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侧链液晶冠醚聚硅氧烷的促进传递 被引量:1
1
作者 杨丹 Rui Viegas +1 位作者 贺高红 金美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4,共4页
着重讨论了PSC-11的促进传递特性。与B15C5对比,由于PSC-11有高的分配系数(LogKc-22),提高了支撑液膜的稳定性。在支撑液膜中的促进传递结果用1∶1载体阳离子络合物讨论。用跳跃传递方式解释了PSC-11在固定位置载体膜中的促进传递,以及... 着重讨论了PSC-11的促进传递特性。与B15C5对比,由于PSC-11有高的分配系数(LogKc-22),提高了支撑液膜的稳定性。在支撑液膜中的促进传递结果用1∶1载体阳离子络合物讨论。用跳跃传递方式解释了PSC-11在固定位置载体膜中的促进传递,以及分析了PSC-11中液晶基元的外界热调节的相依赖操作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硅氧烷 液晶栽体 支撑液膜 固定位置载体膜 侧链液晶冠醚聚硅氧烷 PSC-11 促进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甾型侧链液晶聚硅氧烷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2
作者 潘彦伶 王瑶 +2 位作者 辛士刚 初增泽 孙秋菊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92,共5页
首先制备了向列型液晶单体4-(4-烯丙氧基苯甲酰氧基)苯甲酸乙酯(M_(1))和胆甾型液晶单体4-烯丙氧基苯甲酸胆甾醇酯(M_(2)),然后将M_(1)和M_(2)与聚甲基含氢硅氧烷接枝共聚,合成了侧链液晶聚合物(P_(1)—P_(5)),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 首先制备了向列型液晶单体4-(4-烯丙氧基苯甲酰氧基)苯甲酸乙酯(M_(1))和胆甾型液晶单体4-烯丙氧基苯甲酸胆甾醇酯(M_(2)),然后将M_(1)和M_(2)与聚甲基含氢硅氧烷接枝共聚,合成了侧链液晶聚合物(P_(1)—P_(5)),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氢谱(^(1)H-NMR)、差示量热(DSC)、热重(TG)、X射线衍射(XRD)和偏光显微镜(POM)等手段表征了液晶单体和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物P_(1)没有液晶性能和旋光活性,P_(2)—P_(5)表现出胆甾相的液晶性能和右旋的旋光活性。随着M_(2)单体含量的增加,玻璃化转变温度(T_(g))与清亮点(T_(c))逐渐升高,液晶相温度区间由61.4℃增加到120.5℃,尤其P_(5)在升降温过程中均存在选择性反射现象。此外,聚合物P_(1)—P_(5)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聚合物 液晶聚硅氧烷 接枝共聚 胆甾相 选择性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链含偶氮基的聚硅氧烷类液晶高分子及其离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0
3
作者 邵兵 张宝砚 +1 位作者 胡建设 姜同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0-72,76,共4页
以 4 -烯丙氧基 - 4′-硝基偶氮苯 (M1)和 4 -烯丙氧基苯甲酸 (M2 )为单体 ,通过与聚硅氧烷接枝聚合 ,合成了一系列聚合物 P ~P 及离聚物 P ~P 。合成的液晶单体、聚合物及离聚物的结构均通过红外或核磁的验证 ,并通过 DSC、偏光显微... 以 4 -烯丙氧基 - 4′-硝基偶氮苯 (M1)和 4 -烯丙氧基苯甲酸 (M2 )为单体 ,通过与聚硅氧烷接枝聚合 ,合成了一系列聚合物 P ~P 及离聚物 P ~P 。合成的液晶单体、聚合物及离聚物的结构均通过红外或核磁的验证 ,并通过 DSC、偏光显微镜和 X射线衍射研究了其液晶行为 ,聚合物 P ~P 及离聚物 P ~P 均为向列型液晶。液晶基元的含量和离子基元的引入对液晶的玻璃化温度 (Tg)、液晶相范围 (ΔT)等有显著的影响。聚合物 P ~P 随着液晶基元含量的增加 ,其 Tg 从 98.8℃降低到 6 1.9℃ ,相应地 ΔT从 19.8℃拓宽到 4 3.6℃ ;离聚物 P ~P 的液晶行为随着离子含量的增加 ,其清亮点 (Tc)从 16 6 .2℃降低到 134.5℃ ,ΔT也相应地缩短 ,当离子含量达到 4 0 %时 ,离聚物的液晶相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偶氮基 聚硅氧烷 液晶高分子 离聚物 合成 表征 向列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硅氧烷侧链高分子液晶的合成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维邦 王沛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4-28,共5页
