了聚... 以丙烯酰氯和对羟基苯甲酸等为原料,制备了4种具有热致液晶性的单体,并利用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了相应的侧链型液晶聚合物。单体和聚合物的结构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进行了表征。利用热失重(TGA)研究了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台偏光显微镜(HSPOM)研究了聚合物的相转变温度和液晶态织构。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侧链液晶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较宽的液晶态温度范围,其液晶态织构均为向列相纹影织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聚合物 向列相纹影织构 合成与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链型聚合物DANS-PMMA脊形条波导的制备
8
作者 张平 高福斌 邢汝冰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7-150,共4页
有机聚合物的紫外漂白 ,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光化学反应 ,会使聚合物薄膜的折射率和厚度降低。在此基础上 ,利用金属掩模对聚合物薄膜进行选择性紫外漂白 ,制备出聚合物脊形条波导。紫外漂白不需要对聚合物薄膜进行光刻和腐蚀便可获得边缘... 有机聚合物的紫外漂白 ,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光化学反应 ,会使聚合物薄膜的折射率和厚度降低。在此基础上 ,利用金属掩模对聚合物薄膜进行选择性紫外漂白 ,制备出聚合物脊形条波导。紫外漂白不需要对聚合物薄膜进行光刻和腐蚀便可获得边缘和表面比较整齐和光滑的脊形条波导 ,对减少波导的散射损耗十分有利。本文介绍了利用紫外漂白和金属掩模方法制备侧链型聚合物DANS( 4 dimethylamino 4’nitro stlibene) PMMA( polymethylmethacrylate)脊形条波导的工艺过程 ,并对关键工艺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漂白 聚合物 DANS-PMMA 脊形条波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具有光学活性的手性侧链液晶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
9
作者 支俊格 张宝砚 +1 位作者 刘作军 臧宝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9-92,共4页
介晶单体十一烯酸胆甾醇酯(M1)和手性单体丙烯酸薄荷醇酯(M2)通过接枝共聚引入聚甲基含氢硅氧烷(PMHS)中,制得系列侧链聚合物P1~P8。通过DSC、偏光显微镜(POM)、X射线衍射分析(WAXD,SAXS)、旋光仪等手段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聚合物P1... 介晶单体十一烯酸胆甾醇酯(M1)和手性单体丙烯酸薄荷醇酯(M2)通过接枝共聚引入聚甲基含氢硅氧烷(PMHS)中,制得系列侧链聚合物P1~P8。通过DSC、偏光显微镜(POM)、X射线衍射分析(WAXD,SAXS)、旋光仪等手段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聚合物P1~P8都具有光学活性,均为胆甾型热致液晶,具有较宽的介晶相范围,呈现出清晰的彩色Grand-jean织构及油丝织构。但当M2含量大于30%时,聚合物的液晶性能逐渐变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活性 手性液晶聚合物 合成 性能 聚硅氧烷 手性单体 胆甾相液晶 Griand—jean织构 油丝织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链液晶聚合物相转变点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军 谭生 周恩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2034-2035,共2页
液晶基本上可分为3类:向列型液晶、近晶型液晶和胆甾型液晶[1].液晶材料的相转变温度的预测对选择和设计液晶材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法对聚[ω-(4′-甲氧基联苯-4-氧基)己基]甲基丙烯酸酯(PM... 液晶基本上可分为3类:向列型液晶、近晶型液晶和胆甾型液晶[1].液晶材料的相转变温度的预测对选择和设计液晶材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法对聚[ω-(4′-甲氧基联苯-4-氧基)己基]甲基丙烯酸酯(PM6MPP)单链分子进行了研究,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聚合物 相转变温度 液晶 PM6M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显示胆甾相的侧链液晶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利 郭璐璐 +2 位作者 陈新诗 杨淼 田梅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24-530,共7页
将聚甲基含氢硅氧烷(PMHS)与向列相柔性单体11-(4’-(4-乙氧基苯甲酸)苯)十一烯酸酯(M1)和胆甾相单体烯丙氧基苯甲酸胆甾醇酯(M2)接枝共聚合成了聚合物P1~P7。利用红外光谱(FTIR)、氢谱(1H NM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偏光分析(POM)、... 将聚甲基含氢硅氧烷(PMHS)与向列相柔性单体11-(4’-(4-乙氧基苯甲酸)苯)十一烯酸酯(M1)和胆甾相单体烯丙氧基苯甲酸胆甾醇酯(M2)接枝共聚合成了聚合物P1~P7。利用红外光谱(FTIR)、氢谱(1H NM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偏光分析(POM)、X射线衍射分析(XRD)、热失重分析(TGA)、旋光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单体和聚合物的结构和液晶性能。结果表明,除聚合物P7为向列型液晶聚合物外,P1~P6为胆甾型液晶聚合物,即向列相柔性单体M1的引入并未改变胆甾相,而且与柔软的硅氧烷主链共同作用起到了降低玻璃化温度(P5、P6在室温即出现液晶态)、拓宽液晶区间、稳定液晶相、降低成本的作用,有利于液晶聚合物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液晶聚合物 胆甾相 接枝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硅氧烷侧链液晶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武晓娟 车春城 +2 位作者 王建 柳峰 于洪俊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6-168,共13页