合成了烯丙氧基苯甲酸对甲氧基苯酚酯(ABPM)和烯丙基胆甾醚(ACE),用NMR及MS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通过上述两种化合物的末端双键与含氢硅油的Si—H进行催化加成反应,得到了含侧链的聚硅氧烷,红外光谱证明,大部分... 合成了烯丙氧基苯甲酸对甲氧基苯酚酯(ABPM)和烯丙基胆甾醚(ACE),用NMR及MS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通过上述两种化合物的末端双键与含氢硅油的Si—H进行催化加成反应,得到了含侧链的聚硅氧烷,红外光谱证明,大部分Si—H已参加了反应。聚合物具有液晶性,均聚物和共聚物的液晶相具有不同的特点,分属于向列型、近晶型和胆甾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聚硅氧烷 高分子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侧链聚硅氧烷高分子液晶作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固定液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唐新德 赵军 杨天祝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4-267,共4页
以合成的新型胆甾酯类侧链聚硅氧烷高分子液晶作固定液 ,涂渍在弹性石英毛细管柱上 ,获得了具有较高的柱效和选择性、良好的热稳定性、适于分离多种异构体混合物的毛细管柱。
关键词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 胆甾酯 聚硅氧烷液晶 固定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硅氧烷侧链液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斌 杨建业 +1 位作者 李颖 栾洁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9-42,共4页
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聚硅氧烷侧链液晶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含有两种介晶基元的聚硅氧烷侧链液晶、梯形聚硅氧烷侧链液晶、聚硅氧烷侧链液晶离聚物、聚硅氧烷侧链液晶弹性体的合成方法与产品性能,对聚硅氧烷侧链液晶的应用及研究方向进行了... 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聚硅氧烷侧链液晶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含有两种介晶基元的聚硅氧烷侧链液晶、梯形聚硅氧烷侧链液晶、聚硅氧烷侧链液晶离聚物、聚硅氧烷侧链液晶弹性体的合成方法与产品性能,对聚硅氧烷侧链液晶的应用及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氧烷液晶 合成方法 性能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两种介晶基元的侧链聚硅氧烷的液晶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孟凡宝 贾迎钢 +1 位作者 张宝砚 郑莹莹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1-203,共3页
用两种液晶单体 4 丙烯酰氧基 1 丁酸胆甾醇酯和 4 烯丙氧基苯甲酸对氰基苯酯通过接枝共聚 ,引入到聚甲基含氢硅氧烷中制得了一系列侧链液晶聚合物·通过采用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 (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差示扫描量热方法... 用两种液晶单体 4 丙烯酰氧基 1 丁酸胆甾醇酯和 4 烯丙氧基苯甲酸对氰基苯酯通过接枝共聚 ,引入到聚甲基含氢硅氧烷中制得了一系列侧链液晶聚合物·通过采用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 (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差示扫描量热方法 (DSC)及偏光显微分析方法 (POM )等研究了该系列液晶聚合物和单体的液晶性能·随着聚合物结构中胆甾醇酯类单体组分质量分数的增加 ,系列液晶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呈现上升趋势·所有聚合物都具有较宽的介晶相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聚合物 聚硅氧烷 聚合物 液晶织构 胆甾相 接枝共聚 液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链含有两种介晶基元的聚硅氧烷类液晶聚合物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4
8
作者 丛越华 张宝砚 +1 位作者 贾莹光 王文彬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2-164,共3页
合成了侧基带有两种介晶基元的聚硅氧烷类系列液晶聚合物 (P1~ P5) ,所用介晶单体 M1为 4 -联苯二酚基 - 4′- (2 -乙基己酰基 ) - 4-烯丙氧基苯甲酸酯 ,M2 为 4 -烯丙氧基苯甲酰氧基 - 4′-甲氧基苯 ,它们介晶区间分别为 39℃和 7.9... 合成了侧基带有两种介晶基元的聚硅氧烷类系列液晶聚合物 (P1~ P5) ,所用介晶单体 M1为 4 -联苯二酚基 - 4′- (2 -乙基己酰基 ) - 4-烯丙氧基苯甲酸酯 ,M2 为 4 -烯丙氧基苯甲酰氧基 - 4′-甲氧基苯 ,它们介晶区间分别为 39℃和 7.9℃。只含有单体 M1的聚合物 P1和只含有单体 M2 的聚合物 P5的介晶区间分别为 70 .8℃和 75 .1℃ ;但是同时含有不同摩尔比的 M1和 M2 的液晶聚合物 P2 ~ P4的介晶区间为 2 4 0~ 2 5 5℃ ,比只含有—种介晶基元的 P1或 P5拓宽了约 170℃ ,所有聚合物均低于室温就有液晶性能 ,且耐热性达 310℃以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晶基元 聚硅氧烷 液晶聚合物 制备 性能 4-联苯二酚基-4′-(2-乙基已酰基)-4-烯丙氧基苯甲酸酯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硅氧烷侧链高分子液晶的表征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维邦 王沛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96-100,共5页