聚硅氧烷侧链液晶聚合物(Polysiloxane side-chain liquid crystalline polymers,PSLCPs)是一种将液晶单体、特殊功能基团等通过交联反应接枝到硅氧烷主链上形成的液晶聚合物。凭借硅氧烷主链的软性和柔性及功能基团的光热电等响应特性... 聚硅氧烷侧链液晶聚合物(Polysiloxane side-chain liquid crystalline polymers,PSLCPs)是一种将液晶单体、特殊功能基团等通过交联反应接枝到硅氧烷主链上形成的液晶聚合物。凭借硅氧烷主链的软性和柔性及功能基团的光热电等响应特性,硅氧烷侧链液晶聚合物在光信息储存、非线性光学、图像显示、色谱、电流变等领域具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对硅氧烷侧链液晶聚合物在宽波反射、柔性光响应器件、柔性应力响应器件、电响应器件和柔性涂料等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硅氧烷侧链液晶聚合物未来需解决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做了一定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氧烷液晶聚合物 宽波反射 软执行器 柔性涂料 应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甾型侧链液晶聚硅氧烷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13
作者 潘彦伶 王瑶 +2 位作者 辛士刚 初增泽 孙秋菊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92,共5页
首先制备了向列型液晶单体4-(4-烯丙氧基苯甲酰氧基)苯甲酸乙酯(M_(1))和胆甾型液晶单体4-烯丙氧基苯甲酸胆甾醇酯(M_(2)),然后将M_(1)和M_(2)与聚甲基含氢硅氧烷接枝共聚,合成了侧链液晶聚合物(P_(1)—P_(5)),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 首先制备了向列型液晶单体4-(4-烯丙氧基苯甲酰氧基)苯甲酸乙酯(M_(1))和胆甾型液晶单体4-烯丙氧基苯甲酸胆甾醇酯(M_(2)),然后将M_(1)和M_(2)与聚甲基含氢硅氧烷接枝共聚,合成了侧链液晶聚合物(P_(1)—P_(5)),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氢谱(^(1)H-NMR)、差示量热(DSC)、热重(TG)、X射线衍射(XRD)和偏光显微镜(POM)等手段表征了液晶单体和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物P_(1)没有液晶性能和旋光活性,P_(2)—P_(5)表现出胆甾相的液晶性能和右旋的旋光活性。随着M_(2)单体含量的增加,玻璃化转变温度(T_(g))与清亮点(T_(c))逐渐升高,液晶相温度区间由61.4℃增加到120.5℃,尤其P_(5)在升降温过程中均存在选择性反射现象。此外,聚合物P_(1)—P_(5)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聚合物 液晶聚硅氧烷 接枝共聚 胆甾相 选择性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两种介晶基元的侧链聚硅氧烷的液晶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孟凡宝 贾迎钢 +1 位作者 张宝砚 郑莹莹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1-203,共3页
用两种液晶单体 4 丙烯酰氧基 1 丁酸胆甾醇酯和 4 烯丙氧基苯甲酸对氰基苯酯通过接枝共聚 ,引入到聚甲基含氢硅氧烷中制得了一系列侧链液晶聚合物·通过采用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 (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差示扫描量热方法... 用两种液晶单体 4 丙烯酰氧基 1 丁酸胆甾醇酯和 4 烯丙氧基苯甲酸对氰基苯酯通过接枝共聚 ,引入到聚甲基含氢硅氧烷中制得了一系列侧链液晶聚合物·通过采用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 (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差示扫描量热方法 (DSC)及偏光显微分析方法 (POM )等研究了该系列液晶聚合物和单体的液晶性能·随着聚合物结构中胆甾醇酯类单体组分质量分数的增加 ,系列液晶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呈现上升趋势·所有聚合物都具有较宽的介晶相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聚合物 聚硅氧烷 侧链聚合物 液晶织构 胆甾相 接枝共聚 液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链偶氮苯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超慧 匡宝平 +2 位作者 刘海艳 申笑颜 黄和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6-149,共4页
以4,4′-二氨基二苯醚、4′-甲氧基-2,4-二氨基偶氮苯及3,3′,4,4′-联苯二酸酐为反应单体,N,N-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合成了一种侧链含偶氮苯的高分子聚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吸收(UV-Vis)光谱、核磁(1 H-NMR)、高效液... 以4,4′-二氨基二苯醚、4′-甲氧基-2,4-二氨基偶氮苯及3,3′,4,4′-联苯二酸酐为反应单体,N,N-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合成了一种侧链含偶氮苯的高分子聚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吸收(UV-Vis)光谱、核磁(1 H-NMR)、高效液相色谱(GPC)、热失重(TG)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以P偏振激光为干涉光源制备了可用于在同一位置点上记录多套不同信息的光栅材料。结果表明:该侧链含偶氮苯聚合物异构变化取向性好、热稳定和力学性能佳;当关闭激光光源作用后,光学记录保持不变,表现出稳定的记录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苯 侧链聚合物 光响应 表面光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葡萄糖基元的胆甾型液晶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田梅 张宝砚 +1 位作者 丛越华 王威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68-871,共4页