合成了以4-烯丙氧基苯甲酸-4-甲氧基苯酚酯及烯丙基胆甾醇醚单独或同时作为液晶基元的侧链聚硅氧烷液晶。用偏光熔点仪、DSC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侧链聚硅氧烷液晶的液晶性及其受热相转变行为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高分子液晶 聚硅氧烷 液晶 热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侧链聚硅氧烷液晶高分子用作毛细柱气相色谱固定液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新德 张其震 +1 位作者 赵军 杨天祝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11,共4页
以合成的新型胆甾酯类侧链聚硅氧烷液晶高分子作固定液 ,涂渍在弹性石英毛细管柱上 ,具有较高的柱效和选择性 ,热稳定性好 ,适于分离多种异构体混合物。
关键词 毛细柱气相色谱 胆甾酯 聚硅氧烷液晶 固定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硅氧烷侧链高分子液晶电流变液体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葛树琴 冷波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0-92,共3页
研究聚硅氧烷侧链高分子液晶配制成电流变液体的电流变效应 ,以获得高性能的电流变液体 ,应用德国RV2 0电流变仪测试性能。结果表明 ,该电流变液体 5 2℃ ,电场强度由零增至DC 2 0 0 0V/mm ,剪切速率为 30 0s-1时 ,剪切应力由 2 0 0Pa增... 研究聚硅氧烷侧链高分子液晶配制成电流变液体的电流变效应 ,以获得高性能的电流变液体 ,应用德国RV2 0电流变仪测试性能。结果表明 ,该电流变液体 5 2℃ ,电场强度由零增至DC 2 0 0 0V/mm ,剪切速率为 30 0s-1时 ,剪切应力由 2 0 0Pa增至 5 4 0 0Pa ,表观黏度由 2 0 0mPa·s增至 10 0 0 0mPa·s;剪切速率为 4 0 0s-1时 ,剪切应力由 2 0 0Pa增至 6 30 0Pa,表观黏度由 2 0 0 0mPa·s增至 76 0 0mPa·s ;剪切速率为 5 0 0s-1时 ,剪切应力由 2 75Pa增至 6 80 0Pa,表观黏度由5 0 0mPa·s增至 90 0 0mPa·s。 77℃时 ,同样条件下 ,剪切速率为 5 0 0s-1时 ,剪切应力达 80 0 0Pa,具有更高的剪切应力 ,说明温度适应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变流体 ERF 聚硅氧烷 高分子液晶 电流变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链含有蓝相液晶基元的聚硅氧烷液晶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斌 杨建业 李颖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4-78,共5页
采用蓝相小板块液晶单体反式-4-乙烯基-反式-4′-丙基双环己烷(3HHV)和反式-4-丙烯基-反式-4′-丙基双环己烷(4HHV)同时接枝到聚甲基含氢硅氧烷上,制备了聚硅氧烷侧链液晶聚合物。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液晶单体及相应的聚合物... 采用蓝相小板块液晶单体反式-4-乙烯基-反式-4′-丙基双环己烷(3HHV)和反式-4-丙烯基-反式-4′-丙基双环己烷(4HHV)同时接枝到聚甲基含氢硅氧烷上,制备了聚硅氧烷侧链液晶聚合物。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液晶单体及相应的聚合物进行结构表征,采用热台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热分析对单体和聚合物的液晶行为及热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液晶单体3HHV显示蓝相镶嵌织构,液晶单体4HHV显示胆甾相油纹状织构,它们的介晶区间温度分别为30.6°C和49.7°C,且均在低于室温就显示出液晶性。相应的液晶聚合物显示向列相纹影织构,介晶区间温度为192.6°C,在低于室温时也显示出液晶性,且热分解温度达到310°C以上,比其他环芳烃类介晶基元接枝聚硅氧烷主链的液晶聚合物具有更优越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氧烷液晶 蓝相 胆甾相 向列相 接枝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硅氧烷类侧链型高分子液晶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建华 吴人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104-108,共5页
合成了对-(4-烯丙氧基苯甲酰氧基)苯甲酸联苯酚酯,将其与聚甲基氢硅氧烷反应得到侧链型液晶聚硅氧烷.用红外及1H-NMR方法证实了所合成的单体及聚合物的结构.从NMR谱上得出,聚合物含有17.6%的α-加成侧链,与作... 合成了对-(4-烯丙氧基苯甲酰氧基)苯甲酸联苯酚酯,将其与聚甲基氢硅氧烷反应得到侧链型液晶聚硅氧烷.用红外及1H-NMR方法证实了所合成的单体及聚合物的结构.从NMR谱上得出,聚合物含有17.6%的α-加成侧链,与作者不久前提出的液晶聚硅氧烷一般都含有一定比例的α-加成侧链的推测相吻合.此外还用热台偏光显微镜方法研究了单体与聚合物的相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聚硅氧烷 高分子液晶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己烷类聚硅氧烷侧链液晶的合成与液晶行为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颖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2-148,共7页
选用环己烷类液晶基元反式-4-乙烯基-反式-4’-丙基双环己烷(MA)和反式-4-丁烯基-反式-4’-丙基双环己烷(MB),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将其接枝到柔性的聚硅氧烷主链上,合成了含有2种环己烷结构的聚硅氧烷侧链液晶P_(AB),产率为80.3%。... 选用环己烷类液晶基元反式-4-乙烯基-反式-4’-丙基双环己烷(MA)和反式-4-丁烯基-反式-4’-丙基双环己烷(MB),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将其接枝到柔性的聚硅氧烷主链上,合成了含有2种环己烷结构的聚硅氧烷侧链液晶P_(AB),产率为80.3%。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和氢核磁共振谱法(~1H-NMR)对其分子结构进行表征,说明其分子结构符合预期;采用热台偏光显微镜法(POM)和X射线衍射法(XRD)对其液晶相类型和液晶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在升降温过程中所呈现出胆甾相油状条纹织构和小板块织构,揭示出因有序度不同所导致的不同织构特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综合热分析法(TGA)对其热性能进行分析,确定其液晶区间为28.68K,T_(d(5wt%))为405.25℃,均高于液晶基元的液晶区间和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己烷液晶 聚硅氧烷液晶 胆甾相小板块织构 液晶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磺酸离子的侧链液晶聚硅氧烷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秋菊 臧宝岭 +1 位作者 张宝砚 王业翔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7-380,共4页
液晶单体M1(4-烯丙氧基苯甲酰氧基-4′-甲氧基苯甲酰氧基联苯),M2(4-烯丙氧基苯甲酰氧基-4′-丁基苯甲酰氧基苯)和离子单体M3(4-烯丙氧基偶氮苯磺酸)与含氢聚硅氧烷进行共聚合反应,制备了含磺酸离子的侧链液晶聚硅氧烷·其结构和液... 液晶单体M1(4-烯丙氧基苯甲酰氧基-4′-甲氧基苯甲酰氧基联苯),M2(4-烯丙氧基苯甲酰氧基-4′-丁基苯甲酰氧基苯)和离子单体M3(4-烯丙氧基偶氮苯磺酸)与含氢聚硅氧烷进行共聚合反应,制备了含磺酸离子的侧链液晶聚硅氧烷·其结构和液晶性能通过红外光谱(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偏光显微分析法(POM)、热重分析法(TG)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离子基团的引入,降低了液晶性能,但是没有改变其液晶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离聚物 聚硅氧烷 磺酸 聚合反应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侧链液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孟勇 翁志学 +1 位作者 黄志明 潘祖仁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75-584,共10页
综述了国内外有机硅侧链液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对近晶型、席夫碱型、向列型、胆甾型、偶氮苯型、鱼骨型以及光学非线性型几种主要类型的有机硅例链液晶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近年来受到重视的有机硅侧链液晶电流性和离聚物研究进展作了较... 综述了国内外有机硅侧链液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对近晶型、席夫碱型、向列型、胆甾型、偶氮苯型、鱼骨型以及光学非线性型几种主要类型的有机硅例链液晶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近年来受到重视的有机硅侧链液晶电流性和离聚物研究进展作了较全面的总结,最后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液晶 类型 电流性 离聚物 高分子材料 聚硅氧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具有光学活性的手性侧链液晶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
17
作者 支俊格 张宝砚 +1 位作者 刘作军 臧宝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9-92,共4页