把手性单体1-O-(十一烯)-β-D-四乙酰葡萄糖苷(M1)和液晶单体4-烯丙氧基苯甲酸胆甾醇酯(M2)接枝到聚甲基含氢硅氧烷上,手性单体的摩尔分数从0至30%,得到系列液晶聚合物.通过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谱(^1HNMR)、旋光分析... 把手性单体1-O-(十一烯)-β-D-四乙酰葡萄糖苷(M1)和液晶单体4-烯丙氧基苯甲酸胆甾醇酯(M2)接枝到聚甲基含氢硅氧烷上,手性单体的摩尔分数从0至30%,得到系列液晶聚合物.通过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谱(^1HNMR)、旋光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偏光显微分析法(POM)、热失重分析法(TGA)、X射线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手性单体对侧链胆甾型液晶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1~P7都有液晶性且为胆甾型液晶聚合物,系列液晶聚合物的tg和ti随手性单体含量的增加而降低,P1~P7具有较宽的液晶相范围,热稳定性较高,质量损失5%时的热失重温度均在30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聚合物 胆甾相 手性 葡萄糖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征型导热液晶聚合物的制备及导热模型构建:一种提升聚合物基体热导率的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颖 李成功 +3 位作者 后振中 张亮 杨庆浩 刘心怡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192-10196,共5页
合成含有刚性液晶基元的液晶聚合物(LCP),利用完整的聚合物网络与液晶基元的取向有序来提高LCP分子链的有序排列,构建以微观有序结构为基础的声子传递互通网络,保证聚合物基体高热导率的实现。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进行结构表征... 合成含有刚性液晶基元的液晶聚合物(LCP),利用完整的聚合物网络与液晶基元的取向有序来提高LCP分子链的有序排列,构建以微观有序结构为基础的声子传递互通网络,保证聚合物基体高热导率的实现。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进行结构表征,偏光显微镜(POM)和差示扫描量热(DSC)仪进行液晶性能分析,扫描电镜(SEM)进行微观形貌分析,热重分析(TGA)仪进行热性能研究,并对LCP膜的导热性进行测试(λ=α·ρ·C p)。结果表明,LCP 1和LCP 2均呈现出微观有序性,具有较高的热导率,分别为0.79 W/(m·K)和0.72 W/(m·K),且热导率随液晶基元含量的增加而有所提高。此外,LCP 1和LCP 2还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其熔点温度(T m)和质量损失5%时的温度(T d(5wt%))最高分别为230℃和420.36℃。该结果丰富了本征型导热液晶聚合物的研究基础,扩大了液晶聚合物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有序结构 高热导率 声子传递互通网络 液晶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链长度对含联苯液晶基元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相行为影响研究(英文)
18
作者 罗志高 周爱军 +1 位作者 陈盛 张海良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3-71,共9页
合成了含联苯液晶基元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通过溶液聚合合成了一系列含不同长度尾链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类侧链液晶聚合物(P-6biCm),采用1 H NMR对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DSC、POM和1D WXRD对其热力学性质及本体相行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合成了含联苯液晶基元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通过溶液聚合合成了一系列含不同长度尾链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类侧链液晶聚合物(P-6biCm),采用1 H NMR对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DSC、POM和1D WXRD对其热力学性质及本体相行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m=1,2,3,4时,聚合物可形成近晶相E相和近晶A相;当m=6,8时聚合物只形成近晶A相;当m>10时,聚合物可形成近晶B相和近晶A相.同时随尾链长度增加,聚合物的清亮点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聚合物 烷烃尾 相行为 联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偶氮苯液晶链段的ABC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19
作者 贺齐群 谢鹤楼 张海良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4-79,共6页
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通过两步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含偶氮苯侧链液晶链段的ABC三嵌段共聚物PEO-b-PMMA-b-PMMAZO.采用凝胶色谱(GPC)、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H NMR)等分析方法确定了产物的结构.以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通过两步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含偶氮苯侧链液晶链段的ABC三嵌段共聚物PEO-b-PMMA-b-PMMAZO.采用凝胶色谱(GPC)、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H NMR)等分析方法确定了产物的结构.以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偏光显微镜(POM)研究了ABC三嵌段共聚物PEO-b-PMMA-b-PMMAZO的热力学相转变行为,发现随着PMMAZO链段的质量百分比的增加,三嵌段共聚物中PMMAZO链段的TS-N和TN-I逐渐提高;同时,PMMA和PMMAZO链段的长短影响PEO链段的结晶性,随着液晶段PMMAZO和PMMA链段分子量的增加,PEO链段的结晶性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嵌段共聚物 偶氮苯液晶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