介晶单体十一烯酸胆甾醇酯(M1)和手性单体丙烯酸薄荷醇酯(M2)通过接枝共聚引入聚甲基含氢硅氧烷(PMHS)中,制得系列侧链聚合物P1~P8。通过DSC、偏光显微镜(POM)、X射线衍射分析(WAXD,SAXS)、旋光仪等手段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聚合物P1... 介晶单体十一烯酸胆甾醇酯(M1)和手性单体丙烯酸薄荷醇酯(M2)通过接枝共聚引入聚甲基含氢硅氧烷(PMHS)中,制得系列侧链聚合物P1~P8。通过DSC、偏光显微镜(POM)、X射线衍射分析(WAXD,SAXS)、旋光仪等手段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聚合物P1~P8都具有光学活性,均为胆甾型热致液晶,具有较宽的介晶相范围,呈现出清晰的彩色Grand-jean织构及油丝织构。但当M2含量大于30%时,聚合物的液晶性能逐渐变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活性 手性液晶聚合物 合成 性能 聚硅氧烷 手性单体 胆甾相液晶 Griand—jean织构 油丝织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聚硅氧烷/硅油稀流体电流变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佃惠 王源升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79-82,共4页
利用Williamson醚合成方法制备了烯丙氧(对乙氧基)联苯,并以其为单体采用催化加聚合成了侧链型联苯聚硅氧烷,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证实该物质具有液晶性.研究了液晶聚硅氧烷/硅油稀流体的电流变效应,研究发现:该流体具有液晶型电流变... 利用Williamson醚合成方法制备了烯丙氧(对乙氧基)联苯,并以其为单体采用催化加聚合成了侧链型联苯聚硅氧烷,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证实该物质具有液晶性.研究了液晶聚硅氧烷/硅油稀流体的电流变效应,研究发现:该流体具有液晶型电流变液剪切变稀的现象;由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关系可以看出,在2kV/mm电场作用下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产生的剪切应力越大;随着侧链液晶聚硅氧烷/硅油流体重量比的增大,在2kV/mm电场的作用下该流体的剪切应力也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液晶聚硅氧烷 电流变效应 电流变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化载体促进传递膜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金美芳 王俊九 +4 位作者 周谨 杨丹 贺高红 张卫 虞星炬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10,共6页
合成了两种侧链液晶高分子 (PSC -Ⅱ ) ,得到具有冠醚和液晶的双重功能的载体 .用核磁共振光谱 (1HNMR)和红外光谱 (IR)证实了它们的结构 .示差扫描热分析 (DSC)实验证明了它们都具有热致液晶性 .用聚丙烯膜 (Celgard 2 4 0 0 )作支撑... 合成了两种侧链液晶高分子 (PSC -Ⅱ ) ,得到具有冠醚和液晶的双重功能的载体 .用核磁共振光谱 (1HNMR)和红外光谱 (IR)证实了它们的结构 .示差扫描热分析 (DSC)实验证明了它们都具有热致液晶性 .用聚丙烯膜 (Celgard 2 4 0 0 )作支撑体 ,侧链液晶高分子作载体 ,采用不同的制膜方法 ,研究了Na+ 、K+ 离子选择性渗透通过膜的传递性能 .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指出了选择合理的成膜方法对传递性能影响是主要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化载体 传递膜 支撑液膜 液晶高分子 冠醚 液晶 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萘醌电流变液体的性能研究
20
作者 葛树琴 任亚林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0-32,共3页
以聚萘醌为分散相 ,对溴二苯甲烷和二甲基硅油为分散介质 ,聚硅氧烷侧链高分子液晶为添加剂 ,配制成电流变液体 (ER液体 ) ,应用德国RV2 0电流变仪测试性能 ,研究其ER效应 ,以求获得高性能的ER液体。结果表明 ,该ER液体有很强的ER效应。... 以聚萘醌为分散相 ,对溴二苯甲烷和二甲基硅油为分散介质 ,聚硅氧烷侧链高分子液晶为添加剂 ,配制成电流变液体 (ER液体 ) ,应用德国RV2 0电流变仪测试性能 ,研究其ER效应 ,以求获得高性能的ER液体。结果表明 ,该ER液体有很强的ER效应。 77℃ ,电场强度 (E)由 0增至DC2 0 0 0V/nm ,剪切速率为 30 0s- 1时 ,剪切应力由 30Pa增至 90 0 0Pa ,表观粘度由 4 0mPa·s增至 30 0 0 0mPa·s ;剪切速率为 5 0 0s- 1时 ,剪切应力由 30Pa增至 15 0 0 0Pa ,表观粘度由 4 0mPa·s增至2 35 0 0mPa·s。 4 4℃ ,同样条件下 ,剪切速率为 6 0s- 1时 ,剪切应力由 2Pa增至 2 4 0 0 0Pa ,表观粘度由 4 5mPa·s增至 2 2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氧烷高分子液晶 电流变效应 聚萘醌 电流变液体 性能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